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楊棣亞《女子漢》簡評


楊棣亞《女子漢》簡評
    讀著女子漢的文字讓人痛快,不是因為書中的許多用語讓人有痛快淋漓的超越性別感受,更重要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價值和真誠。因為許多文藝創作者其實內心仍然非常傳統,但是還是為了符合時代潮流而書寫所謂政治正確的文字,但是在楊棣亞的作品中,讀者能感受到許多血淋淋的經驗,然後從這些苦難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很多時候,過得去的是磨練,但過不去的就是創傷。在作者的敘述中,許多家族中的秘辛被吐露,但那並不是自揭瘡疤的展現或表演,而是體悟到人生中不順遂世情的包容理解和試圖尋找「平衡點」、「停損點」的智慧。整個家族也許承載了許多詛咒,但那也從被認定的強迫症、性別認同、婚姻失敗、不婚不生的主流看法中找到另一條人煙稀少但是「舒服」的路線。
     書中說:「《X戰警》裡教授戴上頭盔,全世界的變種人在地圖上亮了起來,每一個發亮的小點都是同類的召喚。」對於少數人、同類或是氣味相投的人來說,被看見或是被迫被看見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們都帶著秘密,偷偷的藏起一些不願言說的溫柔,但如果能夠被接納,能夠得知自己並不孤獨,我相信那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救贖。所以,我認為能夠寫出這樣句子的人,也必定找到了自己的樹洞和月牙泉。
    作者對於電影和音樂也有很多著墨,也藉由歌詞和影像的意境來說出她所認知的世界。因此閱讀著這本書不只是看待一個女子的成長史,不只談婚戀、感情和友情,而是屬於不同時期歷程的「人的成長」。沒有思考,也許生活就只是隨著時間度過(或過渡),但是加上了不同思維的面向,簡單的〈小蘋果〉、〈鼓聲若響〉、〈貝加爾湖〉、〈富士山下〉、〈拒絕再玩〉這些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回憶殺,幾乎讓人跟著哼唱,然後想起屬於自己的那些點點滴滴。王菲、陳奕迅、張國榮、梁朝偉……有時候還有草蜢……
    在書中顧城也存在著許多篇幅,不管是說明他的事蹟,或是藉由電影來陳述他的傳奇,或是引用詩句來勾引讀者的詩情,都恰到好處的點出那種不容於世卻又精彩轟轟烈烈的足跡。〈結婚座〉、〈少男系女孩〉、〈成為文青的十種方法〉、〈技安妹的戀愛本事〉都是讓我非常喜歡的篇章。用戲謔的方式帶讀者思考文藝青年這種憂鬱又「假掰」的生物到底怎麼鍊成的?或是很「驚悚」的說明愛情的不確定,果然是女子漢啊!我真喜歡這樣的直白和偶然流瀉的「柔情」!
    讓更多人成為女子漢吧!女人,你的名字不需要是被架構的弱者!自己快樂最重要!別人的意見就讓那些別人自己痛苦吧!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河川.火林.烏雲光》推薦文


《河川.火林.烏雲光》
    這是我第一次看作者郭瀞婷的書,但是因為這本書的奇思妙想,讓我對於她之後的作品有更多的期待。因為這是一本讓人「心碎」又「心疼」的小說,是非典型的友情、愛情、親情故事,也是讓人一掬同情之淚的療癒小說。在生死之間,我們始終無力說些什麼,只能夠接受命運挑戰,或是被拖曳著到另一個不同的處境。
    河川、火林、和烏雲光三位性格迥異的守護者,為26歲的宋宥安帶來三次重返人間的機會,讓他重新面對之前的遺憾,並且知道自己應該要關照的重點。雖然這是因為車禍所帶來的奇幻旅程,也是無法逆轉現實的試煉,但因為這樣的「重複」讓一個封閉心靈的演員重新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找到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直出現的許多故事的畫面:三個人的秘密基地、眾星雲集的頒獎典禮、闖關失敗的石化畫面、車禍現場的驚險碰撞、躲在衣櫃的男主角突然現身的恐怖……所以與其說這是小說,不如說是能夠映象化的偶像劇。

