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別以第一眼來判斷事情

別以第一眼來判斷事情
2007-01-23 15:10:50 | 人氣(18)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小故事,我想,我們有多少時候像管理員一樣用自己的邪惡念頭判斷事情,不肯給予正面的鼓勵與回應?我們有多少時候變得比壞人還邪惡?我們有多少時候用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評價別人的選擇?我們有多少時候認認真真的想過自己為別人帶來的傷害?

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我很害怕自己傷了學生,尤其是當我看到太多因為老師無心的一句話讓學生記恨一輩子的事蹟,我更是感到害怕,在台上傳達的不只是考試會考的那些知識,還有無形的氣質與象徵,如果用自己的主觀來決定事情,很多誤會和傷害就會造成。

大學時代,我的口才還不錯,有時候會用一些自以為幽默的話來傷害別人而不自知,還以為自己得天獨厚。經過實習的那一年之後,我才知道噹自己成為被揶揄的當事人會有多痛苦和無奈,所以對於自己的過去非常後悔。實習之後,很幸運的當起導師,剛開始,有時也很想直接回復當時的「戰鬥力」,可是,我沒有,因為教育工作有時候除了言教還要身教,學生不好是老師的錯,所以,與其「飆」學生,不如反省自己的錯誤。把傷害加在無辜的人身上,是比邪惡還低下的事情。

「忍耐」是很重要的,不是忍耐學生,而是忍著等真相水落石出。學生有犯錯的權利,老師有告知的權利,可是,在我的學生身上,我反而看到更多我要學習的事情。希望我能記得不要用第一眼判斷事情,抽絲剝繭之後,再讓我溫柔的提醒吧!



附錄:〈別以第一眼來判斷事情〉
有一天,有個盲人跟他的導盲犬一起發生車禍死掉了,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不過天堂的管理員卻說:[ 現在天堂只剩下一個名額,你們兩人要有一個去地獄 ]主人一聽到就忙著問:[ 可以由我決定嗎?我們家的狗又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管理員當下就對這個主人搶著上天堂的表現有點鄙視,不過管理員還是說了:[ 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你們要比賽決定由誰上天堂 ] [ 這個比賽很簡單,就是賽跑而已,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可以上天堂 ][ 靈魂的速度跟肉體強度無關,越單純善良的人速度越快,你也不再是瞎子 ]說完以後,管理員馬上宣布賽跑開始,結果管理員很驚奇的發現,主人一點也不忙著趕路,慢條斯理的走著 ,因為那隻狗配合著主人的步調在旁邊慢慢的跟著,根本不肯離開主人這是導盲犬跟主人間的行為模式,導盲犬永遠不會離開主人,永遠在主人的前方守護著他。 當主人跟狗發生車禍時,狗本來是可以閃開的,但是他不能離開主人,所以兩人一起死了。管理員看著這個情形,心裡哭泣著,[ 你這個主人現在已經不是瞎子了,你已經不用再領著他走路了,為了他死掉還不夠嗎 [ 他剛剛還想擅自決定讓自己上天堂,把你推入地獄呢 ? 管理員用心靈交流對導盲犬說著這些話,導盲犬因為第一次能跟人類溝通而驚奇? 不過一人一狗,無視於天堂管理員的話語,一直慢慢的走著,終於到了終點 。 在終點前,主人果然如管理員所想的,命令那隻狗坐下,正當管理員用不恥的眼神看著主人時,主人說話了,[ 其實我一開始的時候很擔心,因為這隻狗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 .... 所以我才想自己幫他決定,請你讓他上天堂,要不然他一定會跟著我走 ][ 現在能夠用比賽的方式決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讓他往前走一步,他就可以上天堂了 不過...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著他,所以忍不住想要慢慢的走。 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可以永遠這樣的看著他走下去,不過天堂到了 ,那才是他該去的地方,等我到了地獄以後請把他看好,因為他一定會想要跟著我]說完這些話,主人指示他的狗走向終點。管理員這時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麼污穢, 主人依照遊戲規則,在狗到達終點以後馬上開始往下掉,本應留在天堂的導盲犬見狀,急急忙忙的追隨主人的腳步而去,滿心懊悔的管理員這才想起盲人的吩咐,張開翅膀追了過去想要抓住導盲犬,不過那可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靈魂,速度遠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導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獄,導盲犬永遠守護著主人。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2008-01-22 12:50:31 | 人氣(33)

這是簡媜「阿姨」的演講記錄,看了之後,覺得自己也在那裡感受文學給予自己的感動。我不會和散文說再見的!我愛文學!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簡媜/主講 犬馬/記錄整理 】2007.05.23 聯副

陰雨連綿數日,一大清早太陽忽探出雲端,清清朗朗遍照大地,暖和春風輕拂校門口一整排高大楓樹,翠綠光影上下舞動,4月20日中山女高校園便以如此風光迎接學生所熟知熱愛的作家,簡媜。

妳真的是簡媜?
妳還活著?

原先演講排定時間是班會,並非周會,故而採自由報名,消息一傳出,很快地禮堂座位便被搶占一空,稍遲一步的班級只能勉強坐上二樓。偌大禮堂一片黑壓壓白衣黑裙面露專注神情聆聽的中山女學生,簡媜一開頭便謙稱引言人宇文正介紹她是經典作家,萬萬不敢當,不過這幾年她有些作品選錄進國、高中國文課本,不知不覺中,學生好像把她想像成古老人物。有一回,朋友對孩子介紹說:「這是簡媜阿姨。」大男孩尖叫一聲:「啊?妳是簡媜?妳還活著?」她只好非常羞愧地說:「是的,我目前還活著,以後就不敢說了。」她說這不能怪他,因為翻開國文課本,她的名字跟韓愈站在一起,看起來像死了很久的人。簡媜又打趣地說:「所以我也很珍惜今天這樣的機會,親自來告訴各位同學,是的,我還活著。」台下立刻爆出滿堂笑聲。

「今天我很希望跟各位分享的是,一顆文學心靈是如何醞釀跟誕生。」簡媜說從事文學創作已經二十多年了,至今最難以忘懷的是開始接觸文學時,一個充滿苦悶、充滿期待,又對未來感到茫然,可是自己又不敢、不能、不希望放棄的、錯綜複雜的、苦悶的、青春的時期。她國中畢業後便毅然決然,要離開小小的蘭陽平原,因為內在的聲音告訴她,要去追尋一個更大的世界,看看自己的腳步,可以走到什麼樣子的路。當時一個人帶著兩包行李,一包是書,一包是衣物,到台北開始高中生活,當時鄉下孩子要融入城市生活、融入同學確實非常困難,所以她的高中時期,是一段黑暗的時期。然而簡媜卻說:「越是坎坷、越是艱困、越是苦悶的,越是文學萌生的溫暖土壤。在文學裡,繆思女神的安慰是我們人生當中最珍貴的補償。也許剛開始會沮喪、絕望,但這些折磨,難道是毫無意義嗎?如果你不放棄你自己,如果你願意在文學裡面找到一條小路安頓你自己,這個記號會變成你的第三隻眼睛。你所有的體驗,都會成為文學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量,你所嘗過的苦楚,也會在文學的表現裡面,成為優於他人的感動。」

在閱讀與寫作中,
走出迷霧的青春

簡媜高中時開始寫作,因為內心充滿龐大苦悶,卻意外在閱讀與寫作中,走出了迷霧的青春,幫她掩埋了一些哀憤和一些傷悲,也在文學寫作裡,與世界名著的閱讀中,對自己的人生起了一絲希望。並藉由一點點的自信,慢慢累積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去領取人生這一張單程票。下定決心,要一個驛站又一個驛站地走下去,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友情、愛情、事業、家庭,以及屬於自己應該要領取的,這麼努力尋找、學習,應該要獲得的種種這世界的美好。簡媜說:「在文學當中,透過古往今來眾多巨大心靈的導引,確實能幫助自我從自己那狹小且殘破的江湖恢復神魂。久而久之,會生出另外一種視野。你能夠關愛世界,關愛外在,也能夠自我關愛,幫助自己的內心朝向這一生該去的地方紮營,你可以從容地看自己被傷得多重,又恢復得多麼好。如聶魯達的詩句:『失去你眼瞼光芒的指引,我在黑夜迷了路,在夜色環抱之中,我再次誕生,主宰自己的黑暗。』漸漸你會想,這渺小生命在生滅之間能不能發出五燭光以上的溫暖去照亮別人,這短暫的一生能不能不抱怨,像一片葉子,去感謝陽光的照耀。」

當時簡媜所念的高中不是一個升學率很好的學校,承受的升學壓力比現在學生所承受的要大好幾倍,從未補習過的她每天放了學,回到租賃的山居小屋,做完該做的功課之後,不可遏抑地,便想要提筆寫作。有時只寫一段日記、寫一個感觸,寫跟同學之間的互動,寫人與人之間非常曖昧的、非常複雜的感觸。漸漸藉由觀察與閱讀,尋找不同題材做自我練習,後來寫到一個地步,便經常對外投稿。簡媜說:「寫作過程當然會遇到瓶頸與困難,最大的困難在於對文字的駕馭還不夠精準,對核心思想的掌握還不夠成熟,其實這些難題都可藉由閱讀來克服。我當時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盡可能閱讀世界名家作品。當年不像現在學校可以邀請作家跟同學互動,完全必須要靠自己摸索,當你獨自踽踽而行、摸黑前進時,有時反而會得到最大的收穫──你以為盲者只看見黑暗,說不定他看到了明眼人看不見的幽深。後來為了要突破駕馭文字的能力,在閱讀方面,我要求自己要做更細膩的閱讀,也就是說,不是速讀或瀏覽,而是細細地去賞析品味一篇作品──當然能讀一本書最好。」

「你們現在的年紀,受限於生活經驗,因此對文學或是生活中其他主題的掌握,有時也許會顯得力不從心。但是透過閱讀,可以幫助你去經驗各種情感的樣貌。有些情感也許你已經經歷,所以對你來講刻骨銘心,非常深刻;可是有些情感的原型,在你們現在的年紀還沒有經歷,就要透過閱讀去感同身受。」簡媜認為透過閱讀與寫作,可以經驗、開發各種不同的情感原型,這些體驗有時候會幫助你療傷止痛,有時候,也讓你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將來有一天,當墜落到谷底時,這些情感的經驗與歷練,會幫助你往上爬升,幫你走出生命的谷底。千萬不可認為現在在溫暖的環境當中長大,將來就不會碰到挫敗,生命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山谷,即使是喜瑪拉雅山,也遍布著山谷。重要的是,能夠從山谷裡面走出來,能夠突破了山谷的經驗,而對自己、對他人有更大的包容跟期許。這也是文學在不知不覺當中所給予的。

中山的少女,
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

簡媜用詩質地般的句子作為總結,並期勉在場所有學生:「種種這些,只是為了跟同學講,不要跟散文說再見。其實真正要講的是,不要跟文學說再見,除非你要跟苦痛、跟喜悅說再見。當你跟苦痛說再見的時候,你也可能跟所有的喜悅說再見。當你跟冬天說再見的時候,同時也跟春天秋天說了再見。有時候,苦痛與困境是一種更大的恩賜,不要輕易跟它說再見。

「不要跟文學說再見,除非你要跟真理以及美麗說再見。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追求,我們總要好奇,我的未來到底會走向哪一條路?我的生命會在哪裡發光發熱?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的存在,因為我認真行走的腳步的重量,讓地球感到一點震動呢?對於真理、對美的追求,當然是我們一生永恆的課題。在文學裡面,我們除了接觸、經驗情感的原型,也不斷地探問、追尋真理跟奧祕,當然不能跟文學說再見。」

演講最後,她以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蓀的名言與同學共勉,「雅典的少年,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其餘一切皆虛妄。」簡媜則說,「中山的少女,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忠於你的情感,忠於你的理想,忠於你的信仰。祝願你們一生因文學而豐饒,因忠於自己而榮耀!永遠不要跟文學說再見,但是,我必須跟你們說再見了。」

發人深省好文章:母狼的啟示

發人深省好文章:母狼的啟示
2008-05-06 13:31:00 | 人氣(13)

感想一:要了解社會最快的方法,就是實習!
感想二:想到了《狼圖騰》這本書!
感想三:父母真的需要放手,小孩子才會長大!
感想四: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感想五:這個應該可以出成閱讀測驗的題目!(職業病!)
感想六:這在台灣可不可能發生?



