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心得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

對於人來說,把一些動物豢養起來,用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現他們的生態就是一種保護,或者對於許多古代貴族來說,擁有許多珍奇異獸就是一種身分的彰顯和炫耀。其實我小時候很喜歡動物園,覺得能看到很多的物種:各式各樣的猴子、看起來不是很兇猛的獅子、非常高大威猛又溫和的長頸鹿、會發出聲音的大象‧‧‧‧‧‧算是近距離的觀察讓我覺察到不同吳種的差異,也感覺那是天經地義的公共設施,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因為人類的喜好,很多的動物其實被迫的成為被拔掉牙齒、離鄉背井的可憐蟲。

世說新語裡有一則故事叫做「支公好鶴」,故事是說支道林真心喜歡鶴,所以在看到被抓的鶴因為羽毛被剪、失去自由而頹喪,因而放了鶴讓牠自由飛翔。能夠在愛中放手需要很高的智慧,但是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本書要傳達一個觀念就是「維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事情,也要尊重生命,不要讓最後地球只剩下動物園和熊貓」。作者真正的經歷人和自然和動物的衝突和矛盾,也因為實地的經營,所以才能理解動物保育不是把動物抓來和人類相處,讓他們變成友善的大夥伴,而是要讓牠們能夠再回到自己的棲息地中存活下去。




「動物保育,談的不只是動物,很多時候人才是重點。」如何和當地的人溝通,如何理解動物獵殺的本能、如何準備動物的食物、如何看待餵食時血淋淋又令人作嘔的場景?在為了動物的野性和本能努力的時候,必須要理解動物其實本來不需要被幫忙,是因為人侵佔了牠們的生活區域,所以才讓動物成為失能的物種,而動物們之間會有許多互動,不只是吃和被吃的食物鏈關係,很多時候就是生存空間的爭奪。

我看到了大象因為喝水而成為牛的困擾源、看到不能餵食活體但是必須搬運大塊肉的費力、看到了一生是屎、大海撈屎的混亂,也看到了作者說為別的生命帶來改變,至少要一兩個世代才看見成效。動物保育的成本很高,而且沒辦法有經濟成效,就是不段付出的過程。但是我覺得那是必須要還給自然的承諾,也應該要履行這樣的義務。

我不喜歡寵物店買賣動物,因為很多時候買了又不會養或是和預期的不同,就會隨意地把動物丟棄。而且人類為了動物訂了價格,那就是把生命當成貨物。雖然我們沒有辦法不吃肉,但是至少在有限的空間中能夠給動物一些尊重。如果真的需要有動物園的話,我反對的是那種把人關在籠車裡然後到動物的棲息地冒險、餵食的表演和展覽。

或許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不過人類其實破壞了這個世界太多,如果將來自然反撲了,那真的只能說是人類自作自受。世界不一定需要動物園,但是世界需要很多自然的生物,願各種物種可以好好存在,不要因為人為的破壞繼續滅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