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真的「痛」:評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蔡崇達《皮囊》、李欣倫《以我為器》

文學總是被認定有療癒的功效,也總是讓人感覺到書寫之後能夠從極端的痛感中得到新生。但是把自己的過去挖出來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把自身的脆弱呈現出來也是需要很多的力量。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最醜陋不堪的一面攤在陽光下被檢視,也不是每個人的心臟都強大到能夠讓與自己無關的人對著自己指指點點。
 
 
    我讀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看到了是一個掙扎在認同和愛戀的靈魂,在那些部段的碰撞和試探中,深深的傷過,狠狠的被折磨,不斷的在夢魘中被吞噬然。然而那些青澀的少年到務實的社會化階段都只是年齡的增長,最後讓自己終於成為一個人的關鍵,其實是來自於伴侶的包容和自身傷口的癒合。
 
 
    蔡崇達的《皮囊》說著一個很實際又很疏離的故事,有時候感覺文字確實的在掏心掏肺的傷痛,有時候又覺得那只是事不關己的旁白。我最感到震撼的段落是關於母親買了老鼠藥嘗試要一起毀滅的段落,我最感到心疼地是在病榻上拖累全家的父親的心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活的自在快樂,我們為了責任總是需要過多的妥協,為了別人總背負著許多的悲傷。但是當自己走過那段歷程,回首那些殘破不堪的過往,或許比較能夠平靜地看待那一些不平靜的歲月。
 
 
    而李欣倫的《以我為器》是這三本書中最溫和的作品,當藥罐子成長成一個母親,我們都能夠理解為母則強之後的改變。然而在成為母親之前,我們始終都只是渴愛、渴親的人,也只單純的希望能夠獲得溫柔的呵護和照料。在那幾個月的變化歷程中,那些很文青、文藝的文字並無法掩蓋生命急遽的轉彎,當生活開始有了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的陪伴,那就是無法逆轉的歷程。
 
 
    我在這三本書中讀到了不同族群、性別、性格、價值觀的碰撞,但是在這些看似不同的吶喊中,我感受到的是每個人面對生命的堅強。痛是一種感受,當我們徹底地感受到疼痛的時候,其實是一中很深層的反思。只是有些人選擇淡化,有些人願意掙扎,有些人可以和解共生。而痛的感受無法量化,我們也只能在那些片段和畫面中抽絲剝繭,體會到高樓的跳躍、死亡的侵襲、倫理的拉扯和致命的誘惑。有些人活的玩世不恭又隨興但是心中的裂痕無法彌補,有些人嚴肅的面對人生,但是命運卻殘忍的扭曲正經的選擇。
 
 
    我們都曾經認真的對待過自己或這個世界,也確實被整個社會的體制傷過,甚至曾經承受過許多無的放矢的謾罵。可是,我們都沒有放棄,都在傷痕血淚中掙扎著前進,也試圖在一路的荊棘中留下一些溫度和痕跡。所以,認真地感受那些滋味吧!我們都是會痛的人,我們都疼惜會痛的人!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謊言樹》試讀


《謊言樹》試讀

    我們都需要一個樹洞來說那些我們覺得很真實的感受,然而我們也需要真相,這樣我們才能說服自己在現實的幻境中活著。與其說法蘭西絲‧哈汀吉Frances Hardinge的作品是一個少女的奇幻冒險,不如說這是一個講述信仰和智慧的故事。

    在書中抽絲剝繭的過程中,最讓人關注的是人性。那些看似無害的幫助有多少是出自真心?那些惡意的詆毀又有多少的殺傷力?那些不知不覺經過的風景是否蘊含著許多的秘辛?身邊僅存的信任到底還有多少可以消耗?在作者的敘述中,一開始關於海岸的描寫是以「牙齒」的意象來表現,然而一直到了最後還是用這樣驚悚的字句來形容:「人是動物,動物不過就是牙齒罷了。先咬下第一口然後越咬越習以為常。那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所以,在被迫離開的當下,其實早已被整個陰謀啃噬殆盡了!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看似非常光明的句子,其實更應該被認識的是:當下的處境已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如主角已女孩和小孩的雙重弱勢,憑什麼能夠為一個幾乎已經拍板定案、蓋棺論定的陰謀翻盤?而且為了一個虛幻的真相,付出那麼多的時間和心力是否值得?往者已矣,然而還活著的必須承擔更多的傷害和壓力,如果能夠擺脫醜聞和臭名,我們憑什麼要守著一個虛幻的存在?然而,當我們信仰一些事情之後,我們就會無條件地為這個理念而奮鬥,這就是最癡愚也最令人感動的狀態。