    囉嗦固執但是愛著自己家人的媽媽、木訥溫暖卻又守護家人的爸爸、陽光開朗高大帥氣的鍋蓋王、靈氣智慧兼具的制服女主、憂鬱深情卻始終讓心流血的男主角、功利忙碌的女角主爸媽、細心體貼的經紀人、狂躁霸氣但熱心的導演……這是一本很有畫面的小說,雖然角色會有點扁平,但那正好是全是整個架構的基準。因為如此才應找出不同守護神多變、靈巧、帶著智慧、慈悲的多面性,也讓人界和神界有清楚的差異。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到自己看到的面向,也只聽自己想聽的理由,最後成為偏執的人,固守自己的堡壘。如果有機會讓我們重新選擇的時候,我們也許還是會做同樣「犯傻」的決定,但是縱然我們做了相同的選擇,那種心境已然不同了。
    其實故事中的主角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及時闖關成功並不是我在意的重點,我想看到的是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傷心事,想知道的是什麼樣的狀況讓溫暖的男孩變成越來越漫不經心、沒有方向、沒有責任的人,想知道女主角如何從聰明的小女孩到優秀的少女到成熟的紀錄片導演?想知道配角們經歷過什麼事情然後如何和命運妥協?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最後我們呈現的樣子,成為這樣的人,並不是偶然的。
    我很喜歡故事中青梅竹馬的設定,從朋友的跟屁蟲妹妹到此生摯愛,其中的情感是不斷的累積、試探、升溫,所以離開的張力才會讓人跡近崩潰。我也感動於男主角和父親的相處,因為那短暫的時光就說明了一個家庭中的溫柔支柱如何讓全家都溫暖幸福。我喜歡鍋蓋王的見義勇為和努力找出生命意義的掙扎,喜歡母親執著地找答案但最後還是接受了事實。然後我也能理解上流社會中對於子女的要求有多大的壓力,知道平凡家庭裡微小而切實的幸福,理解很多人為了得獎而忽略許多事情,知道這個世界對於在生活中掙扎的底層滿滿的惡意。
    我一直在想自己怎麼變成現在的樣子?為什麼當時沒有直接讀碩士、博士而先出社會工作?為什麼當時要那麼可惡的和家人、愛人吵架?為什麼要那麼衝動的結婚然後後悔?為什麼我一直在抱怨工作卻始終遞不出辭呈?為什麼我的脾氣總是無法控制?為什麼我每天都要給自己那麼多的壓力?……也許當我有一天可以NG重來的時候,我會告訴當時候的自己應該要做的「正確」選擇,但是我知道每一個選擇都是當時的我所能夠做的最好的決定。所以,我從這本書當中學會了「原諒」和「放下」。
    我很感動於在奇幻的神界闖關遊戲中的機會,也很欣賞每個人的努力。所以,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夠扭轉乾坤、回到過去,我也會很努力地從守護神的提示中學到我此生的秘密。所以,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本書,並且溫柔的對待別人和自己。

《如果天空知道》試讀



   
如果我們能夠預知未來的事情,也許在某個層面上我們就能更珍惜當下的時光,也許我們就能夠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爭吵和對峙上。路克‧艾諾特的《如果天空知道》讓讀者再次感受到父子之間的親情還有遺憾。
    其實故事的發展很簡單,就是一對個性、價值觀都不同的男女進入到婚姻之後的故事。愛情也許是生命中絢爛的一頁,但是進入到家庭生活後有許多事情都必須要妥協,羅伯和安娜在經歷幾次流產後終於迎來了唯一的孩子傑克,也在照顧的過程中留下許多美好回憶。然而當傑克確診為「星狀細胞瘤」之後,父母兩人對於癌症的事實卻有著南轅北轍的差異:父親不願放棄任何機會,以至於相信網路上的騙局,耗費大量的金錢跨國想搶救孩子的生命;母親卻理性的想把時間和金錢投入於最後一哩路的照護,希望能夠讓孩子安穩地離開。兩個人的出發點都沒有錯,但「放手」是非常難以做出的決定。


