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真相不重要???評《八尺門的辯護人》

我常常在思考死刑到底有什麼好吵的?犯錯然後在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威下贖罪,讓活著的人能夠好過一些?不是嗎?對於人權派、宗教理念的廢死理由我可以理解,可是我仍然堅信人總是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否則只會讓罪犯覺得台灣是犯罪的天堂,只要精神有問題、醉酒、有悔意,就能夠以無敵的姿態繼續存活。

在看完這本小說後,我的立場仍然沒有改變,雖然在過程中我的確因為書中兇手的遭遇而覺得死刑值得商榷,但是,我不是因為要不要執行這件事情而鬆動,而是我思考著當死刑判決後,要多久的時間羅列證據,才能夠徹徹底底的斷言犯罪者就是如此的罪大惡極?

唐福睿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得到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我覺得真的是實至名歸,這本小說不只是探討了法律、政治、人性的界線,甚至還在原住民、新住民、外籍移工的世界裡縱橫,雖然小說並不是把所有東西都加進來就算包容,可是在作者的描述中,我真的能體會他尊重不同族群,並且看到彼此差異的決心和野心。包含名字的念法、中英文的翻譯、對於回教文化的解說,還有沒有偏頗的將「本土」主角變成救世主。

我很享受跟著主角佟寶駒一起查案的過程,因為他有故事,也有著屬於他的盲點和正義,是個血肉飽滿的人,也是個在生活中既樂觀又悲觀的混合體。對於父親的過往,佟寶駒有恨,但是那是讀者們都能夠理解的在那種時代和情境下的父子溝通不良和衝突,也知道兩個人之間其實都用自己錯誤的方式關心對方。一直被切斷的愛情線,雖然到最後還是沒能連接上,但是佟寶駒用務實的方式在調整自己看事情的方法,這讓我覺得非常的感人。

另一位年輕的連晉平看似無足輕重的公共辯護人替代役男,但是他優越的家世背景,未來法官的前景,叔叔伯伯們的照顧,都讓他在這個故事中形成左右結局的角色。如果沒有他,佟寶駒加上外籍移工突破語言的查案,直搗船公司背後邪惡力量的功敗垂成,就會是完整的悲壯悲劇。然而因為連公子(蓮霧)的參與,基隆八尺門「平春16號」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變成了司法、政治、愛情的修羅場,印尼籍漁工罪證確鑿,死有餘辜,而司法只是給予適當的處決,只是平息民眾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只是高層操作民意的手段,只是官商勾結的收尾。

故事裡出現的總統、秘書長、法務部長、法官,一個比一個髒,一個比一個有心機,比起知法犯法的船公司,只是乾淨一些的衣冠禽獸。船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也隱藏了很多邪惡,這是長久累積的問題,無法藉由一個小人物的死亡來撼動。政治的事情原本就關乎所有的事件,層級的不同造成看事情的方式不同,如果死刑的存廢只是一種工具,那麼這些下這盤大棋的人在乎的也只是能不能繼續下棋而已。所謂的公理、正義,都是假的,只有現金和名聲、選票才是袞袞諸公在意的。

我其實並不喜歡書中的感情線,無論是中年組、青年組的都覺得很煩燥。因為法務部長和秘書長的感情有太多算計和肉慾,而連晉平的三角戀也讓人覺得很惡俗。但是,這並不是說作者寫得不好,相反的我覺得作者的描述是成功的,因為愛情、親情還有故事裡移工和雇主、移工和船長的溫情都很平凡的「淡」,有了濃烈的愛情,才讓小說顯得更加的有血有肉。還有因為愛而不得的報復、忌妒、猜測,讓故事呈現無法預測的走向。

結局的一章實在太令人驚訝了,原來是這樣的狀況,沒有文案所說的那麼的複雜,就只是一個很單純的理由,甚至會讓人感覺所有的忙碌都在看完之後覺得像是一拳打到棉花裡。如果這就是真相,一開始就知道是這麼簡單的小事,會不會讓那麼多人都因為自己的腦補而激發各種蝴蝶效應?一定要看到最後,才會知道政治是如何把人們的生活搞到一團糟,也更體會到政客讓人厭惡的嘴臉。

真相真的不重要了,人們選擇相信什麼才是重要的。所以,不要自以為正義的想改變什麼,因為到了最後,都是我們被整個環境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