    「嚐一口謊言樹的果子,可以換來一個天大的祕密,你願意試試看嗎?」如果這個秘密與自身無關,我想很多人都會當作是冒險的遊戲來挑戰。然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就要付出不同的代價,有時候也許是幸福崩盤,有時候也許是喪失生命,有時候可能是萬劫不復。所以,在追求真相的同時最好也作最壞的打算。

    我們希望能夠說真話,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選擇說別人想聽的話。在生活中的爾虞我詐是無法避免的試煉,同時也是我們能夠全身而退的方式。有時候我們責怪某些人太過直白,但其實是怪那個人說破了我們都不敢說的潛規則。有時候我們以為欺騙可能可以讓事情圓滿,但充滿白色謊言的泡泡其實異常的脆弱。「選個別人想要相信的謊言」、「這個世界本來就殘酷又沒道理!」故事中是這樣吶喊的!原來當我們開始成長,我們不只學會說謊,也學會用謊言包裝謊言。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這只是一個平凡人選擇相信自己信念的事。「謊言樹的任何部分若接觸到陽光便燃燒起來」謊言如果攤在陽光底下同時會受到傷害,也許是引爆真相,也可能吞噬真實。所以,我寧願不去理解那些秘密,只要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活著。縱然不夠勇敢,但是足夠安全。

 

《若你聽見我的孤單》試讀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是會在某些時刻感受到一種不被了解的寂寞。雖然那並不一定是快樂的體驗,但那卻是讓我們更接近自己的方式。記得自己在十幾歲的高中時期,總是覺得整個世界都和自己背道而馳,到了出社會之後依然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徒勞無功。社會的主流總是告訴大家要積極要上進,不要安逸的過每一天的生活,可是我總是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別人自己真實存在的無力和厭世。

    可是,我並不是一個脫離群體的人,我必須要在每天朝七晚六的生活中嘗試賺取生活的資金,然後期待下班和假日短暫的小確幸。所以雪倫這本書的書名《若你聽見我的孤單》在一開始就打動我了!在這個仇女、厭女的社會裡,真的需要有一些溫暖的文字讓刺蝟般的個體有擁抱的可能。雖然這樣的文案有一些輕熟女囈語的可能,但是在我深入的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受到了「親情」和「家庭」、「血緣」才是最重要的主軸。

    我喜歡雪倫每一個章節的警句,例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影響的東西,就是感情」、「因為有一種幸福是,你身旁的人幸福,你就會幸福。」、「時間好快,但一天卻又是這麼樣的漫長」、「人生就是為自己上一堂孤單的課。到頭來,讓你明白,所有的磨練和挫折,都是要你學會自己一個人好好生活。」……在故事敘述中,我看到一個努力擺脫家庭拖累的女強人,用一種看似玩世不恭的方式遊走人生,但是她確是一個重感情而忠於自己的固執的人。主角認真的工作生活,不斷的接手哥哥、媽媽前男友、下屬帶來的難題,然後也被這樣的包袱拖累,然後在傷痕累累的痛哭後,依然選擇原諒每一個讓她難受的親人、家人。還好,她擁有支持她的朋友、夥伴、長輩,也在不同的難題中找尋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開朗熟女奮鬥向上的故事,然而,在章節、故事的流動中,我看到的卻是狂歌當哭的吶喊。這讓人覺得十分的不捨,不只是發自內心的同情,而是一種能夠理解她為什麼那麼「ㄍㄧㄥ」的認同。我們都希望有人為自己遮風擋雨,但是當這個世界只有自己,就只能自己自強的張開自己並不強大的臂膀,認真的為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奮力一搏。

