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願你的深情,能被溫柔以待》推薦文


《願你的深情,能被溫柔以待》推薦文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窮其一生也許都無法參透這個字,然而當我們成長成熟到能夠理解親情、感情、友情、眾生之情的時候,也許我們已經錯過了當時的感動,留下滿滿的遺憾。
    在作者樂擎的這本新書裡面,我感受到了許多的溫柔。不只是因為書名強調的那種柔情的暖調,而是單單只輕輕讀著書名的字句就讓人感覺到療育。我們都必須在生活中假裝堅強,然後用利劍來斬斷撲天襲的的荊棘,也必須避免被寂寞和失落吞噬。但我們的心裡始終擁有最柔軟的一塊,那不是弱點,也不是殘缺,那是我們人性的最好表現。因為我們都在輪迴裡,所以我們在酸甜苦辣愛恨嗔癡中學習怎麼讓自己昇華,同時也學會了自助助人。所以在看著書本內不同元素的故事,我會因為同情、認同或是恍然大悟的感覺而淚崩,同時也反省自己是否也是那個曾經害別人隱忍泣訴的兇手。
   能夠寫出這麼多故事,能夠擁有那麼多的深情,能夠體貼的用短篇的故事來分享人生的多元實在是難能可貴。更重要的是每一篇的視角和口吻恰如其分的表現人物的身分、地位、年齡和驕傲,不讓人覺得突兀,而是可以清楚的理解生活中的各類思維。而且這本書不談太驚悚的心靈或肉體傷害,就算是失敗及傷害,作者已經在文字上都給予淨化。讀者知道這些疤痕的存在,然後一起為那些在我們身邊的「受害者」祈福,因為我們都可能遇到那些事件。
    不孕不育的頂客族堅持,有時難抵人倫壓力。閨密朋友的相處,也有可能是一份無法在陽光下的情愫。再婚選擇的幸福追求,需要家人的支持和放手。分手或被分手的怨憤,必須有多種管道去渲洩調適。在愛情和友誼當中的工具人,何時才能表現自己的自尊?高齡化社會後的失智問題引動多少還記得的人的眼淚?其實我們的教育裡只有告訴我們成功之後會得到讚揚,但是沒有教材告訴我們要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最近社會上出現許多駭人聽聞的分屍、情殺案件,因為我們都被教導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要相信自己的優秀和絕對,鼓勵自己「一枝草、一點露」,但是我們不知道如果每個國王女王公主王子都各有一份領土,到底是誰要先低頭認錯?邦交出了問題是否可以片面斷交?驚覺磁場不合後是否能夠好聚好散?
    愛不需要學習,但是分開和不愛需要練習。我們都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然後在自己的場域裡故作大方。可是愛要及時、怨也有時效,如果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不再被當作手心裡的蘋果,能夠認知對方已經無法把自己當作永恆,那麼才有可能繼續發展自己的美善,而不是變成復仇天使、替天行道。畢竟每個人的路都不同,你的上帝和我的佛祖他的真主是不同的形象,但都希望在我們信仰後通往幸福。
    能夠遇到一生一世、一生一次的愛戀幾乎是可遇不可求的,往往我們都藏著心痛和故事,然後選擇和「適合」的對象一起。或者我們只是為了家庭和責任,和「條件」在一起。然而,與其怪罪上天不公,不如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我們殘缺的部分都需要時間和溫柔磨平,我們失去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彌補。人生不需要太絕對,因為無常的生命裡,我們永遠不知道現在的一切是否是幾世的善緣或惡緣!不過我們能夠做的最簡單的事情就是繼續愛自己也愛別人。再把自己保護好的前提下,用感情和溫柔去給予這個世界回饋,真心或許不一定得到回應,但是在對方絕情的時候,讓自己知道還有許多的珍貴值得回首。願我們能深情,能溫柔,能夠有愛的力量。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巫王志》推薦文


