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打人的代價

威爾史密斯在典禮上打人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尤其是在直播的場合揍人、飆髒話,想要讓大家都「失憶」也很困難。媒體畢竟是嗜血的,不斷播放打人、罵髒話的瞬間,似乎要讓大家都知道影帝是如此的野蠻、粗魯,甚至很多人想帶風向的另闢戰場,對威爾史密斯夫妻的感情品頭論足,指點贓否。試圖要說明威爾史密斯一家很亂,老婆亂、老公愛打人,連一些不知道是誰的導演也出來抨擊,或許懲處下去連獎盃都要被收回了。

可是,我看到的是那個無禮又粗魯的主持人,對著別人開著惡劣的玩笑,甚至在「笑話」沒有得到大家認同的時候,又再說了這是「笑話」,引爆威爾史密斯的怒火。有人認同他的霸氣護妻,有人震驚於他不加修飾的怒火,有人覺得這只是男子漢的真性情。而我覺得暴力當然是錯的,而且會給整個社會不良的示範,雖然新聞中有更多關於這個惡劣世界的壞榜樣,可是不能夠這樣縱容。在打人的這件事情上,我認為他應該付出代價,畢竟成年的公眾人物有社會的責任,縱然獎項被取消,也必須承受。

可是在他為了妻子出頭的時候,我認為那是很man的行為。無法保護子幾家人的人,放任妻子被調侃,或是讓自己的家人受傷,只為了那虛無的名聲,默默忍耐著被踩到頭頂,那才會讓人看不起。威爾史密斯事後在典禮的場合認錯,發文向大眾承認自己的失誤,覺得自己不應該打人,做了不好的示範。但是,我還是覺得最大的錯誤是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的白目,還有明知道她的風格,還持續讓他嘲笑亞裔、嘲弄演員的主辦單位。

或許國情不同,我們對於這兩個人的恩恩怨怨也不甚了解,不過,開了錯誤的玩笑就要做好被厭惡的準備,尤其在採到別人底線的時候,也該付出代價。如果是在台灣,不知道又要怎麼被檢討了。但是換成老師被學生打,可能社會的風向就是要老師自己吞了,因為要有教育愛。

打人是錯的,嘴巴可以說說要給人教訓,但是那不是將打人合理化的方式。所以,我們還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做出錯誤的舉動。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entertainment/news/64706/will-smith-slaps-chris-rock-oscars-2022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作家也是人:評《作家生存攻略》套書


看了朱宥勳的《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兩本書,很喜歡種社會文化的觀察和導覽,因為在傳統世俗的想法中:作家、藝術家可能會餓死,讀中文系沒有出路,還有作家都很飄逸的,談錢太俗氣了!‧‧‧‧‧‧這種很不切實際的說法,讓文學、出版、創作都變得很難量化,好像不同等級、不同稿費,或是審稿、抓錯字不需要太多專業的錯覺,讓很多人帶著夢想而來,卻又逐漸向現實妥協。

可是能夠這麼清楚的說出文壇的眉角,提出最讓人關心的「錢」,甚至透漏了清楚的期待值、平均收入,也明白的提到了某些作家的咖位,還有文藝界不能說出的「秘密」,將身為作家都成一種職業的話,經過很多的關卡,在報刊、雜誌、文學獎、出版業、演講、座談‧‧‧‧‧‧當中打轉,面對不一樣的職業素養和要求,我們就能夠真的知道這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也是一個很需要清楚的規劃和取捨的項目。

對於試圖要走文學之路的人來說,如果想有所發展,不只是要拓展人生的經歷,也一定要務實的書寫,還有要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等級,累積自己的素材。不論是加入營隊、參加座談、投稿比賽,都不能夠太過隨興,也不要把自己沒有入圍或刊登當成是懷才不遇,真實的接受自己的才華(能力)失格,或是沒有達到標準,能夠持續的在失敗中提取經驗,才是進入文壇的開端。

我很願意從書中的一些提示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雖然文中的主要組別說明是小說組,但是放在新詩、散文、劇本上,或許也能夠觸類旁通。甚至我因為這本書而思考了自己在創作還是文學評論中的取捨,還有督促自己更加積極地去參與比賽的想法。那些活動的稿費、禮券、獎金、獎狀,都會變成未來的資歷,也讓我更清楚補足那些沒有做到的、半調子的付出。

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也不能夠太過浪漫,寫得好和別人欣賞、市場接受並不能夠畫上等號,尤其發表和出版是不同的,簽約有很多的魔鬼藏在細節裡,如果真的走到了之後的關卡,我一定會再好好地複習其中的說明。作家也是人,是需要五斗米的凡人,所以好好的工作、認真的書寫,總有一天會走到自己標的,然後和那些原本仰望的人一同看著眼下的風景。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烏托邦大道》試讀

 《烏托邦大道》試讀

    我不懂那些音樂的流變,也不知道國外樂壇的發展,甚至也不理解那些讓人心動的樂手有多迷人。可是在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烏托邦大道》這本書的開頭,看著人物經歷了被詐騙、被趕出租屋處、失去工作、被分手,來到人生的谷底,我感受到一種絕處逢生的力量。雖然這本書的厚度讓人咋舌,可是隨著人物的經歷,跟著樂團的命名、成立、演出、失敗、觸法……,彷彿也在那個時代一起哼著歌,一同走過那些同樣徬徨、無助的歲月。

    在成為明星之前,這些樂手都只是對於音樂有著熱情的人,然後擁有很多對於音樂和生命的理想,希望能夠依靠著音符翻轉自己平淡的人生。然而生活就是不斷的打擊、折磨著每個人,或許在每個藝術形式上都一樣是苦悶的象徵、窮而後工,從被拋棄的底層地獄中艱辛的爬出,然後在成名後彷彿是在失重的雲朵上飄浮。在團體裡很多事情不是誰最優秀就能夠完成目標,而是怎麼把那些不同的元素協調的安排在一起,讓這些分散時尖銳刺耳的噪音,統合成具有特色的樂曲,展現屬於靈魂深處的吶喊。

    「烏托邦大道」的成員民謠歌手艾芙哈洛威、貝斯手迪恩莫斯、主唱雅思培德魯特、鼓手葛夫,在經歷了不算短的磨合後,為了各自的理想還有站在鎂光燈下的誘因,他們一路從破音、失誤唱到了熱門金曲,風靡一時卻也爭議不斷,或許就是這種爆破性的能量,讓他們能夠盡情的嚐試犯錯、修正再來,從英國開始屬於他們這個「迷幻民謠搖滾」樂團的奇幻旅程。

