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個案會議之後

我沒有逼迫自己應該要怎麼樣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但是,我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所以,在開完個案會議,和高層溝通過後,和家長交流過後,也理解當事人想法後,我選擇和這些事件告別,因為那都不是我的課題,而是別人家庭中的風暴,然後變成當下所呈現的狀態。

這個個案並沒有讓人特別厭惡,因為我理解他其實沒有那麼惡意。然而,我最氣憤的那位學生並沒有被排入議程。青少年的頑皮不是錯,但是如果不糾正錯誤的行為就是失職。因此我總是選擇抗顏為師,選擇做我認為對的事情,然後理性的解決。然而,我真正覺得傷心的是,班上有一位學生開始惡意的不尊重生命。

她會說:為什麼糖尿病、心臟病的這些人不去死一死啊!

為什麼有病的還要活下去啊!死一死比較快!

老師都很爛!上課很痛苦!

老師很衰!還要工作!‧‧‧‧‧‧

是的,這些讓人既生氣又無奈的聲音不斷的迴盪在教室,還有惡意的眼神和行為,然而,老師們受傷了卻無法反擊!因為偉大的教育部只有要求尊重學生的受教權和學生的人權,還只能適度的規勸和輔導學生。然而,當學生對老師惡意滿滿的時候,包括開黃腔、人身攻擊,老師只能用滿滿的教育愛來包容這一切!

聽到不只一個同事被學生氣到在辦公室和家裏哭,然後抑鬱、憂鬱症。聽到高層想辦法要遮蓋性平的事件。聽到很多同事對待別人的惡意!聽到怎麼找媒體來寫一些可堪報導但是敗絮其中的事件‧‧‧‧‧‧這就是教育現場!

鬼扯!教育專家會告訴老師這一定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狀態出了問題,要去找出背後的原因,然後輔導。然而,這些偉大的教育專家從來沒有真正一整個學期面對那些妖魔鬼怪,只會說老師們心靈脆弱。所以與其聽專家的,不如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好!

在教育現場多年,在多次的吃虧受傷經驗中,我學到的就是先保護自己。下週、下下週、下下下週,依然都會有這些事情。但,無所謂了!與其花時間在沒救的事情上,不如先關注自己的人生。

因為我不夠堅強,只能讓自己先強壯。個案會議後,深深感覺到不如歸去!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懷舊的滋味:六弄咖啡館

 距離年輕時候看的《六弄咖啡館》已經非常久遠了,當時我在看完結局時是錯愕、不解還有傷心難過,以至於我有好長的一段時間不願意看藤井樹的作品。當時我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不只是因為愛情的不圓滿,而是我無法理解小說中的人物為什麼沒有顧及到家人,為了一份感情而拋卻了其他值得珍惜的,那是相當讓人遺憾的事情。

而今再次看《六弄咖啡館》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憤慨,也沒有那麼無法理解,而是我願意尊重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包括對生命的選擇。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過不去的坎,在那個當下只有自己和被自己拒絕的世界,只有鋪天蓋地的傷痕和背叛。其實只有活著才能改變那些現狀,也只有繼續的活著才能看到未來的世界和不同。那些沒有得到的不是世界對自己的拒絕,只是用一個不同的方式告訴自己應該要走向另外一條路。

所以在這個小說的主題中,這家咖啡館是關於友情和承諾的證明。活著的人才能夠去圓自己和別人的遺憾,也只有在乎自己的人才會看到自己的好。老實說,「男女主角」的性格都讓我相當厭惡,一個可以說是得不到就自毀的情緒勒索者,另一個是需要陪伴和照顧的小公主。兩個人的性格和對待感情的方式不同,後來的分開,或許是不用再彼此折磨的好結束。

遠距離會分手並沒有錯誤,因為遠距離本來就不容易維繫情感,不管之前愛的多濃烈,在自己身邊需要的溫度遠遠大於電話中的我想你。把所有的一切都賭在對方身上的重量,那是很恐怖的包袱。也許很多人認為那是炙熱的愛,但是,那是一種沉重的壓迫。所以,我喜歡的咖啡店老闆和他的太太,兩個人之間冷淡但是互有來往的交集,讓我感受到鮮活的動能。

