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試讀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試讀
    工作久了,自然會有一些倦怠和慣性,同時也會有種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改變大環境的無力感。可是閱讀完李奇.諾頓(Richie Norton)的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讓人又重新燃起鬥志,這本書將告訴讀者如何克服恐懼、實現夢想、讓人生無悔,同時也切斷沒錢、沒時間、沒知識,沒體力等藉口的拉扯。

    我們常說,計畫永遠改不上變化!所以乾脆放任自己隨波逐流,或者直接放棄設計自己工作的期程和目標,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可以從書中介紹的貝索斯測驗來看清自己需要些什麼,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因為未來會後悔的事等於今天自己該做的事,也就是不忘初衷。如果能夠維持一貫的熱情,就能持續的面對挑戰。⋯⋯然而,除了持續工作,我們也必須更有效率的鞭策自己。帕金森法則說: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地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為止。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成為活水,不停運作,才不會陷入"愚蠢的迴圈"。

    我們也該認真的知行合一,從起心動念到事件的雛形,把握實踐愚蠢想法的機會。畢竟"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裡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危機。"如果可以脫離畫地自限的囚牢,粉碎恐懼,克服拖延,這樣就可以離成功更近。

    其中我對「威脅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周遭環境,而是來自於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恐懼。」這句話特別有感觸,因為習慣在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圈,所以也很害怕改變。因為不敢嘗試,總讓人自我厭棄,可是書中的「恐懼補償模式」,讓人認清目標變大,恐懼也隨之變大。但獲得勝利的感動會補償恐懼,實現目標。所以不去猜想失敗與否,越困難的路才有挑戰的熱力。

    我也希望日後能更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要責怪他人,不要怨天尤人。書中也提到一個激勵性的活動網站,stickk.com,讓人躍躍欲試。因為人如果無法靠自己完成挑戰,或許能夠藉助外力來幫忙自己。其實這本書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在作者的小故事和理論的架構中,整個思維更加有力。適合生活遇到瓶頸的人來閱讀,這會幫助自己走出一條路。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口琴使者》試讀

    「至黑夜見孤星,聞鐘鳴,前途豁然自分明。」

    記得我高中時讀到〈飯牛歌〉:「長夜漫漫何時旦」這句話,我的心中有一種很深的悲涼,因為在那之前我一直都認為陽光的溫暖和來臨是遲早的事,我沒有想過原來在那麼早的時候就有人因為等不到光明的到來而哀嘆。然而,當我越來越清楚整個社會的涼薄,我才更清晰的認知:光明不是普世的存在,能夠感受到微火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幸福。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解法,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所謂的滿分。我們只是在人生的考卷上試圖回答些什麼,也希望能留下些什麼。所以在我讀到潘‧慕諾茲‧里安(Pam Muñoz Ryan)《口琴使者》這本書,好幾次我都必須暫停進度,因為我模糊的雙眼讓我無法繼續閱讀。我相信不是因為我淚點太低,而是因為故事鋪陳的高潮迭起,讓讀者在以為山窮水盡時豁然開朗,但是又讓讀者在放心於柳暗花明的時候潸然淚下。真是殘忍又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啊!或許這就是生命的本質吧!



   
神祕的口琴串起三段故事,在戰火蔓延的年代中,各自有不同的悲慘,因為痛苦所以大家都習慣失去,對於人性的骯髒和邪惡早就習以為常。然而在生命的幽谷相逢,我們只能相濡以沫,用彼此僅存的希望和懷抱來讓這個生命變得平順。只有活下去就那麼困難的年代,卻因為音樂而演奏出永恆不滅的愛與希望。 

    故事中的故事是很玄妙的結構:誤闖禁忌森林的男孩奧圖遇見了被女巫詛咒的三姊妹,除非她們能解救三條性命,否則將永遠受困森林。然後,1933年的納粹德國讓弗烈德因為胎記和癲癇而遭受危難,父親也因為親近猶太人遭到逮捕……1935年的美國,失去至親的麥克和法蘭奇在孤兒院裡相依為命,原以為終於來到了衣食無缺的收養家庭,卻又發現原來這只是癡人說夢、鏡花水月……1942年的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仇日情緒高漲,愛薇一家為了生計幫忙日本雇主山本先生管理農場,卻也讓愛薇飽受眾人的誤解……然後,故事就這麼展開了,有人活著、有人死去,有人健康、有人受難,可是在這魔幻寫實交錯、音樂歷史混雜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善良和正直,我們也能繼續相信一切都會變好。

