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躺平」無罪

從新聞當中看到賴清德到成大座談,做了問卷統計學生未來的志向,然而得到的答案如下:41%「躺平族,阿姨我不想努力」,36%專業職業、24%創業、18%公職、16%從政。其實這種小眾的問卷並不能當作有信度的結果,但是記者說結果讓副總統傻眼,我想應該也只是在標題上玩弄文字吧!

如果一個嚴謹的問卷,根本不會出現這種類似「釣魚」或是「誘答」,不需要對這樣充滿玩樂性質的問卷較真,也不宜以這個結果來斷定青年無鬥志,畢竟這只是問卷,不代表真的會這樣做。君不見在學生時代,一大堆同學嚷嚷著自己都沒有讀書,結果考出來都是滿分。我想就算心理上想躺平,但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未來,還是會貴舔著當社畜,或者堅持著一份不那麼友善的工作。

青年對於自己的未來已經和傳統不同了,以前那一代只要努力一點,每個月能存點錢,然後買一間小房子,還能養活父母和子女。然而當七年級生、八年級生刀了職場之後才發現,位置都已經被限定了,工時不斷的拉長,加上資訊便利的關係,責任制、付出的大帽子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情緒勒索。只要不合長輩的意思,就開始被扣上反傳統、不受教、工作態度不好的罪名。可是,又要完成工作又要兼顧家庭,還要使命必達。

就只賺那一點點的錢而已!連買房子都不敢奢求,因為怕自己或家人生病,房貸會拖垮經濟,然後房子一樣被法拍。還是因為工時長,可能要負擔自己的醫藥費,父母也年紀大了,要挑選好一點的安養院、找好一點的看護,可是,薪水永遠不會和物價成正比。

缺蛋、缺肉、缺電,更重要的是缺錢,只是想要一個安穩的未來都不可得,幻想有阿姨、中樂透,並不過分。更何況現在的升學制度就是拚爹、靠背景,說好聽一點是從一開始就努力,實際上來說就是從開始就知道自己不需要繼續努力。因此少子化的根源不是年輕人不想成家,不願負責,而是年輕人負擔不起自己現有的生活和生命。窮忙著過日子,何必造孽讓孩子受苦?

還有,問卷調查的是研究生,那是一群活在學術的象牙塔中的人,如果去問問高職生、國中生,或是現職的工作人員,誰不想要輕輕鬆鬆的上下班、提案,準時回家、能夠休假?躺平沒有錯,一直試圖責怪青年不夠狼性,只是暴露了另一種權力霸權的集體情勒。

我希望能夠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對得起薪水就好。其他的生命力,我想用來做自已開心的事情。不要說我廢,我只是累了!躺平無罪,躺平有理。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181160
賴清德成大座談問「未來想做什麼?」 逾4成學生答案讓他傻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