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試讀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試讀

文案說:「在同樣徬徨的生命裡,用最堅定的筆,大聲地說:我們都是前行的人,就算你照不亮他的黑夜,我也能看到你」正是這句話打動我,讓我感覺心有戚戚焉,也因為這句話,在黑夜裡我彷彿找到同行的人!孤獨和寂寞只是前行時的陪伴,和我們一起走向未知的前程。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確定」!不確定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不確定愛情是否能夠長久!不確定安穩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的最終?不確定自己應不應該向不同的方向走去!不確定父母和子女能夠陪自己多久?不確定自己在所謂幸福的生活中流淚是否是無病呻吟!……因為我們都無法掌握自己的一切,感覺被無情的命運擺弄,所以只能在不斷的質疑和叩問中找到讓自己心安的方式。
然而無論古往今來,人始終都在行路,也都是滿身傷痕的旅人:「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詩文中的感嘆讓人超越時光的引起共鳴,物換星移轉變後,從平房到高樓大廈、從田野到都市建設、從山林驛道到捷運高鐵、從毛筆宣紙到手機電腦,一切的變化都只是外在的轉換,是不同看世界的眼光和境界,但是在我們回歸到一個人睡前的思維,一群人散會後的淒涼,一枝筆書寫的情緒靈思,其實沒有什麼差異。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故事裡的人都是平凡人,沒有霸道總裁的一擲千金,沒有王國巔峰的一言九鼎,多的是小人物在慌亂的城市裡無能為力的掙扎。生活中的變化和體悟是最好看的部分,配上作者盧思浩的照片和短語,讓人感受到一種經歷大風大浪後的平靜,也展現作者自己的生活哲思。每個人都在這個慌亂的城市中艱辛的活著,而且在發現自己能夠改變的有限之後厭世,最後接受現實的苟延殘喘。聽起來很悲傷而絕望,但是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也是一種活著的浪漫!
愛不到最愛的那個人,等不到最想聽的一句話,忘不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做不到別人的期待。魯蛇的軌跡只是在沙地裡霎時被風吹散的短暫,邊緣人的角落只能在等著驀然回首的一眼。可是只要有光,我們就知道還有一些奇特的異想,我們就能夠繼續的在休息過後披荊斬棘,我們就願意看到別人傴僂的姿態,我們就能夠相信奶與蜜的存在。
我走了一段不算遠的路,有點渴有點累,但是我還是會繼續的哼著歌前進!「長夜漫漫何時旦?」只要繼續呼吸,終究會走到黎明!


《最低》試讀


《最低》試讀
    東郭子曾問莊子問題:「道在哪裡?」莊子先是回答道無所不在!但是東郭子不滿意這麼抽象的回答,所以莊子多次的說著道的所在:在螻蟻、在稊稗、在屎溺!在我比較小的時候,我實在無法理解這些微小而卑賤的東西怎麼會有道的存在?等我大了一些,我終於知道眼睛能夠看見的不一定是全部,用顯微鏡可以看到更細緻的部分!後來等我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我才真的知道每個存在為了生存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是道,也就是一種在那個環境裡面才會理解的法則和信念。
    《最低》是由知名成人女優紗倉真菜撰寫的小說,或許這就是一種話題!因為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前一定會先入為主的認定:這不是普通的作家!這是一個情色工作者的作品!或許還會帶著一些色情的濾鏡,期待故事內有一種色情小說的成分。然而,這本小說比一般的羅曼史都還「乾淨」,扣除少許的文字敘述,幾乎都可以說是「潔本」了!所以我在閱讀的時候並沒有血脈奔騰、心跳加速,看完小說之後,甚至很平靜的感受到這就是另一個世界的另外一種生活。有點理解,有些困惑,些許悲哀,一點無奈!

    書中說:「就像成熟水果慢慢腐爛一樣,總覺得身體一點一滴地被男人的毒所侵蝕。」「不管是開心的時刻也好,悲傷到希望自己融化在黑暗的時刻也好,對於每天眺望的我來說,這都是日常的風景。」、「常常上門的客人,與其說是要追求一種性的滿足,不如說是要追求一種療癒。」……這些很文藝但是也很真實的語言,就只是一種生活的呈現。我們沒有資格要求別人要怎麼活著,也沒有權力干預別人的私領域。
    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走到性產業的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模式。也許是本身的性成癮、可能是被迫下海、也許是情感報復、可能是家庭背景、或者是半推半就、也許是追求刺激……無論如何,這都是別人的人生。在我們所謂的低下的暴露私隱的這個成人影片市場,就只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職業。我們並不會關注賣雞蛋糕小販的心路歷程,也不會貶低超商店員的選擇,更不會去指責送瓦斯的工人為何要接下這個工作。但是我們想知道把性器暴露在影片前的這些男優和女優他們的苦衷和選擇。
    在很多時候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肆意批評性產業的低下,但是卻偷偷的購買情趣用品,上網看成人影片,或者在手機裡收藏色情小說。我們其實沒有這麼高貴,只是我們沒有在那個環境裡,或許易地而處,我們也許更大膽也更絕對。正如《金瓶梅》原著序所言:「讀《金瓶梅》而生憐憫之心者,菩薩也; 生畏懼心者,君子也; 生歡喜心者,唯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菩薩、君子、小人或禽獸都是道德的分野,但真正的道德並非我們的認知。最低的世界也有最低的法則,最高的王國也有最高的戒律,所以不要扣問也不要責怪,平常心看待,也是體悟人生的方式。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母礙》