母狼的啟示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研究所所長)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有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16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是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他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說此事影響了他的一生: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經被直升機送到安克拉治醫院去急救了。

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並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

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下,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而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

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

最重要的事,他每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他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重要的是父母要捨得放下!悟到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書評 :繼承失落的人

書評 :繼承失落的人
2007-12-28 13:40:51 | 人氣(21)

生命,從有了界線開始。然而,種族的界線卻是一種殘忍的隔閡:語言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人類開始有了無止境的衝突;膚色的不同斬斷了彼此間的同情,也讓族群有更多「自以為義」的聖戰。文化的不同讓我們不能夠完整的體會對方的心意,殖民者的高傲與被殖民的忍耐,成為一座未引爆的火山。

其實,人與人之間不只有理解,有時候還需要一種尊重。我們慶祝聖誕節的時候,引進了西方宗教的意象,雖然,我們不一定認同那個教義,但是我們可以服膺於何協、分享、祝福的慶祝當中。即使我們心中坐著佛教或道教的神祇,我們依然能夠以全然的快樂接納。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有不斷的調和,我們才能夠在末日之前完成人之所以為人使命。

看姬蘭‧德賽的《繼承失落的人》這本書的時候,我思考著一個問題,關於「立足點」的問題。在立足點不平等的時候,我們要如何講求公平?被殖民者,怎麼用自己的文化展現出驕傲?清朝末年,西方的船堅利炮擊垮了中國人的自尊心,中國不再是天朝,而是魚肉;黃皮膚不再是高貴,而是腐敗。「不完全」的全盤西化,讓很多人產生掙扎。我是誰?一個讓人疑惑的大哉問!

「失落」的感覺,是生命當中的酸味,代表了一點得不到的忌妒、惆悵、不滿足。富強的國家有著自然而然的優越感,受過傷的民族或國家,卻有著不甘心的無可奈何。

台灣人不只有悲情,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孤兒意識。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回天!「皇民化」之後,知識份子是台灣人?日本人?還是漢奸?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正確的回答出自己的籍貫。故鄉與原鄉不同,認同著某一個文化,但是在現在卻成為大家要避開的定位。可是,選邊站真的對嗎?選了邊之後的我們,還是像寓言裡的蝙蝠一樣,做不成鳥,也做不成獸!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站在教育的第一現場,始終逃避著這樣的問題。我不願意灌輸自己的價值觀給毫無判斷能力的孩子,可是,我害怕的是新聞媒體做了太多我們不想做、不願做、不敢做的「催眠」。新與舊之間的價值觀,不是我們用幾篇論文就能夠研究出來的問題,我們也沒有辦法逃避與生俱來的宿命,可是,我們都還活著,就要張開翅膀,用自己的聲音、羽翅劃過天際。

陳寅恪說過:「被一個文化所化的人,在這個文化隕落消亡的時候,必然感到痛苦。」我想書中的那些主角也有這樣的感覺吧!雖然以文學的角度來說,它的文辭不算優美,結構也不嚴謹,人物的敘述稍嫌支離,但是,它提出了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那個部份,或許,那才更接近人生吧!在真實之下,美,可以先退避,這樣,就夠了!

想起了看過的《午夜之子》,想起了我所知道的不合作運動,想起了我們理解的印度種性制度的問題。我覺得很幸運,因為,雖然我們有著不同的價值,可是,我們都在為自己的未來找出路,都在為後代子孫奮鬥。生命,從有了界線開始,可是,能夠超越界線才是「文明」的力量。真正的勇氣是來追求簡單的幸福,我希望,我可以有多一點的勇氣,讓自己幸福,也給別人幸福。

椿山課長的那七天》心得

椿山課長的那七天》心得
2007-11-30 11:29:01 | 人氣(24)

《椿山課長的那七天》,淺田次郎的作品,在故事進行的時候,我也跟著裡面的主角靜靜的重生一次。看了一些關於生死的作品,很有名的《天使走過人間》、《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奇想之年》‧‧‧可是,總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畢竟都是國外的作品,因為宗教信仰不同,產生的共鳴也就小了一些。

可是,在這個故事當中,我跟著主角尋找生命的疑問與答案,突然體悟到一件事情。真象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生命也不是我們認定的。可是,我們可以用更溫柔的心去體會自己看到的世界。這樣我們才算沒有白活。

寫不下去了,因為一直掉眼淚,所以很難控制自己的打字速度。


內容簡介 :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610468545&show=content&OpenArea=1
當死亡突然到來,你對這個世界還有多少眷戀?
最讓你牽掛的是什麼呢?是親人、伴侶、還是工作?
如果有機會重返陽間,讓你完成最後的心願,
你會選擇用什麼方式,向摯愛的親友做最後的告別?

現年46歲、擔任百貨公司女裝部課長的椿山和昭,因過勞而猝死。他走過白色娑羅樹包圍的筆直道路,來到了「中陰界公所」。在那裡,所有的死者都必須接受審判。生前無罪的人可以直接搭上通往極樂世界的手扶梯。生前曾犯錯的人,必須參加懺悔課程。椿山接受的竟是「邪淫之罪」的課程。參加者聽完課程後,只要按下桌上的紅色按鈕表示懺悔,就可以消除罪過,前往極樂世界。椿山卻堅持不肯按下按鈕,他不認為自己犯了「邪淫之罪」;最重要的是,他的心裡還有太多的牽掛,他必須想辦法回到陽世。
得到允許「遣返」的他借由美貌女子的身體回到陽世。根據冥界的規定,他不能洩漏自己的真實身分,否則會有「很可怕」的事發生……以美女身分回到陽間的椿山,引起不少的風波,還發現他生前不知道的許多秘密。失智的爸爸、年輕貌美的妻子、聰明乖巧的兒子、忠心耿耿的部下、相交多年的友人,周圍最親密的人們都藏有不能對他人透漏的秘密,而這些秘密竟然都與他有關。有兩全的犧牲、有為難的背叛、有同情的不捨、還有自毀愛情的無私。椿山借著他人的身體,聆聽自己不知道的另一個人生。
除了椿山以外,遭到誤殺的幫派老大與死於車禍的小學男童,也同樣想重返陽世,完成未了的心願。遣返的期限到頭七為止,時間所剩無幾,他們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各自的心願?又將會惹出什麼樣的風波呢?

《無辜之人》 讀後

《無辜之人》 讀後
2007-11-21 16:23:55 | 人氣(47)

關於冤獄的故事,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正義,時常遲到,但是,幸運的話它還是會到。可是,這種可怕的悲劇性就在於,「清白之人」不一定看的到委屈的平反,也很難把自己受到的傷害一筆勾銷。

宋代的話本《錯斬崔寧》是「巧合法」使用的極致,因為十五貫的巧合,逼死了一個書生和婦女,使得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那時,沒有太多人願意說公道話,也沒有直接的官員負責。即使發現了疑點,也為了不惹禍上身而因循苟且的草草結束審理,人死了,家破了,還有什麼不能失去?最後還是靠著苦主的妻子才得以讓沉冤昭雪,沒有新聞媒體、沒有廣播,只有真實的受苦與折磨。

而在《無辜之人》書中的主角,因為警方先入為主的認定,坐了十二年的冤獄,直到DNA比對還他清白之前,都不斷的吶喊著自己的無辜。關於自以為是的檢察官和司法人員,讓我看到了整個制度的墮落。比起崔寧的無辜,故事當中的主角應該還算是幸運。他有自己的棒球夢,有疼愛他、對他不離不棄的家人,還留著一條命等待平反,最後還獲得冤獄賠償。雖然長時間受到折磨,可是比起崔寧的悲苦,他是幸運之人。

文中的敘述零散了些,或許是冗長的人名讓人難以記憶,也或許是故事拖得太久。雖然在最後看到了正義的結果,可是仍然沒有給予我許多共鳴。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大概是我看多了CSI的議題,所以胃口被養大了吧!一切盡在「不言」中。


http://blog.ylib.com/grisham

《蓮花》心得

《蓮花》心得
2007-11-09 09:34:11 | 人氣(25)

蓮花,不完全是潔淨和誕生,也不僅是佛教或儒家所賦予的意義。在這本書裡面,蓮花是一種洗淨,讓所有的角色在痛苦和失望中找到光亮,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紅塵中打滾,絕對無法出塵,完全的乾淨是一種缺陷。人應該在蓮花池,淡淡的穩穩的盛開。這本書不算厚,但是它所承載、探討的問題,必須讓哲學家或藝術家用一生或者更長的時間來回答。

「人的命運有時候被自己瞬間的抉擇改變」一個動念左右了自己及許多人的未來,在自己的與別人的蝴蝶效應中流轉,我們的生命沒有自由。能夠選擇並不是自在,更何況任何二選一的答案都不是我們一開始所願意接受的。我們只能夠在兵荒馬亂中尋找生命的寧靜,告訴自己現在的決定是對的。可是,人真的要這樣活著嗎?能夠拒絕後悔的感覺如潮水般襲來嗎?

有首歌的歌詞說:「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我時常問自己「旅行」的意義為何?是否是把自己的身心放逐到另外一個空間,還是讓自己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去做,恐怕就沒有時間和心力去挑戰,但是,要如何跨出第一步,如何說服自己當下的出發是最完美的計畫,那成為一種無解的懸問。

故事中的主角善生被形容成「整個人是一個巨大的傷口。」那種缺憾是很恐怖的輪迴,因為傷口會吸引著傷口,痛苦會呼喚更多的痛苦,所以內心永遠有一個角落如黑洞般沒有止境的吸納疼痛。作者用很超然的角度說:「在這個世間,有一些無法抵達的地方。無法靠近的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無法佔有的感情。無法修復的缺陷。」只有先看到人生中的遺憾,才能夠逼迫自己成長、成熟。我們時常用過去的結來綁住自己,無能為力的失落感與力不從心的挫敗感時常讓我們的靈魂陷入黑暗。可是,黑暗又如何?光亮是一種存在,在暗無天日的世界裡怡然自得,拋棄我執,黑暗也成為一種方向,而不是絆著我們苦難。

為自己的傷口灑上鹽巴是自苦,而那些把傷口血淋淋撥開的決心卻是淨化的第一步。有位作家曾說說:「我們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人無法在歷史中學到教訓」年輕的內河在經過不堪的感情之後仍然重蹈覆轍,是她自身的試煉。而善生間接或直接的在內河的痛當中感到蒼涼和不安,這是他們之間牽扯的緣分。善生「未曾識別愛欲歡愉的表象,卻被迫進入它黑暗沉痛的內心。」很多年的時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傷害了身邊的人。可是被傷過的人最終都得到了開解,了解到有些事情害情緒是勉強不來的,用有涯的生命填補無涯的空洞,終將讓自己毀滅。蓮花裡面,有人生、有人死、有人生不如死、有人死不如生,生生死死當中,雅魯藏布江的河谷依然滔滔奔流。

記起東坡的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生命是什麼?圓滿是什麼?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的變與不變,得到的心靈震撼,早已超越我還沒有與這本書相遇的懵懂。不管活到幾歲都會有許多的疑問,善生有,內河有,慶昭有,我有。我們活著,接受著變動,改變著變動,也被變動改變。即使我們最後做的決定是回到原點,那個等著的點也不是從前的寂然,我們踏上追尋的旅程,然後自問自答,我們了悟了問題,了悟了答案,了悟了我們早就知道答案。

人的一生中總是在尋找證據證明我們早已知道的道理,也花時間尋找青鳥,可是,我們很少問自己快不快樂。只有在離開的時候我們才稍微的感受到一種被割裂的清醒,才知道有勇氣看自己的問題。我花了許多時間看這本書,因為當故事的主角渡河、涉水的時候,我也必須把自己的過去一起帶進來,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空白,我只好用自己的記憶填補。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平實,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在藝術的領域裡,創作者跨越一定境界之後,風格會回覆簡單拙樸。準確的東西,一定是簡潔的。」文字的魔力在於當它經過組合之後可以毀天滅地,可以撫慰人心。我愛極了那些平淡符號背後的力量,旅程一路上的景色很美,人的過去在悲傷中也有絕美,讀著故事的人流下來的淚珠也很美,單純的東西總是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刻劃。平常的東西最奇崛,容易的東西最艱難。

最後,我必須要回答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問題,在閱讀完這本書籍之後,我相信,我的花還會開,會開在我應該停駐的地方,等著一段緣分,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群 心得

群 心得
2007-10-13 22:53:03 | 人氣(18)

