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多虧了馬:評《龍馬精神》

《龍馬精神》並不是挺好看的武打電影,對於演技和劇情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必須承認我的觀影重心都在「馬」的身上,比起人的事情,我很喜歡赤兔在影片中的情感。我知道電影的內容想要讚嘆的是在影片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可是到了最後我還是覺得整個影片的情懷、狗血超過了劇情本身。

說好的武打,完全沒有讓我振奮,只是覺得好了嗎?打完了嗎?不適我苛責影片的動作設計,而是因為當武打安排在劇情當中,就是為了打而打,為了讓畫面動起來所以才安排了衝突,所以完全沒有熱血。而親情線和愛情線完全是套路,套路到覺得可以省略,人物的演出像是應被拖到那個場景來做戲,非常可惜。

還好,赤兔的表現拯救了整部電影,看著他站起來,看著他撒嬌,看著他難過,看著他反抗,看著他回到了家人的身邊,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看著赤兔的奔跑、走位、調皮就夠了。影片裡很多電影的熟面孔,可是在赤兔的搶眼絕活之下,都變成了走位的過客。

從商業的價值來看,馬或許只是有錢人的收藏品,也只是服務於電影工業的一環。然而,在愛馬的人心中,馬就是自己的家人,連排輩分論年歲都必須正正經經的計算,不只是把戲演好,把動作做好,劇情中有一點想探討的是「動物權」。不讓家人做危險的工作,所以不冒險的逼迫馬去摔、跳、衝,可是在整個故事裡面,這個最重要的環節卻被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雖然到了最後依靠著有錢人的放手而成全了一切,然而,這個故事難道只告訴我們「支公好鶴」所以放鶴自由,富商愛馬所以讓馬回歸家人身邊。所以中間花很多篇幅提到的法律無用?感情無用?龍馬精神無用?最後的喜劇結局感動了觀眾,卻也在思考之後發現流的淚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不是動作片,也不是劇情片,但是這部片渴望把愛情、親情、友情、冒險都加入其中,只是這樣實在是什麼都做不好的大雜燴啊!演員的表現不需多說,就是扮演劇中恰如其分的角色。沒有多精彩,也沒有多少印象,換誰來演都一樣。可是千萬別把赤兔換掉,赤兔實在太可愛了,多虧了赤兔,我接受了龍馬的精神。

多虧了馬,真的,還好有馬。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我信天有眼:評《毒舌律師》

我其實很久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香港電影了,因為無論是古惑仔系列的狗尾續貂,或是犯罪電影劇情的不合理,還是喜劇電影的笑點讓人完全笑不出來,都嚴重影響我對港片的信心,那不是靠著愛就可以繼續消費的。可是看完黃子華主演的《毒舌律師》 ,我覺得對於我還是願意給電影機會,不會直接pass掉。

《毒舌律師》不算完美,結局也很樂觀,甚至很烏托邦,可是套句電影中的話:「天有眼」,我還是願意在這個積極樂觀的架構上給影片高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實不會是這樣的,我們都理解權貴、政商、法院、軍警的利益結構是什麼,所以才想要看到影片裡有個好的結局,才希望法院和陪審團能夠給無辜的人一個訴冤的機會。

黃子華不算帥,而是那種有型的演員。在這部影片中我很震撼於他的角色轉變,從一個面對雞毛蒜皮小事的林官,在他被鬥爭後轉為律師,本以為成為律師之後能夠輕鬆的面對第一個案件,沒想到卻由於權貴高層鍾家的無恥和霸道,加上自己的油條和輕敵,因而致使他的當事人含冤坐牢。他在劇中的眼神從不耐煩、散漫、委屈、震驚,到了展開贖罪的旅程,堅持正義的可能,被打的頭破血流,被當事人唾棄,他還是直拗的說著:「不想被天收」,因為在他想到什麼是法律?讀law的初衷是什麼?又能導正什麼的時候?他真正理解了法律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讓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能被彰顯。