第二次的閱讀,最後關於六弄的解釋還是沒能讓我感動。因為我只是想著:生命不需要因為唯一的愛情而天崩地裂,走出了巷弄,才有機會看到原野、天空,才能夠感受到生活的開闊。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大推:《懂得藏起厭惡,也能掏出真心:30堂蹺不掉的社會課》

看著郝慧川《懂得藏起厭惡,也能掏出真心:30堂蹺不掉的社會課》覺得有種被安慰到的感覺,不是因為書名本身就是一條箴言,而是因為作者懂得用溫柔的方式來和讀者說一個殘忍殘酷的社會真相,但是同時又沒有悲觀的抹煞生活的美好和值得。

在書中有很多讓人受用的心法,作者要我們搞懂自己的「人設」,才能不費力氣的讓自己在社會中立足。一定要先開箱自己,知道如何使用自己,才能夠避免在錯誤的地方故障。而且,在這個不斷的尋找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接受自己,不是否定自我,才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

不要怕「把手弄髒」,因為才是真正會烙印在身上的記憶,走出舒適圈去理解不同的工作,會讓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等到我們真正成熟的時候,才能夠成為既能藏起厭惡,也能掏出真心的成熟大人,不會因為自己的耀眼光芒刺傷別人,也不再憤世嫉俗的痛恨這個本來就不那麼完美的世界。不要什麼都不做就想要水到渠成,付出才會有收穫,有存到水才會有河流,懂得世界的規則和潛規則才能夠游刃有餘。

然後不要過度放大一一些小事,不要自己一直以受害者的身分演悲情小劇場,還有遠離那些會以負面情緒渲染人的朋友和情人,因為我們都沒有那麼強大到可以解救對方,但是很容易讓人跟著一起黑暗。也不要濫用自己的好心,那會讓自己成為工具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不容易」是生活中最公平的事情。知道這麼公平的道理後,就會知道自己應該要接受這樣的條件設定。

把自己的外表打理好,不是依靠顏值生存,但至少讓人感覺沒有那麼不舒服和噁心。這樣內和外都不斷進步之下,對於時間的掌控也會更加的清晰。把時間切的很瑣碎的是現代人自己,所以盡可能地去安排自己開心和重要的事情,對自己好一點,找一些開心又廢的事情做,為自己爭取一個頭腦清醒的「選擇權」,那樣才是活著的使命。

我從書中得到很多的正能量,也慢慢打開心裡的結。雖然我一直都還因為感情的事情而受傷,也對於自己的前程感到迷茫,但是我知道我會變好,我也會改變,更不會讓自己一直消沉下去。所以,我會繼續成長成溫柔的大人,然後用溫柔的力量外這個世界多一點的和善。我很喜歡這本書,希望很多人能夠看看這樣實際又深刻的社會課的指引。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乩童警探:雙重謀殺》心得

 張國立的乩童警探》來到了第二集,和第一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更進入探案的核心。雖然依然在乩童的路上有著若有似無的牽連,還是一直在尋找和過去和解的機會,可是,已經從作者的字裡行間中感受到靈異、玄幻的成分。例如看到飄動的煙霧?或是閃動的燈,還有書中寫的「活人放不下死的,死得又何嘗放得下活的。」試圖將陰陽的界線模糊化,然後讓彼此在因緣中共存。

比起第一集,我其實更喜歡這一集的懸疑和說故事的方式。因為作者不但越來越會埋梗,而且在這一集中加入了性別認同的議題。其實在現代的社會中還是有很多歧視,而且成人對於小孩還是有很在身體界線上不明確的地方,因此很容易讓小孩誤解那些觸碰是正常的,然後漸漸弄不懂自己的主控權。還有當一個人和別人不同的時候,心理的掙扎和壓抑會讓許多的痛苦在不斷累積後內爆,那是核彈級的危險,不只傷害自己也傷害許多受到牽連的人。

在小說的敘事中,小蟲似乎還是以一個不斷自苦的形象出現,也還是困在和弟弟過去的互動中。但是相對於親情的無解,對於案件的推測卻是更加的大膽和有衝勁。不是因為這次的敵人來自內部,而是因為在互看不順眼、性別不同、處事態度不同的死敵中,很容易碰撞出火花。雖然這樣的閃現情愫很有趣,但是卻讓讀者一路猜測作者到底會不會給小蟲一個官配?