這幾天一邊讀書、寫考古題,一邊看著這本所謂的無國界小說─群,故事真的非常吸引人,讓我增加了很多的科技新知,對於人類的愚蠢、茫然、自私,還有對人性的齷齪、卑污、奸險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這本書分成上下兩集,非常厚,加起來大概有劉大杰《中國文學史》那麼厚,字體、編排卻更小一些,(我非常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印,不然會更厚,更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很能讓人想要一口氣看完,可是,我覺得它最大的敗筆就在於校定與版面,出現的錯字與螞蟻一般的字體,絕對會讓讀者稍微停頓下來。所以,我花了一個禮拜才看完。

這本書出場的人物非常多,最後活下來的卻不多,可以說是「災難電影」文字版,但是,人雖然不存在,但是在他們活著對抗「群」過程,可以感受到人物的蛻變:不管是對愛情的體悟,對當下情境的描摹,還是對於自身種族、源頭的肯定與回歸,對於權力慾望的控制與屈伏,或者對於生命的尊重與踐踏,都非常可觀。也讓人產生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可以感覺到作者的野心與用心。

我很喜歡書中對於災難的描寫,雖然這是虛構的,不過,卻讓人充滿緊張感,我一直在猜測會不會有拯救世界的英雄出現?會不會有大反派出現?會不會有出人意表的外星人出現?會不會寫到最後是某個人的一場夢?可是,他沒有讓我失望,雖然我比較喜歡更災難式的結局,可是,我還是很希望人類可以活下來,畢竟,死亡或毀滅不是最重要的,解決問題才是必須的

書中對於一些海洋生物和單細胞生物的描寫也非常的有知識性、科學性,海豚、虎鯨、螃蟹,水母、魚類、龍蝦,還有一些有毒的藻類,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時常會發出讚嘆的聲音。哇!原來這些動物是這樣的啊!原來細胞可以這樣改變的啊!讓不常看科學讀物的我,開始對於未知有了啟蒙。

在小說中一再出現的是一種「和平共處」或是「以人為主」概念,辨證、思維、行動、反對,自私與共生不斷的衝突。「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就是殺人」我們看不到的並不代表不存在,我們看到的並不代表是真相,越來越不相信人類是萬物之靈,尤其藉由書中的描寫看到人類對於生態的破壞和無止境的奪取,人,真的是「物種之末」啊!

花了一個星期才看完的小說,真是非常的值得,應該要就人物做更深一層的分析,還要寫出作品中的愛情觀、生死觀、自然觀,可是,人物真的是太多,個性也很複雜,絕對無法用簡單的幾千字陳述,還要剖析人物的前後矛盾與選擇,恐怕需要上萬字啊!不過,以後有時間,我一定要寫下比較完整的評論。現在不行!

這是一本值得花時間去看的小說,可以讓我們思考當前利益與永續經營的衝突和平衡。小天一深情推薦,真希望還能夠有類似的作品啊!這本書不錯,但是,關於結尾的部份可以有另外的方式來呈現,如果有可能已悲劇作結,然後再產生希望,會更讓人欣賞。看完「群」,我應該會有一陣子不敢去海邊了吧!

第十三個故事 讀後

第十三個故事 讀後
2007-10-02 12:11:39 | 人氣(33)

「必也正名乎!」孔子曾經斬釘截鐵的說過這句話。正名不只是証明自己的存在,身份,有時候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理由!所以,故事的展開就在這樣的尋找與失落,前進與膠著中擺盪,然而,故事越擺盪,我們越容易感受到一種無奈但是可以解釋的「幸福感」。

不存在的第十三個故事,是一個慘痛的故事。這個迷人的故事一開始就吸引我的目光,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個作家、傳記、生活、謊言的謎團,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帶給讀者一種魔力,始人能夠忘掉堆積在手邊的研究計畫和要處理的工作,全心全意的陪著敘事者抽絲剝繭,找出真相。

對平常人來說,身世只是一張證明,但是對故事裡的敘事者來說,她的另外一半早就在她出生的同時被剝奪了,雙胞胎的故事很多,但是,這是關於尋找自己無法掌握的另外一半,以及幫一個年老的作家寫出真正的故事。真相,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與掙扎才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心情。

用別人的名字活著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對於始終不存在的自己又是怎麼無奈的心情?在親情、愛情、忌妒、奪取、釋放、和解、但旺的過程當中,並不是只有放下仇恨和愛意就能解決,有時候必須要在接近油盡燈枯或者是看盡洛城花之後才能夠以淡淡的眼淚來沖淡糾結的思緒。

原來,以為存在的人早已經不存在,而自己必須以自己恨的人的名字生活,並且照顧著自己討厭過的親人。原來,總是以為小孩子沒有能力判斷或理解的父母親才是最傻的。原來,故事的發展早就已經寫好了,只是這並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故事,淡淡的幾行字,其時隱含著一段非常傷痛的過去。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們還能夠相信誰呢?我們還能用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無奈與不確定呢?我非常心疼故事中的作家,她不是故意要欺騙別人,只是無法開口說著自己的悲痛,在她被疾病糾纏的同時,也是過去不斷的反噬。老作家欽點一個業餘的評論者來書寫她的故去,可是,這個評論者沒想到他們之間的某個部份竟然這麼相像。

人總是花時間在找自己失去的另外一半,可是,人並沒有發現到,這樣的心情正是折磨自己的利器。只有和解才能夠讓生命輕鬆,也只有用新的角度來看,才能夠讓自己有新的生命和開始。遺忘之前,先面對恐懼,放棄之前,先解決。這樣才能享受微風輕輕的吹拂。

這個故事,用生命寫下的第十三個故事,寫著悲歡離合和永恆的溫柔。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姚夜書二 感想

姚夜書二 感想
2007-09-15 12:06:28 | 人氣(22)

我帶著愧疚開啟這個故事,然後帶著淚思考這個結局。

我忘記自己有多少次沉迷在蝴蝶的文字當中,也忘記多少次我背叛了備課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口氣看完蝴蝶的小說是非常過癮的事,有時候我在在蝴蝶的文字裡面找到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會哭、會笑、有正義感、為五斗米折腰、無奈、失望、奇蹟、超凡、幻滅,我時常沒有辦法歸納自己的情緒,只是任由文字帶著我重回那個畫面,經歷那些浩劫,然後重生。

早先我不太喜歡網路小說,不是因為排斥網路,而是因為那些風花雪夜太浮濫了,總是愛情、奉獻、等待,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夠消化大眾化的口味,無害?也無用。可是,當我接觸到明琲和蝴蝶之後,我深深的著迷,明琲指揮的一場〈百年樹人〉讓我在實習辦公室哭得死去活來,蝴蝶一系列的小說讓我無法自拔、全心投入。我甚至想要把蝴蝶的小說拿來研究,然後寫成碩士論文。以前,我看網路小說不需要用腦,可是,我看蝴蝶的敘述一定必須要用心。

我是個很害怕「超自然」的人,我幾乎不看「飄故事」,靈異的體質讓我感到困擾,所以我不喜歡有「飄」關心的感覺。只要「飄」太靠近,我就會頭痛,很不正常的頭痛。可是,能接受超自然的人不多,我曾經把這種困擾告訴大學的室友,但是,她們建議我去找精神科。我很難過,一種不被理解的感覺,(我沒敢要求認同)像,被放逐、誤解、當作瘟疫的姚夜書。

後來,我跟室友們淡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殘忍的拿別人的事情當作茶餘飯後的笑點,是不理解,還是根本不想理解。我也不懂,她們可以包容小白的憂鬱症,為何不相信我會被干擾?我氣過一陣子,氣到接觸蝴蝶的小說之前。現在,我可以比較包容那些無法接上我的感覺的人。也能夠,比較釋懷自己的不同。

這樣的感覺,是「和解」吧!也是蝴蝶最近小說中的主題。很多事情的結很難解開,因為我們甚至不知道結從何而來,可是,我們在很莫名的情況下被傷害、被綁死、被折磨,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有時候我們會無形的偽裝成受害者然後加害別人。我一直以為這樣的結很苦,可是,虛過了幾歲之後,我發現真正的苦,是自己殉教式的陷溺。

人,是比「超自然」更可怕的容器,因為脆弱所以能夠承載的仇恨更加可觀。雖然,姚夜書的故事暫時告一個段落,可是,我知道,有更多的事情發生,悄悄的發生,以一種幕天席地的姿態蔓延,有些人感覺到,有些人沒有,有些人享受著這樣的滋味,有些人只是淡淡的看著。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好,讓有感覺的人煩惱,無知是幸福的。

姚夜書,是幸福的。

闇夜嘉年華 讀後感想

闇夜嘉年華 讀後感想
2007-08-27 14:59:02 | 人氣(31)

人生需要喜,需要悲,需要大喜與大悲之間的豁達。無論是喜劇或悲劇,都有存在的意義,這本書,呼喚了我們心靈中的一點掙扎,然後帶領著我們打敗惡念。這樣的冒險是值得的,更值得我們去經歷。如果,我們遇到了那場嘉年華?如果我們得到了入場卷?如果我們操控了旋轉木馬?我們最後會在哪裡呢?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一場成長與智慧的試煉中,雖然有些東西不存在,但是,因為某些重要的元素沒有被毀滅,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場成功的冒險。所謂的試煉,不只是試驗一件東西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增加這東西的價值。一樣的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最終還是不一樣了。

我從來不知道「笑聲」可以讓人從危難中解脫,也從來沒有想過歡樂的力量可以這樣巨大。遊樂園的主人利用人們對青春的眷戀誘騙了許多人的靈魂,也利用人們的恐懼達到了威脅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相信仍然有少數人能夠抵抗這樣的誘惑。流光如矢,不斷的向前追尋,有些事情,即使回頭了,仍然無法成為原先的存在。

我喜歡這個接近劇本的故事,在作者的苦心經營之下,那種幽暗的、隱微的恐怖,那些淒涼的、不甘的靈魂,好像都在讀者的面前復活。我就這樣躲進了那個地方,偷偷的跟著男孩躲藏、經歷、回歸,也跟著圖書館館員一樣勇敢、奮力的解救自己的摯愛。我也體察到反派角色的內心,其實,他們是最無助的脆弱,因為害怕,所以必須讓自己更邪惡可怕。

佛洛斯特曾說:「一首完美的詩,應該是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又找到了文字,始於喜悅,終於智慧。」而《闇夜嘉年華》所帶給讀者的驚喜應該在於它帶著我們用文字的方式經歷一場冒險,然後奇蹟的歷劫歸來。用「笑」來面對生命中的困頓與醜陋,用「笑」來展現自己的活力與信仰。知識是一種超越神衹的存有,笑著看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切,也需要勇氣。

生命好比一只小箱子,裝不下太多的東西。那麼,我們就努力的帶著一些價值旅行,等到了該停下的時候,把箱子打開,把自己裝進去。逝去的時光,不要重頭來過,就讓它們轉吧!轉吧!