    嚴格來說,這幾個人的家庭、交友、生活,都可以放到心理學的層面討論,但是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治癒,也是非常好的發洩。有一個人懂得的喜悅是伯牙和鍾子期,有專業欣賞的是陽春白雪,有一些人懂得的流行是下里巴人。可是在歌曲的世界裡,從藝術的層面上來看,創作者都貪心的不希望只有那麼幾個人能夠懂自己樂譜和歌詞的悲憤和反抗:「我們是烏托邦大道,我們的第一首歌曲是〈放棄希望〉」(88)、「如果我是怪人,那麼我是一個誠實的怪人」(130)希望是那麼的難得,誠實是那麼的高貴,在生活中卻常常被犧牲。



在這本書裡,穿插著歌詞、還有樂手當時的處境,以及從報章雜誌的報導中看出他們經歷的災難。在我的心中,這些文字因為翻譯的關係,或許沒辦法馬上理解那些韻律,可是書中設計的那些片段:A面、B面、主唱、鬥毆、嗑藥、迷幻、性別、理想,卻越來越清晰的讓我理解他們狂躁表象下的執著,不只是對於音樂,更重要的是在面對生命的選擇時那些一往無前、奮不顧身,甚至飛蛾撲火的勇氣。

    也許讀者對於這麼厚實的敘述會很難一口氣讀完,但是當我們思考著那不只是幾個人的生命歷程,更是所有追求夢想的人會經歷的掙扎,那麼這些漫長、瑣碎、陰鬱、暴亂的片刻,就是成就著這群人的重要關鍵時刻。

    雖然有些老套,但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所說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持續的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都想摘下最亮的那顆星,卻在攀爬的過程中遍體鱗傷;我們知道已經無路可走,卻寄望著山窮水盡時能夠柳暗花明;我們終究贏得了名聲,卻在淚光閃閃中看見了依然脆弱的自己。讀著《烏托邦大道》的成名史,我想著的是這些曾經聽過萬千掌聲的主角,在夜深人靜時是否還記得自己苦寒、孤絕、失意、絕望的曾經呢?

    「烏托邦」,是個無法到達的彼岸,但是「大道」卻是我們都想要登臨的舞台。希望總有一天我會理解那種衝突的美,衝突又美。獻給同樣有點徬徨的路人,我們都在旅途中,說好,不說寂寞。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躺平」無罪

從新聞當中看到賴清德到成大座談,做了問卷統計學生未來的志向,然而得到的答案如下:41%「躺平族,阿姨我不想努力」,36%專業職業、24%創業、18%公職、16%從政。其實這種小眾的問卷並不能當作有信度的結果,但是記者說結果讓副總統傻眼,我想應該也只是在標題上玩弄文字吧!

如果一個嚴謹的問卷,根本不會出現這種類似「釣魚」或是「誘答」,不需要對這樣充滿玩樂性質的問卷較真,也不宜以這個結果來斷定青年無鬥志,畢竟這只是問卷,不代表真的會這樣做。君不見在學生時代,一大堆同學嚷嚷著自己都沒有讀書,結果考出來都是滿分。我想就算心理上想躺平,但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未來,還是會貴舔著當社畜,或者堅持著一份不那麼友善的工作。

青年對於自己的未來已經和傳統不同了,以前那一代只要努力一點,每個月能存點錢,然後買一間小房子,還能養活父母和子女。然而當七年級生、八年級生刀了職場之後才發現,位置都已經被限定了,工時不斷的拉長,加上資訊便利的關係,責任制、付出的大帽子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情緒勒索。只要不合長輩的意思,就開始被扣上反傳統、不受教、工作態度不好的罪名。可是,又要完成工作又要兼顧家庭,還要使命必達。

就只賺那一點點的錢而已!連買房子都不敢奢求,因為怕自己或家人生病,房貸會拖垮經濟,然後房子一樣被法拍。還是因為工時長,可能要負擔自己的醫藥費,父母也年紀大了,要挑選好一點的安養院、找好一點的看護,可是,薪水永遠不會和物價成正比。

缺蛋、缺肉、缺電,更重要的是缺錢,只是想要一個安穩的未來都不可得,幻想有阿姨、中樂透,並不過分。更何況現在的升學制度就是拚爹、靠背景,說好聽一點是從一開始就努力,實際上來說就是從開始就知道自己不需要繼續努力。因此少子化的根源不是年輕人不想成家,不願負責,而是年輕人負擔不起自己現有的生活和生命。窮忙著過日子,何必造孽讓孩子受苦?

還有,問卷調查的是研究生,那是一群活在學術的象牙塔中的人,如果去問問高職生、國中生,或是現職的工作人員,誰不想要輕輕鬆鬆的上下班、提案,準時回家、能夠休假?躺平沒有錯,一直試圖責怪青年不夠狼性,只是暴露了另一種權力霸權的集體情勒。

我希望能夠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對得起薪水就好。其他的生命力,我想用來做自已開心的事情。不要說我廢,我只是累了!躺平無罪,躺平有理。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181160
賴清德成大座談問「未來想做什麼?」 逾4成學生答案讓他傻眼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愛‧勇敢‧變身:評《青春變形記》

《青春變形記》(Turning Red或譯青春養青春記)意外的好看,原本只是想和女兒找到一部不太長的影片一起享受假日時光,卻讓我們母女都覺得十分滿意。這個故事的結構很單純,就是在加拿大多倫多的13歲華裔少女李美玲,某天醒來發現自己竟然變成紅熊貓,但是在母親的說明之下才理解,原來她們家族的女性到了特定時間都有這種能力,只有在紅月時才能作法將之封印,因而產生一連串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親情的衝突,外婆─母親─美玲的直線,都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複製關係。原來母親和外婆之間也曾經有親密的時候,卻也因為爭執而僵持不下。美玲和母親之間也是維持著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母親的過度關心和保護,加上對於青春期女兒的監控,還有對於交友、作息的安排,都讓美玲感覺窒息。

還好朋友們之間能夠互相體諒,她們都知道美玲的狀況,但也想要一起完成夢想。她們都喜愛四城男孩,也對於異性好奇,又帶著小聰明,因此這幾個性格迥異的姊妹們,就在互相信任卻又互補的狀態下開心的度過校園生活,互相cover,一起闖禍。在得知美玲變成紅熊貓之後,不只不感到害怕,甚至是支持著這種特殊能力,一起動腦筋賺錢存演唱會門票的資金。在友情的扶持下,美玲縱然面對著校園中一些不友善,卻能夠自在平安,活的痛快。

青春期的彆扭、對於偶像的執著、對未來的不確定,還有不知該如何向人訴說的小秘密,都讓人覺得似曾相似。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只是我們不一定會有實際的變身。只在某個狀態下,突然就長大了,跨越了一條無形的界線,變成現在的樣子。自身選擇的信念和恐懼是很精準的詮釋,我們總是不確定自己是否選對了,卻只能夠且戰且走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青春期的闖禍,不只是把建築弄壞,也不只是傷害了誰,更重要的是我們很可能沒有保護好那個在心裏面的那個柔弱的小女孩。

美玲母性的傳承,很特殊的設定是:全家女性都是紅熊貓。(有大有小),一起打破封印的橋段,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不只是girl helps girl 更是對於相同處境的相濡以沫。故事很單純夢幻,甚至親新的讓人有點覺得不切實際,可是無法否認的就是在一家人的羈絆中,我們都會為了更重要的人,要保護的對象,放棄我們的原則。那些看來霸氣的親友們,未來應該也還是會給予彼此無限的支援啊!

