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星期一

可以很甜,也可以不甜:評米果《台南甜不甜》

米果又有新書了《台南甜不甜》, 雖然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但是直到這次的連假我才有時間好好的閱讀這本書,平常總是太忙也沒時間好好體會、回想那些滋味,每天囫圇吞棗的趕著進度和計畫,只有閒下來的假期才能夠好好品味自己的生活。尤其在忙碌之後,總覺得能夠好好的讀一本書,或是為了興趣而寫些想法,都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

讀著米果的這本書名,仿佛就像一群人在相機前面回應著:西瓜甜不甜?(當然,把西瓜換成台南,好像也是一種雙關於政治和水果的問法。)台南到底甜不甜?對於在地人來說,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可是外地的朋友們總是覺得這個城市連空氣都有棉花糖的氣味。既然連空氣都是甜的,那麼食物裡多了一些甜味,也都是正常發揮。只是,我自己沒有太多關於甜的印象,或許是因為久處之蘭之室,習以為常罷了。

身為台南人往往就是會和小吃、美食、甜,「掛勾」,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承認,對外地的朋友來說,聽到台能就等於拿到了美食之旅的鑰匙,認識一個臺南人,就可以得到,「我家巷口」的通行證。如果是交情好一點的友人,我會帶著他們去往我記憶中的好滋味,但如果是那種一開口就遊客朝聖路線的,我也會順著他們的意思來一場餵豬之旅。不管怎樣都好,都有得吃,都能吃得飽飽的。但我說的台南,就真的是府城舊台南,縣市合併後的大台南,我還是無法吃得透透的。

米果的書中分成台南甜、食哲學、吃四季、下廚趣、食光機五個單元,內容包含了蔥油餅、蝦子、虱目魚、鱔魚意麵、蝦仁飯、青蔥、豆芽菜、豆皮、納豆、雪裡紅、紹興酒 ,還有我最懷念的酸鹹甜禮盒,真心不建議在晚上看著這本書,否則還得忍著轆轆飢腸到天明,等待隔天才能夠吃到類似的東西。書中關於食物的「流儀」,或許是店家或是食客的哲學和生活態度都有所著墨。我很能會心體會標題直接破梗的:
比起牛肉湯,台南人可能更愛鮮魚湯,
我所理解的「台南甜」
台南滋味裡的鹹酸甜

作者縱然在別的城市生活,可是記憶裡的滋味並不會消失。或許在讀高中的時候沒吃到的那些,錯過的一些食物,等到大一點了再回頭來感受,也是另一番滋味。張愛玲說的: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有時候先看過旅遊節目和美食節目,我們才知道原來有這個美味存在。有時候從別人的回憶裡,我們竟然還找回了早已絕版卻又驚喜復刻的小確幸。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起那些菜市場的消失小食,想起已盤讓的餐廳,想起走味的第二代接班,想起那些我再也吃不到也不知道怎麼跟別人形容的滋味。或許聽起來有些悲觀,但是,正因為正版的食物已經在我的血液裡面了,我是台南人,我愛吃台南的各種食物,不是只有甜而已。

問一個台南人台南甜不甜是很考驗交情的事,可是,我歡迎喜歡台南的人來到我的家鄉玩耍,台南甜不甜這個問題,就請提問的人自己慢慢的感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