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明騎西行記》心得

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本書,原來的期待落實成現實的時候,突然感覺自己也跟著書中的人物冒險一番。然而這場冒險並沒有特別懸疑的歷程,就這樣跟著主角的視野行徑,從中國到日本到南洋到西方,也從這些痕跡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童心。我一直期待著建文帝的角色,一直等待著鄭和的自白,一直揣摩著馬歡的企圖,同時,我想著宋慕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壯麗的冒險或許應該配上更多的陰謀和愛情,多元的種族或許也可以跳脫歷史的框架,解釋人物的結局或許也應該再加上一些懸念和迷濛。說的太清楚並不好,說得不清不楚似乎更讓人心癢難耐。出場人物很多,但,能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多。人物過於扁平,對於心靈的交代更是太不清楚,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如果,能夠再詮釋主角經歷冒險的轉變,應該會更好。

或許,這就是在歷史背景限制下的嚐試吧!人生是很無奈的的,事情往往不如我們預期的發展。人物虛實交錯,試著將讀者帶往想像的世界,卻讓我想起了我們後人對歷史上人物的詮釋。黃仁宇「大歷史」的觀點很突出,而這本書,卻是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待當時的狀況。漢人、回回人、西洋人都是種族的分類,然而,每一種血液的特色沒有清楚的描摹。作者的野心很大,企圖創造、解釋「鄭和下西洋」的動機,不管是來自宮廷全力鬥爭,或者是來自鄭和本人想要「報復」的動機,都只是一種說服方式。然而,作者沒有說服我進入他的觀點,只是,當我闔上本書的時候,我經歷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本書的章節刻意使用章回小說的分目方式,營造出古樸的意味,實際上,那只是一種分類的方式。當古典重新被模仿,或許更應該考慮什麼是最適合的方式。章回小說有章回小說的特點,外國小說有外國小說的長處,無論是分成第一章、第二章,或者是在每一個段落定上標題,都應該有更明確的劃分。如果只是想符合「歷史小說」的標準,那麼,可以再精細的安排才好。

男女主角的愛情出現的很突兀,結束的也相當奇怪。甚至無法理解這幾個湊在一起到底有什麼作用?如果只是想表現大時代裡的小人物,那麼翻山越嶺的尋找建文帝就成為過度的包裝。如果只是想表達對於歷史事件的另一種看法,那麼尋找的過程更應該有多一些伏筆。其實,我非常喜歡文案介紹的那種感覺。如果這部小說能夠花更多的篇幅來書寫人物的心靈,那會是集合武俠、歷史、冒險的內容。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重讀《蟲洞書簡》

生命要成為一則傳奇,除了要有冒險的精神外,還需要浪漫的情懷──對神秘的渴望、對平庸的反抗、感情的恣縱、帶點傻勁的理想主義,以及一點點的非理性。
(王溢嘉《蟲洞書簡‧人生因浪漫而傳奇》)

今天,找出了《蟲洞書簡》來看,有必須的因素,也有情感的因素。手上的這本書已經不是高中時的那本,而是我在2007年買的新書。舊的那本,已經被學生弄丟了!所以,我才又重新買了一本,雖然不能彌補我心靈的損失,也一直提醒我的失落。但是,我還是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的身邊。因為,這本書曾經陪我度過徬徨而尖銳的青春。

剛當上老師的時候,我讀了一次!那時候很昂揚樂觀的覺得自己有能力解答生命的疑惑。但是,今天的我,才更確知生命是永遠無解的。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十分過癮,不只要誠實,也要勇敢,更要努力的找出時間交錯的觀點。小學的時候,我喜歡讀勵志書籍,舉凡劉墉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王鼎鈞的《人生三書》,甚至是《新厚黑學》這種莫名「激勵人心」、「看透人性」的著作,我都非常喜歡。可是,慢慢就了解這個世界不能只有一直往前衝,有一天,總要學著如何放慢速度,或者掉頭。

現在的我跟過去比起來:多了心機,少了快樂;多了無奈,少了自信;多了思考,少了體會;多了妥協,少了冒險。如果像弗洛姆說的:「人不是一件東西,他是一個置身於不段發展過程當中的生命體。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他都正在成為,卻又永遠尚未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那麼,未來的我會不會像櫻桃小丸子的畫外音一樣,一直嘲笑著我的愚蠢和膽小?還是,她會認為我所作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重讀一本書,是為了翻閱自己的生命,檢視自己的改變,體會自己的成長。同樣的內容,用心讀個幾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更何況人生這本大書,如果仔仔細細的回想,總會看到得、看到失,在得失之間,卻必須學習放下執著。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好想抱抱以前的自己,不論是七八歲的超齡寂寞、十幾歲的青澀、二十多歲的倔強,還是,躺在嬰兒車上揮動小胖手的自得,我都好想給一些鼓勵。我要謝謝她們的每一步,才讓我走到現在!

只是我好想問:一年後呢?我會在哪裡?以什麼樣的眼光看著過去煩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