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試讀

《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試讀

    馬提亞斯‧艾德華森的書真是讓人驚艷,讓人愛不釋手,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事件的真相。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看到許多的團體呼籲大家重視家庭的價值,然後再次定義所謂的親情和血緣。然而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家庭中的「羈絆」是一種非常武斷的認定,如果太在乎某些外表的美好,內在腐化之後的膿瘡惡臭會讓人連一秒鐘都不願意停留。

    本書是由父親、女兒(十八歲的史黛菈‧桑德)和母親三個部分構成,然而它和一般的敘述結構不同,在時間線上不是採用三個人物的視角對於同時發生事件的看法,而是由三個人各自表述在案件發生前後的意識流動。所以,讀者可以從一開始的閱讀中看到一個愛家和歇斯底里的牧師父親、還有不受控制的躁動女兒、神神秘秘的律師媽媽。再來我們會知道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創傷和壓抑,尤其是在被性侵之後她對於人性的失望,然後看到控制慾強的父親試圖掌控一切,而母親則是忙碌的像是家中的客人。最後,經由法院的判決過程,我們終於知道這對家長的貌合神離,知道母親如何操弄證據和人心,也知道女兒如何冷眼旁觀並且加入這場賭局。




    完美家庭應該有著完美的境遇,不應該有汙點沾染,也不可以有不幸的事情。縱然這個家庭的內部早已分崩離析,但是誠實的牧師、精明的律師和外放的女兒應該要展現出完美的樣板笑容。就算妻子外遇、丈夫重視名聲、女兒想脫離控制,都不能夠打破薄如蟬翼的和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且家庭中的人都和女兒的好友阿米娜有著密切的關聯。與其說阿米娜是書中的配角,不如說她是這場兇案的關鍵。沒有她在其中平衡或拉扯整個故事,就不會有之後的悲劇。但如果在一開始她就在這個家庭中介入的更深,也許又會是另外一個恐怖的故事。

    當事件發生時,我們要相信誰?我們要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至親?還是要將知道的線索消滅殆盡?我們應該要奮力地捍衛家庭?還是就讓這個局面徹底的崩解?我們要為了成為家人的救世主而違背自己的信念?還是我們依然堅持著走在正義的道路上?其實無論我們怎麼選擇,那都不是我們的選擇。只是因為我們早已被命運操弄,而在無能為力的舞台上展演著創傷和掙扎。

    因此這本充滿懸疑的小說讓人有種疲累的無助,不是因為不精采,而是因為作者將每個人的心思都寫得那麼細緻,因此讀者會知道嚴格來說每個人都沒有錯,每個人都做出了在那當下最好的決定,只是這個決定不一定完成大家認定的最好結局。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書中文字敘述流暢,人物性格鮮明,還有充滿了道德和人性的爭議和思辨,希望能夠有更多讀者喜歡這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