而且在作者的描述中,小說的場景越來越貼近在地的生活,也提到了年輕人的「未來」!年輕人對未來其實沒有希望的,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老年人。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但是最後還是需要幫孩子繼續扛著未來。這樣的敘述是真實的,所以,在書中被描述出來的時候,那些空間的敘述,就讓人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作者對當下的悲憫。

作者引用加拿大詩人柯翰寫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裂縫,陽光才能照射進去。」這句話不只是對兇手的形容,也是對每個生命有殘缺的人的鼓舞。雖然在當下我們都會因為傷痕而痛不欲生,但是經歷過挫折和毀滅後還能夠呼吸,就表示我們都還依然存在著信念。那些信念幫助我們更成熟,世界上的每段感情都是千瘡百孔的,不是嗎?

所以,在經過一二集的架構後,我比較好奇作者怎麼為三部曲收尾。畢竟已經越寫越嫻熟了,如果真的要解決掉那麼多年的苦痛,是否需要更多的鋪陳?我會繼續期待著下一本書的推出。然後,希望乩童的部分可以更深入一些,也希望神明可以出場來指點迷路的眾生。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做工的人

這個社會還是辦公室白領引領潮流的,所以無論書中再怎麼多的描寫,還是無法改變現狀,正如官僚依然睥睨底層的小老百姓,而法條還是無法保護真正需要被保護的人。可是,在這樣的現實書寫中,很值得被看見的是每個認真掙扎的對象,也很感謝作者林立青願意在第一線真的不帶驕傲的寫出工人的喜怒哀樂和無力無助,為這個世代的工人留下文字和影像的紀錄。

這是社會學的考察,無論是關於8+9的工人特質、機車改車的細膩觀察、小吃部的真實情況、按摩修指甲腳皮的平淡享受、信用破產的苟延殘喘、職業傷害的實際摧殘、異國妻子落跑的非少數個案‧‧‧‧‧‧我還看到了人們相濡以沫的溫暖。

工人本來就和士農商不同,因為依靠著體力和技術而成就自己的職涯,可是台灣不是那種會尊重專業的地方,往往在看到工人時會有根深柢固的輕賤,甚至有家長會教育小孩要認真讀書,才不會淪落到做工的景況,彷彿看不到對「職人」的理解和尊重,而是把工人當工具,拋棄式的運用。

可是,我無意去同情工人的處境,因為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或者應該說是被選擇的狀況。我們只能夠在和工人相處時,更尊重他們的技術,給予足夠的信任,理解他們的脾氣和嗓門,甚至可以體諒他們的疼痛和不耐煩。因為這應該是一個分工的社會,如果能夠互相理解,才能夠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在技術上相應的付出。而不是覺得那些需要長期磨練才出師的技藝只是可有可無可取代的垃圾事。

在書中有許多關於外勞、外配、殘疾人士的描述,還有工人的職災讓人相當難過。雖然各行各業都有風險,然而這些人是不被保障的一群,那些所謂的福利和援助都只是少數人可以申請的東西。而檳榔西施的處境、旅店大嬸的熱情、小吃部阿姨的服務,不是獵奇的描述,而是生活的真相。

所以,我真的很希望所謂的勞動部官員應該要親自長期的深入民間,而不是吹著冷氣來決定基本工資。我也很期待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尊重,而不是「狗眼看人低」的蔑視應該要尊重的所有對象。這世界真正該被鄙棄的不是做工的人,而是那些自命清高的有司。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BL《不夜城》心得

 因為學妹的推薦,看了配菜太鹹的《不夜城》,這部號稱是必看的BL小說,對我來說似乎正如作者說的平淡、清水,沒有給我特別深刻的感受。但是,這不是說小說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我看過太多耽美、百合的重口味,這樣的緩慢節奏,其實真的就是一種「練筆」的作品。