    「千江有水千江月」在相同的情境中,我們每個人的選擇和感受是不同的,畢竟我們都是獨立的人然後我們決定了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故事中的母親是一個以愛情為命的女人,其實在不斷的追逐中她只是害怕寂寞,但是她的自我和自私卻傷害了許多身邊的人。「她從未參與我的成長,因為她對感情的態度,讓我對婚姻產生了排斥和鄙視」因為看多了情感的流轉,所以害怕自己也成為那種糟蹋感情的人。因為看多了隨意的許諾,所以再也不敢輕易的說永遠。我們想要一個家,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定的地方。只要在乎的人在,就是回家。故事中的大哥、二哥雖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經營自己的生活,但是還是需要女主角給予一個可以耍賴的、幼稚的空間。能夠自由、隨性的展現自己,其實真的非常幸福。

    「要怎麼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最簡單的就是,習慣別人的眼光,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別人把你說的再難聽,你還是可以吃飯拉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折磨自己的永遠不是別人,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都活在別人的眼光和嘴巴下,然後承擔三姑六婆的責難,可是活在那樣的期待下,最痛苦的是就算做到了那些期待,還會有更多的「指點」。所以不如我們自己試著讓自己開心,然後對別人不要過度的打擾,給予自己自信,給予別人尊重,然後試著把生活過好,讓自己快樂。但話雖如此,能輕鬆做到必須要不斷在挫折和摔倒中一路顛簸到笑罵由人。

    故事中的愛情反而是我最忽略的地方,或許因為太「命中注定」的牽繫吧!或許也像偶像劇般的遙不可及吧!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大團圓的結局。畢竟「我們總會輸給自己真正愛著的人」因為愛和信任,所以寧願在感情中放棄輸贏,只要對方一個笑容和得意,就能暖化自己冰封的內心。如果我們的生命在經歷了許多的喜怒哀樂後,能夠平淡的回首前程,然後能夠面對自己經歷的一切,那麼我們就不再孤單,因為擁抱自己的影子也能感受到幸福!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茶堂》試讀

    其實我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不是年紀和財富,而是閱歷。其實我也知道,有時候我們反對的東西不是因為事情本身的錯誤,而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看到遠處的格局。所以我成為一個很安靜的人,默默的在角落聽著長輩和同儕的侃侃而談,偶爾也在課堂上分享一些適合且容易被理解的經驗和心情。

    在三魚網這次的試讀中,我一眼就喜歡上王薀老師《茶堂》這個名字,不只是因為簡介上的說明簡潔清晰,更重要的是我好奇於背後很可能會打動我的故事:簡單的一杯茶,安穩的一個景,過盡千帆的澄淨,無聲勝有聲的眼神交會……縱然我還沒有仔細的閱讀書中的文字,就已經在一種情懷中沉醉。


    在閱讀了部分的書稿之後,我深深的幻想起那個讓人安靜祥和的空間,也感動於那些不同階層、年紀、閱歷的人們一生的故事,或許有些內容停格在最美的片段,有些畫面可能是柔焦後的詮釋,有些心情也許是曾經滄海的釋懷,但是在那些名人軼事的交迭中,我看到了新舊靈魂的不散。將軍不只是高在上、叱吒風雲的領導,伶人有著洗盡鉛華的執著,牛肉麵店承載著回憶和情感,不同的茶葉滋味浸潤著不同性格的得意與失意,親情愛情友情的糾結裡,放不放手都是遺憾……

 

    我很慶幸自己讀到這麼平淡卻深情的文字,很想要參與那個風起雲湧的時空,但是我也知道也許「活在當下」的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也在最好的時代。王薀老師要我們不必執著,也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更是用這些故事告訴讀者:慢慢來、停下來!慢慢的看著紅塵的成住壞空,停下來感受我們生命中的得失。我們也許都不是最有智慧的人,但是,我們可以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成長、成熟。

    讀王薀老師這本書也許不需要特別準備些什麼,但是至少一定要讓自己有著「空空如也」的不足,因為這個世界教我們積極、努力、追尋,卻忘了告訴我們自己來這個世上是需要像篩子一樣──篩掉多餘的、留下緣法具足的──忘記提醒我們其實不能帶走些什麼。所以我們應該要多聽、多看、多思量,然後溫柔、沉穩、常微笑。