至於爸爸的角色不可忽視,因為他在強勢的妻子和岳母中生存,卻有更溫柔溫暖的力量。母性的描述是這部影片的主軸,但是這部影片當中的父親並不是傳統的父親,而是暖男的設定。他看著事情的發生,卻鼓勵女生前走,並沒有走向封建父母的窠臼。還很喜歡流行音樂,享受著自己的小空間,感覺上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所以,在這個影片當中,當爸爸出現的少數片段,卻都是很重要的發展和轉折。

最後,實在不得不說,四城男孩真的是心大啊!竟然都在那種天崩地裂狀況下,還能夠繼續鎮定的演唱,整個城市的人也都自然的接受了熊貓會出現的設定,真不愧是浪漫夢幻系的影片啊!這部影片值得再次的回味,尤其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因為我們從這部影片裡或許會想起,真正應該被保護和牽著走出樹林的,其實是那個小小的自己。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黑暗的浪漫:《新蝙蝠俠》

因為超粒方的介紹,讓我關注羅伯派汀森主演的《新蝙蝠俠》。雖然我並不是特別喜歡超級英雄,而且也有點害怕前幾任蝙蝠俠營造的黑暗詭異罪惡的氣氛,但是我特別想要感受從《暮光之城》的宇宙走出來的主角,能夠給這部憂鬱哀傷的影片帶來什麼樣的效果。

影片中的氛圍籠罩著一種莫名的「疼痛感」,那是我會在青春校園片裡感覺到的滋味,但是在羅伯派汀森的演繹中,我能夠理解他蒼白無力的哀愁。那不是故意裝出來的為賦新詞,而是從骨子裡透出的敏感和脆弱。布魯斯‧韋恩,一個富有的孤兒,因為孤兒而受到同情,更因為有錢而能夠任性。在這部影片裡他並不張狂,不是鋼鐵人那樣的擺著用科技、砸錢來顧場子,蝙蝠俠拳拳到肉,出沒的地方是罪惡的底層,然而一個人的力量如何在偌大的城市將無盡的罪犯懲處呢?

前幾部的蝙蝠俠讓我有種疏離的隔絕感,甚至會感覺到這位大叔到底要憂鬱到什麼時候?反派那麼的給力,能否不要再糾結於一些小事呢?羅伯派汀森家中只有阿福和大嬸,還有著未長大青少年的叛逆和張狂,不想管公司、社恐,對於阿福說著:「你不是我父親!」但在阿福受傷的時候終於理解對於生命和無常的畏懼,還有再也無法承受失去的脆弱。電影中幾個畫面讓我特別喜愛,病床前阿福和布魯斯‧韋恩交握的手,就是我感受到他會試著長大的契機。

再來蝙蝠俠面對的那些反派:企鵝人、字謎人,政府機關裡的市長、檢察官、警察,還有一堆犯罪分子,他們都很強也很霸道,彷彿整個世界的公理都在於那些黑暗的規則當中。小打小鬧的幫派鬥毆不算什麼,可是在政府當中的那些白道才真的讓人髮指。說實話解謎的過程很無趣、沉悶,蝙蝠俠和警長一起探案也很違和,但是我願意看他們一起挑戰整個體制,因為不管在哪一個地方都有真正心向光明的力量。到最後蝙蝠俠帶著倖存者走出水火之中,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這部片的浪漫。

可以忽略上一輩的糾葛、字謎人的扭曲、還有不合理的扁服俠被炸暈後沒人第一時間拉他面罩。在武打和特效上,就飛車追逐、暴頭、膠帶、血腥的慣用手法,還有高空垂降,沒有太驚人的不同。可是劇中的文戲(感情戲、生活片段),卻能讓人回味欣賞。

在超級英雄當中總有著「帥」,可是如果過頭了就是低能爽片。然而,當蝙蝠俠帶著那些人一起走向光明,而他自己繼續留下來守護城市的時候,我理解了這一部片的選擇,選擇成為陰暗的男人,選擇與髒兮兮的世界共存,選擇偷偷的溫柔的守護著無力的人,(市長的兒子、片尾的男孩),他沒有和貓女一起到新的應許之地,他們一起騎了一陣子的摩托車,然後各自走向想要的地方。

這部片裡的貓女很搶眼,強勢張牙舞爪又自由,配上蝙蝠俠低調霸氣直接打卻又節制,CP感很強,雖然兩人的相處和故事很割裂,但是值得繼續的鋪陳,畢竟最後的場景安排貓女救蝙蝠,蝙蝠救貓女,兩個人的情愫和張力拉滿了效果。這部重新開機的蝙蝠俠讓我很期待之後的續集,我也願意繼續看著高譚市的腐敗被呈現出來,想看到蝙蝠俠男人的浪漫。

片長很長,但是值得花時間沉澱心情觀看,因為我們只感受到了緩慢的時間,但是《新蝙蝠俠》想讓我們看到的是他的重生。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我們都不完美:評《PAINT:面試完美父母》

韓國作家李喜榮構築的完美世界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但是他提出的想法卻讓人覺得有趣。這本書不難,文字也很淺顯,沒有讓人看了痛苦萬分的倫理糾葛,也沒有過多著墨屬於那個世界的形成,但是在這個空間裡面,讀者能夠知道作者想要表現的企圖,就是將父母、子女兩者的位階倒置,引出「選擇」不再是父母的權利,而是必須由孩子來決斷。

因為文字很白話,故事裡一直生活在NC主角傑努301是青少年,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的年歲裡,充斥著徬徨焦慮的狀態下,很多人都想要所謂的幸福。然而怎麼樣才能夠得到幸福?如何保有幸福?怎麼樣才會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幸福?這些關於抽象情感的疑問,很可能都是我們無法統一的標準答案。也是我們都無法真正解決的一。

面試父母,擁有完美的家庭,成就自己的幸福,得到想要的一切,或許就應該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要的幸福生活。可是,家庭不是工作場所,在家庭中的情感歸屬也無法指標化或量化。我們只能夠且戰且走,亦步亦趨,然後小心地修正彼此的腳步,無法真的區分絕對的是非黑白。所以,當故事裡的孩子們、少年們面對那些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心態各異的想要從收養孩子中「得到」利益或情感,放在天平上的籌碼和條件,很殘酷的表現了世俗的價值判斷。

