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大江大海1949

花了一些時間才把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看完,不是不精采,而是我需要一些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剛開始讀到人的死亡和離散總是鼻酸,後來,卻能夠比較堅強的面對那個時代。其實,我對1949不熟,我對國共內戰不熟,我對自己的土地也不熟。我了解的是中國已經成為歷史的地理,以及已經變成傳說的歷史。但是,我看著書中轉徙流亡的學生、孩子、士兵、人民,卻忍不住眼淚。

我最感動的其實不是那些活著的人還能口述當時的狀況,而是一本古文觀止能夠延續民族的榮譽和德行。我想,假如現在發生戰爭,我們要用什麼來教育下一代?下一代是否願意認命的接受?很多人都罵七年級生沒種、沒志氣,可是我們的教育從來不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故鄉和文化。(我對台灣文學的認知竟然乜晚,直到大三我才知道台灣文學之父和楊逵,對黃春明和陳映真的認知是電影,我了解的小說家族和司馬中原其實還是大中國的一環。)我想著自己如果在動盪的時代,我也許就跟著那本古文觀止、唐詩宋詞上天入地,而感動。

同事說她看到後來「一下子死幾十萬人都麻木了」!然後用嗤之以鼻的態度接著批評沒必要寫那麼多。那時,我笑笑的皺著眉。是的,一下子死了那麼多人,一下子那麼多人妻離子散,一下子那麼多時代悲歌,一下子那麼真實的人間煉獄、一下子那麼可怕的生死一線‧‧‧剩下的人呢?只是重複著模仿活著的姿態。我看著那些訪談、照片、文字,我想起的畫面,是一個老媽媽等在家門的焦急神情,是一個年輕人找不到愛人的傷心欲絕,是一個爸爸要殺別人的爸爸的嗜血殘酷,是一個被強暴或姦殺的支離女體‧‧‧兵籍牌、荒煙漫草、頭骨、指甲、信件,就這樣被遺忘被發覺被訕笑被猜疑。然而,懷疑戰爭,懷疑生命的價值,都是後來的事。

以嚴格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某些部分加上了許多的渲染,也有很多的美化或放大,但是,把這件事情強調出來是重要的啊!不是因為歌頌,而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