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蓮花》心得

《蓮花》心得
2007-11-09 09:34:11 | 人氣(25)

蓮花,不完全是潔淨和誕生,也不僅是佛教或儒家所賦予的意義。在這本書裡面,蓮花是一種洗淨,讓所有的角色在痛苦和失望中找到光亮,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紅塵中打滾,絕對無法出塵,完全的乾淨是一種缺陷。人應該在蓮花池,淡淡的穩穩的盛開。這本書不算厚,但是它所承載、探討的問題,必須讓哲學家或藝術家用一生或者更長的時間來回答。

「人的命運有時候被自己瞬間的抉擇改變」一個動念左右了自己及許多人的未來,在自己的與別人的蝴蝶效應中流轉,我們的生命沒有自由。能夠選擇並不是自在,更何況任何二選一的答案都不是我們一開始所願意接受的。我們只能夠在兵荒馬亂中尋找生命的寧靜,告訴自己現在的決定是對的。可是,人真的要這樣活著嗎?能夠拒絕後悔的感覺如潮水般襲來嗎?

有首歌的歌詞說:「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我時常問自己「旅行」的意義為何?是否是把自己的身心放逐到另外一個空間,還是讓自己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去做,恐怕就沒有時間和心力去挑戰,但是,要如何跨出第一步,如何說服自己當下的出發是最完美的計畫,那成為一種無解的懸問。

故事中的主角善生被形容成「整個人是一個巨大的傷口。」那種缺憾是很恐怖的輪迴,因為傷口會吸引著傷口,痛苦會呼喚更多的痛苦,所以內心永遠有一個角落如黑洞般沒有止境的吸納疼痛。作者用很超然的角度說:「在這個世間,有一些無法抵達的地方。無法靠近的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無法佔有的感情。無法修復的缺陷。」只有先看到人生中的遺憾,才能夠逼迫自己成長、成熟。我們時常用過去的結來綁住自己,無能為力的失落感與力不從心的挫敗感時常讓我們的靈魂陷入黑暗。可是,黑暗又如何?光亮是一種存在,在暗無天日的世界裡怡然自得,拋棄我執,黑暗也成為一種方向,而不是絆著我們苦難。

為自己的傷口灑上鹽巴是自苦,而那些把傷口血淋淋撥開的決心卻是淨化的第一步。有位作家曾說說:「我們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人無法在歷史中學到教訓」年輕的內河在經過不堪的感情之後仍然重蹈覆轍,是她自身的試煉。而善生間接或直接的在內河的痛當中感到蒼涼和不安,這是他們之間牽扯的緣分。善生「未曾識別愛欲歡愉的表象,卻被迫進入它黑暗沉痛的內心。」很多年的時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傷害了身邊的人。可是被傷過的人最終都得到了開解,了解到有些事情害情緒是勉強不來的,用有涯的生命填補無涯的空洞,終將讓自己毀滅。蓮花裡面,有人生、有人死、有人生不如死、有人死不如生,生生死死當中,雅魯藏布江的河谷依然滔滔奔流。

記起東坡的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生命是什麼?圓滿是什麼?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的變與不變,得到的心靈震撼,早已超越我還沒有與這本書相遇的懵懂。不管活到幾歲都會有許多的疑問,善生有,內河有,慶昭有,我有。我們活著,接受著變動,改變著變動,也被變動改變。即使我們最後做的決定是回到原點,那個等著的點也不是從前的寂然,我們踏上追尋的旅程,然後自問自答,我們了悟了問題,了悟了答案,了悟了我們早就知道答案。

人的一生中總是在尋找證據證明我們早已知道的道理,也花時間尋找青鳥,可是,我們很少問自己快不快樂。只有在離開的時候我們才稍微的感受到一種被割裂的清醒,才知道有勇氣看自己的問題。我花了許多時間看這本書,因為當故事的主角渡河、涉水的時候,我也必須把自己的過去一起帶進來,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空白,我只好用自己的記憶填補。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平實,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在藝術的領域裡,創作者跨越一定境界之後,風格會回覆簡單拙樸。準確的東西,一定是簡潔的。」文字的魔力在於當它經過組合之後可以毀天滅地,可以撫慰人心。我愛極了那些平淡符號背後的力量,旅程一路上的景色很美,人的過去在悲傷中也有絕美,讀著故事的人流下來的淚珠也很美,單純的東西總是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刻劃。平常的東西最奇崛,容易的東西最艱難。

最後,我必須要回答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問題,在閱讀完這本書籍之後,我相信,我的花還會開,會開在我應該停駐的地方,等著一段緣分,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