然而所謂的面試就是經過排練、美化,甚至是造假的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中,或許我們會呈現美好的一面,但是真正進入到生活中,我們都知道那是無法休息、沒有假期的日子,可能有衝突、怒火、遺憾、委屈,更多時候還有後悔。只是,故事裡的結果可以退貨,可以重新來過,可以有自己的選擇空間。但是我們實際的生活中,沒有演習只有直接送上火線的考驗。

故事的最後主角並沒有走向家庭,而是選擇自立自強,或許這是個反高潮,也跳脫了傳統的思維。不是擁有家庭就是幸福,不是必須要有父母愛才有快樂,不是經濟無虞就能夠滿足,雖然擁有這些事情能讓我們走在前端,但是那不是生命圓滿的保證。感覺是很玄的東西,感受著自己的情緒和心,我們或許會知道物質或是精神都滿血了都不一定能讓人不再有憂患。

我們都不完美,也不需要自己做到完美,正如主角自己說的,他不確定自己是完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又糟糕又可貴的是,我們可能會找到相似的圖形,或者是剛好能補全的一角,然後,那就是屬於那個新圖形的故事了。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好評:《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廖梅璇《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的書寫太真實而細節,因而讓人有著閱讀後的擔心和疲憊,讀者或許會想著,原來在某一個地方有一個人,有一些人,她們、他們是這樣掙扎的過著日子,像陷入流沙之前,抓住些什麼,然後試圖讓施以援助的一起滅頂。從家庭書寫、情慾書寫、疾病書寫的範疇中,讀者能夠看到一個人掙扎的樣子,或許我們都努力的在找那個與我們相似的靈魂,卻不斷的看到更多的殘缺。

對於那個噤聲的年代,失勢特務的家人擁有的不是權力而是冷嘲熱諷,以及對於未來的不確定。退役後成為農夫開始種植的父親,在某個意義上,他就是讓其他人無法安閒生活的主因。中年失業後的再轉業並不浪漫,尤其還牽扯了金錢、土地,對於家庭的貢獻和毀壞,還有根深柢固的父權思想,著實無法讓人喜歡。然而,母親看似強勢,卻也在失去了郵局工作後,成為傳統的小女人,在丈夫身亡後,終於可以依附著兒子生活。而故事裡最不像一家人的主角,或許適合的位置就是遠行。

北部步調快,千般難久居,但因為離家遠的優勢,讓人捨不得脫離。在就學、找工作的艱辛歷程裡,不只是叢林中的探險,也是情場的試煉。身為雙性戀或是女同並不是截然的分野,而是在於有沒有遇到一個對的人。散文中的鏡學姊、阿遇或是生命中的那些戀人過客,都只是說明了彼此的不適合。而那個能夠接納自己的憂鬱,提供了溫暖,徹底的包容,加上願意將自己介紹給家人的女友,或許是整本散文中無法忽視的星光。

廖梅璇寫男性很殘酷毒辣,對於女性的批判就輕了許多,可是在文字中流淌的那些疼痛、傷痕,以及不知不覺的疏離,不只是對這個空間、世界有隔閡,也把自己切割在眾多的苦痛以外。讀著那些文字,看著身體、心靈、疾病的侵蝕,實在令人不捨。還好最後沒有繼續的陷溺,還好作者的女友接住了懸崖邊的她。

在整本散文中,我喜歡長篇的文字甚於短篇。因為細節的構築讓主角的身影清晰,也因為那些挖自己痛苦的文字真正冷的有溫度。這是我並不想再看第二次的書,因為家家都有很多本難念的經,有些私密的記憶,多看一次就彷彿再一次的剝光別人的衣物侵犯。到此為止,即可。願作者往後能平順喜樂,在愛她的人的愛裡。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不要說「可惜」

因為前幾天沸沸揚揚的中一中音樂科事件,台大的葉丙成教授在FB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看見自己的影響力】 ,他認為在這次事件中可惜的另一件事情,是老師沒有善用長久下來的正向影響力,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善良的啟發。我理解那種渴望能夠多做些什麼,讓大家一起來做什麼,還有企圖能夠讓世界更美善的陳義,只是,我是個很務實的人,是個成長於第一志願,學歷都是奪利和頂大,但卻在中後段高中第一線教書的教師,深深感受所謂的影響力,其實在某個意義上都是一廂情願。

教師是一個工作,但是教師也是人。工作久了之後,最想要的不是春風化雨、燃燒自己,而是在這個混亂的世道中,不被媒體、家長、潮流、政治影響,能夠還保有對於「正確」事物的堅持。不要刻意去說老師有多偉大,也不要說那些應該要奉獻付出、學生為主體的官話,也不必認為老師就應該如何。現代的教師就是一個職業,學生和教師的關係就只要互相尊重,僅只於此。

雖然我對於自己的老師輩是抱持著孺慕,因為老師的風骨和學識,也因為我們都在固定的課本外看到課堂外的風景,所以,在我求學的過程沒有惡意的手機錄音錄影,沒有惡劣的對立和衝突。當然會有很多價值的差異,可是在那個當下,我服膺的不是權威,而是老師身專業的身分。我感謝我就學的那個時代沒有教改、新課綱,我研讀著課本、熟讀其中的知識,然後我考上了好的高中、大學,進入我想要的研究所。然後,我知道哪一些老師會讓我尊重。

可惜的從來都不是我們用影響力改變了什麼,而是我們認為在某個位置就一定要做到什麼,甚至對於我們不理解的東西發聲。名嘴精通所有議題,律師發表感情高見,醫生對教育插手,政治人物想要改變文化的痕跡。承認自己的無知是很難的事情,但那是重要的。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懂得很少,所以不斷的學習。可是當我看到太多以為自己很強的人,我也只是笑笑的走開。

翻轉台灣的教育,最後到底讓誰翻盤?似乎只是讓更多人陷入了無所適從的焦慮中,還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失根飄零。讀的書都沒用,這才是真正的可惜。把青春的年華都鎖在教室裡補習,那才是真正的可惜。不是每個人都來自建中,走向台大。可惜的是,社會的價值終究只有那些成功的第一志願,還少極少數的金字塔頂端。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記憶中的「家」:《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這本書的作者寫是楊双子,但真正執筆寫散文的是還活著的姊姊楊若慈。這本書我看得很慢,因為在閱讀的時候,我彷彿跟著這對姊妹經歷她們的成長,接受命運給予她們的打擊,面對生死的離別,還有和遺留下來的人一起用文字記錄那段泣血的心情。

看著書中的文字,有種沉重的無力感,縱然作者已經舉重若輕地用很多的微笑和輕鬆來紓解那樣巨大的壓力和壓抑,可是我們這些已經知道最後結局的人,總是無力的想著:

不久之後!
還剩下多少時間!
這已經到最後了吧!
以後,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很讓人遺憾的結局,從兩個人相濡以沫,走到最後癌症復發的臨終。我知道那是一個非常不幸的過程,可是在這些篇章當中,我看到了在台灣、在烏日、在成功嶺下、在張日興雜貨店隔壁,一個家庭的點點滴滴,還有不同性格的親戚,她們、他們都參與作者姊妹的生命,卻也無法真正的給予她們停留的權力。

看著虎爺那篇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從這個長長的漫遊,可以感受到姐姐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親人,還有讓自己繼續走下去。細寫學生時代,遊戲機的經驗,寫作的經驗都有另一個身影,只是,終究會又人先淡出。而那些書中細寫的食物,還有那些滋味的描述,可能是麥當勞、皮蛋、冰塊,花生的膜,讓人感覺到無比的心痛。而飛向日本的溫泉之旅,勢必成為讓人永生難忘的印記,因為再也不可能重頭了。無法回頭,

記憶中的家,不是那些人,那些可以稱為家人的,只是過客。可是真正的家,只有雙胞胎姊妹的血脈,父親瀟灑、母親無緣,阿龍放恣、阿嬤無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只有一起經歷這一竊的姊妹知道,債主打翻了泡麵有多麼令人憤怒,也只有姊妹知道,尊嚴比吃飽還重要。

外人所謂的仁慈,都只是讓人更加遺憾的有色眼光。幸好還有文學,還有文字,讓所有的事情能夠不快速崩壞。那些時光慢慢的流逝,那些人不間斷的淡出,那些街景歷歷在目,那些讓人遺憾的、喜悅的、失落的、無奈的,都會過去,最後留下來的印記,是那個曾經和自己相濡以沫的泡沫,美麗但已然破滅的泡泡。

記憶,如此美好!不是發生了什麼好事情,而是有一個懂得自己的靈魂。我很喜歡這本書,希望能夠推薦給更多人觀看。這不只是一個女孩的成長,更是台灣家庭的縮影。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好評:《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看完羊咩老師《上一堂人生國文課:希望老師有教我的事,關於際遇、抉擇、傷痛,以及無論順逆都能優雅起身》心中非常感動,不只是因為從別人的課堂中感受到教學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從書中也得到了安慰。我很希望在自己小一點的時候有人告訴我這些事情,但是我知道在我還不成熟的時候,我或許聽不進這些建議。可是,我希望讀者能夠在課堂之外看到不同景色時,或是在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能夠從課本中學到可以站起來的勇氣。

嚴格來說,這本書在現在的課綱裡很不政治正確,因為所舉出的例子都幾乎是中國文人的歷練,還有那些經典的古文。但是正是因為如此的自然又不迎合主流,讓我直接從這些最原始的文章中得到啟發。

我記得當時讓我心動的,因而走上中文道路的就是〈岳陽樓記〉,我記得曾經因為要認同韓愈還是柳宗元的路線在掙扎,我無法忘懷讀不懂赤壁賦卻被其中情境感動的恍惚,我也不可能遺忘晚明小品的袁宏道是個脫外衣穿白內衣和朋友用臉接花的怪大叔!我也終於在年紀大一點之後明白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心情,接受靜躁不同的選擇,然後更珍惜生命,努力的留下一些文字的紀錄。出師表裡的孔明,勞山道士的術法,還有每次上課都讓我紅了眼眶的〈項脊軒志〉,還有被誣陷的歐陽脩寫出了與民同樂的〈醉翁亭記〉,更重要的是孟子、莊子、《紅樓夢》的宇宙,還有金庸的《天龍八部》,都讓我感覺到自己彷彿還是那個什麼都不懂,卻又急著一直吸收的孩子。

我喜歡這些古典和現代的結合,當然我也認同作者在漫畫、影集、電影、歌曲當中的串聯,我學到了〈花甲少年轉大人〉的徬徨和堅持、學到〈天外奇蹟〉的孤獨和回憶,學到了〈大長今〉當中對於當下處境的絕望、學到〈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刑〉當中正邪其實都有某種的執念、學到了〈壽司之神〉當中對於儀式和基本功的琢磨,學到〈進擊的巨人〉中敵對兩方都有著深愛的人和想守護的事,學到了〈奇異博士〉中放下執念才能真正的找回自己,學到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裡鋼鐵人、美國隊長、浩克對自己生命的承擔‧‧‧‧‧‧還有《孤味》、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變、怪美的詮釋。還有我特別想看《王冠》,想知道英國王室的那些靈魂們怎麼面對自己的缺陷和成長。

柳宗元的那篇,這人生不是我要的,徹底地打中我,因為作者寫出了自己在婚姻失敗的自責和憤懣,也讓我有種被安慰的感受;越過山丘,把自己搞丟的何止是大叔們,還有正在中年徬徨的我自己。我想讓不看好我的人看見我優雅的起身,可是當我摔斷腿的時候,我也渴望有人能夠給我擁抱。在這個不自由的年代,我想要的卻是能讓我大口呼吸暢所欲言的勇氣。我抬頭看了看其他人,終於發現不只有我受傷了!

作者的篇名有很多巧思,內容也灌注了許多的功力,這才是我喜歡的書啊!不唱高調,不刻意寫那些本土的文本,然後硬說出很多道理,卻無法承擔文化的重量。髻和第九味也都算是舊教材了,卻是我對於情感和人生境界的體悟很重要的兩篇文章。後來的那些新銳作家,還有本土的詩,沒有讓我停留太久,可是當我回頭看琦君和徐國能,我都能想到自己當時沉思的感動。

這本書很適合各個階層閱讀,當然我覺得對於現職的老師更是有用。因為我甚至覺得可以直接拿去開選修課,直接按表操課在增加一些補充的教材,就能夠完整、完美的成為一個關於人生的系列。我很希望作者可以繼續寫下去,讓生命的分享不止於這幾篇文章當中。我從這本書當中得到全新的感受,希望未來我也能繼續保持著進步、進取的心備課。我希望自己經手的國文課,也應該要精彩的揮灑啊!我喜歡聽課,也願意好好進修,我還是深愛的中文系的課程,願自己一生都以中文人為榮。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中一中音樂課」事件之我見

關於師生衝突這件事情,老實說只要上了媒體,最後受傷害的一定是老師,因為不管老師站在教育的立場、專業的方面,最後只要情緒失控,不管之前多麼的理性指導都會被當成瘋子,更何況如果還有之前累積的一些恩怨,那麼到最後絕對會得到網友一面倒的撻伐。我完全不熟悉這位老師,也是第一次聽聞這堂音樂課的報告。我能理解學生們的憤怒,或許因為這是實際有在課堂上的人才能夠理解的,但是,我還是認為這個影片只讓我看到了老師失控前到失控的當下,我無法得知報告的內容如何引發老師的不滿。