    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會埋怨上天,為什麼偏要給平凡的自己試煉,當自己只想做個普通的幸福的人,為何要讓自己的心志和筋骨勞苦如斯?只是活著為何如此困難?只是渴望和愛的人相處相守為何連這樣的機運都要剝奪?親人的離開令人心碎,沒有經歷過這種痛的人很難理解「只是地球上少了一個人」卻像世界末日的感受。失戀能夠再找下一個對象、朋友鬧翻了能再找新的一群好友、同學和同事每個階段都在改變、家人也許不一定合拍,但是如果其中有人在我們付出感情之後消失了,我們其實沒辦法那麼堅強。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藉由許多網路論壇和email的形式來說明自己的感受,也利用了攝影來傳達自己對於孩子的思念。網路的使用是相當有意思的方式,因為我們在網路上能夠假裝不同的身分、性別、口氣,也許在網路上成為戰神的自己能夠彌補實際生活的失敗,所以當網路「隱藏」的個人資訊帶來安全感後,開始能夠用自己喜歡的狀態和網友相處,因此也成就了這個故事裡不確定但是讓人感動的結尾。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和女兒吵架,可是當我一邊看著故事的發展,一邊覺得自己實在太無聊,為何要因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毀掉和女兒的美好時光。讀著讀著,原本僵硬的心和僵化的思維都被瓦解,剩下的只是想要改掉自己脾氣的反思,然後帶著歉意的親吻睡著女兒的小臉。當女兒有一點小病痛時我都心疼得很,還會聽長輩的建議求神問卜、民間療法,所以我真的能體會故事中的很多病患家屬為何要把希望放在一個「騙局」上。
    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簡單但深刻。雖然故事中還是有人離開,生活還是有很多不圓滿,但是我從主角的改變看到了未來的可能和幸福。也許當我們失去一些人的時候卻在另一個方面學到更多的哲學思維,走出了不同的生命情調。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本溫柔的書,當愛用不同的方式出現時,我們都能夠珍惜,也能有智慧解決困境,讓自己的周圍因為善意和體貼而更柔軟。


