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回憶與誤解》試讀

 《回憶與誤解》試讀

    近年的非虛構小說以一種強勢的力道在文壇上證明存在,似乎有一些事情不能依靠著虛構的文學形式來陳述,只能夠在「實際發生」的事實之上說明人間的種種險惡和磨難。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並未按照蒐集的歷史文獻來描述核災的歷史,而以口述、訪談災難倖存者的個人經歷及機密檔案中挖掘事件真相,最後《車諾比的悲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台灣作家平路的《黑水》,香港作家黃碧雲的《盧騏之死》也是在讀者已知事件的發展和人物的影射,可是小說中的描述並不等同於事件的當事者的真實經歷的前提下完成。

非虛構寫作、新聞報導與報導文學之間沒有絕對顯著的差異,但是非虛構小說在解構題材的自由度上卻比純然書寫真實還多了點「虛構」空間。作者先對個體的故事和回憶進行敘述,再加上文學的想像、加工,投射作者個人的創作意志,為真實或虛構的事件呈現另一種發聲,而且能夠感動讀者,讓讀者百分百相信那些故事裡的主要人物的確曾經在那些事情裡浮沉,那麼這就是成功的創作。畢竟假到真時、超越真實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回憶與誤解》是虛構的好萊塢演員金凱瑞,在虛構的好萊塢力爭上游的故事。書中描述的內容不全然是真的,但這一切都是實際存在的。然而當讀者以「金凱瑞」和「好萊塢」的關鍵字來解碼,我們的確會清楚的在腦海裡呈現那個演員和電影工業的模樣。我們利用文字窺探了名流、演員和狗仔的生活模式,我們也參與了偵查、反偵察、爆料的流程,我們更是隨著那些功成名就的歷程品頭論足,隨著愛情和婚姻中的算計而唏噓。

    我們知道這不是金凱瑞!

    我們知道這不是金凱瑞?

    我們知道這不是金凱瑞……

當我們在那個醉紙金迷的地方生活,我們又能夠做什麼選擇?每一個選擇或是決定都是不得不的必然,其實在那個當下,沒有別的選擇。很多我們都知道的明星們私底下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癖好,也有些偶像在下了戲之後是很接地氣的,還有一些搞笑的藝人其實比任何人都認真的面對真實的生活。最後我們會理解舞台上、戲劇上的那些表演都只是人物設定,他讓我們接受了一個純粹刻板的形象,然後盡量不要破壞想像。像是迪士尼裡戴著公仔頭套的工作人員,只能敬業的展現屬於那個角色的樣子和姿態。然而當他下了班之後,也許他最怨恨的是這個自己微不足道、必須取悅遊客的工作。

    所以,故事中金凱瑞不管以什麼樣的外貌去扮演另一個人(如毛澤東、天神、監獄囚犯……),我們都護理解那是一種扮裝。在機械複製時代之後的靈光閃逝是必然的,我們堅持要把角色和人物綁定的想法都是一廂情願的,我們想要留下的感動卻是容易經過自己記憶的扭曲的。所以回憶的是誰的回憶?誤解的是否是真的誤解?那都不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讀者「相信」什麼!還有讀者選擇相信誰的記憶是絕對正確的。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偶爾想起自己記憶中的金凱瑞,當然還有那些曾經陪伴我成長的電影。不是金凱瑞或是金凱瑞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的非虛構很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