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千千萬萬都是你》推薦文

   「鏡文學」推出的「驚悚劇場」,充滿了讓觀眾不寒而慄的恐荒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住戶公約第一條》,那是一個小女孩為了留住媽媽,用貓砂掩蓋屍體臭味的社會事件。我還記得當時看到劇情最後的震驚和不捨,也哀嘆整個社會對於底層的粗暴對待,影像所呈現的是女孩的固執和脆弱,還有女孩和母親緊緊相依的情感,雖然故事裡的母親並不是稱職的媽媽,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存在」是她能夠繼續生活的動力。

    在艾蜜莉.史柏(Emily Spurr)的小說《千千萬萬都是你》當中,我終於更懂得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蕾伊她是如何思考「媽媽不見了」這件事情,在作者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個超齡乖巧的女孩,努力的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維持她「願意相信」的世界,同時和另外一個古怪的鄰居老太太萊緹雙向救贖。沒有什麼怪人是一開始就那麼「怪」的,也許在那些外顯的髒亂、暴躁、難以親近、憤怒的狀態下,都有一些難以承受的傷痛。想要抓住些什麼,肇因於安全感和滿足感的缺失,無人傾訴聞問的遺憾,讓人只能繼續的躲在自己的堡壘當中。



故事裡的小大人和老頑固都不是那種閃閃發亮的人,但正是因為她們感受過、擁有過「愛」,在失去了微小而短暫的幸福之後,更難以忍受。萊緹曾有個女兒的陪伴,蕾伊曾有過媽媽的照顧,親人是她們的全世界,當至親離去的時候,少了一個人的孤絕感,讓她們更想抓住浮木。蕾伊的狗,或許也不是那種討人喜歡的樣子,可是狗狗的體溫給了世界給不了的溫暖。萊緹乾淨晶亮的車,讓她和遠在異地的兒子保有見面的體面。如果蕾伊的遛狗行程和萊緹的公路之旅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他們就能不去面對房子裡發生過的事情,可是讀者都知道,逃避終究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還是要揭開傷疤,面對那些我們想刻意藏起來的東西。

    我在書中看到了小女孩被迫成長的恐懼,看到老母親被迫面對現實的崩潰,看到蕾伊的外婆重新找回親人的焦慮,突然之見,故事裡的這些女性角色都幻化成同一張臉孔,她們在對彼此的需要中找回了原來的記憶,也藉著字裡行間的敘述帶出了曾經的遺憾,或許屋子裡的「臭味」不是為了讓人噁心,而是為了求救。在腐敗的貓屍、雜物的霉味、飄散的臭水、散亂的囤積物發酵中,那個被染黑的,習慣汙濁的人,想要有人來帶著她們從困境裡抽身。

    人是很難接受現實的失敗,也不容易和所愛之人告別,或許在別人眼中自己的家人並不稱職,可是同樣的血緣帶來的緊密連結,不會因為生死離別而割裂。本書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轉機,好像一切都會變好。雖然要重新開始很難,不過只要願意跨出第一步,世界就可能變得不一樣。整體來說,作者從一開始刻意的埋梗,持續的由女孩對「你」的傾訴來幻想媽媽還在,安排一個獨居老人的惡劣環境,讓這兩種元素產生火花,這是頗具巧思的安排。如果能加入從老太太視角看待鄰居發生的一切,雙向敘述,會更加完整。

    我喜歡這本書關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述,也強烈推薦在閱讀前後都能看看《住戶公約第一條》,在文學與影像的碰撞中,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