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推薦文


《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推薦文
    從以前就很喜歡厭世姬,不只是因為她的敢作敢為,也不只是因為她的誠實率真,更因為她有著一種讓人「認同」的能量。我喜歡之前line貼圖的風格,也非常喜歡「別人結婚關你屁事」的嗆聲,所以當我知道這本書的出版就格外開心,但是因為工作場所和博士班的課程夾擊,所以直到今天才真正的讀完這本書。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尤其在傳統倫理下,倘若敢指責長輩的不對,一定會被更多的親友團攻擊到體無完膚。我們以前總認為父母都是有苦衷的,所以要努力的調適自己的心情,遇到父母有「問題」的時候要「幾諫」(委婉地勸誡),絕對不能義正嚴詞的跟給予我們身體髮膚的父母對立。但是,幸福的家庭很相似,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問題。後來在我自己接觸到校園中許多的個案,我終於學到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決定和生活方式。
    對於厭世姬來說,或許成長的歷程衝滿了壓力和壓抑。對我來說,我也經歷過被推薦《永遠的小貝殼》、《英文小魔女》的時代,也經歷過和親友、鄰居們明爭暗鬥的時代,也有叛逆和想要徹底崩壞的時代。但是在知道厭世姬的母親罹癌憂鬱、父親自殺的歷程,還有一路走來厭世姬媽媽的威壓(我不敢評價這算不算親情勒索),我真的很佩服厭世姬的堅強。也許我從字裡行間當中看到了一個女孩的無助:比不上鄰居的孩子的無助、作文差四分地檢討、不如一袋衣服的卑微、被爸爸擺在第三位的遺憾、被拋在世界上的錯愕……如果是我,我也許無法這麼正常的度過。所以當我看到作者藉由各種方式去尋求內心的平靜,我很心疼也很難過,因為我覺得一個孩子不應該承受這麼多!
    厭世姬的媽媽就是在傳統的家庭中想要力求表現但是就是無法順利得到公婆歡心的「阿信」,對自己在公婆家的地位有期待,所以當融不進那個地方時會更加反彈。沒有經歷過婆媳問題的人,或是新時代的女性也許很難理解那樣的順從和委曲求全。但是,我似乎能看到一個女人在她自己的天地裡掙扎的錯誤呼救方式,也看到嫁雞隨雞的傳統婚姻中女性被「閹割」的自我和情感需求。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現在是,在以前更是。可是婚姻以外的世界再大,都已經與自己無關了!
    「你難道會不愛媽媽?」的反問讓人覺得很沉重,不是因為這是個問句,而是問的人已經不敢確定的質疑自己的孩子。母性被無限放大,當女人在成為母親之後,被社會要求為母則強,馬上拋棄少女心進入狀態,卻又在習慣自己的角色後被要求要放手、放下,不要過多干涉孩子!那太難了!那真的太難了!感覺就是「工具人」。我曾經在小孩三個多月時就被哭鬧的女兒搞到捶著床鋪說:「妳就不能安靜個一分鐘嗎?」可是,當我吼完之後,我知道我還是深愛自己的骨血!我也會無聊的問女兒愛不愛我!「噁心的」凝視著睡著的小可愛模樣!所以我想當我如果問出:「你難道會不愛媽媽?」那一定是我非常挫折、挫敗的無力掙扎。
    其實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內心只有對自己父母的感謝──謝謝你們都還在,雖然我都已經超過而立了,還是每天被父母「盯」沒有做好的地方,還有一直被問博士班什麼時候畢業?(嗯!其實我今年才剛要升博二,但親友團覺得我已經念很久了……)我無法想像沒有這些嘮叨會是什麼情況?我也許會自暴自棄,也許會放飛自我,也許,我真的還不敢想那樣的一天來到!
    人生很長,或許前半場是辛苦萬分的,但是厭世姬已經有了家庭的羈絆,我想之後的路應該會慢慢變好。也許之前習慣了受折磨,但是當走過那些路程後,請努力的習慣幸福。女人當自強,女兒和母親都一樣!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厭世廢文觀止》讀後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個書名!
因為身在教育的第一線,我實在是討厭各種XX觀止的東西。廢文是我常常看到的無病呻吟、沒有主題的考試作文。試問在108課綱、還有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考招制度、社會對於國文的厭棄,厭世已經不需要再被強調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整本書散發出一種負能量,但是基於跟職業相關的敏感度,我還是快速的看了!
屈原、柳宗元、袁宏道、蒲松齡、韓愈、柳宗元、魏徵……等人都在作者驗是國文老師陳洋洋的筆下變得很「廢」。因為如果不把這些作者拉下神壇,讀者是不會願意細看他們的「神聖人生」,也只會把他們都成考試的名詞,在不需要用到後立刻丟到垃圾桶!然而,在這樣幽默或是想要轉化成現代性的為文下,我常常「出戲」。並不是說這樣不好,我喜歡看一些新的觀點,但是我心中的那些作者還是和作者構築的不同。
或許是因為我覺得古人們已經在他們的時代做出了他們能夠做的最好選擇!所以我不會去責怪、嘲笑或是貶抑他們的行為,我能夠理解以及同理他們的處境。所以正是這個「時代」的差異,讓我覺得沒有太多的帶入感!
我喜歡作者所下的那些標題和金句,如:
屈原:我一個人排擠全世界
諸葛亮:在家裡乖乖等我回來
連橫:歡迎來到廢柴社
魏徵:不是為妳好,是只有為你好
柳宗元:黑暗,帶我走到更黑暗的地方
對於我來說,這是我能認同的地方,也是讓我心靈感動的文字。然而,因為書寫的普羅大眾化或是刻意的現代化,我覺得輕鬆有餘但深度稍嫌不足。縱然作者補充說明了一些知識和文言,但還是有著隔靴搔癢的不痛快。
所以,我一開始的感覺也許是對的!厭世一定有風險!古文介紹淺,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她最後的呼吸》試讀