    如果有一座茶堂讓我們能夠得到寧靜,我們應該要留點時間去走走,因為只有我們走進了茶堂的世界,我們才會知道「此心澄明」的美好!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崩壞國文》心得

(更新)  2017.11.6
媽!我在這裡!  我被金魚連結了!  金魚大!我在這裡!
晨起  因為追蹤了金魚大的FB   覺得這些文字很熟悉
半夢半醒之間  猛然驚覺   那是我寫的啦





《崩壞國文》心得

    當我得知謝金魚將要出版《崩壞國文》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非常非常非常興奮的,所以當我得知開始預購書本時,我馬上就下訂了,而且還非常期待書本上市的那天。結果在我等了將近一萬年之後(誇飾),終於在書本寄到超商的第一天就馬上去取貨,而且排開萬難的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  (沒有拿到魚鱗版的簽名‧‧‧ 殘念)

 
 
 
 
    等待是值得的!熟悉的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安祿山、薛濤、杜甫……等人都重新地在謝金魚的作品中活了一次。韓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統擁護者,而是一個有點焦慮的大叔。柳宗元成為政治邊緣人之後,有點人格分裂的在被貶謫的地方苟延殘喘。白居易那個以寫詩為生活終極目標的囉嗦碎念,還有元稹那個放棄原則的渣男愛情故事!都讓我感受到作者用不同於文學的角度來說明其實很文學的事情。


    我是個高中國文老師,是一個每天都在面臨挑戰的第一線教師,如果沒有不斷的精進是無法跟上時代潮流的。雖然我反對所謂「翻轉才是唯一」的主流,但是,我一直都認真地用自己的方式讓學生更親近、喜歡或者至少不討厭國文。我覺得謝金魚的《崩壞國文》不是惡搞整個課本的架構,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告訴我們那些作者曾經生活過的狀態。

 
    那些作者都是平凡人,也都是曾經想著要成功或者要有所作為的時代青年,然而,政治如此殘忍無情,只有志向和想法是不夠的。當我們開始學會妥協,就不須和自己很珍貴的一些東西說再見。但是如果我們持續堅持,我們原來擁有的幸福生活就會無預警的崩盤。所以在每個決定之前,我們都是最赤裸的靈魂,因為只要往前一步,我們就只能夠選擇接受。


    所以當我看著書本的這些人物以一種很平民的方式存在,我其實想到的是我這些年的堅持是不是應該要持續下去?我想到的是如果我在那個環境之下,我是否能夠毫髮無傷的全身而退?我想到的是在那些看似平淡卻讓我泫然欲泣的文字中,我的心中仍然有一團火在燒著!我選擇了中文系,我選擇了當老師,我選擇了很多人認為最廢的一科,但是我快樂!我還是願意為那些無聊的文章做解釋,我還是很想要多說一些課本以外的東西,我還是很想用自己小小的聲音說著:文字是我的命!


    所以,崩壞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結果,而是在巨大的毀滅以後,我們知道應該重新建起起什麼!而是在如今大家都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上面,仍然做著自己可以做、願意做的事情。我記得當時讀〈師說〉的無奈,記得當時被〈始得西山〉弄哭的感受,記得白居易〈與元微之書〉裡聲聲思念的微之和〈琵琶行〉裡天涯淪落的苦楚,也記得杜甫重度憂鬱的傷痕……所以我認為國文並沒有崩壞,只是用更現代的歷練讓我懂得。因此,看看這本書,想起我青春年少的爛漫,還有即將邁入壯年的沉默。我還在,我始終都在!我愛著的,也會一直存在!