晚娘病毒 讀後

晚娘病毒 讀後
2007-08-21 19:39:05 | 人氣(25)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有種強烈的哀傷,我不禁想問:是什麼樣的恨意讓人毀滅?是什麼樣的愛情讓人獨占?被害者蛻變之後,仍然帶著傷。加害人下手之後,心仍然寂寞。愛恨之間緊密交纏的網,讓人不勝唏噓。

豪門的鬥爭與汙穢是很平易的主題,畢竟,那是社會的縮影,只是在看著那些爭執的同時,平常人可以比較超然。看過太多的勾心鬥角,女人的心總被忽略,有人同情著側室的不正,有人愛憐著小兒女的處境,有人痛罵著權貴的用情不專,可是,沒有人問,在糖衣底下的污穢該怎麼清除。只有忍耐、成長、暴走、平靜的結局,就只有淡淡的、洗盡鉛華的遺憾。

有人說:男人有錢就會變壞,女人變壞就會有錢。為了目的,很多都可以拋下,尊嚴名譽喜好都只是一層外衣,更重要的事情,是目的。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個很奇異的寫實小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分,然而,我們不一定用別人認知的身分生活。

只是,我對結局稍有不滿,為什麼最後毀滅的會是美麗的容顏?美的本身沒有錯誤,只是看的人不正才有不同的邪念。起於美麗,終於自毀,這不是最好的作法,但是,也只能這樣做才能換得一時的平靜。這個故事,可以有後續,也可以沒有後續。不再是晚娘的女人,縱使換了新的身分,還留著從前的記憶。青春過了之後,就很難從頭,即使靜靜的微笑,還是酸楚。

開始就是個錯誤,結束,只是錯的正確一些。

秘密晚餐 讀後心得

秘密晚餐 讀後心得
2007-08-17 20:06:01 | 人氣(21)

李奧納多下戰帖:
「這幅畫蘊含著一本禁書的祕密。雖然祕密清楚地擺在眼前,你們還是看不出來。我出的這個謎題,可以證明你們這些人有多愚蠢。」

我因為這樣的「挑釁」而看了這本書,我從來不懷疑真實的達文西有多麼的聰慧,但是,我猜想經過想像的故事,介於推測育事實之間的假假真真,到底能夠多讓人驚嘆。書評都說這本書可以跟《達文西密碼》一別苗頭,也說這本書是「大膽的運用想像力來為那些連歷史學家也無法解開的謎團提出驚人解釋,創造出一個融合宗教狂熱、背叛、謀殺、教會權術、藝術策略與神祕推理等元素的故事」或許,這樣的野心,讓人很難用客觀的心情去接受整個事件的發展。

我看《達文西密碼》的時候已然覺得這跟東方的生活有些差距,但是,因為整個故事的流暢、驚悚與解謎能夠讓人忘記很多歷史背景,單純的跟著故事發展,絞盡腦汁的猜想最後的結局。可是,我看了《秘密晚餐》之後,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共鳴,甚至連震撼都談不上。因為很龐雜,所以不純粹,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包進來,所以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雖然作家最後為這個事件做解釋,可是,由於人物龐雜、主線不明,讓人很難貼近。

每個人閱讀的口味應該不同,對於書本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詮釋。雖然都跟達文西相關,但是密碼和晚餐,這兩者的本質不同。密碼著重在推理,晚餐著重在解釋。以讀者的立場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一本好的書可以讓人暫時的忘卻自己的背景,也能讓人感受到自己未知的部份。《謎宮》可以穿越時空、《夜巡者》可以超越國界、《追風箏的孩子》能夠呈現人情、《風之影》傳達了神秘而驚悚的氣氛。但是,我在秘密晚餐中,找不到可以切入的點。

金庸先生曾說:「小說作者最大的企求莫過於創造一些人物,使得他們在讀者的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好的小說不只創造了故事,也樹立了角色的個性,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展?也可以理解人物的選擇。文字是構成寫肉的最大關鍵,除了敘述,也要給讀著一些想像和前進的空間,這樣才算完成了小說要敘述的事件。

《秘密晚餐》非常的神秘,因此,我也只能說:「留白,或許會更有意境!」

哈利波特七─哈利波特與致命聖物

哈利波特七─哈利波特與致命聖物
2007-07-30 23:31:04 | 人氣(26)

故事停頓的地方永遠有人問:「然後呢?」

今天看完了哈七的結局,終於解決了我心中多年來的懸念,事情沒有結局雖然很美,很有意境,但是,就是因為太開放了,讓人有種沒有完成的感覺。在這種閱讀的大事上面,我總想要作者有個交代。即使我知道生命中很多的事情是沒有辦法給予任何解釋的。

在看完這部小說,我最喜歡的角色突然有大逆轉。原本我喜歡的是路平那個狼人,可是在第七集出現之後,我最喜歡的人物卻變成史內卜。我對神秘而背負責任的角色總是特別關注,更何況自從我知道了史內卜的心路歷程,我更是為他感到心疼啊!這樣的心疼可以讓我暫時忘掉電影把他演的灰暗、邪惡、醜陋,小史是很柔情的男子漢啊!(啊!我不能說太多,以免被討厭)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悲劇的人,可是我也希望再有限的年光中能夠看到一些完美的假象,即使知道自己被騙也無所謂。悲喜交加,有苦有甜才是人生。人總是要靠著希望才能活下去,戲曲中的才子佳人歷經悲歡離合之後也要有個好結果啊!現實中無法滿足的,至少在故事裡得到永恆的圓滿。

不過,小時候還不懂事,討厭紅樓夢的安排,咒罵了高鶚好多次!(好吧!我承認,是想一次罵一次!)我不太懂為什麼當我辛辛苦苦的看完一本書,結果男女主角天人永隔,大家族破落,找不到一點希望。(賈蘭一點都算不上希望)後來年紀大了,再回想以前的心情,接不上線,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看到的結局是賈母開心高壽、寶黛結婚、高中狀元、黃恩浩盪、寶釵入宮‧‧‧這些平庸現世的劇情,我會不會憤而當一次秦始皇!

還好,哈七讓我看到的是一個好的收尾,一來,在思想內容、人物描寫、藝術特色及精鏈程度上,《哈》與《紅》無法比擬。再者,如果哈七把哈利寫死,我會覺得那些為他犧牲的人都是惘然,這個主角在人格上的一些缺陷,或許不應該搭上這麼多人吧!(哇!洩漏了我不喜歡主角!)

等到中文版出來,希望可以和多一點人討論。現在不能說太多!保密防「雷」,人人有責!

《大騙局》閱讀心得

《大騙局》閱讀心得
2007-07-27 13:28:40 | 人氣(22)

昨日拼完了丹‧布朗的《大騙局》,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就像是看了一部好萊鎢的電影,或許某些日子之後會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相同的橋段。可是,他的書就是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花時間看完!(劉大杰哥!對不起!)雖然知道自己看完之後不會有什麼收穫,可是就是想到答案。

其實我還沒翻書之前就想,該不會又是同樣的模式吧?結果再看了三分之ㄧ的時候,突然覺得把達文西密碼裡面的人物套進去其實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就故事情節來說),看了不到一半,就猜到了凶手!(真遭糕,我是個推理能力很差的人,沒想到還能這樣突破)

我看了達文西密碼之後,繼續看了數位密碼,再來就提不起勁看他的書,這次會想要看大騙局,純粹只是同是好心要借我,我也從善如流的看完,所以,我應該不會再去找天使與魔鬼來看啦!相同的模式,一次是驚艷,兩次還可以接受,三次以上就是多餘。

其實,我覺得與其看類似的內容,不如有新的突破。上禮拜看的《謎宮》就讓我有一種全新冒險的衝動,《風之影》、《追風箏的孩子》、《姐姐的守護者》都讓我耳目一新,到現在都還能記得故事情節與感動。而看完大騙局之後,我希望這個作者可以不要套同一個模式啦!

對於這本書的批評,我好像太狠啦!可是,我喜歡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他的文字會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景色也會歷歷在目。(翻譯也翻得不錯)所以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不過,不用收藏,從圖書館借就可以了!感謝同事沒有讓我花冤枉錢啊!(大心)

所以,最後下個結論,大騙局,真的是一個格局不大的騙局!


p.s.聽太后說《歷史學家》很特別,我看,等我過了農曆七月再看吧!

《頭朝下》閱讀心得──陰影‧絕美

《頭朝下》閱讀心得──陰影‧絕美
2007-07-19 20:28:52 | 人氣(36)

頭朝下的時候,不只看見自己,也看見陰影。

諾愛拉.夏特雷將一個雙性人的故事改編成這本小說,並且藉由文字將充滿掙扎與苦痛的畫面呈現給讀者。看著這本不算厚的小說卻有很多的感觸,除了為個案感到心疼之外,也讓人思考了許多的議題。

個案的痛苦,除了來自於他本身的不同,還有我們一直不願面對的「多數暴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被迫選擇像向某一個方向靠攏,希望自己能夠在群眾的保護下生活,隱藏著自己生命中最不堪的記憶和秘密,這樣的妥協是為了讓自己少受點傷。在習慣性的謊言底下,我們越來越習慣欺騙,因為我們怕被別人貼標籤,怕變成別人口中的「變態」、「怪胎」,有時候雖然我們不贊同某些觀點,但是最很自然的成為迫害別人的幫兇,帶著愧疚說著自己的不得已,然後自然而然的成為劊子手。

其實一個進步的社會,並不是憐憫的給和大多數人不同的少數過度的特權和保護,而應該要學習如何去適應、接受別人的不同,而不是用冠冕堂皇的「包容」和「同情」來填充我們的優越感。我們時常誤用了「平等」的概念,以為只要讓每個人達到齊頭式的平等就是一種救贖,其實我們的世界之所以可愛、可貴,正是因為我們彼此都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有權利未對方決定人生。好與壞都是一種緣份和試煉,我們不需要批判或插手別人的生命課題。

靈魂的錯置或許是上天給人類開的玩笑,這樣的不同並不單單只要考驗出錯的生命體,而是位了讓我們學習如何用柔軟的心看待生命中的殘缺。太過完美也是一種缺陷,所以我們不只有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也要學著看待別人的生命情調。汽水瓶裡的咖啡,雖然外表是甜甜的飲料,但是只要我們喝一口,就會知道他的本質裡有種無法變異的苦澀。

我們的社會看待「特殊份子」有雙重的標準。我們拼命讚美口足畫家殘而不廢,欣賞生命鬥士對於自己的挑戰,可是我們忘了給與雙性人、同性戀者、雙性戀者一個正常的生活方式。我們渴望能改變別人的某個部份,尤其是別人最無法改變的部份。我們用暴力征服了少數人,但是,我們不快樂,我們還是不完美。因為我執,因為放不下控制的欲望。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更寬容的對待一切有情,生命將會更圓滿,也部會充斥這麼多的意識形態。所以,真正需要頭朝下的,不只是故事的主角,更是時常忽略陰影的自己。只有勇敢的面對自己,才能夠重獲自由。如果,我從這本書上得到了什麼的話,那就是讓自己擁有能夠面對「異端」的勇氣,然後,不要再把別人的故事當成「邪說」。如果能這樣的話,我想,陰影也會是絕美。

危基當前心得─向左走?向右走?

危基當前心得─向左走?向右走?
2007-07-12 10:59:39 | 人氣(223)

向左走?向右走?

古時候的帝王一直不放棄追求長生不死的秘密,希望自己可以永遠統治這個世界,可以主宰人間的點滴草木,雖然從后羿到漢武都沒有成功,可是,仍然有許多人前仆後繼的繼續這條道路。在古老的認知裡面,似乎只有破解「生死」的秘密才能夠得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為所欲為的權利。

活著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全知」真的能夠幸福嗎?當人類的文明發展到幾乎可以破譯基因密碼的現代,我們真的比較快樂嗎?這個問題恐怕見仁見智,每個人如果在還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世界?當每個人早已被貼了標籤,那麼,階級還能流動嗎?努力有用嗎?萬一基因「突變」成我們無法控制的情況,我們要如何面對?當人們自以為可以決定別人的一切時,造物者正無情的譏笑著人類的無知與狂妄。

早在很多年前張系國寫的《星雲組曲》中有一則〈望子成龍〉說到了關於由人來決定基因的荒謬。一對重男輕女的家長準備經由護產護士生下了他們認定的「完美」孩子,這個天之驕子應該擁有一百八十公分的身高、白皙的皮膚、聰明的腦袋……但是,政府最後大筆一揮開了他們一個玩笑,讓他們空歡喜一場,生下的孩子比平常人都不如。看著這樣的真實的科幻,我不禁嚇出一身冷汗,生命應該是被期待的,而不是被「創造」的。如果我們想要訂做一個完美,或許,我們應該先讓自己完美。

太完美也是一種缺陷。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對未知的冒險,當我們人類能夠全盤的操控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能夠不保證沒有獨裁或強權嗎?人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想要了解自己、控制別人,然而向日葵永遠無法與太陽平起平坐。我們能夠讓人長壽、健康,但是,不能決定一個人與外在的相處與互動。一群菁英份子不一定能讓世界更好,說不定,會讓這個世界毀滅。

書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就是自己竟然不能保有自己的「基因擁有權」,而需要靠著法律、抗爭來決定自己的每一寸。如果自己都不能享有自己的身體,那麼我們和思想犯或者是死刑犯有何區別呢?基因決定一切,當我們能夠被基因決定的時候,我們生存的快樂又在哪裡?科學與醫學應該要帶給人類前進的力量,而不是成為彼此互相爭鬥的絆腳石。如果,我們以為可以決定別人的一切,那麼我們就錯了。

幾千年前,我們就開始爭論人性善惡的問題,那麼,善惡是一種基因嗎?我們要如何決定這是好的基因或是壞的基因:投票表決?自由辯證?立法判定?用人工的方式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和平,不再有飢荒、邪惡、驚怖,可是,我們真的會活的更好嗎?《老子》一書中提出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的正反概念,或許在我們用理性決定何謂快樂的同時,我們會面臨情緒上的崩盤。有句話說:「人們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不快樂。」我們定別人生死的同時,也讓自己走入一條死胡同。書中闡述如此弔詭的結局,或許,那是事實。

以教育立場來說,我們需要將好的一切都傳給下一代,可是,當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資質之後,究竟還要不要努力呢?要用什麼方式教育呢?我們或許不會生下說著「唯我獨尊」的宗教家,但是我們能保證孩子會以正常的方式成長嗎?還是像科幻小說的故事中描述的一樣,我們只是工具,只是填補人口空缺、汰舊換新的棋子?沒有自由意志,沒有喜怒哀樂、沒有愛恨情仇、沒有疾病痛苦,「沒有的」擁有,或許會是我們懷念的古典啊!