《她最後的呼吸》試讀
    「心理病態犯罪,無藥可醫,回天乏術,只有漫漫的牢獄生活是他們最後的歸宿」當羅伯‧杜格尼在書中引用臨床創傷治療師的經驗談,並且放在小說的開端時,我就開始猜想到底是什麼樣的「犯罪」能夠被認定為無可救藥?然後我跟著作者一步一步的走向危機,被跟蹤、被陷害、被傷害,然後也在作品中的細節裡感受到一種窒息的恐慌,感覺女主角崔西‧克羅斯懷特似乎隨時都會殉職所以這部小說的文字功力是相當精彩的,值得讀者細心品味被威脅的驚嚇感受。但是在讀完小說之後,卻又有著很深的悲哀和思考,那是關於人性和正常與否的辯證。
    因為我們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否是完全正常的狀態,有可能在某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就觸發了內在的恐怖、暴力、血腥或是變態的開端,然後犯下不可饒恕的大罪。或許對於正常的人來說,人和人的交往中是有分際和分寸的,但是對於偏離正常的病患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折磨和痛苦,只因為無法確知什麼才是界限?也無法清楚的認知自己為什麼要隱藏內心的情緒?
    因為好喜歡那個人啊!喜歡到想要將她一塊一塊的收藏起來!
    因為對方和別人說話了!那真的是情感上的水性楊花和背叛!
    因為好想要整個世界安靜下來,所以把發出噪音的人「關掉」!
    因為好渴望被愛的感覺,所以想要把喜歡的人永遠美美的留在身邊!
    因為想要徹底的和對方融為一體,所以決心把對方燒成灰之後吃掉!
嗜血的慾望,一種想要表演的衝動,一種為什麼不被理解的憤怒,或是德步道認同的遺憾,最後都匯聚成邪惡的能量。也許運氣好的時候能夠逍遙法外,但是傷害和罪刑是會上癮的,尤其當籍籍無名的自己成為他人談論的焦點時,那樣的痛快和飄飄然的感覺多麼的精彩。
    我們都可能在道貌岸然的同時也是衣冠禽獸。我們都可以一邊說著偉大的理想一邊奴役身邊的工具。我們大可以宣揚愛與和平然後在私下虐待動物……正常和病態要如何劃分?我們與病的距離為何?相信就連專業的治療師也必須花很多時間來看待個案的狀態,然後事後諸葛的點出某個曾經被遺忘的童年創傷經驗引發了一連串的悲劇。
    例如最近因為票務問題引發的殺警案罪犯,已經不能夠用正常的思維來看待。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罪犯病了,必須要接受矯治(尤其是在他輕易地毀掉一個前程大好的青年之後)但他更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因為他的精神病而逃脫刑責。可是站在廢死人權的角度來看,就算是惡人也有權利表達自己聲音的機會。可是誰來給無辜的人機會?那些受害者又做錯了什麼?只有用國家賦予的權力給予嚴厲的懲罰,才能遏制更多惡或保護更多的人。當警察無法執行公權力,而必須龜縮在怕被罪犯家屬告傷害的恐懼中,如何能夠伸張正義呢?受害者最後的呼吸是那麼的痛苦?如果真的感同身受的一起體會那幾秒的煎熬,法律是否會在強硬一點的宣告犯錯的代價!而不是只考慮「精神異常」的「無辜」?
    想起白睿文的《痛史》以歷史上的事件形成的創傷和文學、影像的交互作用來分析研究,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到「不適」的事情是那些能夠在後來被輕易讀過的傷害種類(包含身心靈的摧殘和毀滅),都是真實發生過的狀態。只有人才能如此殘忍的對待同類或異類,也只有人才能比畜生還要下賤。不管是霧社事件、228事件、64天安門、南京大屠殺、文化大革命……許多人都在莫名的狀態「被消失」,甚至承受了無法形容的折磨,那些無名的死者也有著自己最後的時光,也承受著無法言喻的暴虐。然而,希望能夠在那些數字中學到的不只是如何避免傷害,而是我們如何面對那些傷痕。
    平凡人也許會有想殺人的衝動,但是我們不是罪人,所以只有把憤怒同留在腦海裡。請給自己幾秒鐘,想想那些衝動的後果。請給自己一些提醒,當心靈生病的時候記得吃藥。也許這個世界還是會有錯誤,但是會錯的比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