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戀戀師情Loving Annabelle 觀後

戀戀師情Loving Annabelle 觀後


For one human being to love another i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asks of all and what other we are doing is just the preparation for this.....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這恐怕是人世間最難的一件事,因為在這件事情上,所有人能做的,只有時刻準備。 德國詩人 里爾克)

看完了整部片,故事情節並沒有感動我,然而片中里爾克的詩,卻讓我真正的感動。或許我不會記得我看過了什麼片子,但是,我會記得這些詩句的重量。

整部片子的結構混亂,故事也有些跳接,人物的情感衝突處理的太過快速,讓人有種錯愕的感覺。我感覺不到她們什麼時候開始相愛,什麼時候決定面對,甚至連結局都有種太過玄虛的感覺。可是,我喜歡這首詩,如果拿走了這首詩,我想,整部電影就失去了價值。

在天主教的學校中發生的師生戀,不是偶然。這是老師的第二次,也是學生的新感情。雖然之前他們採取壓抑的姿態:老師不接受前女友自殺,學生不願放棄初戀情人的佛珠。可是,當她們衝破了道德與禁忌之後,兩個人都變的勇敢。大膽的親吻、上床,甚至保護彼此。

我喜歡電影中淡淡的糢糊的景色,好像有種隱密與謊言,生活中有太多謊言:老師愛著女友卻與另外的男生交往;學生心思細膩卻故作尖銳;配角喜歡著女學生卻成為告密者;院長想保護或控制老師卻成為這件事情的導火線。太多太多的掙扎逼迫我們去思考,讓我們去想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也背負著「十字架」?

姑且不論師生戀到底對不對,在愛情的國度裡,本來就只有愛與不愛,甚至沒有辦法先思考自己該不該沉淪,拍案斬情絲,仍然藕斷絲連。壯士斷腕的傷口卻流著汩汩的思念。陽光下,老師與學生的表情閃耀著光輝,或許對她們來說是「殉道」,但是,也未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毀滅」。當人們自動放棄掙扎的權利時,絕望是更大的力量,那種放棄的力量可以帶領著人們找到自己想要的國度。

另一個版本的結局有著希望,可是,在真正的世界裡,人們是否能夠如里爾克說的那麼樂觀包容?所以,珍惜每一次愛人的機會,也學著尊重別人不同的愛,這才是問題的答案吧!




戀戀師情Loving Annabelle 故事簡介
發生在天主教學校內的同性師生戀故事,於禮教所不容。單純、原始的情感挑戰世俗道德的規範;不被接納的禁戀彷彿更是淒美,讓她們難以抽身。電影中不只一次提及除下頸上的 “cross”(十字架),令人不禁質疑此物象徵的是一個信念?還是一個符號學上的否定解說?除下和戴上之間是堅持還是對抗?
http://media.putfile.com/Trailer-for-Loving-Annabelle/320
http://sinechou.yculblog.com/index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