《巫王志》試讀
    我是從《天觀雙俠》開始認識鄭丰,雖然一開始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出版社主打女版金庸名號的行銷,但是經過這麼龐大作品的檢驗和試煉,其實我很想用讀者的角度來評價:鄭丰就是鄭丰!她不是只會寫武俠的鄭丰,不是讓主角在江湖中摸索然後成就自我幻夢的「類金庸」,不是所有女性人物都愛上男主的「類言情」,不是只會開支線而收不回來草草結局的網路連載寫手。鄭丰用她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俠氣」,願意深耕文壇、創作不輟就是一種不願隨波逐流的勇氣,《巫王志》成就了鄭丰的野心,也圓滿了等待的讀者。
    《巫王志》的系列並不是單純的嘗試從武俠到奇幻的過度,從書中一些考證、引證、參考書目,還有對貞卜文字的理解,對商人性格的掌握,對周遭地理環境的想像都能夠讀到作者的用心。引用原文但是不是固執的掉書袋,而是經過消化吸收後再制的詮釋。商人的習俗、殉葬的方式、祭祀的頻繁以及當時既蒙昧無知聽信巫覡的鬥法,王室權力傾軋和血緣傳承。這絕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展現的創作。複雜的劇情架構,雖是中國純粹的元素,但因為語言和歷史年代的隔閡,又有著外國翻譯小說的「即視感」。閱讀前期,我一度用架空歷史的視角來欣賞,但是當我習慣了行文的模式後,完全能夠跟著主角們上天入地闖蕩四方。作者相當高竿的把讀者帶進蠻荒、深入秘境,最後又合理的接回整個商代世系傳承的架構。
    「盤庚遷殷」是歷史事件,是教科書上、古籍裡的事實,然而為什麼要移轉首都?為什麼要改變生活慣性?只能夠被研究者「解釋」和小說家「臆想」。我慶幸作品名稱中的「巫王」已經約略給予答案,但是鄭丰由她一開始創作時就習慣的雙主角模式開展到《巫王志》的多線、多面書寫,如果將五冊的分量重新解剖,用紀傳或記事本末的體例來重塑,也許就只是單純的人物成長奮鬥史。可是不只主角、配角也搶戲的訴說自己的遭遇:子漁的慘烈崩壞、婦好的扭曲性靈、子央的追求和沉淪、大巫的驚天秘密、羚的隱忍摯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變態是怎樣練成的?黑化之路是如何萌發的?都讓讀者愛不釋手。(甚至讓我暫時放下博士班繁重的課程計畫,痛快淋漓的直至結局……)
    其實在書中一直都傳達著作者一種道德觀,身為王者最重要的不是戰功而是信用,不是霸氣而是溫柔的堅定,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體察民情。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扭曲和腐化,可是在失去後卻成就了高貴和昇華。書中很多巫術的描繪讓人印象深刻、毛骨悚然,尤其是咒殺、爆裂和變身的敘述,都讓人有著身歷其境的驚恐。對於后宮的傾軋和心機、母性的膨脹和佔有、親情的勒索和付出、性愛的追求和絕情……作者試圖都一一勾勒,然而,在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天巫的試煉」呈現出的宗教情懷。追求大愛大智大仁大勇的人其實既殘忍又寂寞,但是他們為了多數人而犧牲棄絕少數人的辯證,始終是一種孤絕的義無反顧,我不願成為那樣的人,卻深深地為那樣的決心撼動。
    由商到周的人文萌芽不只是在後來史籍中的反思和改變,最重要的是人們開始相信自己,相信身而為人的價值。絕地天通後也許我們無法得知神的旨意,但是我們擁有人性和道德。變身與否或許也成為一種隱喻,關於我們相不相信自己的原性和潛能的試煉。非常慶幸能夠看到這一套書,也很開心的在書中找到了那些很不熟悉的地域和很親切的名字。也許我們都是小巫,也都是子曜、子嫚,然後我們會找到一種方式,證明自己。也許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就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