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愛情躍然紙上》試讀

《愛情躍然紙上》試讀

    我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穿越到書中,我會想要到哪一本書裡面?我會以什麼樣的身分和姿態生活?我會不會試圖改變故事的結局?或者我怎麼樣在開局已經絕望的時候扭轉乾坤,甚至走上現實人生無法達成的巔峰?假若我真的功成名就了,是否還是願意回到真實,繼續我堅持不懈的「魯蛇事業」?……然而我發現這就只是個天馬行空的假設題而已,我沒辦法脫離現在的日子,日復一日,演出我該有的樣子。所以我並不嚮往元宇宙,畢竟我不想要在幕後又再開演另一個虛構的生活。

    茱迪・皮考特和撒曼莎・凡里爾真的寫出了《愛情躍然紙上》(Between the lines)這本小說,從英文的書名看來,我覺得那條代表落幕,或是闔上書本的「線」是重要的,因為那代表了空間感,還有將虛幻和現實作出了區隔。翻譯成躍然紙上的跳脫,必須在閱讀了作品之後,讀者才能發現那樣的「躍」並不輕鬆,而是必須要打破次元和想像,以朝向悲劇的方式奮力前進。 



    書中的王子奧利弗並不那麼樂意的拯救他的公主和王國,而真實的蒂萊拉反覆閱讀了一次又一次的「詛咒」,似乎也讓人感受到現實生命中的失焦、失重和無奈。王子帶著父親的指南針踏上征途,然而,他並未對於未知有種征服的慾望,而是已經厭煩了那個命定要愛上的公主。當讀者打開故事的時候,就重複了一次又一次的輪迴。讀者或許發現了,如果書本從未被打開,那就是書中人物平凡的日常還有瑣碎,但是當書被一次一次地翻閱,就彷彿西西佛斯不得不將巨石推上山,然後一切重新來過的崩潰。在某個意義上,是讀者而不是作者製造了書中人物的痛苦。這本薛丁格的「書」,是一本無論打開與否都有其中一方(lines)感到悲慘而絕望的痕跡。

    書中人物知道自己是虛構的,這樣的設定非常大膽,沒有崩潰的自毀,而是生出了對於無窮的絕望。扮演著王子、乖兒子、勇士、情人的身分,但是那些刀劍武器和愛情,都讓人望而生厭。魔法森林裡的一切,妖精的祝福(智慧、忠誠、生命),還有通過考驗的挑戰,都只是那條必須走上的宿命。然而王子找到了破口,設定了信物(棋盤),尋找了可以拯救他的真命天女,這種反轉的設定跳脫了性別的框架,也是書中特別的巧思。書中人物主動向外界呼救,並且給予指引,讓知道結局的讀者,突然間變成參與者,而被擺弄的角色,竟然能夠反向的給予意見。

    兩個主角的共通點在於沒有父親的童年,縱然母親已經超標地達成了自己的責任,但是心中的遺憾卻成為憂鬱的來源之一。而因為一直無法來到「結局」的重複,讓這些過程成為一種壓抑和煩悶。然而,書中的「逃逸」不只是從那個情境中逃出,更重要的是暫時離開那樣被限制的「情境」。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對於自己的處境不滿,書中的角色也有心滿意足的過日子的,「每天過別人幫他們安排好的生活,做別人叫他們做的事。可是我一直都不太合群,我一直很好奇,如果我是別人……那到底是什麼感覺?」,只是對於有思想的王子來說,那樣的思維無法讓自己認同。

    當書中的角色能觀看讀者的生活,當讀者開始和虛構的人物對話,能夠解救角色的作法是「破壞」!將書本毀掉,同時毀棄那個自己曾經依賴的物件,那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當長大之後,開始不期盼好事的發生,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後放棄為自己的理念爭論。成長變成社會化的一環,但是當孩子這樣被時間吹脹後,似乎不再具有曾經美好的彈性和樂觀。在不同的頁碼中,書中的人奮鬥,讀書的人也在為自己的「精神狀態」奮力的證明些什麼。可是無論如何,對於別人來說,一個會將童書帶在身邊的少女,她對虛空說話的症狀,還有分不清現實和虛構,都成為「有病」的代稱。

    書中有趣的地方也在於,兩個主角互相「報復」的環節。並不是真的想讓對方受傷,但是從對方的困擾中有種得意的快意和後悔,這就是青少年陷入曖昧之前的試探,也是兩個人從認識到進入彼此心中的歷程。而擔任反派角色的「惡龍」還有現實中的一些惡質同學,是真實的困擾和麻煩。可是他們也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扮演著相應的角色。然而最後的結局到底是否能走向幸福呢?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找到真正的皆大歡喜結局呢?進入書中拋卻一切,還是從書中出走重新開始一切。無論怎麼做,最後的「選擇」都會讓人受傷。

    可是受傷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縱然結局已經很友善的沒有給予什麼定論,但是孩子們慢慢長大後會知道,那些THE END之後,不是真正的結束。就算已經完結的世界,還是會有我們都無法預知的蝴蝶效應。所以當我們真正面對到了選擇之後,我們會怎麼做?我想我還是會回到現實的世界裡,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這裡,在意的人也都活生生的將我牽引。可是如果有微乎其微、一彈指的時間能讓我冒險,我願意成為另一個人,不是拯救世界,而是逃離到另一個空間當中。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希望更多讀者能夠一起參與,說不定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本自己的《愛情躍然紙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