對於人物的分合,雖然故事中愛的死去活來、分分合合,然而我就是很想直接翻到最後,畢竟為愛而療傷的旅程沒有給我太多的感動,前男友、前女友的傷害也都是在愛情小說的套路中,兩人各自成長之後成為彼此的救贖,好像也是很喜劇的元素。

而在台北無法遇見,卻在異域相逢的緣分,然後又在一起的幸福,是人生也是夢幻的小說。人生中有許多的人經過,也和很多人錯過,很多人適合當情人但是不適合一起生活,很多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但是不能夠一起享受,很多人可以像兄弟姊妹一樣卻無法談感情,很多人在錯過之後,也許才真正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麼。

我無意去評論小說中的主角、配角的選擇,也不想談他們之間的情史,只是我感受到許多故事中的人在面對自己的課題時,先是逃避,再是崩潰,最後死心。從死心踏地到心死之間,也許不只是一場風暴式的眼淚,可是如果沒能夠徹底的痛過,就無法真正的新生、重生。

我記得從前剛陷入感情的時候,也是讓自己處在自苦的狀態,後來經歷過徹底的失敗,對於感情已經不是那麼飛蛾撲火,總是保留的、收斂著自己的熱情,然後盡量讓自己少受一點傷。如果真的沒辦法躲過情劫,就只能勇敢的面對和接受。在海上遇到風浪,只能正面迎擊,但是,再經歷過許多風暴後,那種準備的慌張感會逐漸地消散。

如果和人的緣分淺薄,那麼就保持著淡淡的交流,因為淺薄不代表不愛和自私,而是知道自己的極限和底線,然後做出的界限和應對。如果沒有那樣的自覺,其實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傷害。因此,再看完這本小說時,我喜歡主角的敢愛敢恨,雖然我無法得知他到底有多痛,但是我知道他的世界再愛情之外還完滿豐盛。

不夜城,不是沒有光,只是看不見太陽。但是,當不夜的城步入黎明,就失去了夜的獨特。所以,光明是一種選擇,一種只屬於自己的選擇。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心的治療簿:讀《大武山下》

 看完《大武山下》已經好幾天了,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時間點紀錄自己的心情。其實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並不會很想看這本書,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龍應台第一本長篇小說,另一方面是因為我不想只看到關於地方的書寫。然而,在我自己聽了一些廣播節目的介紹,還有看過試閱章節後,我才下定決心要買來看。因為,我想知道我想像的這個世界和小說有沒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本追尋和療傷的書,不是只有小說中的作家在療傷,也不是只有書中的女孩在追尋。在閱讀的過程中,其實我一直在揣想那些被困住的人到底擁有怎麼樣的時間感?我也曾經被某件事情困住,現在也還卡在某個框架之下,但是,在看了書中的內容後,我突然覺得自己也被釋放了。

在小說中有許多關於動物植物的知識,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但是關於哲學的反思,還有對於人性的理解,我一直在讀的時候有想哭的衝動。因為我太清楚的知道有一個老師的引領是多麼的幸福,而失去方向又有多慌張。我也知道愛情有多美好,但是被迫放棄實有有多心痛。我知道怎麼去馴服別人,但是我又害怕漢人建立關係。我想要多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情,但是我不如員外般的豁達‧‧‧‧‧‧

從一開始閱讀時,那只是一個打發時間的書目,但是到了最後,我覺得自己的冷硬得到了治療,也更清楚的知道我和這個世界的牽連。書中有很多關於哲學的思考,也讓我深深的反省。我真的好想也跟著那些書中的人物,好好地走過一次大武山。大武山不是實際的大武山,而是我心中最溫柔而夢幻的大武山。不是地方書寫又如何,作家沒有義務要為了什麼地方、什麼事情書寫,而當作品呈現出來之後,那就是讀者自己的事情了。

一千個人有一千座大武山,也有一千個難受而無解的生命課題,可是當我們走過一座森林,然後深深的哭過、笑過,也許那些經歷過的疼痛都能成為非常美好的養分。也許在文學性來說,這是一本很平易近人的小說,但是在哲學的意義來說,書中所說的時間、空間都是很重要的座標,會讓人更清楚自己的定位。