我不是個理性的人,但是我也相信證據,在這件虐童案到誤殺案到謀殺案的轉變中,我其實很難過。因為這個故事裡沒有全然無辜的人,但是這個事件當中所有的人都背負了壓力。後悔當初沒有更認真以對,痛恨自己識人不明,覺得應該多做些什麼,渴望能夠回到當時。到了最後,不管這場官司如何,我都覺得人性雖然惡劣,但是還有一些人在做最後的堅持。陪審團不需要被法律給框架,只要用普通常識就能理解這個案件的不合理。而那些證據就是給所有的人一種信心,讓人知道原來蒼天有眼,舉頭三尺有神明。

那邪惡的垃圾鍾家玩法弄法藐視法,而提供法律意見的或是被收買的媒體都下流賤格,一群幫凶也毫無原諒的必要,因為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被當成脫罪的手段,因為惡意用拘留的手法意圖讓律師缺席,天有眼,而這些人渣不只協助犯罪脫逃,顛倒是非黑白,還蒙蔽了自己的良知。如果沒有人協助翻案,如果事情就這麼算了,誰能保證我們不是下一個受害者?所以由於最後還想看到希望,因此有些人選擇了違抗體制,成全了彼此,完成任務和救贖。

但是,這是一個悲劇。在最後陽光普照的街道下,還是有人被過往困住。有人就這樣離開了,甚至我們都不需要去想最後是否讓兇手付出代價,一個小女孩堅強的生活著,一個母親失去愛女。那高高在上的垃圾資深律師,到底有什麼臉面說明這世界是不公平的存在。戲劇讓這個權貴的代言律師毫無保留的讓人厭惡,可是生活中有太多人包藏著惡意狠狠的傷害別人。                                 

看完之後,我只希望這世界還有更多的善良和公理正義。不要說自己身不由己,選擇了善就成為善的一方,選擇了惡就付出靈魂的代價。我還是想相信,真的,我希望我還會憤怒,也還有著信念。天有眼,天黑,請睜眼。



劇情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F%92%E8%88%8C%E5%A4%A7%E7%8B%80

由兩年前(2002年)裁判官轉職的大律師林涼水(黃子華飾)於首單案件為客戶曾潔兒(王丹妮飾)處理虐兒案時,因一次失誤,令曾潔兒被判誤殺罪被判監17年,從此愧疚萬分,將事務所從律師樓重鎮的中環遷移至旺角唐樓,其名聲亦從此一沉百踩。

兩年後(2004年),一次意外令林涼水發現當年曾潔兒案件的新證據,為彌補當年錯失及贖罪,找回其師爺太子(何啟華飾)及當年合作的大律師方家軍(楊偲泳飾)去重新翻案。但林涼水一行人要面對的,卻是當年曾潔兒的死對頭兼其外遇對象的妻子、首富千金的鍾念華(廖子妤飾),以及其財雄勢大的背後勢力……

面對多方勢力的威脅,林涼水到底如何見招拆招,為曾潔兒洗脫罪名?

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壁壘

這個世界是有界限的,也應該要有界限,界限不只是用來分類,同時也是一種保護。自從教甄黑幕混戰結束之後,辦公室很明顯的可以區分成兩個群體:一個是還堅持著公理正義的,另一個則是已經喬好了、吃到了、摸頭了的。早在以往就已經清楚的狀態,只是因為選擇不同而更明顯的切割。

跟調性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是痛苦的,因為那會造成心情的低落和憤怒,還有當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也很難真心的溝通交流。所以對於兩個陣營最好的距離就是壁壘分明,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你做出了選擇,我也為我的決定付出代價。

我討厭大辦公室的毫無隱私,我也不喜歡和那些在辦公室吵鬧的人一起共享空堂,畢竟我是那種希望能夠把事情在教室做完的人,辦公室是用來備課的,不是用來驗證人氣的。或許是因為個性低調、孤僻,對於那些刻意營造人氣的同事感到無言。可是我知道那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只要不是跑到我的位置來撒野,我用耳機就能夠給自己隔出一條界限。

事情發生之後很難再繼續共處,文人本來就想很多,那些鼻屎大的細節展現出來汪洋般的厭惡,都是真的。討厭一個人、一個群,或是一種特質都是真的。有時候我覺得與其假裝冰釋前嫌,裝作不在意,認為沒關係,然後越想越不對勁,倒不如一開始就說清楚:你,惹到我了!