影片中音樂老師責怪學生的方式,的確讓人覺得權威和壓抑,學生的回應也確實沒有禮貌。兩者的對立就像是各自抓到了寶物的一端,然後拼命的爭搶。其實,老師大可以讓他們報告完直接給學生低分,就這樣走過流程。老師一直說「現在的學生」,這句話或許在別的行業聽起來會認為是倚老賣老,可是從同行的角度看來,總覺得有種不勝唏噓的感受。第一志願的學生有種天之嬌子的傲氣,但我認為願意花時間找資料只是做到了學生的基本功。每個人都想得高分,也都在意分數,但是不要認為自己已經努力了,別人就應該無條件地讚嘆。

照理說在挑選報告的主題應該會是老師預先安排的那些,或是在課本裡面出現的範圍。假如這學期的課本中要討論A,可是故意報告B,那當然是超出範圍。或者上台要報告的主題舉例,並不切合內容,只是故意的用一些梗圖或是譁眾取寵的東西引人注意,那麼失去焦點也並不那麼優秀的內容。按照各家媒體的說法,所謂的南管、北管、牽亡魂,我自己也修過有關民俗學、宗教的課程,我並不認為那是低俗或是不入流的,但是我不認為這個主題適合隨意用來當作梗圖、笑點、做效果。畢竟題材其實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在老師都已經審核過,讓學生報告的時間中,學生到底怎麼呈現報告的內容。

老師有權力可以請同學停止拍攝,因為上課本來就不應該使用手機,就算是要幫同學錄影,可是那種角度看起來就是老師不知情的狀況。先告知再拍攝是禮貌,如果為了拍老師的失控而生略了前面的內容,那麼讓人覺得十分的資訊不對等。畢竟以我來說,如果學生說上台報告的內容要做學習歷程檔案紀錄,我甚至會請同學在教室中間拍PPT、甚至請別組也支援拍攝,請台下大家能夠保持安靜,讓收錄的效果可以精美。可是這個影片讓我感覺到老師要求學生刪掉錄影,但是沒有強制沒收手機,卻因為這樣就成為新聞焦點,甚至引發「女老師」情緒控管的討論。

然後網路很多畢業學生爆料,中一中也發出聲明,學生不滿學校的說法,說要開記者會。學生說校方的輔導老師、導師輔導的方式讓他們不舒服。

以下引用https://udn.com/news/story/6898/6159978?from=udn-catehotnews_ch2聯合新聞網所說的

但錄製影片的紀同學反駁,輔導老師以斥責態度說影片涉及違法問題,導師嘲諷言語反問「拍這影片你很開心嗎?」讓紀同學感受不舒服,打臉校方所謂的「情緒安撫」。

「拍影片開心嗎?」做某些事情的心情,現在想要怎麼解決,隨意上網會有法律的問題。這些話其實都沒有惡意,這不就是在輔導和問清原因時會有的問句嗎?提醒學生上傳影片會有法律問題不也是正常的關心流程嗎?雖然我不知道校方怎麼和學生溝通的,也不知道實際的內容。但是學生最後的訴求就是換掉「不適任的老師」。意思就是反正事情鬧大了,就是要把老師換掉就對了。學校當然不希望這種破壞校譽的事情傳出,網友當然支持學生表達自己的訴求,學生自然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所謂新聞媒體問的專家也都說教師要情緒控管。

我就想問:報告主題是不是一開學就說過?內容老師是否覺得不妥請學生修?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故意超出範圍,如果主題是歐陽脩卻故意報告袁宏道的資料,那樣就算再精采也是0分。就像寫文章文不對題,算數學套錯公式,找地圖搞錯方向,最後一定不會是大家喜聞樂見的happy ending,而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學生靠著媒體來傳話,挑起不知情網友的憤怒。或許老師這個職業就是被要求要:要道德、高EQ、不能夠說錯、教錯,不然會影響學生一生。然而,如果出來工作,報告錯了提案,惹怒了資方爸爸,就算拍幾萬個影片都沒用。下場就是捲鋪蓋走路、賠錢而已。所以,能夠當學生真的很幸福,因為擁有了犯錯還有理直氣壯的權力。

教書讓人害怕的就是現在越來越不能管學生,我相信之後會有一堆網紅、醫生、律師、教育專家、家長在網路上發表意見。然後怪老師做了錯誤的示範,沒有管理好情緒,因該要用更多愛來包容、指導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來適應108課綱。律師可能也會出來說肖像權的議題,醫生會談情商控管,還有團體輔導、個人輔導。我也能想到之後每年要參加的研習又更多了,例如:校園中的法律、如何高情商面對學生挑戰、我是不是「不適任」‧‧‧‧‧‧教育部大概要要編列預算請講師了,已經夠忙碌和疲累的教學生活又加上聽長官和專家高高在上的指導。想起來就覺得疲累啊!

所以,教師是什麼呢?如果我們都不是孔子,就不要勉強自己春風化雨、燃燒生命。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專業的內容教好,盡量維持身教和言教,如果真的不行就先保護自己。畢竟老師沒有犯錯的權利,其他的就隨緣吧!陷在其中的時候,或許會覺得自己要替天行道,可是等到長大一些,成熟一些,我們都會理解對立只是因為面對不同的方向。沒有對錯,可能都錯,可能都對,但都是很久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生活‧習慣

昨天介聘的結果公布了,不意外,又失敗了!但是我的心情非常平靜,就好像我根本沒有送出申請。不是故作瀟灑,也不是因為還沒有到悲傷的的幾階段,而是因為我還有更需要認真去處理的當下。

每一次遇到瓶頸,我都會去想著要怎麼調適,而自從我知道教授不讓我太快博士畢業後,我也完全扭轉了心情和想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最糟糕的狀況也就是和平常一樣啊!似乎也沒有那麼痛苦了。

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我也願意去學習什麼,讓自己改變什麼。我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職位、工作,而是我心中是否能夠接受自己的勞動成果。都已經到了這個年紀,有了基本的財力,也有固定的工作,有個平凡的小家,還有自己願意投入的事情,沒有什麼真正恨之入骨的了!

