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被了解、安慰的溫柔:評《以我之名》

我喜歡張曼娟的書,因為文字的流暢還有情感的真誠。《海水正藍》或許是她的成名之作,但是我是從《時光詞場》才真正的入坑,然後到了小學堂裡聽曼娟老師溫柔的用小孩能聽懂的語言說著古典的經典,加上一些有趣的圖書,我深深地感覺到這才是中文人所說的溫柔敦厚。沒有攻擊性,但是又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反思日常的點滴,那是我很喜歡的軟性閱讀,也是我願意持續觀看的方式。

上一本《我輩中人》已經讓我感受到被安慰的感受,而這本《以我之名》又用更深入人心的方式談交友、交往、照顧、教養、愛情,還有讓讀者知道生活中「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的中肯。也許我還算是年輕一輩的身分,但是我真的很希望能夠從書中得到一些前賢的智慧。也真的對於曼娟老師書中那些學術界的黑暗、教育界的八卦、文壇的忌妒和刻薄無恥感同身受,但是到了某個境界,也許就像書中說的「羨慕忌妒恨」的流程中,連羨慕都不再有,遑論之後多餘的動情。


我最感動的部分在於書中關於照顧長輩的心路歷程,尤其能夠把自己的家世和無助攤到群眾前,那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很多人會責怪子女不盡心照顧老人,很多人會說沒有用心陪伴長輩才會失智,很多人會七嘴八舌的討論家族中誰最孝順,很多人也會在完全沒有照顧過長輩的時候還指指點點。然而,經歷過長輩照顧的辛勞才會知道要喘一口氣有多難?也才會知道在醫院、家中、工作中奔忙有多崩潰。如果沒辦法給予全心的陪伴,至少就拿出足夠的金援,如果連錢都拿不出來又要嘴,被討厭或是被「嗆」剛好而已!

看過許多因為長照而身心俱疲、自我厭棄的子女,也看過很多因為老化而憤怒固執的長者,其實正如書中所說的:老,才是我們的未來!對於忙碌了一輩子的中年人來說,就是必須接受自己和親人因為年齡而產生的隔閡,也必須承受和下一代的價值碰撞。而對青年、少年來說,不懂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學校就是必須要反抗和打破的威權。然而,對於老人來說,邁向生命的下一道(或是最後一道)關卡,感受到自己作步道醫前能夠處理的事情、忘卻曾經記憶的名字,那或許是恩賜也是懲罰。

而在不同世代中女性對於自己的看法,從上一代必須要依附在夫姓上才有的安全感,想要成為某人的太太。到了現在的女性,很希望能夠擁有獨立的自我,就算婚後也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最重要的是能保有自己的價值。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必須怎麼樣才好。只要自己活得快樂,別人沒有權利在旁邊品頭論足、頤指氣使的批判。

如果想成為小女人,那麼就好好找到一棵可靠的大樹吧!如果想要自己披荊斬棘,那麼就好好鍛練自己的心智!如果想要在家庭中找到歸屬,那麼就給自己的家人足夠的愛!如果想要在工作上發光發熱,也記得不要把別人當作踏腳石糟蹋。我喜歡做自己,也願意盡量的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那樣太真實,不過活著是因為自己和自己愛的人,而不是那些不相關的人。

我希望自己到了五六十歲時能夠有中年人的樣子,而不是呈現凍齡、但是倚老賣老的姿態。也許在人生路上行走,會有很多失誤,可是我想要認真地走走看,遇到一些逆增上緣,受到一些背叛,得到了一些善意、遇到了一些好人好事,然後讓自己成為更接近自己、更有智慧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