危基當前─基因失控的世界不是未來,而是現在!如果我們沒有盡快的找出解決的方法,在人文、醫學、科學中達到平衡,我們很難得的精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錯誤的決定可能止傷害了自己,但是錯誤的決策會影響我們還未謀面的子孫。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上,那麼,決定好要向左走?或是向右走?

多情浪子癡情俠閱讀心得

多情浪子癡情俠閱讀心得
2007-07-11 11:06:46 | 人氣(41)

《明報》讚譽陳宇慧的《多情浪子癡情俠》為女版金庸,所以,我們就先從金庸談起。

金庸曾說:「武俠小說中真正寫俠士的其實並不很多,大多數主角的所作所為,主要是武而不是俠。」武是一種動作、表現也是外在的面向,但是,能夠稱為俠的,大概必須藉由一些風霜、試煉,重新的把自己的生命構築起來,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涵義吧!

《神雕俠侶》中,郭靖跟玩世不恭的小楊過說明「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時候,我年輕的生命也跟著感動。雖然我手無寸鐵,雖然我連基本工都不會,但是我感受到一個從零開始萌芽的箴言,緩緩的埋藏在我的心底。所以,後來我看武俠小說都會拿這樣的角度來檢視。在我心目中真正的大俠不是靠著自己武功高、計謀多、人脈廣而揚名天下,而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情調中有一種捨己為人的成分存在,我喜歡的俠者,也是那有一股傻勁的趙觀啊!

這個青樓小廝一開始就抓住我的視線,從社會的最底層寫起,往往才能看到最真的狀態和人生。一個人能夠撐過命運給予的挫折和欺侮,不斷的在自己的每一個機會點中突破,就是勇敢。撐過了家破人亡、擊敗了悲歡離合、推開了生死界線,小小的義氣孩兒變成了可以獨當一面的男人。英雄從來不怕出身低,只怕自己不能從苦難中為別人點燃一線光明。

毛澤東的〈沁園春〉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許多的英雄在美麗的江山中揮灑自己的生命,書中的趙觀要的或許不是名利、權位,他要的是答案:「是誰?為什麼?」他第一次的奔波只是幫助小女孩找回自己的家,可是,不久之後他就失去了自己的幸福,原本以為身邊的人可以陪伴自己很久,原本幻想自己可以瀟灑不羈,原本認定自己就要行俠仗義,但是,上天總會開人類玩笑,他必須強迫自己成長,用更堅強的意志消化心中化不開的仇怨與孤寂。

失去了親人可能會讓人自暴自棄,但是,還好有貴人相助,在趙觀生命中的一些角色都是他的踏腳石,幫他看得更高、更遠,因為敵人在暗處,內奸也還沒找到,他能夠相信誰呢?李白曾經狂歌當哭,辛幼安曾經醉裡挑燈看劍,而趙觀為了一個躲在暗處的敵人而成長,「報仇」的意志和血淚都讓趙觀改變,不過,他的改變是好的,他沒有變得憤世嫉俗,只是看得更清楚,想得更透徹,他偶爾用女裝出面行俠,或許也是潛意識裡懷念母親的方式,因為這樣,或許可以延續一些母親的態度,也可以躲避他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

陳宇慧的《多情浪子癡情俠》文字流暢,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先寫趙觀,再寫凌昊天,用雙線把兩個個性迥然不同的態勢寫出,實在很有趣。寫趙觀的時候,有一點凌昊天的影子,寫凌昊天的時候又讓人想到那個青樓小廝的模樣。或許,他們的命運早在還沒出生前就已經有了糾葛了吧!如果兩個主角能夠見面,那麼肯定又是一場精采的競技與角逐,讓人十分期待後續的發展。希望能夠快些把剩餘的部分看完,以解懸念!

《奇想之年》讀後

《奇想之年》讀後
2007-06-22 15:53:48 | 人氣(37)

《奇想之年》

打開瓊‧蒂蒂安的《奇想之年》,一種灰色的悽慘呈現在我的眼前:病理名詞、死亡、手術、回憶,一波波的向我湧來,冗長的文字配合著悲涼的心情,失去摯愛的打擊,面對重病的親人,作為妻子與母親,都是不能言說與接受的痛。作者一再希望事情會變好,可是希望沒有站在她的身旁,送走了丈夫的眼,緊接著目送女兒離開。生死兩茫茫,世界還是運轉,只是少了一些人。

閱讀,就是在讀自己的生命。從描述中的點滴瓶與灰濛濛的淚眼中,我看到了剛走不久的外公,也看到了自己當時後的無助。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外公病危的面容、死亡、靈堂以及神主,一再的浮現。我也記得自己是如何從害怕避諱死亡,走到迎接死亡,從接受死亡,爬到習慣空缺,「接受與習慣」其實需要很長的時間,也需要很大的勇氣,文學的發洩是一種治療,看著文學的人發洩的眼淚又是另外一種治療。

在文章中,作者越把每一件煩瑣的小事記的如此巨細靡遺,越顯出「死亡危機」帶給她自己的傷痛,也越顯出自己無法接受這個打擊。悲傷是慢速的電影,也是可以倒帶播放的特寫,流過淚的人特別喜歡流淚,被悲傷感動的人更是習慣陰沉的氣氛。傷痛,傷痕,都是劃過生命的痕跡,因為真切的存在,所以更難釋放,放下是需要力量的,人啊!何其渺小!如何迎接排山倒海的重擊?

作者這樣形容哀慟:「哀慟沒有距離。哀慟會一波波襲來,突然發作,頓時驚懼憂心,讓人膝蓋發軟,眼睛發黑,日常生活無以為繼。」經歷了生離死別之後,才知道呼吸是多麼美麗的事情。少了一口空氣,就無法將過去和未來接軌。我們難過的同時,不管自己承不承認,或許或多或少也恨著半路離開的同伴,以為,會一輩子,結果匆匆之後只是過客。

整本書裡面,寫的最好的應該是「譯後序」的部份,很吊詭的,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最精采的一部份往往不是自己認定的功業,而是不起眼的插曲與花邊。裡面有兩段文字我非常喜歡:
「生命的脆弱,不在於遭逢死亡襲擊時的無力反抗,而在於經歷死生別離之後,再也難以重新接續原本的人生。摯愛的人永遠離去,生命的一部份永遠消失,未來的一切也將永遠改觀。比之形諸於外的悲痛苦傷,這種藏之於內的恐懼、擔憂、孤寂,才更叫人惶然不安。」
「死亡,混淆了理智與情感的意義,泯滅了清明與瘋狂的界線。因為,在我們所認知的一切盡皆改變之際,還有任何客觀的事物、任何主觀的作為能無所動、無所變嗎?而這一切的變動,在在挑戰著我們向來所認識的「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更讓人驚懼失措。」
因為這兩段話,回頭再想這本書,才感覺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我曾經想過自己的墓誌銘上面應該出現什麼東西,也想過自己的葬禮,可是,那都是一種美化過後的思考。看過醫院的一些事例之後才發現,原來當一個人死亡之後,並不是解脫,而是活的人紛爭的開始。

有時候活著的人比死神還狠,讓人提前品嚐了地獄的滋味。外公身後沒留下什麼,因為生前就被不成材的兒子揮霍殆盡:自私的在外公可以治療的時候停藥,自私的不讓外公外出,自私的決定了一切。長子又如何?我用外孫的身份看到了最殘忍的鬧劇,對我來說是殘忍,對生命來說是鬧劇。可是,我無能為也矣!我只能在外公祭奠的時候,買一點他生前喜歡的東西。

我還沒有整理好情緒,想到外公的時候還是想哭,不過,我知道,外公會看著我長大,長得更大。這或許是我的一種「奇想」,一種可以讓自己比較好過的念頭。
愛別離,怨憎會,流年偷換中,總能想通一些事情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為離席的人留個位置,只是,這個位置會隨著時間渺小。思念是我的初衷,我希望我能夠記得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沉醉過的感動。美,會留下來,留著的就是力量。這本《奇想之年》,給了我支持的力量,讓我知道痛,並不孤獨。

一路好走!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2007-02-15 13:05:40 | 人氣(25)

看了張國立的《清明上河圖》,很意外的沒有「悲到底」的感動,將實際北宋末年與虛構的小說世界連繫在一起,讓我知道自己是在閱讀,而不是經歷一場故事,我以全知的角度看那個時代,看著滄桑之前的一絲太平。

在小說裏面,往往記錄了主角的所見所聞,主角張澤端與李師師、小青、阿好的糾葛,讓我感覺很突兀,驚心動魄的「靖康恥」與愛情之間的關係,不是傾城之戀,而是大時代的悲劇。人無法做主,歷史也持續前進,只有西風殘照著漢家陵闕。

我最喜歡的是李師師。故事裡的李師師很勇敢、堅貞但是卻無能為力,雖是一代名妓,但她卻把女人的柔情無奈,需要依靠但是又柔中帶剛演繹的很好。小青的識大體與阿好的粗,雖然也有份量,但是,這幾個主角其實都活在李師師的身旁,被她掌握,也被命運掌握。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描寫,還有界畫與山水、人物的爭勝,形容的非常好,讓我以不同的面貌看待一次這樣的瀟灑,人啊!不過就是畫上的一點,可是姿勢擺的不好,整幅畫就有殘缺了,活靈活現的世井生活,是北宋的一角,每個人有不同的表情,看畫的人也有不同的心情,只是,在剎那間永恆,恰如龐貝城消失前的一聲驚呼。

故事裡的皇帝是個藝術家,張澤端也是個藝術家,或許沒有身分、時代的隔閡,他們會是好友,不過在現實中,「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大膽,終究需要有人來賞識,那個賞識的人,可以讓人生,也可以讓人亡,但是,也必須靠著時代來映襯自己的才華。

金庸先生說過:「小說作者最大的企求莫過於創造一些人物,使得他們在讀者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歷史小說之所以有難度,就是因為作者除了要創造人物,也要不背離人物,不背離時代。看完了《清明上河圖》,我的心中沒有張澤端,但是,卻有個陳東、李若水,或許這也是始料未及的吧!

活在當下的人,不知道一點點的改變會造成什麼樣的蝴蝶效應,可是歷史知道,未來知道。或許因為這本書,有天,我改變了什麼,有天,我被什麼改變。不過,這只是一張圖而已,而我,還躲在圖畫裡不肯現身。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負評:《事發的十九分鐘》

負評:《事發的十九分鐘》
2008-01-27 20:58:16 | 人氣(32)

會看《事發的十九分鐘》這本書,是因為本書的作者之前寫了一本關於生命、身體、親情、衝突的,讓人感動的書籍:《姐姐的守護者》。(類似的題材,另外一本《不存在的女兒》就不太好看)所以,我是抱持著期待的心情來看書的!但是,看過之後,卻想直接想丟到我不會在翻閱的書架上!

不是我不喜歡作者探討「校園屠殺」、「校園霸凌」、「青少年次級文化」、「單親媽媽撫養小孩」這些議題,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也會很感人,可是,這本書用了太長的篇幅說明了一件錯誤的事情。或許作者想要幫冷血的殺人狂翻案,想要告訴大家殺人魔的成長歷程,讓大家知道事出必有因,可是,我看完了之後,完全不想同情那位殺人犯,因為,不管一個人想要殺人的理由是什麼,只要傷害無辜的人就是錯的。

李昂的《殺夫》會讓我感動是因為她提出了一個很真實的情境,「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所以精神錯亂的解決自己的痛苦來源。可是,在這本書當中,我看到的只有憤怒!一個無力反擊的人對於社會的報復,有些人的確該死,可是,那些人要不要死並不是自己可以「上帝」的!

校園的霸凌事件每一天都在發生,每一天都在毀滅一些人的心靈。可是,我們不能把這個當成犯罪的原因。不能因為肚子餓就搶劫、不能因為性需要就欺負人、不能因為藥物的作用就猥褻別人(剛好是今天的影藝新聞)、不能因為自己生氣就打人‧‧‧世界很無情,可是,如果隨意的依照自己的心意,世界會變得更可怕。

在學校裡面有一些東西是老師、父母、同學都沒有辦法介入的,那是一種很殘忍的「生存遊戲」。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教孩子用比較仁慈的態度去對待看不順眼的人,人都有情緒,可是,必須學習駕馭情緒,而不是被情緒駕馭。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知道那位殺人犯不是頭腦有問題,是心理有問題。可是,我們要不要為這樣的行為負責任呢?

