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王志》試讀
我是從《天觀雙俠》開始認識鄭丰,雖然一開始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出版社主打女版金庸名號的行銷,但是經過這麼龐大作品的檢驗和試煉,其實我很想用讀者的角度來評價:鄭丰就是鄭丰!她不是只會寫武俠的鄭丰,不是讓主角在江湖中摸索然後成就自我幻夢的「類金庸」,不是所有女性人物都愛上男主的「類言情」,不是只會開支線而收不回來草草結局的網路連載寫手。鄭丰用她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俠氣」,願意深耕文壇、創作不輟就是一種不願隨波逐流的勇氣,《巫王志》成就了鄭丰的野心,也圓滿了等待的讀者。
《巫王志》的系列並不是單純的嘗試從武俠到奇幻的過度,從書中一些考證、引證、參考書目,還有對貞卜文字的理解,對商人性格的掌握,對周遭地理環境的想像都能夠讀到作者的用心。引用原文但是不是固執的掉書袋,而是經過消化吸收後再制的詮釋。商人的習俗、殉葬的方式、祭祀的頻繁以及當時既蒙昧無知聽信巫覡的鬥法,王室權力傾軋和血緣傳承。這絕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展現的創作。複雜的劇情架構,雖是中國純粹的元素,但因為語言和歷史年代的隔閡,又有著外國翻譯小說的「即視感」。閱讀前期,我一度用架空歷史的視角來欣賞,但是當我習慣了行文的模式後,完全能夠跟著主角們上天入地闖蕩四方。作者相當高竿的把讀者帶進蠻荒、深入秘境,最後又合理的接回整個商代世系傳承的架構。
「盤庚遷殷」是歷史事件,是教科書上、古籍裡的事實,然而為什麼要移轉首都?為什麼要改變生活慣性?只能夠被研究者「解釋」和小說家「臆想」。我慶幸作品名稱中的「巫王」已經約略給予答案,但是鄭丰由她一開始創作時就習慣的雙主角模式開展到《巫王志》的多線、多面書寫,如果將五冊的分量重新解剖,用紀傳或記事本末的體例來重塑,也許就只是單純的人物成長奮鬥史。可是不只主角、配角也搶戲的訴說自己的遭遇:子漁的慘烈崩壞、婦好的扭曲性靈、子央的追求和沉淪、大巫的驚天秘密、羚的隱忍摯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變態是怎樣練成的?黑化之路是如何萌發的?都讓讀者愛不釋手。(甚至讓我暫時放下博士班繁重的課程計畫,痛快淋漓的直至結局……)
其實在書中一直都傳達著作者一種道德觀,身為王者最重要的不是戰功而是信用,不是霸氣而是溫柔的堅定,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體察民情。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扭曲和腐化,可是在失去後卻成就了高貴和昇華。書中很多巫術的描繪讓人印象深刻、毛骨悚然,尤其是咒殺、爆裂和變身的敘述,都讓人有著身歷其境的驚恐。對於后宮的傾軋和心機、母性的膨脹和佔有、親情的勒索和付出、性愛的追求和絕情……作者試圖都一一勾勒,然而,在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天巫的試煉」呈現出的宗教情懷。追求大愛大智大仁大勇的人其實既殘忍又寂寞,但是他們為了多數人而犧牲棄絕少數人的辯證,始終是一種孤絕的義無反顧,我不願成為那樣的人,卻深深地為那樣的決心撼動。
由商到周的人文萌芽不只是在後來史籍中的反思和改變,最重要的是人們開始相信自己,相信身而為人的價值。絕地天通後也許我們無法得知神的旨意,但是我們擁有人性和道德。變身與否或許也成為一種隱喻,關於我們相不相信自己的原性和潛能的試煉。非常慶幸能夠看到這一套書,也很開心的在書中找到了那些很不熟悉的地域和很親切的名字。也許我們都是小巫,也都是子曜、子嫚,然後我們會找到一種方式,證明自己。也許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就是唯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