我應該要是很浪漫的性格,但是我的生活態度卻非常務實。實際的太過理性,但是偶爾又浪漫的像個長不大的少女。但是我接受這樣的自己,因為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都在體會和扮演不同的性格和際遇,因此我經歷的、感受的、體悟的,讓我在每一次的課堂都學著成長。

我的生活已經讓我習慣,我也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利用網路,我研習了很多的課程,直接聽中國學者的課,直接接受大佬的研究課題。這樣的結果是讓自己更懂得學問的浩瀚,但是缺點是很難忍受那些半瓶水和半吊子的鬼扯。但我喜歡這樣的狀態,我不會停下來等別人跟上,我想要的是和自己的追求並駕齊驅。

所以,失敗只是常態,而我還幸運的可以選擇。祝福自己能夠繼續進步,成為更好的人。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快樂

有時只是累了,但還是停不下思緒,就順著自己的想法,想寫就寫,想休息就休息。

不想太勉強自己達到什麼要求,正如今天聽到同事分享的:在生命之前,很多事情都只是小事,不需要故意、刻意的強求。

上班很累,晚上又沒睡好,因此舊病復發是必然的。在煩躁的時候很難冷靜、理性的做出什麼正確的決定。因此,那種時候就只要把垃圾時間消耗完了就好。

晚上想好好的看一部電影,或是慢慢的看一本小說。就這樣好好的過日子,讓自己得到溫柔的對待。

其他的事情都滾開吧!今天的我,想要快樂!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勇氣來自於愛:《哆啦A夢:伴我同行2 》

和女兒一起看了《哆啦A夢:伴我同行2 》(Stand by Me 2),覺得有種回到童年的感受,不只是因為幼年對於小叮噹的喜愛,更是因為在自己長大後能夠和下一代一起觀賞這個代表著傳承的卡通。小的時候只有漫畫,到了長大一些才有卡通、大長篇電影,可以說我經歷了小叮噹變哆啦A夢,從2D到3D的歷程,我長大了,可是心中還是那個期待有任意門,有小叮噹的道具,可以每天吃記憶吐司,還有想用竹蜻蜓飛行的女孩。

看著大雄每次被欺負然後哭著找哆啦A夢,想著人生如果有一個哆啦A夢縱然每天被同學霸凌似乎也沒有那麼害怕,因為大雄雖然很廢但是他還是有想守護的存在。記得我看過的,假的哆啦A夢結局,因為哆啦A夢沒電了,所以大雄努力成為科學家,終於在很久之後重新讓哆啦A夢啟動。而這部影片不是走大雄和哆啦A夢的友情路線,而是當一個人慢慢長大必須要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無可替代。

當婚禮現場的誓詞是由年幼的大雄說出,他只能夠元氣的說聲大家好,可以真正的成年大雄卻在回顧了生命的點點滴滴,樸質的說出了對於家人和未來的感受和期許。靜香怎麼會選擇大雄這樣的廢柴呢?因為靜香知道大雄骨子裡的善良,還有從小就深入骨髓的重視。或許靜香就是看清了一個人的本質,所以才會選擇一直都相信著這個笨笨的男人,並且和他一路同行,最後家族基因改造也成功了,大雄的子孫似乎有比較聰慧一些。

我看著整部影片,喜歡大雄和奶奶的互動,喜歡大雄爸爸在醫院對於孩子的期許,喜歡新娘靜香看著大雄的眼神,還有喜歡胖虎救場的歌曲演唱。這些人都沒有變,只是都長大了,用不同的方式在保護、珍惜著在意的人,然後讓人感受到溫暖。嚴格來說,這部影片不適合小孩看,因為他們還不懂什麼叫做成熟,可是我們這些長大的人,實在無法抵抗影片中關於成長的種種:人們害怕、擔憂,也盲目前進又後悔。

可是我們都會通過專屬於自己的試煉,成為更好的人,保護自己不能放棄的存在。看完影片後,覺得腦海中浮現的重要家人讓我溫暖,我珍惜著現在所有的一切,也希望有更多力量捍衛自己的珍寶。謝謝伴我同行的人,真心感謝!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好評 黃阿麗的單口喜劇

趁著有空一口氣看完了黃阿麗(黃艾利) 的單口喜劇小眼鏡蛇、鐵娘子、風流女子,深深感受到她舞台的魅力,相對於台灣的表演,站上國際舞台的Alexandra Wong 真的是完全不同層次的。表演中不只是表層的屎尿屁和黃段子,更重要的是她有自信地用亞裔的身分自嘲嘲人,有些甚至是政治不正確的種族和性別笑話,但是在黃阿麗毫不矯飾的真誠中,我覺得那些平常不敢說、不敢聽的葷段子,都只是顯示自己狹隘。

也許剛開始的節目就已經很清楚地從家庭、婚姻、女性的處境中顯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例如懷孕工作的辛苦,男女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簽下婚前協議的狀態,青年時期的交友和性經驗,生活中受到的歧視,還有越南籍的母親帶給她的啟發和困惑,看來現在或許能夠成為一笑置之的梗,在當下卻是很讓人心疼而心酸的處境。

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被輕視、歧視的歷程,只是當黃阿麗勇敢的表現出來,不只是刻意誇張的放大了當下的情緒,也挑動了許多人的神經。我喜歡她分享的關於懷孕生產育兒的歷程,只有經歷過那種昏天黑地,才會知道女人在變成媽媽之後怎麼會突然間就打開了很多的大門。懷孕卻流產的經歷,好不容易撐了24小時陣痛決定直接剖腹的轉變,看似容易和輕鬆的回顧,卻是讓經歷過那種地獄式崩潰的媽媽們心有戚戚焉。

對於爸爸們偶然的照顧小孩就被稱讚,媽媽們的奮鬥和努力都像是應該的,對於美國沒有完善產假的控訴,很能夠打中女人們的心。尤其在照顧小孩的時候,幾乎失眠、睡眠不足的痛苦,讓人真的會猛然質疑當初自己踏入婚姻和家庭的決定。黃阿麗或許將自己定位為亞裔惡妻,但她卻是個非常負責任的女人。台上的她用戲劇化的方式搞笑、談天,可是我相信私底下的她會用智慧去安排和家人的互動。

或許剛接觸黃阿麗的人會被口無遮攔的性和屎尿屁嚇到,但比起藏著躲著不敢說的狀態,直接說出女性的思維和慾望,讓人覺得十分痛快。簡單的說:不是誰睡誰,而是我高興睡誰就有睡誰的自由。希望衛道人士遠離這個節目,不然一定會崩潰。然而如果有點頭腦,還加上一些幽默感,而且並不會把台上所有的情節都照樣搬演的人,應該非常適合放鬆來聽聽她說話。

希望她能夠繼續的耕耘,可以越走越遠,不讓白種人專美於前。不過,我也必須很誠實地說,黃阿麗預設的觀眾、受眾是歐美的觀眾,不是給亞洲牆內人看的。所以,如果覺得太髒、太色被冒犯了,趕快關掉節目,不要勉強。如果還可以接受,就開開心心的享受三集、三個小時的談話,或許對於生活和生命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只愛一點點