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怪在社會身上,那麼,我們其實可以不需要法律!所以,犯罪者真的值得可憐嗎?在很多層面上,他是受害著,如果他沒有殺人,他還是繼續扮演弱者,甚至,某一天孤獨的死在某個角落,沒有人注意。可是,因為他殺人,所以,他錯了!不管之前他做了什麼事情,殺人就是錯!

我試著同情他的所作所為,我想著如果在事發的十幾分鐘之前,有人伸出援手,事情或許會不同。可是,那只會延遲事情的發生,某天,他像某些宗教,藉著聖戰之名發動傷害人的戰爭,某天,他用更激烈的手段評判我們的世界,某天,他拿的不是槍而是引爆核彈。我真氣這些人啊!這個世界不需要正義,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啊!

這本書讓我看了三天,而且是以非常努力的心情看完的,書中的某些描寫讓我很不舒服!(關於青少年的性行為以及成人的性暗示)建議不要買!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聽歌 月娘啊聽我講

聽歌 月娘啊聽我講
2007-11-27 15:28:07 | 人氣(26)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f2blog/index.php?load=read&id=454

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發現的!(謎之聲:賣柑者言和江蕙有什麼關係???)咳!咳!沒有辦法說出直接關聯的都叫做備課啦!好啦!反正很好聽就對啦!
我喜歡「是伊沉我身邊 毋管誰人怎樣看 伴我流浪的人 向前行」 這幾句。很溫柔、很纏綿,讓我想到杜甫的〈月夜〉與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人不就是在分開的時候才秒秒思念、夜夜祈禱的嗎?

可是,在慌亂的人世當中,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可以關懷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月娘啊聽我講 詞/曲:熊天益
啊 月娘 乎我拜託 這屆請你愛照顧 這呢坎坷的人嗯望的愛
嘸通擱再使我 吞落悲傷的目屎 是伊 是伊 溫柔我的心
是什麼 使我堅持 孤單等甲這東時 耽誤熱情青春的花期
當我嘸願擱作夢 吞落悲傷的目屎 是伊 是伊 溫柔我的心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若是會凍知影我的夢 請你一定著愛保庇伊的人
總是有情人會凍體會 歌聲流洩的心意 你看今夜裀兩人的月當圓
嘸通擱再使我吞落悲傷的目屎 是伊 是伊 溫柔我的心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這款流浪的性命
是伊阮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若是會凍知影我的夢 請你一定著愛保庇伊的人


台長 : 天一生水

愛的真締

愛的真締
2008-01-07 14:11:25 | 人氣(21)

當我準備到《論語》四勿的時候,很自然的想起這首歌。
能夠讓顏淵努力奉行的四勿,我想也就是這首歌說的東西吧!
仁,是愛人。
所以,愛是什麼呢?或許就在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吧!


愛的真締 作詞:保羅 作曲:簡銘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凡事要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2008-01-22 12:50:31 | 人氣(33)

這是簡媜「阿姨」的演講記錄,看了之後,覺得自己也在那裡感受文學給予自己的感動。我不會和散文說再見的!我愛文學!



不要和散文說再見 【簡媜/主講 犬馬/記錄整理 】2007.05.23 聯副

陰雨連綿數日,一大清早太陽忽探出雲端,清清朗朗遍照大地,暖和春風輕拂校門口一整排高大楓樹,翠綠光影上下舞動,4月20日中山女高校園便以如此風光迎接學生所熟知熱愛的作家,簡媜。

妳真的是簡媜?
妳還活著?

原先演講排定時間是班會,並非周會,故而採自由報名,消息一傳出,很快地禮堂座位便被搶占一空,稍遲一步的班級只能勉強坐上二樓。偌大禮堂一片黑壓壓白衣黑裙面露專注神情聆聽的中山女學生,簡媜一開頭便謙稱引言人宇文正介紹她是經典作家,萬萬不敢當,不過這幾年她有些作品選錄進國、高中國文課本,不知不覺中,學生好像把她想像成古老人物。有一回,朋友對孩子介紹說:「這是簡媜阿姨。」大男孩尖叫一聲:「啊?妳是簡媜?妳還活著?」她只好非常羞愧地說:「是的,我目前還活著,以後就不敢說了。」她說這不能怪他,因為翻開國文課本,她的名字跟韓愈站在一起,看起來像死了很久的人。簡媜又打趣地說:「所以我也很珍惜今天這樣的機會,親自來告訴各位同學,是的,我還活著。」台下立刻爆出滿堂笑聲。

「今天我很希望跟各位分享的是,一顆文學心靈是如何醞釀跟誕生。」簡媜說從事文學創作已經二十多年了,至今最難以忘懷的是開始接觸文學時,一個充滿苦悶、充滿期待,又對未來感到茫然,可是自己又不敢、不能、不希望放棄的、錯綜複雜的、苦悶的、青春的時期。她國中畢業後便毅然決然,要離開小小的蘭陽平原,因為內在的聲音告訴她,要去追尋一個更大的世界,看看自己的腳步,可以走到什麼樣子的路。當時一個人帶著兩包行李,一包是書,一包是衣物,到台北開始高中生活,當時鄉下孩子要融入城市生活、融入同學確實非常困難,所以她的高中時期,是一段黑暗的時期。然而簡媜卻說:「越是坎坷、越是艱困、越是苦悶的,越是文學萌生的溫暖土壤。在文學裡,繆思女神的安慰是我們人生當中最珍貴的補償。也許剛開始會沮喪、絕望,但這些折磨,難道是毫無意義嗎?如果你不放棄你自己,如果你願意在文學裡面找到一條小路安頓你自己,這個記號會變成你的第三隻眼睛。你所有的體驗,都會成為文學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量,你所嘗過的苦楚,也會在文學的表現裡面,成為優於他人的感動。」

在閱讀與寫作中,
走出迷霧的青春

簡媜高中時開始寫作,因為內心充滿龐大苦悶,卻意外在閱讀與寫作中,走出了迷霧的青春,幫她掩埋了一些哀憤和一些傷悲,也在文學寫作裡,與世界名著的閱讀中,對自己的人生起了一絲希望。並藉由一點點的自信,慢慢累積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去領取人生這一張單程票。下定決心,要一個驛站又一個驛站地走下去,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友情、愛情、事業、家庭,以及屬於自己應該要領取的,這麼努力尋找、學習,應該要獲得的種種這世界的美好。簡媜說:「在文學當中,透過古往今來眾多巨大心靈的導引,確實能幫助自我從自己那狹小且殘破的江湖恢復神魂。久而久之,會生出另外一種視野。你能夠關愛世界,關愛外在,也能夠自我關愛,幫助自己的內心朝向這一生該去的地方紮營,你可以從容地看自己被傷得多重,又恢復得多麼好。如聶魯達的詩句:『失去你眼瞼光芒的指引,我在黑夜迷了路,在夜色環抱之中,我再次誕生,主宰自己的黑暗。』漸漸你會想,這渺小生命在生滅之間能不能發出五燭光以上的溫暖去照亮別人,這短暫的一生能不能不抱怨,像一片葉子,去感謝陽光的照耀。」

當時簡媜所念的高中不是一個升學率很好的學校,承受的升學壓力比現在學生所承受的要大好幾倍,從未補習過的她每天放了學,回到租賃的山居小屋,做完該做的功課之後,不可遏抑地,便想要提筆寫作。有時只寫一段日記、寫一個感觸,寫跟同學之間的互動,寫人與人之間非常曖昧的、非常複雜的感觸。漸漸藉由觀察與閱讀,尋找不同題材做自我練習,後來寫到一個地步,便經常對外投稿。簡媜說:「寫作過程當然會遇到瓶頸與困難,最大的困難在於對文字的駕馭還不夠精準,對核心思想的掌握還不夠成熟,其實這些難題都可藉由閱讀來克服。我當時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盡可能閱讀世界名家作品。當年不像現在學校可以邀請作家跟同學互動,完全必須要靠自己摸索,當你獨自踽踽而行、摸黑前進時,有時反而會得到最大的收穫──你以為盲者只看見黑暗,說不定他看到了明眼人看不見的幽深。後來為了要突破駕馭文字的能力,在閱讀方面,我要求自己要做更細膩的閱讀,也就是說,不是速讀或瀏覽,而是細細地去賞析品味一篇作品──當然能讀一本書最好。」

「你們現在的年紀,受限於生活經驗,因此對文學或是生活中其他主題的掌握,有時也許會顯得力不從心。但是透過閱讀,可以幫助你去經驗各種情感的樣貌。有些情感也許你已經經歷,所以對你來講刻骨銘心,非常深刻;可是有些情感的原型,在你們現在的年紀還沒有經歷,就要透過閱讀去感同身受。」簡媜認為透過閱讀與寫作,可以經驗、開發各種不同的情感原型,這些體驗有時候會幫助你療傷止痛,有時候,也讓你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將來有一天,當墜落到谷底時,這些情感的經驗與歷練,會幫助你往上爬升,幫你走出生命的谷底。千萬不可認為現在在溫暖的環境當中長大,將來就不會碰到挫敗,生命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山谷,即使是喜瑪拉雅山,也遍布著山谷。重要的是,能夠從山谷裡面走出來,能夠突破了山谷的經驗,而對自己、對他人有更大的包容跟期許。這也是文學在不知不覺當中所給予的。

中山的少女,
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

簡媜用詩質地般的句子作為總結,並期勉在場所有學生:「種種這些,只是為了跟同學講,不要跟散文說再見。其實真正要講的是,不要跟文學說再見,除非你要跟苦痛、跟喜悅說再見。當你跟苦痛說再見的時候,你也可能跟所有的喜悅說再見。當你跟冬天說再見的時候,同時也跟春天秋天說了再見。有時候,苦痛與困境是一種更大的恩賜,不要輕易跟它說再見。

「不要跟文學說再見,除非你要跟真理以及美麗說再見。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追求,我們總要好奇,我的未來到底會走向哪一條路?我的生命會在哪裡發光發熱?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的存在,因為我認真行走的腳步的重量,讓地球感到一點震動呢?對於真理、對美的追求,當然是我們一生永恆的課題。在文學裡面,我們除了接觸、經驗情感的原型,也不斷地探問、追尋真理跟奧祕,當然不能跟文學說再見。」

演講最後,她以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蓀的名言與同學共勉,「雅典的少年,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其餘一切皆虛妄。」簡媜則說,「中山的少女,請忠於你自己和奧祕。忠於你的情感,忠於你的理想,忠於你的信仰。祝願你們一生因文學而豐饒,因忠於自己而榮耀!永遠不要跟文學說再見,但是,我必須跟你們說再見了。」

顏艾琳‧小朋友守則

顏艾琳‧小朋友守則
2008-01-27 21:12:38 | 人氣(34)

看著這首短短的守則,一派的溫和、冷靜、柔和,和她本人似乎有些落差啊!(在評論文學作品的時候,超主觀、超殺的!)所以,元好問的論詩詩說的好啊!「心畫心聲總失真」、「爭信安仁拜路塵」!哪一個才是作家的本相呢?哪一種才是真正的自己呢?作品中流露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恐怕連作家本身都很難回答啊!

p.s.青年守則十二條雖然很教條,可是涵蓋的內容很廣,也滿有時代需要的!顏艾琳這個東東,真的很適合小朋友啊!