 

《愛的勝利》試讀

    關於愛,我們都知道的太少,但是都批評得太多!尤其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道德和倫理上的時候,我們就會忽略愛的本質。我們總是很武斷地為真愛下了定義,同時也歌頌生死相許和一生一世。然而,這些可歌可泣故事的前提是:當事人必須是一男一女,必須是不同性別,必須清楚的界定兩個人在生理上的差異。愛情來的時候是一種無聲無息的心動,同時也是一種含情脈脈的電流,在那電光石火之間,其實我們很難去追問那個人背後所代表的家庭、背景、財產、工作和興趣,我們只知道自己「完蛋了」,在那個名為心動的狀況下沉淪。

    看著這本黛比‧森斯普(Debbie Cenziper)《愛的勝利》時,其實讓人充滿了辛酸和心疼的感覺。因為我們必須在傷害和誤解很多人,歧視和折磨很多年之後,才能夠還給那些相愛的人們應有的權利。請注意,我們不是給予和施捨所謂的婚姻權、工作權、財產權給那些同志,我們應該謙卑的帶著感恩的把原本侵奪同志的一切都還給他們。因為我認為除了愛情的對象不同之外,同性戀、異性戀、泛性戀、雙性戀、無性戀……都值得在這個世界找到幸福。數百萬人視為理所當然之事,卻是他們耗盡畢生心力仍難以達成的願望。



    真正的法律應該要保護和保障人民,但是我們的法律似乎只是在約束不懂法的人不要做壞事,然後讓懂法律的政商可以惡意游走在邊緣。同性戀族群過得非常辛苦,不只是因為社會的氛圍,還有在異性戀身上隨意就可以達成的事情,在同志身上卻如此遙遠:在配偶欄寫下戀人的名字、在死亡證明寫上已婚、帶孩子就學就醫……政府在「同志婚姻」這件事情上非常消極,刻意的延緩正式登記的時程,也不願意給予更清楚的表態。或許是因為礙於宗教或某些秀下限團體的選票,寧可讓這個看似不重要的條文擱置。可是在看了《愛的勝利》,在知道許多人等了一輩子,在聽到蔡依林唱著〈不一樣又怎樣〉的同時,我真心希望讓有情人能夠盡快成為眷屬,能夠大膽的愛勇敢的愛,可以自在的和心愛的人牽手擁抱接吻。

    漫畫家的挺同宣言:「別人結婚,關你屁事」實在很能說明干涉別人婚姻的憤怒和無奈。憑什麼當大眾聽到異性戀的結合,就說結婚需要衝動,支持你跨越種族、年齡勇敢追愛!然而聽到同志要求要結婚就說:「你們只要相愛就好了,冷靜一點,大家包容你們在一起已經不錯了!」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我們都應該得到愛的自由,只有能夠自由、自主、自在的選擇我們的婚姻狀態,才是一個真正進步的社會。

    只是對於同志的感情,很多人是抱著新奇和獵奇的心態在「觀賞」,所以很多的影視節目也「惡意賣腐」,故意營造男男或女女的情愫,讓觀眾可以光明正大的意淫偶像們的肉體和親暱。然而,看在同志眼裡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希望更多人看到愛情不同的可能,另一方面又害怕聽聞那些說著:「噁心!恐怖!討厭!教壞小孩!」的惡意批判。其實,我們的性別平等教育非常失敗,因為我們習慣於性別的偏見,然後在網路上醞釀仇女、厭女、反同的言論,寧可要家庭以「和」為貴,忽略那些貌合神離的怨偶。愛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愛只是愛,只是因為剛好愛上了那個讓我們心動的人。而我們只需要教育孩子,溫柔的對待那些會溫柔對待我們的人

    不久前的同志大遊行或許只是一場華麗的運動,但是願意在陽光下散步愛和熱情,已經是一種溫暖的成就。我真心的為這樣的能見度而雀躍,同時也希望以後所有的遊行、集結和動員能夠不需要被貼上「同志」的標籤,因為愛是如此簡單純粹,我們只需要知道愛,不需要知道旁人衣服和身體底下的性別。

    性向是不會傳染的,也不會成為流行。如果有人因為這些公開出版的刊物或活動而出櫃,那只是因為隱藏在心底的愛戀終於萌芽。如果有人因為那些名人的性向而受到鼓舞,那只是因為我們知道身為一個同志必須要讓自己比別人更加的優秀才有話語權。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如果我們能夠更溫柔而感同身受的體貼不同個體的選擇和狀況,或許整個世界會更加美好。《愛的勝利》是一本讓人很感動的書,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台灣早日成為一個更開放進步尊重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