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浪漫的回航:評廖鴻基《最後的海上獵人》

曾經聽過廖鴻基在演講的時候說了:台灣沒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在讀了《鯨生鯨世》之後,教了鬼頭刀、丁挽、黑與白──虎鯨之後,我必須承認食物對於我的吸引力依然遠遠大於實際到海邊玩耍,更不要說對於漁船、漁夫、遠洋漁業的認識,那都是遙遠的、不著邊際的、別人家的故事。

而《最後的海上獵人》 到底要寫些什麼呢?有別於對於魚類、鯨豚的人性化描寫,海上獵人要寫的是關於鏢旗魚的「獵人」的故事。不過一邊讀的時候,我常常想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那是不服輸的精神,也是命運殘酷的暗示,更是推崇力量和奮鬥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然而,我必須承認我從來沒有真正的被感動,因為我沒有非得和一條馬林魚較勁的衝力,也不是那麼喜歡粗魯的水手和神祕的海洋。

然而在廖鴻基的故事裡,海上必須要有一個睿智而飽經風霜的老人(海湧伯),要有年輕的後生(粗勇仔、清水),還要有陸地和海洋的衝突,加上那些無法解開的心結,以及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和價值衝突。小說中帶著和以往散文不同的感覺,那就是大量的文字細節描述,關於海的、心情的、背景的、人和人之間的,只是,我還是很懷念單純就集中寫著某一種魚的文章,而不是像小說中過多刻意堆砌的支線和情境。

當然小說和散文是不同的,所以小說中必須有清水從小寄人籬下的衝突,有他被欺騙而扛下債務的描述,有粗勇仔和妻子的夢幻愛情,有海湧伯和家人不鹹不淡的關係。陸地上的失敗者,海上的失敗者黃金交錯,從海洋走到陸地的粗勇仔,從清水到濁水的變化,這都是為了推動情節的安排,也讓讀者更清楚的知道原來福禍相倚,或者在冥冥中注定會有著新舊海上獵人和大魔王的決戰。

到了最後,這個故事是幸福的,因為不管如何,總是給予上一代、新生代的漁人一個美好的結局。然而就因為這麼美好的結尾,沖淡了「事實」的真實。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老人與海的失敗才比較實際的反映了人生的真相。能夠一償宿願的和終極魔王PK,最後還解決了生活的困境,那真的是小說家給予的最大的溫柔和祝願了。

廖鴻基畢竟是浪漫的,在經過大風大浪之後,終於用文學的筆法和想像來成就最終的獵人的海洋。到了最後,陸地的問題還是需要海洋解決,而已經在陸地紮根的人也必須繼續的扛起他所經營的事業。廉頗老矣,老兵不死,只是,那一艘艘的漁船都被大公司收編成新的船隊,只是沒人在意用網網的魚和標槍網的魚有何差別?海鮮只要新鮮,海洋依然離我們太遠。

最後的海上獵人,書名聽起來有些悲壯。然而,這只是幾個人的生命史,還有很多不那麼浪漫的魚夫依然每天為了生計奔忙。我不擔心沒有獵人的世界,但是我害怕汙染後再也沒有魚類的海洋。在海洋文學裡,我願是個務實的讀者,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