〈小朋友守則〉 顏艾琳
不挑嘴為吃飯之本
微笑為打招呼之本
不說謊為開口之本
快樂為遊戲之本
互相幫忙為友誼之本
寫好作業為學習之本
運動為健康之本
樂觀進取為愉快之本
閱讀為進步之本
不做壞事為做人之本
藉口為失敗之本
懶惰為退步之本
禮貌為人緣之本
孝順父母為孩子之本
最後一條:
愛心為萬事之本

韓良露《紅樓夢》的美味情事

韓良露《紅樓夢》的美味情事
2008-02-05 14:12:27 | 人氣(44)

紅樓夢不只要讀,還要多讀,其中的血淚滄桑,名物人情、詩詞歌賦、飲食植物,建築模式‧‧‧不只是紅學兩個字可以說清的。

很多學者都嘗試著要破解紅樓夢的謎,可是,正如韓良露所說的「只能恨《紅樓夢》未完啊!」沒有結局的絕局還是最美。



韓良露 《紅樓夢》的美味情事
曹雪芹不會不明白,中國古代周天子郊祭後,分配給諸侯野味是重要的政治儀式。王熙鳳雖是一介女流,但她卻因可以支配賈府的野味,而顯示出她獨特的地位……

從飲食寫盡世態、人情、生命的滋味

恨《紅樓夢》八十回未完的原因,可以很多,但對飲食之事有興趣的讀者,單憑比較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對飲食情境的描寫,與高鶚後四十回的狗尾續貂就足夠了。

在前八十回中,不管是何人吃什麼,或何人送什麼吃的給別人;每一食物的出現,都有其美味關係酖酖美味關係著不同角色的性情,關係著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著愛意、權力、身分、命運……等等。曹雪芹深知「你怎麼吃決定你是什麼人」的道理,《紅樓夢》的飲食男女,亦是世態、人情、生命的滋味。

在《紅樓夢》中,深知「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軟」三昧的是王熙鳳。雖說王熙鳳是大家管,管的是曹府公資源,但自古以來凡接近公器者,往往也最有機會公器私用。

有一回,賈母吃早飯時,見著桌上有鹿肉,便吩咐留著晚上給寶玉吃。王熙鳳馬上告知「還有呢!」賈母才肯自己吃。

賈母在大觀園的地位何其崇高,幹嘛還要儉省把好吃的留給寶貝孫子?曹雪芹這點安排深通人情;話說在高位者(不管在廟堂或在家族之中),要維持身價的尊榮是不能隨便開口主動為自己要東西的,賈母看到了珍貴的鹿肉,想讓寶玉也嚐嚐,但她絕不會也不能主動開口命令王熙鳳給寶玉房裡端些去 ,一來賈母非管家之人,不知家中是否還有鹿肉存貨,她雖是一家之長,但不會明白干預王熙鳳的管事公權力;二來賈母再偏心寶玉,也不能支配公資源去體貼寶玉,她只能用以退為進的柔軟方式,表示鹿肉真好吃,那我把自己的留給寶玉吃吧!(本來要放進我嘴裡的東西,我當然可以愛留給誰就留給誰了。)

王熙鳳當然不是笨蛋,她哪裡會眼睜睜看賈母留餐,這時又是她討好賈母,穩固她在家族中地位的好時機,而同時她也清楚得知了賈母的暗示,那就是賈母特別喜歡吃鹿肉,以後有鹿肉時,她應當常常給賈母加菜,同時也別忘了給寶玉一份。

為什麼鹿肉這麼稀奇?賈府財大勢大,賈母幹嘛這麼稀罕鹿肉?那是因為鹿 肉是野味,有一定的入貨數量,不是隨時用錢就買得到的。

《紅樓夢》中有一位烏進孝(諧音吾盡孝),是專門替賈府收地畝的莊頭,每年歲末他來繳租時,都會同時送來各種野味。(有一回就送來了大鹿三十隻、活鹿四隻、鹿舌五十條、鹿筋二十斤等等……)。這也是烏進孝討好老東家的方法,誰知烏進孝收租上繳是否烏進忠(吾盡忠)呢?

支配野味是王熙鳳的權力象徵

由於野味貨色,並非用賈府公款買的,這一筆野味帳就只有管事的人才明白。因此,支配野味就成了王熙鳳的權力象徵。

曹雪芹不會不明白,中國古代周天子郊祭後,分配給諸侯野味是重要的政治儀式。王熙鳳雖是一介女流,但她卻因可以支配賈府的野味,而顯示出她獨特的地位。

給人吃野味,是王熙鳳籠絡人心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才會看到曹雪芹寫了好幾回王熙鳳如何運用野味的御人術。賈母因為陪劉姥姥逛大觀園後受了風寒,臥病不起,請了王太醫來診脈,說不用吃藥,不過要吃得略清淡些,暖著一點兒。過了一日王熙鳳來請安,賈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們送來的
野雞崽子湯,我嚐了嚐,倒有味兒。又吃了兩塊肉,心裡很受用。王夫人笑道這是鳳丫頭孝敬老太太的。(第四十三回)。王夫人說這野雞崽子是王熙鳳孝敬賈母老人家的,但誰不知道這些野味是哪來的?難道是王熙鳳私人買的?但在大觀園中的人都要懂得做人,王熙鳳公器私用,王夫人則順水推舟說好聽話。

當王熙鳳的婆婆邢夫人把她召去商量為老公納妾之事,王熙鳳對婆婆說,方才舅母那送來兩籠子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來的(第四十六回)。王熙鳳打理人前人後的利害,用野味最順手。

王熙鳳會做人,是全面性的周到,大小眼也許心裡有,但表面盡量不露。她的野味馬屁學也普及至寶玉的奶娘,在二十回中,寶玉奶娘大罵襲人,王熙鳳聽說忙來勸解,說「我家裡燒的滾熱的野雞,快來跟我吃酒去。」只是曹雪芹這裡的寫法,頗有一語雙關之意,讀者很難不覺得有暗諷寶玉奶娘像撒
野的野雞的意思。滾熱的野雞一詞用得很心驚肉跳。

但同樣的野雞,當王熙鳳在四小姐惜春的屋裡找到賈母,說已預備下稀嫩的野雞,請用晚飯去,再遲一會就老了。(第五十回),兩字形容之別,兩位吃野雞者的性情、地位的不同,也就躍然紙上了。

王熙鳳到處請吃野雞,野雞從何而來?在第五十三回中,曹雪芹不忘交代烏進孝從鄉下送來了四百隻野雞,但這個數也只有王熙鳳才清楚。

王熙鳳是明白人,對人的性情與口味知之甚深,因此她送東西給林妹妹黛玉時,就絕不會送野味。在第十二回中,鳳姐送黛玉貢茶,並說我明兒還有一件事求你,會一同打發人送來。鳳姐都已經這麼說了,誰知不懂人情世故、心高氣傲的林黛玉偏聽了後笑說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
來使喚人了。休矣啊黛玉,她把人情都說破了,怪不得之後熙鳳就把心偏向識人情通世道的寶釵。

林姑娘不啖烤鹿肉 晴雯嘴刁 襲人口味樸實

林黛玉身上少人間煙火氣,因此飲食口味也淡。像豪放的史湘雲和賈寶玉在蘆雪庵生烤鹿肉(第四十九回),探春、寶琴、寶釵也跟著他們大吃大嚼起來,這種吃野趣的野地農舍烤肉會,像極了現代年輕朋友郊外溪邊的營火烤肉,大夥都樂,只有黛玉玩不進去,黛玉一向脾胃虛弱,不敢吃生烤鹿肉,只能在旁說風涼話:「哪裡找這一群花子去!罷了!罷了!」

黛玉和野味是無緣的,因此在七十五回,賈母見飯桌上有兩樣比較新奇的菜:「雞髓筍」和「果子狸」;便指著說:這一碗筍和這一盤風醃果子狸給顰兒寶玉兩個吃去。一般人讀至此,都大概以為黛玉也會吃果子狸,但我卻以為曹雪芹這一筆寫得很巧妙,應當是筍給黛玉而果子狸給寶玉。賈府這樣的貴族人家,怎麼可能會分菜?

雞髓筍和雞無關,指的是浙江天目山的野生竹筍,味道特別鮮嫩,這就比較像來自南方的林姑娘會愛吃的東西。

在《紅樓夢》中,心思細膩、個性曲折的人愛吃的東西也精巧刁鑽。像六十一回中,寶玉屋裡的三等小丫頭春燕去通知廚娘柳嫂子晴雯姊姊要吃蘆蒿。蘆蒿是春天的野菜,曹雪芹筆下派春燕去點這道菜特別適宜,而柳嫂子問是肉炒雞炒,春燕答用麵筋炒。短短的一句話,也點出晴雯的口味偏素,嘴還 刁。

晴雯愛吃豆製品,在第八回中,寶玉對晴雯說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包的包子,想到你愛吃,便和珍大奶奶說要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你可吃了?

寶玉是不能當大人面說要留東西給貼身大丫頭晴雯吃的,這既不合禮數又會讓晴雯招嫉,但曹雪芹這裡簡單一揮就寫出了寶玉對晴雯的貼心之情,知道晴雯愛吃靈巧細緻的口味。但寶玉的體貼,晴雯承受不到。寶玉留下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奶奶看到了說寶玉回來未必吃,就拿去給她孫子吃。這一場戲曹
雪芹寫來別有深意,也暗指了無福消受寶玉好意的晴雯,日後寶玉也保不了她的紅顏薄命。

晴雯和黛玉一樣,都有心高氣傲的氣性,但晴雯比黛玉更可憐,黛玉是寄人籬下,但晴雯卻是身分卑微。但晴雯還會使性子、鬧意氣。另一個大丫頭襲人卻識大體,在十九回中元春送寶玉糖蒸酥酪,寶玉知道襲人愛吃,便吩咐送了去。但這東西也給奶娘拿了去。寶玉大怒,但襲人忙熄火,(不像晴雯煽風點火)便說她上回吃了鬧肚子疼,她只要寶玉幫她剝風乾栗子吃就好了。風乾栗子是很樸實的農家口味,曹雪芹用「豆腐皮包子」點晴雯,「風乾栗子」點襲人,寫得真絕。

寶玉對飲食和對感情一樣博愛

寶玉自己的口味倒是很寬廣的,他可以和豪爽大氣的史湘雲鬧吃生烤鹿肉但他骨子裡卻也懂得吃小吃刁。在三十五回,寶玉被父親打了,睡在炕上不能動彈,老太太、王夫人、薜姨媽都來看他,王夫人問想吃什麼,寶玉說也不想什麼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個小荷葉小蓮蓬兒的湯還好吃,賈母聽了,便 一疊聲地叫人做去。這小荷葉小蓮蓬兒的湯是什麼呢?就是賈元春上回歸寧,賈府特別訂做了銀製的小巧蓮蓬模子,用濕麵一扣,做成小朵兒用荷葉蒸熟(帶荷葉清香味),之後再加上熱雞湯即可。

寶玉對飲食和對情感的態度,表面上都很博愛,他欣賞不同口味的飲食,就像欣賞不同方式的情感一樣,他喜歡寶釵、襲人、湘雲、晴雯等等不同人的不同味道,但他挨了打後最脆弱時想吃的卻是像黛玉那樣子性情的小荷葉小蓮蓬湯兒。

寶玉愛送他喜歡的人好吃的東西,《紅樓夢》中,他一會送風寒的三小姐探春新鮮荔枝(第三十七回),一會送湘雲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送新鮮的紅菱和芡實雞頭(第三十七回),他也會留東西給晴雯及襲人;但只有在對待會讓他心口發疼的黛玉時,不會送吃的,而是用嘴裡說著今兒好些?吃藥了沒有?今日一日吃了多少飯?你想什麼吃,告訴我,我明兒一早回老太太等等。
曹雪芹寫出了寶玉和黛玉感情的非紅塵性,寶玉只會提醒黛玉要吃寶姐姐送的燕窩,但你叫寶玉送什麼吃的給黛玉會比那一句「你想什麼吃,告訴我」還來得更讓人辛酸落淚。

寶釵和鳳姐一樣,都很懂得用美味去拉攏人心。但曹雪芹知道這兩人的差別,他筆下的寶釵的心思是大度的,在鳳姐生病後,寶釵和探春暫時主管榮國府家務。在六十一回中,她們兩人想吃個油鹽炒枸杞芽兒(只有春天才有),就拿出了錢叫廚娘柳嫂去買。這一寫就寫出了寶釵的性情不公器私用,即使
枸杞芽兒很便宜也不能落人閒話。(但這是不是因為寶釵還未真正掌權才如此呢?在試驗期她當然要表現得特別公私分明。)而寶釵能暫代鳳姐之勞,也宣示了她未來的地位(賈府需要能主持家務的人來當寶玉的媳婦)。寶釵會送黛玉貴重的燕窩,會幫大方卻不見得有足夠錢請客的湘雲弄來她自家的螃蟹。她的母親薛姨媽也懂得美味人情,寶玉很喜歡往薛家跑,跟薛姨媽不時會弄好吃的東西不無關係,也促成了寶玉和寶釵較多的相處機會。在第八回中,薛家才剛進京,寶玉和黛玉先後去看望寶釵,姨媽留他們吃飯,並拿出了好吃的糟鵝掌,也暗示了薛家有意「掌握」住寶少爺的意思。之後寶玉又
痛喝了兩碗解酒的酸筍雞皮湯。薛姨媽抓住了寶玉的胃,也奠下了日後做寶玉岳母的契機。