雪崩的時候,每片雪花都需要負責任,到了最後撕破臉,事實上就不是因為那一件「簡單」的小事情。壁壘分明很好,至紹我知道自己站在哪一種立場批判那些邪惡,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部會變成那種人。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如果可以的話,能夠盡量都不需要講話,公事的傳達也可以不用。畢竟,沒有必要的交流,就因為沒有必要。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黑幕

昨天大概是我近幾年來開會最最不愉快的一次,縱然每次要勉強和同科一起討論都很疲憊,但我沒有想到竟然親眼見證了教師甄試的黑幕。高層堂而皇之的要求多開一個代理缺,因為已經有內定的人選,甚至在會議上已經都公開指名道姓,讓我覺得原來教甄的內定可以這麼簡單直白的發生在我面前。

老實說,原本應該要上的課就是不夠,但是就是為了特定某個人,所有高層動起來護航,上至校長直接下指導棋,一級主管直接各個遊說語帶威脅,甚至連前主管的老婆都直接寄信情勒。這讓我想到,曾經參加過那麼多次的教師甄試是不是也是因為如此而無緣複試?或者一開始就已經準備好了被某些權貴當墊背?還是我的層級一直都太低,只能夠看試教卻無法符合長官要的口味?

我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孩,所以我知道職場有多黑暗,可是我總希望至少不要看到這種實況,至少不要再讓我親自遇到。十多年前我曾經考過南部某間職校,筆試98和試教90都高過任何考生,但是我的面試只有65,當時我非常震驚,後來塵埃落定後才終於有看不過去的該校主任跟我說,他們都已經安排好了,所以只能跟我說抱歉。當時我除了憤恨之外,我其實感謝自己並沒有進入這樣的職場。只是兜兜轉轉十多年,教育界的陋習都還在,讓人遺憾失望。

這些校長的子女們、好友們怎麼能夠這麼的肆無忌憚,為什麼明明不公不義的事可以這麼的「狂」?沒有人拿他們有辦法,因為到了最後啟動調查,受傷害的還是那個吹哨者,因為這些高官會將沒背景的封殺,因為教育圈就是這麼小,因為我就是底層,因為我一直都是那個排課被排多個年段,每日課表1458的人。

直到昨天我才深深的後悔著年輕時沒有認真一點的找到一個有制度的職場,台灣真是有人情味的地方,所謂的人情,就是如果有關係所有事情都沒關係啊!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試讀推薦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試讀

    記得在非常遙遠之前修過的「教育心理學」課堂上,教授跟大家分享《24個比利》的書籍,當時的我覺得非常震驚,但同時也有著對於未知事物的敬畏。我因此只把這種多重人格的解離狀態當作是特殊個案,不想也不敢去碰觸這種「神奇」的專業領域。然而在今年的任課班級中,我第一次親身體驗了在民俗中被歸類為「卡到」的學生,在不斷向輔導室請教,以及與她及諱疾忌醫的家長溝通交流當中,我終於近距離的強烈感受不同人格的切換和差異。因此看到諮商心理師吳立健《解離女孩》這本書時,我深深感覺願意走進診所,試圖理解自己當下情況的人有多麼的天使。

    書中的故事是從案主思雅和心理師艾迪的諮商開始,藉著每一次的談話,逐漸深入到內心想要忽略或是遺忘的片段。而從艾迪面對性格各異的密友們(K、美恩、彩虹、夫人、口罩),艾迪一步一步的得到part的信任。我覺得書中不只是呈現了諮商的情況,更加上了具體的譬喻和說明讓案主及讀者都能理解那種或許只有當事者才會知道的感受,如:用「縮時攝影」來說明主人格的覺察,用「討論要吃某樣東西卻被忽視」想要表達卻被壓抑的痛苦和不爽,來說明part不願合作的心理。不同的part出現的時候,也能夠清楚的切換,讓讀者一方面知道整個流程的時間性,又呈現出彼此的差異。