我沒去過大武山,但是《大武山下》讓我找到年輕的自己,希望我能夠持續這麼的勇敢,無愧於成為別人的老師。

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淡出

已經習慣對方沒有聯繫,也已經習慣不再分享生活點滴,更習慣不會在第一時間點開訊息。

習慣被冷待後的鬱悶,還有覺得自己低賤的傷感。

習慣了對方總是心血來潮,卻又突然消失。

習慣自己療傷止痛,然後找不同的忙碌來麻痺自己。

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包括愛,也包括不愛。然而,無論怎麼樣黯然神傷,都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因為愛不是生命的所有,也因為除了那個人之外,還有更寬廣的天空。

想起對方的時候如果並不愉快,那麼就回到原點就好。讓彼此都在生活中淡出,只留下禮貌和社交就好。讓對方一直為所欲為的傷害自己,其實要怪自己沒有智慧。縱然這是生命的劫難,也要漸漸的學會改變看事情的角度。

或許轉身後才能發覺,會讓自己微笑的人始終都在旁邊。從陰影中走出後,才能夠走向陽光下的幸福。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思考大於事實:評《暫停抄寫》

 在假日時看《暫停抄寫──高中國文課的哲學》激發了我一些想法,不只是純粹在教學現場的共鳴,而是一種思維的方式。我很開心地看到很多的老師都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看見,但是,我更愉快的是在經過了博士班的課程洗禮後,對於那些教人們怎麼教的教材和所謂的名師以及到處演講的種子,我不再像年輕時很快地被說服然後投入,而是有自己的思辨能力。

打動我的心的不是文章的內容,因為我有自己的看見,也有很清晰的中哲背景。我喜歡書中的標題:「都到眼前來」、「我們朝向夢境,而非完成夢境」、「心勿忘,勿助長」,因為那些解說著自己心得的想法都是值得被肯定的。最後的教師絮語真實而殘酷的呈現目前教育現場的通病,但是,基層教師的苦永遠都不會被高層看見。

雖然我不見得同意,但是我會尊重每一種不同的論述。例如:我不同意作者對范進中舉的詮釋,因為把范進放在傅柯「瘋狂」的理路下是過度解讀,因為儒林外史中的人不是因為瘋狂而做出這些違反人性的選擇,而是因為科舉的壓力讓人們不得不失去自我。而〈訓儉示康〉中的將道德和經濟放在一起談論,也許並不適合用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來說明。談柳宗元時引用康德的思維,其實忽略了傳統文人官僚的文化背景。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我不喜歡這本書,相反的我很喜歡書中的說法。只是喜歡和接不接受是兩回事,正如我不需要同意所有的主流價值判斷。

這本書的理念很好,介紹了許多西方的哲學,但是最大的「致命傷」就是把西方哲學的架構套到東方的傳統之中。重視西方而輕視東方一直都是現代學術界的通病,似乎只有西方的哲思才是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科學的論述。然後,在每一篇論文中,試圖找尋一個方法來套用。研究者徹底地被理論所用,然後焦急的想要讓文本能夠完全密合在理論中。這是非常悲哀的現象,卻也是真實的現況。

所以,我覺得談論文章可以有各種方式,因為思維是最重要的。但是,要不要把這套思維當成金科玉律,就要看讀者怎麼回到文本和時代,使用第一手資料和作者對話了。


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強推:日劇《妖怪合租屋》

 如果要問我這一年來最喜歡的日劇,我一定會回答《妖怪合租屋》,因為在我看完這部日劇後,我不只感覺到被治癒,也感受到更有走自己道路的力量。和以往的日劇不同,沒有一直強推溫馨而不知所云的溫情,沒有俗套的男女主角大團圓的人生目標,也沒有好與壞的絕對分野,更沒有批判別人決定的道德綁架,而是對於世間情感有更多的包容。

而且,看著這一部戲,我真正懂得了聊齋所說的人鬼可怕到底是什麼意思!在妖怪的世界裡,有著自己永生的固執和執念,但是因為對生命的通透而有著更驚人的純真。在妖怪的世界裡,曾經也有被背叛的傷痛,無論是阿岩、滑瓢、酒吞童子、座敷童子都有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但是他們在人類的世界裡努力地找到了適應的方式,然後給予經歷人生低谷的女主角溫柔的呵護和幫助。如果這不算家人,什麼才是家人?如果這不是溫暖,什麼才是溫暖?

