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迷路的詩》:那些已經事過境遷的往事啊

近日讀楊照《迷路的詩》喜歡的不是他的詩,而是他的誠實和真實。詩是很隱諱的,不小心就讓人摸不著頭緒,然而,詩也是很手術刀的,可以挖掘內心的秘密。楊照坦承寫詩是因為愛戀,不管是年輕的Y或者熟女的M。我一直覺得用英文代號寫一個呼之欲出的人不是為了要隱藏,而是為了適時的像自己的生命交代,就像我對W、對C,還有對自己Y。

把感情攤在文字裡面是很勇敢而愚蠢的事情,往往筆水會勝過淚水,惹來旁人訕笑。但千方百計的在文字裡告訴自己已經釋懷,卻總是在下一刻惆悵悲涼。我懂楊照的心情,我懂青年時期的愛戀,同時也知曉回顧不只是要告訴自己已經長大,還要告訴對方(不管知不知道)曾經有那麼一個傻瓜偷偷的為了你而流淚。

戀著W的時候,我曾經在週記裡寫過詩。戀著C的時候,我也曾經在BLOG裡寫過詩。也許,是我的詩寫的太爛了不能夠打動人,也許是我自己藏的太深,連自己都無法駕馭破繭而出的意象。我忘了自己寫了什麼,也害怕打開寫著詩的小筆記本。我怕自己因為讀懂當時的浪漫而憔悴,同事也害怕自己讀不懂單純的愛戀而唏噓。我只記得,W給我的評語是「在愛中放手需要很高的智慧」。當時,我以為寫了就放了,直到《迷路的詩》將我四週的布幕扯開帶我進入原本就沒有走出來的迷惘。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李安如是說。而楊照卻說迷路的不是詩,而是心。曾經年少輕狂的大放厥詞,曾經義無反顧的堅持正義,曾經掏心掏肺的在燕巢的山區大喊W的名字,曾經小小心的嚐著C的髮香,然後,當我記起這一切,就已經「老」了!山還在、迷宮還在、我還在,只是環境改變了。那些事情啊!好遠!好遠!消滅了,卻永遠都在。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大江大海1949

花了一些時間才把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看完,不是不精采,而是我需要一些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剛開始讀到人的死亡和離散總是鼻酸,後來,卻能夠比較堅強的面對那個時代。其實,我對1949不熟,我對國共內戰不熟,我對自己的土地也不熟。我了解的是中國已經成為歷史的地理,以及已經變成傳說的歷史。但是,我看著書中轉徙流亡的學生、孩子、士兵、人民,卻忍不住眼淚。

我最感動的其實不是那些活著的人還能口述當時的狀況,而是一本古文觀止能夠延續民族的榮譽和德行。我想,假如現在發生戰爭,我們要用什麼來教育下一代?下一代是否願意認命的接受?很多人都罵七年級生沒種、沒志氣,可是我們的教育從來不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故鄉和文化。(我對台灣文學的認知竟然乜晚,直到大三我才知道台灣文學之父和楊逵,對黃春明和陳映真的認知是電影,我了解的小說家族和司馬中原其實還是大中國的一環。)我想著自己如果在動盪的時代,我也許就跟著那本古文觀止、唐詩宋詞上天入地,而感動。

同事說她看到後來「一下子死幾十萬人都麻木了」!然後用嗤之以鼻的態度接著批評沒必要寫那麼多。那時,我笑笑的皺著眉。是的,一下子死了那麼多人,一下子那麼多人妻離子散,一下子那麼多時代悲歌,一下子那麼真實的人間煉獄、一下子那麼可怕的生死一線‧‧‧剩下的人呢?只是重複著模仿活著的姿態。我看著那些訪談、照片、文字,我想起的畫面,是一個老媽媽等在家門的焦急神情,是一個年輕人找不到愛人的傷心欲絕,是一個爸爸要殺別人的爸爸的嗜血殘酷,是一個被強暴或姦殺的支離女體‧‧‧兵籍牌、荒煙漫草、頭骨、指甲、信件,就這樣被遺忘被發覺被訕笑被猜疑。然而,懷疑戰爭,懷疑生命的價值,都是後來的事。

以嚴格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某些部分加上了許多的渲染,也有很多的美化或放大,但是,把這件事情強調出來是重要的啊!不是因為歌頌,而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海子 明天醒來我會在哪一只鞋子裡

海子的詩很陰冷,讓人打心底寒冷。在曲中讀到上床與鞋履相別,而海子卻連再見也不想說。我很喜歡他的詩劇〈太陽〉裡的一句:「我忍受著烈火,也忍受著灰燼。」海子已經無法忍耐這個世界,以痛苦為生,折磨著自己和讀者。唉!卻有一種對世界的無言控訴啊!不該讀海子,如果厭世。



〈明天醒來我會在哪一只鞋子裡〉 海子
我想我已經夠小心翼翼的
我的腳趾正好十個
我的手指正好十個
我生下來時哭幾聲
我死去時別人又哭
我不聲不響的
帶來自己這個包袱
盡管我不喜愛自己
但我還是悄悄打開

我在黃昏時坐在地球上
我這樣說並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 早上同樣
地球在你屁股下
結結實實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或者我幹脆就是樹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殼裏
我的腦袋就是我的邊疆
就是一顆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熱的白花

或者我的腦袋是一只貓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遠去
成群的陽光照著大貓小貓
我的呼吸
一直在證明
樹葉飄飄

我不能放棄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為生
埋葬半截
來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們死看
呀, 生硬的黃土 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