曹雪芹寫茶、寫水、寫人的性情

曹雪芹極擅長用味道來描寫人的感覺,賈母帶劉姥姥去妙玉的櫳翠庵飲茶,妙玉忙獻茶,賈母則說我不吃六安茶(第四十一回),此語一出顯出賈母視名物六安茶為俗物,但妙玉畢竟是高人,也回說這是老君眉(可是少見的稀世珍品)。賈母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這兩人高來高去
比見識,妙玉顯然高出一等。

妙玉雖然對賈母夠客氣,但她還留了一手,她請寶釵和黛玉到室內去喝梯己茶,目的是引寶玉也登堂入室。在寶玉面前,她更要顯高,當一向高傲的黛玉問用的水是否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還不屑的表示哪裡能用,她用的可是五年前梅花上收的冬雪,也只得了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藏了五年,今年夏
天才開了。曹雪芹這鬼臉青的「鬼」字用得真妙,既可讓人看到具象的甕,又給人一種妙玉在說什麼「鬼」話的感覺。妙玉現高,但刻意現得太高時,反而低了。之後曹雪芹又寫妙玉嫌劉姥姥用過的杯子不能用,也有因高反低的效果。曹雪芹這一高一低地寫茶寫水寫人的性情,真高。

曹雪芹寫鄉下人劉姥姥進大觀園,吃茄鯗、鴿子蛋時的誇張喧鬧,寫出人雖粗卻未必俗的性情,反而捉弄劉姥姥的王熙鳳襯得庸俗了。而八十回中薛蟠之妻夏金桂最愛啃骨頭,她殺雞鴨,將肉賞與他人,自己則啃油炸焦骨頭。這裡也寫出了夏金桂的惡俗潑狀。在描述放蕩無品的賈珍時,則用了賈珍「 煮了一口豬」與「燒了一腔羊」(七十五回)的方式來呈現賈珍的粗俗。

《紅樓夢》前八十回,每回寫食,菜色絕不重複,而且都能別有寓意,光是寫賈母吃的皇糧碧色粳米與御品胭脂紅稻米,就遙指了日後賈府被抄家的因由。(皇糧與御品,豈能隨便吃?必須要皇上賞下來的才能吃啊!)

後四十回不見食物風情的描述

在八十回之後,高鶚一則盡量迴避細寫飲宴及食事,二則只要寫來就顯彆扭。像第六回中,寶玉在東府睡中覺,忽被惡夢驚醒,眾人忙端上桂圓湯來給寶玉安心定神。已經寫過了桂圓湯,曹雪芹絕不可能像高鶚這般在一百一十六回中寶玉病得死去活來,又寫王夫人叫人端來桂圓湯。(惡夢和病得死去
活來是不同的身體狀況,怎麼會喝同樣的桂圓湯?)又在九十八回中,林黛玉病得不省人事時,高鶚又寫紫鵑灌她兩三匙桂圓湯和梨汁。林黛玉和寶玉體質不同,怎麼會喝相似的東西,又桂圓熱性,梨涼性,哪有混在一起的道理?

寶玉曾送探春新鮮荔枝(第三十七回),高鶚在八十二回中安排寶釵也派人給寶玉、黛玉送去了蜜餞荔枝,而薛姨媽在八十三回也給賈母送去了蜜餞荔枝。這不是侮辱寶釵與薛姨媽嗎?她們怎麼會送這麼不時鮮的貨色呢?又怎麼寶玉、黛玉、賈母的口味竟然同時一致了,都該當吃起蜜餞荔枝了嗎?

在第十回,秦可卿臥病不起,婆婆尤氏去探望,親自看她吃了半盞燕窩湯才走。而在八十三回、八十九回,高鶚寫黛玉、寶玉生病時也吃燕窩湯。但在曹雪芹寫的五十五回,王熙鳳病時吃的可不是燕窩湯,而是燕窩粥。

前八十回,賈府人吃的粥都很特別,例如七十七回寶玉的「飯飽養粥」,第八回寶玉吃的半碗碧粳粥,五十五回王熙鳳為元宵節預備的夜宵「鴨子肉粥」,王熙鳳在五十五回吃的燕窩粥,七十五回賈母吃的紅稻米粥,五十四回的棗兒粳米粥。怎麼到了八十七回,黛玉吃的竟然是普通的不得了的江米粥
。(更何況江米即糯米,不容易消化,哪裡適合腸胃不好的黛玉吃呢?)

曹雪芹在五十八回寫火腿鮮筍湯,六十二回寫蝦丸雞皮湯,怎麼在八十七回中,高鶚卻讓林黛玉喝火肉白菜湯?這菜名太農村味了,好喝是好喝,但太不像林黛玉會喝的湯。

整本《紅樓夢》百分之九十五的食物都在前八十回出現,而且絕不重複。但在後四十回中,食物獨特的滋味不見了,不再有牛奶調和的茯苓霜、杏仁燒茶、奶子糖、山藥粥、藕粉糕、菱粉糕、油炸螃蟹小餃兒、麵果子、茶麵子、姐意粥、胭脂鵝、牛乳蒸羊羔、燉肘子、清蒸鴨子等等食物風情的描述。

做為一個美味痴人,只能恨《紅樓夢》未完啊!

洪淑苓 自己的書桌

洪淑苓 自己的書桌 2008-02-14 08:20:12 | 人氣(54) 這是同事傳給我的文章,真有趣啊!不管是書桌、房間,其實都是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也代表著獨立和自由!只是,看著那兩個例子,心不免小驚了一下!真怕那是我自己日後的寫照!所以,要存錢啊!如果自己買了房子,不管是房間,還是發呆間,都可以自由的玩耍啊! 



 自己的書桌  洪淑苓 女性主義的先驅者維吉妮亞‧吳爾芙說,女性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 自己的房間?嗯,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 據說當今文壇上有幾位女作家也已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只是一個房間,專門用來寫作、沉思,或偶爾招待文友,可能是半山腰的別墅,也可能是鬧區的小套房;雖然沒有掛上工作室的招牌,但確實是「自己的房間」了。而且泰半是靠自己的稿費、版稅掙來,還有那麼一點兒自食其力的驕傲。 這真的令人羨慕呀!我和我的同輩朋友,別說房間了,連一張書桌都可能成問題。 那次,我到南部看蘭。大學時代她也是書卷獎榮譽榜上的常客,師長頗為看重,認為將來必是優秀的研究人才。孰料她志不在此,畢業後並沒有考研究所,回鄉謀得教職,又很快結婚生子。此後,完全樂在其中,除了工作,就是家庭。拜訪的時候,她殷勤引導我們參觀房子,三層樓的獨棟透天別墅。一樓是挑高的客廳,擺設近人高的大瓷瓶,十分氣派;二樓是廚房、餐廳與可充當小客廳的起居室,配上水彩畫,也頗溫馨舒適;頂樓是主臥室、兒童房與書房──書房,哇!一定要仔細瞧瞧,看當年我們的書卷獎得主如何佈置她的書香天地。她也頗得意地讓我們入內察看:原木書櫃,玻璃門維護得纖塵不染;還有那張董事長級的書桌、總統專享的真皮高背座椅──太棒了!就在我試圖伸手撫觸那高貴材質時,冷不防聽得一句:「都是我先生在用的。」嚇得我立刻縮手回來。畢竟與她的尊夫素不相識,千萬別冒犯了人家。 「那你呢?」我試探著問。好歹我同學也是臺大畢業的,總不會連一張書桌都沒有。悄悄打量一下,這裡除了那張大書桌,還真的沒有另一張。頂多在窗邊有一張狹長的工作檯。 「根本用不到嘛,連書桌都搬走了。一回到家就是帶孩子做家事,哪有空讀書?」嚥了嚥口水,她又補充:「反正教材也熟,不必特別準備。作業盡量在學校改完,回到家就是自己的時間了。」 自己的時間?嗯,吳爾芙好像沒說過這句話。 我看蘭一臉幸福美滿,相較之下,我因長期熬夜讀書寫作而導致眼袋腫脹,黑眼圈如貓熊,還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蘭又告訴我,她原也有一張書桌。孩子剛生下來時,充當尿布檯、雜物櫃,後來嫌它礙事,就搬到儲藏室了。 「佈滿灰塵,髒死了喲!」 聽她的口氣是不會再使用那張書桌了。唉!佈滿灰塵的書桌,躲在儲藏室的佈滿灰塵的書桌。 另一次是去看美。美那時剛剛隨丈夫回鄉工作,也是個老師。記得新婚之際,他們已在臺北公證結婚並賃屋居住,但公婆仍費心為他們在老家佈置一間新房,照例是一張雙人@、高低櫃與梳妝檯,每件都貼上大紅的雙喜。老人家頗慈祥地詢問還缺什麼嗎?我的同學囁嚅著說:「我要一張大書桌。」 「書桌?」老人家以為自己聽錯,又不是小孩子,要什麼書桌?敢是臺北來的,臺大畢業的碩士媳婦,跟人家比較不一樣? 這個碩士媳婦確實跟人家不太一樣,早早就嫁了,又說還要念研究所讀碩士,孩子也不生,論文也寫了好幾年,到底在搞什麼碗糕?老人家看得霧煞煞,直搖頭。管他的,只要少年人歡喜就好。 念完碩士,生了孩子,因為公公去世,美不得不隨夫回鄉與婆婆同住。婆婆住樓下,小家庭住樓上。 「這是我的書房。他的在隔壁。」美斜倚著門柱,用手指點。 這次我真的是羨慕極了。自己的書房呢!許是鄉下老家空間大,男女主人才能同時坐擁雙城。 「想寫點兒東西,做點兒自己的事情吧。」美淡淡地說。她和我都擁有寫作的夢想。 事後我回想起來,認識她時她住學校宿舍,空間之狹,不在話下。後來她結了婚,咬緊牙關也要租個大房子,至少圖書有得放,自己也有張大書桌。與婆婆同住幾年後,小家庭自行買屋搬出去住,一買就是對門的雙戶,只因為要擁有自己的書房!即使因此超額貸款,每月銀根拮据,也在所不惜。 好個自己的書房!那是需要魄力的大手筆,而且若在臺北,恐怕難上加難。都會的住家恆常是三房兩廳的隔局,為一家四口的標準而設。若想要多買一房,咳!少說也要多個一百萬,哪裡是升斗小民負擔得起。若只有獨生子女,那還可能有幸擁有書房,若比標準數多出一子(女),五口之家只怕連客廳都要仔細規劃,只有如幼稚園的「角落區」可以比擬。 當然,把標準放鬆一點,我也算是擁有自己的書房,但這書房總是兼做臥房,書桌也總是挨擠在眠床邊。婚前和妹妹同居一室,婚後和丈夫同處一房,書桌,永遠是床邊的好伙伴。記得新婚後剛買房子,為了貼補家用,把兩間房間分租給人,小夫妻倆只好住在主臥套房,把所有家當都擺進去,兩張書桌「相親相愛」,就像它們的主人一樣。後來經濟寬裕了,請走了房客,搬出了書桌,暫借在客房一角──可是孩子也來了,要有兒童房和遊戲間──書房變成概念式的,隨時可以變化為各種空間──我,還是沒有書房! 想了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書桌太小;當沒有書房時,只好這麼「安慰」自己。為什麼我的桌面總是被文件、書籍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佔滿?現在還要進駐電腦這位新時代的嬌客。 不然,就是書桌太少。像一位師長說的,他退休後要準備四張書桌,每張代表不同的工作,統統是他的事業,他的最愛。 那麼,我需要幾張書桌呢?學術研究一張,文學創作一張,批改作業一張,處理雜事一張,正好也是四張。噢,不,還有第五張,電腦及周邊配備一張。 大書桌,很多很多的書桌,這還是得要一間書房才裝得下。因為書桌不只是書桌,有了它,還包括相關的圖書資料(可別以為什麼資料電腦裡都有),和用具(可別以為什麼東西用掃描列印就好)。 兜了半天,還是吳爾芙說得對。只有自己的書桌,還是不夠用,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啊。 可是就像丈夫說的:我也很「憋」呀,我的書桌放在客廳一角,還要負責「招待」孩子玩電玩,老婆打電腦。 於是,把女性主義祖師奶奶的話放在一旁,當晚餐過後,那張三尺寬、四尺長的大飯桌,就是「大大的好用」,現成的一張大書桌。 瞧,我這會兒不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在「自己的書桌」上。 原載於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聯合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