這部劇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概念,對於家庭,謊言,預言,出軌和真實都有了更符合現代意義和人性的詮釋。

而在和女主角一起成長的歷程中,還有許多串場的妖怪、生魂,最後甚至連天狗大人都出現了,真的讓人感到無比的驚喜。一起融入在人類社會裡而且都有所成的妖怪們,始終對於不同類的物種都帶著憐憫和親切。對於婚姻、友情、愛情、工作都有著獨到的見解。

而且陰陽師沒有什麼要把妖物消滅的正義感,整個世界充滿了平衡,反而是人類的所作所為讓人不齒,很自然的讓人感受到物種之間的不同不是因為DNA或是種族,而是有沒有純潔的靈魂。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的結局,女主角在面臨兩位不同類型男子的求婚時,一個負責穩重,一個溫柔守護,並沒有非得走向家庭。而是緊記9月26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然後選擇成為自己,而不是依附在別人身旁的人。看到最後,我真的非常的幸福,因為這就是我們都必須要找到的勇敢啊!

我們是如此與眾不同,然而在生活中我們都試圖把自己藏起來,然後逐漸忘卻夢想而變得平庸。可是,我們不應該就這樣向世界妥協,如果我們會長出尖尖的角,那麼就讓自己在幸福或生氣時都露出自己本來的面貌,可以做自己,可以為了理想而改變,為了自己的路線而吃苦。看著女主角轉身的背影時,我不只是看到了她的轉變,而是感受到了她開始飛翔的能量。希望我也能像她一樣,堅持走我自己像要的路。

這是一部非常美好的影集!很適合一看再看!

《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試讀

     科學與玄學似乎都被世人認為是兩個信仰的端點,然而硬是要將宇宙分類、歸類的方式原本就是武斷的選擇。所以,在我還沒有看這本小說之前,對於將乩童和警察組合而成的類別我是帶著好奇而期待的心情來看待,因為我知道只有張國立能夠超越張國立,他筆下世界讓讀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越界」。我喜歡台灣本土風味的詮釋,也在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在地的親切感,因為警察和宮廟都是台灣當地的風景。

    警界在某個意義上來說代表著正義和法治,雖然現今的狀況不一定讓人對於司法會有十足的信心,但是對於基層拼命的員警,社會大眾還是有許多的期待。小說的主角被設定成一個「有故事的人」,離家多年的羅蟄,必須先學會面對自己,才能接近自己的心願,了結他接觸到的懸案。小說的時間線從死刑犯的執行開始,然後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判斷和反省所謂的真相和價值。



    滅門血案的兇手應該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然而和兇手比起來,被害者似乎也有著不乾淨的過往。要如何對待傷害自己的人?對於依附在林家的女人來說,那種終生逃不了的陰影和心理壓力,其實會消磨人性。假使人真的有生魂詛咒仇敵,那樣的怨怒應該遠比下毒傷害林家人更強烈。假使人能夠為自己討回公道,林家人遭受的折磨應該是難以計數。這也許不能只用因果報應來解釋,而是天道用另一種方式讓人警醒。

    「當場被打死的屍體,可是屍體沒當成屍體。」所以死刑犯已經伏法了?或者應該讓他死去活來後再死一次?如果死亡是一種救贖,活著不死是不是才算真正的懲罰?小說的野心很大,作者試圖要在這個故事中訴說關於警察過去身為乩身的經歷,還有埋下為何會被神明拋棄的謎團,加上警察和弟弟的親親糾葛,是不是單純因為兄弟間的妒忌?還有警察離家之後到底經歷了什麼會讓他再次重行?死刑犯所帶出來的人物,又似乎牽連著更大的局?所以從小說的敘述性來說是非常豐富的,而且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讓人能夠清楚的知道人物的心情和決斷,也能夠在細節性的描述中看見人的掙扎和苦痛。

    我很希望能夠續把三部曲看完,因為嚴格來說,警探和乩童才剛剛開始準備融合為一,只有真正接受了自己的一切,才有真正勇敢而堅定的力量。我期待羅蟄的成長,更期待他更成熟的解決懸疑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