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烏托邦大道》試讀

 《烏托邦大道》試讀

    我不懂那些音樂的流變,也不知道國外樂壇的發展,甚至也不理解那些讓人心動的樂手有多迷人。可是在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烏托邦大道》這本書的開頭,看著人物經歷了被詐騙、被趕出租屋處、失去工作、被分手,來到人生的谷底,我感受到一種絕處逢生的力量。雖然這本書的厚度讓人咋舌,可是隨著人物的經歷,跟著樂團的命名、成立、演出、失敗、觸法……,彷彿也在那個時代一起哼著歌,一同走過那些同樣徬徨、無助的歲月。

    在成為明星之前,這些樂手都只是對於音樂有著熱情的人,然後擁有很多對於音樂和生命的理想,希望能夠依靠著音符翻轉自己平淡的人生。然而生活就是不斷的打擊、折磨著每個人,或許在每個藝術形式上都一樣是苦悶的象徵、窮而後工,從被拋棄的底層地獄中艱辛的爬出,然後在成名後彷彿是在失重的雲朵上飄浮。在團體裡很多事情不是誰最優秀就能夠完成目標,而是怎麼把那些不同的元素協調的安排在一起,讓這些分散時尖銳刺耳的噪音,統合成具有特色的樂曲,展現屬於靈魂深處的吶喊。

    「烏托邦大道」的成員民謠歌手艾芙哈洛威、貝斯手迪恩莫斯、主唱雅思培德魯特、鼓手葛夫,在經歷了不算短的磨合後,為了各自的理想還有站在鎂光燈下的誘因,他們一路從破音、失誤唱到了熱門金曲,風靡一時卻也爭議不斷,或許就是這種爆破性的能量,讓他們能夠盡情的嚐試犯錯、修正再來,從英國開始屬於他們這個「迷幻民謠搖滾」樂團的奇幻旅程。

    嚴格來說,這幾個人的家庭、交友、生活,都可以放到心理學的層面討論,但是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治癒,也是非常好的發洩。有一個人懂得的喜悅是伯牙和鍾子期,有專業欣賞的是陽春白雪,有一些人懂得的流行是下里巴人。可是在歌曲的世界裡,從藝術的層面上來看,創作者都貪心的不希望只有那麼幾個人能夠懂自己樂譜和歌詞的悲憤和反抗:「我們是烏托邦大道,我們的第一首歌曲是〈放棄希望〉」(88)、「如果我是怪人,那麼我是一個誠實的怪人」(130)希望是那麼的難得,誠實是那麼的高貴,在生活中卻常常被犧牲。



在這本書裡,穿插著歌詞、還有樂手當時的處境,以及從報章雜誌的報導中看出他們經歷的災難。在我的心中,這些文字因為翻譯的關係,或許沒辦法馬上理解那些韻律,可是書中設計的那些片段:A面、B面、主唱、鬥毆、嗑藥、迷幻、性別、理想,卻越來越清晰的讓我理解他們狂躁表象下的執著,不只是對於音樂,更重要的是在面對生命的選擇時那些一往無前、奮不顧身,甚至飛蛾撲火的勇氣。

    也許讀者對於這麼厚實的敘述會很難一口氣讀完,但是當我們思考著那不只是幾個人的生命歷程,更是所有追求夢想的人會經歷的掙扎,那麼這些漫長、瑣碎、陰鬱、暴亂的片刻,就是成就著這群人的重要關鍵時刻。

    雖然有些老套,但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所說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持續的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都想摘下最亮的那顆星,卻在攀爬的過程中遍體鱗傷;我們知道已經無路可走,卻寄望著山窮水盡時能夠柳暗花明;我們終究贏得了名聲,卻在淚光閃閃中看見了依然脆弱的自己。讀著《烏托邦大道》的成名史,我想著的是這些曾經聽過萬千掌聲的主角,在夜深人靜時是否還記得自己苦寒、孤絕、失意、絕望的曾經呢?

    「烏托邦」,是個無法到達的彼岸,但是「大道」卻是我們都想要登臨的舞台。希望總有一天我會理解那種衝突的美,衝突又美。獻給同樣有點徬徨的路人,我們都在旅途中,說好,不說寂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