《母礙》
  艾絲特.維爾霍芙Esther Verhoef《母礙》是一個令人覺得既驚悚又感傷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了推理和探險的故事,幸好它只是個故事!畢竟在這個充滿「礙」的世界裡,有太多人因為別人的情感偏差而受傷。
    故事的開頭是因為新生命的誕生,這是令人開心但是困難重重的事情,因為在家庭中不會因為突然多了一個人而「一切如常」!很多婚姻的困局來自於無法適應的角色轉換,還有妻子一廂情願想要孩子的決然。因為母親和小孩的羈絆來自於從無到有每一天的改變和陪伴,而且有種生命共同體的革命情感,然而父親只是旁觀者,縱然是很有當爸爸自覺的男人,其實還是會有自己的重要性不如以前的抱怨和委屈,還有不願意調整改變的固執。故事中的男人在妻子產後出軌,或是太多的案例在太太懷孕時找樂子,似乎不會讓人意外。但是故事讓人驚奇的事情是,那個看似溫柔、無害、體貼的看護埋藏在照料中的恨和怨。


    剛開始閱讀時,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哈樂琴要像惡魔一樣的虐待傷害生命?為什麼要再三的犯罪?為什麼要用固定的手法讓人癱瘓、死亡?為什麼在她傷害許多人的時候可以如此理直氣壯,而且用23年的時間計畫恐怖的報復,而不是乾淨俐落的處理所有的人。她不只是要殺人,而是要討自己的公道!雖然整個過程讓人不寒而慄,但是到最後我們卻可以理解她被毀滅的一生,知道這個可恨的人有可憐之處。
    米麗安警官的直覺和兄妹親情的重量讓這個故事不只是單線的犯罪小說,而是一個抽絲剝繭的解謎歷程,縱然這個女孩其實也不聰明,也有致命的自以為是缺陷,但是沒有她的追兇和懷疑,我們就無法得知拼圖中很重要的關鍵。因為我們在循線追查中得知了這些看似無關的人物背後有著上一代的糾葛,也終於知道最可怕的源頭來自於上一代的情感糾紛,原本的可憐人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嬌柔,那些所受的罪又似乎成為一種償還。這樣的認知其實有點挑戰到讀者的道德底限,因為我們都知道以暴制暴不可取,但是如果世間所有的人和法律都無法為自己說話,那麼只能自己成為仲裁!
    一切都是因為「礙」,父母總是以為孩子應該都是對的,孩子也認定父母應該要毫無保留的站在自己這邊,所以當自己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就是雙重的背叛,被心愛的人背叛太痛,所以毀了人生又如何?人生早已經毀了!
    文中描述產後心情和復原狀態的文字非常真實,真實到令人回想起自己分娩後的歷程。很多人總是鼓吹多子多孫,希望年輕人多生孩子,但是生孩子不只是把孩子生下來,還有後續的許多問題:產後復原、夫妻關係、母子()相處、生活作息、工作調整、心態變化、人際關係、教養衝突……生育反而是最簡單的事。這些生活上翻天覆地的改變其實都在考驗人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適應得良好,就是母愛滿滿的幸福,如果無法走過這個關卡,就是「母礙」──身為母親要經歷的障礙
    讀者站在上帝的視角會知道原來那些委屈和不平根源於一開始的錯誤,然而,在故事裡面的人只會知道他們認知的「真相」,然後在死無對證之後,受害者還是受害者,兇手還是兇手!既然很多事情都無法明朗,那麼就讓停損點在這個悲情又悲壯的跳躍後生效吧!只有這樣那些活著的人才能夠繼續活著,已經死亡的人終究不再疲累。願這個世界多一些「愛」,少一些「礙」,願每一個生命都是被祝福的存在!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消失的老北京》

   或許是一種心情使然,《消失的老北京》 這本書我看的很慢,而且斷斷續續的,有時候甚至連一個章節都沒有辦法看完。我知道這不是書的問題,而是一種複雜的情懷。

    關於城市的新風貌我們都躬逢其盛,然而,我們也確實知道為了那些新的地景,還有為了那些外在的光榮,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既希望保持一種懷舊的繼承,但是也很希望存在於現代化的進步當中,所以我們都在新舊之間矛盾的掙扎著。然而無論我們最後站在哪一條線上,那沒有走的路都會讓人神往,畢竟我們都知道選擇的同時也是失去。

    梅英東以一個既主觀又客觀的角度來說著這個城市的故事,在新的建設狂暴的摧毀記憶時,我們能夠做的或許只有回憶。那些應該被遮蓋的貧窮、落後、不文明也許低俗,也許比低俗還下流,然而那才是真正的生活。無論是寒冷、髒亂、還是官方的政策,都確實地讓人們的未來發生改變。

    而本地人和外地人最大的差別,或許不在於在那個地方待了多久,而是有沒有把那個地方當成「家」。離開家的時候會想要回歸,但是離開一個場所只有輕描淡寫的再見或再也不見。

    「如果你是窮人,那你就沒有明天。」這是我閱讀時最震撼的回音,因為無論在哪裡都一樣,無形巨手能夠輕易地改變一切,而我們始終是被移動的那一切。

    看著故事裡的耆老們訴說著老北京的故事,說著那些文革時讓人心痛的錯誤,文字很平淡,但是那些過程一棟生不如死。那些活下來的人必定是堅強的,因為死有時候比較容易。所以,消失是很容易的,只要一紙命令和賠償,然而那些釘子們,或許只知道生根的感覺吧!

    這本書應該要看得更慢一些,但我只能凌亂的寫一些雜感,也許我們也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