因為看了韓寒執導的電影《四海》,其中男主角試圖向女主角告白,卻被惡搞的歌曲就是這首《只愛一點點》。原本讓我感到趣味的安排,卻意外的上了癮,經過查找之後才發現這是李敖的詩作,然後被譜成曲。在這悠揚的男女合唱歌聲中,我卻感覺歌曲中雖然說著只愛一點點,卻是創作者在當下給對方的深刻柔情。

天長地久、山高海深或許是我們期待的美好,也是愛情很極端的樣子,可是,我們如果仔細的想想,當一個人把自己的所有都壓在另外一個人身上,那不是真愛而是恐怖的壓力,所以不要愛的太多,只愛一點點,可是這些一點點的累積,還有在生活中的想念都是讓人覺得溫柔的賦予:
偶爾吃到好東西,想要的分享。
想到對方時,嘴角的上揚。
覺得失落時,心中無法相守的落寞。
在舞台上閃耀時,看下台下的眼眸,或是看向對方的心有靈犀。

生命中共同攜手走過的種種累積,並不是惡意的綑綁,可是那種偷偷地看著,純情的臉紅,還有直到兩人都白頭都還有的心動,是細水長流,也是緩緩的波動。不用刻意發誓生生世世,不需要到天台上告白,不必歃血為盟的激情,只有勾勾小指卻怦然心動的習慣,如果能夠這樣,一點點的愛就夠了,剩下的就好好的過日子,給自己和對方空間,讓彼此不只是看向對方的狹隘,而是能夠一起望向遠方。

雖然目前沒有心儀的對象,可是如果人間能夠有多一些的相愛眷侶,這世界一定會更美好。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就足夠圓滿一生的苦難。





歌曲:只愛一點點
演唱:巫啟賢( Eric Moo )
作詞:李敖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我的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https://new.abdwap.website/song/%E5%8F%AA%E6%84%9B%E4%B8%80%E9%BB%9E%E9%BB%9E.html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自我

年輕的時候,我是很願意和學生聊心事的那種老師,也很渴望成為學生在生活中的指引,因為年輕,所以無所畏懼;也因為無知,所以不知道如何判斷。可是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後,我開始成為一個有距離的老師,我不會主動多去做些什麼,但是,如果學生開口,我會義不容辭的幫忙。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生活已經夠失敗了吧!我再也無力去解決別人的生命難題,甚至對於學生在自修的時間睡覺,我也不會把他叫醒。如果學生家長同意請假出去玩,我也會答應簽導師那一欄的假卡。學生上課想要做別的事情,讀不同的科目,只要他還是把國文課本拿出來,並且不吵鬧,我也願意當作沒看到。學生不願意寫作業,我也基本尊重,但是在催繳之後依然放置不管,我作業會給0分。

看起來好像很無情也很不熱血,但是我認為教育界缺的不是熱血,而是適度的不介入。學生是否要讀書、適不適合讀書,其實都必須由自己負責。我看到很多過度關切的老師,我也曾經遇過那種很想要全盤掌控的老師,我不喜歡也很排斥。因為那是我的人生,教育是一回事,可是要怎麼掌握自己生活和學習就不關老師的事情。

所以我反對導師包山包海的管著所有科目成績,也不喜歡私下和學生有太多私人的聯絡,不想要在下班之後還無法真正的結束一天的工作。因為時間的安排、考試的計畫、進度和目標、未來的展望可以指引,但是不需要下指導棋。甚至我認為很多學生雖然及分可以填台大、政大,卻只想留在自己的家鄉也沒關係,因為榜單是一回事,可是學生之後的適應、學費、生活費都不是老師或學校可以負責的。

我不敢批評同事對於學生的付出,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會這麼選擇的人。老師是指引,可是老師的思維不是絕對的權威,老師是有侷限的,真正要為生命負責的,只有個人本身,還有他的家人。如果家長沒有意見,學生也不反抗,那就只能說是自己應該解決的問題。說穿了,自己的事情請自己負責,不要推給學校教育沒有教,學生心不在焉,家長漠不關心,老師只能盡自己的責任,然後放下。

如果個體願意提升才會有效果,沒有意願的被迫成長,最後也只是被壓抑著長大,但是一點都不成熟。所以自我一點沒有不好,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現在講求的團戰、合作,有時候對於適合一個人的孤鳥是非常大的傷害。希望我能夠繼續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妥協,也不要變質。


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剩下的情懷:《蠟筆小新: 謎案!天下春日部學院的怪奇事件》

《蠟筆小新: 謎案!天下春日部學院的怪奇事件》是近年來看蠟筆小新的電影讓人覺得越來越無聊的極致,沒想到整部影片的節奏可以這麼的緩慢,甚至到了最後的熱血橋段也讓人覺得沒有真的非常的「燃」!關於偵探的歷程也很讓人錯愕,有種牽強的無力感。但是天下春日部學院的制度卻讓人反思起教育和教學的核心。小新和風間的友情還是很讓人感動的,雖然到最後有些莫名其妙,不過整個劇情都這樣了,就勉強的把這部影片給看完。

我不會說這部影片是失敗的,但是我會覺得這樣的電影是在消費觀眾的好感。我還是喜歡從前整個幼稚園的學生、爸爸媽媽和小白的加入,那才真正的讓人感受到非常巨大的生活圈還有小孩的世界,縱然最後變成奇怪的外星人,還有匪夷所思的探險,我都還會從中感受到泫然欲泣,這部影片將背景限縮在學園之中,所以讓整個格局和開展都大不起來。

對於菁英教育還有人生最終的賽局,我們實在都還不能說些什麼,可是在這個學園中的積分制度,不只是殘忍的比較,老師無法教書只能夠在一旁待著也讓人深深無力,利用無盡的AI來監督和評判學生的行為,那樣的狀態就彷彿會在將來發生(讓人覺得詭異且害怕)。資優的學生還有廢柴學生受到的待遇不同,連吃的午餐也不一樣,可是將過多資源拿去挹注少數的學生是不對的,因為受教權的意思不是最後齊頭式的平等,或是用成績換取些什麼,而是讓人們可以藉由教育改變自己的愚昧,進而翻轉生命。

風間在徹底成為超級資優生後並沒有更可愛,小新、妮妮、阿呆、正男在自己的眼界中做到了能做的努力,然後也不愧童年的燃燒。青春是什麼?就是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義無反顧吧!青春就是那種呆呆傻傻的付出吧!青春就是喜歡上一個知道不會有未來的人啊!在流汗過後躺在地上的虛脫,還有和朋友誤會的冰釋,也是青春啊!

電影當中還是讓人覺得那是一部「同人」,保留了部分的感動,讓人喜歡的不是影片說的故事,而是觀眾腦補的這群孩子們的性格。如果沒有之前漫畫、電影的鋪陳,我想這部影片就是一個普通的校園故事而已。情懷是很美的,但我還是喜歡從前單純的感動。給這部影片5分,不及格可是終究有誠意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