    當故事的主角受苦時,我的心也跟著抽痛,因為那卑微的願望,因為那慘澹的人生。但是,除了這些人物,我也期待著故事一開始的詛咒能夠破解,期待至少是開放的結局。還好作者是那麼的溫柔,讓我們能夠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把書本闔上。我想如果生命能夠被救贖的話,我也在這樣的閱讀中重生:「至黑夜見孤星,聞鐘鳴,前途豁然自分明。」感謝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感謝苦難和希望,感謝感謝那陽光。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出發!到世界討生活》試讀


    每次看到這種自我挑戰的書籍,就感覺到自己的相對安定。或許是職業的慣性,早就習慣了按表操課,也適應了家庭的牽絆和綑綁,所以就像童話中被收起羽翼的仙女,一直無法自由地飛翔。所以我羨慕那種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欣賞願意自我放逐的決心,那是多麼困難的長征,不是為了遊玩,而是為了某個理由而嘗試著孤獨。
                                                                             
    工作很穩定所以在舒適圈中忙碌,好像忘掉了之前的瀟灑。其實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也都有夢,雖然我的理想不是到世界各地去看看的行萬里路,但是我也很希望能夠再「年輕」一次的選擇。因為年少時有時間有體力卻沒錢,但是要我等到老了再帶著藥品和疼痛當不老騎士我是不願意的。所以讀這本《出發!到世界討生活》或者看到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日鐵馬雙城的冒險,都讓我有種:30多歲也還好,我應該要做些什麼的熱情。



    當然如同作者所說,在旅程中也會有許多的麻煩:「厭」遇、掉行李、孤單、搶劫、飢餓、寒冷,可是走過了這些困境,留下來的是城市的祝福、靈魂的昇華、無悔的青春。我很喜歡作者拍攝的照片,因為那都不是全貌,而是很瑣碎的一角,正因為不完全,讓人更感覺那些風景一定給人留下了什麼痕跡,或者,成為日後再回程或回顧的印記。

    「如果你只是等待,除了變老以外,將一無所得。」 作者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夢想,學習在世界討生活,真得靠著少少的錢而走過遠遠的山山水水:世界的肚臍、土耳其的荒涼、極光的趙耀、巴黎的浪漫……聽起來很不真實,卻是一個女生真的走過的旅程。她沒有告訴我們到哪裡去玩,該吃些什麼,而是告訴我們一出門就有很多的麻煩和困擾,去了也許沒什麼不同,但是不去,絕對不行。

    我不是那種愛旅行的人,我不會衝動的說:「天一亮,就出發。」但是,我會告訴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應該要對自己好一些,或許是小旅行,或許是美食饗宴,或許是看完自己想看的書或電影。因為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生活,認認真真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我會把油加滿,打東西帶好,寒假開始,出發!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惡德偵探制裁社》試讀

《惡德偵探制裁社》試讀
    大概是看了太多年的推理小說、名偵探柯南和金田一,總覺得和刑警比起來,偵探還是比較值得相信。然而在讀完松岡圭祐《惡德偵探制裁社》的故事後,我想好人和壞人或許只是比例的問題而已,其實沒有本質上的誤差。因為這就是個真實的世界,不會因為我們相信什麼而有太大的改變,然而弔詭的是,這個微不足道的世界卻往往因為一些蝴蝶效應而有了不同的結局。

    制裁是一種很絕對的非法正義,然而,對於法律或道德無法介入的地帶,灰色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受過傷害才會知道什麼是疼痛,也只有徹底的浴火重生才能理解生之美麗與哀愁。復仇的不是黑寡婦,而是充滿悔恨和不甘的少女,因為血緣的羈絆、友情的牽扯,揭發可惡的「同業」,成為十多歲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有些人或許死不足惜,但他們深深的危害了其他人的生活,所以,用惡來制裁惡,就是「比流氓還要流氓」的絕佳手段。

    不想成為那種噁心敗德的惡德偵探,只好讓自己成為挑戰絕對的異類偵探,藉由揭發和毀滅還維持世界和平,或者那就是一種救贖。但生命中不完全都是邪惡的存在:善良的助手、亦師亦友的老闆、堅守本分的刑警、帶著同情的同業……或許這個世界太糟糕,或許個人是如此渺小,可是至少因為這樣的力量,有些什麼改變了、延續了。如果能夠這樣,那麼成為修羅,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

   
其實這是一個既哀傷又溫暖的故事,讓讀者感覺的心靈被震撼的疼痛,卻有留著一絲屬於人的溫情。也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也許我們醫生中都會犯很多很多的錯,然而我們也會用我們的方式愛著,然後持續的讓這個髒兮兮的世界開出惡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