    Part是為了幫助自己而存在,所以一起「合作」是治療DID的要素,心理師能讓part出現,表示案主有一定程度的安心感,但是一旦不小心過於急躁或是讓情緒過於強烈,又會讓已經建立的信任崩解。但是艾迪所說的:「在諮商室沒有人會被責備」接住了焦躁的靈魂。Part是一種保護機制,我從書中知道part的擔心,不是故意要讓案主不舒服,不過只要一擔心,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些part有不同的功能,也承載不同的情緒和秘密。如果能一起合作善用身體,或許就能擁有和諧、美好的日常,可是這些part的存在卻又因為生活中的困境,因此由「誰」來「承受」不愉快的片段,是非常難解的生命課題。

    思雅想藉由EMDR幫助消化創傷記憶,但是眼動的過程難免要回想不舒服的記憶,情緒容易強烈波動,這種「醒著作夢」的療程還是讓人感受到面對過去的壓力和壓抑。母親對自己的處罰、惡意,曾經受傷的心靈和自尊,很難馬上的就理性接受「氣媽媽又愛媽媽」的矛盾。神秘的口罩要保護思雅,大喇喇的k要保護思雅,就連刺頭彩虹也用他的方式在保護思雅。慢慢的理解每個人的來時路,我們終將發現生命中所忽視的小細節,還有那些潛意識裡給自己的框架和規訓。

    我非常感謝成大的心理師,在我被博士班指導教授惡意刁難,學術霸凌,利用MEETINGPUA的時候,最後威脅不讓我口考畢業的那種艱難時刻,是心理師接住了我,不斷的用信件和我溝通,鼓勵我不要放棄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不怕教授。我才慢慢地學會拿回主導權,選擇不被支配。我最後雖然決定直接放棄學位,不想再和前指導教授糾纏,但是每當我回想這個過程,還是會覺得非常的難過。看著書中的思雅在心理師的引導之下從籠子裡走出來,我彷彿也得到了自由,跟著一起呼吸幸福的空氣,擁抱了那個脆弱又受傷的自己。

    書中也藉由音樂家案主在網路上指責心理師的治療害他寫不出音樂,讓艾迪產生對於心理治療的質疑。畢竟有些畫家、作家、藝術創作者是以自身的苦痛來澆灌作品,將「痛苦轉化為創作動力,痛苦舒緩後,就沒有靈感了」。文學是苦悶的象徵,藝術是苦難的具象化,我們選擇當快樂的豬或是痛苦的蘇格拉底?就決定我們最終要走到哪個終點。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艾迪持續地想追問:「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什麼?」在心理師的工作岡位上,他扮演了指點江山、指揮若定的角色,縱然還是會因為案主的網路發言和當下的狀況受到影響,但是已經很專業的展現了引領案主發掘自我的步驟。志雄和艾迪的man’s talk也讓人莞爾,好兄弟之間彼此吐槽的垃圾話,互相治癒的開解,以及書中說到志雄用喝雞湯的隱喻,慢慢地讓艾迪感受「看見」的力量,都讓我覺得非常觸動。

    心理師的壓力,格格不入、逆向而行的操作,「所有人都拼命逃避生命中的痛苦,我們卻往別人的痛苦前進」,而被案主的情緒所干擾,每個心理師都用各自的方式來自我保護,例如做瑜珈、進修充電、健身……以期待能夠對抗迷霧,直到退休。艾迪說:「和太太小聊一下,精神與身體都輕鬆了不少。雖然是日常瑣事,沒什麼重點,但正是沒重點的閒聊,才讓我真正拋下案主的一切,徹底放鬆。」這麼具有壓力和挑戰的工作,如若不是真心的愛著,又怎麼願意背負著這麼多的情緒重擔呢?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只對解離有更清楚的認知,也很想知道艾迪之後還會面對的一些案主如何打開他的極限。這是一本很讓人著迷的書,用中文的角度、台灣人的思維寫出了「現此時」的煩憂和街景。只是希望艾迪好好的控管自己的體重和購買慾,能力越強,責任或許越大,但是壓力越大,食物變成脂肪就很「毋湯」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