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誰能不說謊?:評《六個說謊的大學生》

上禮拜就看完淺倉秋成的《六個說謊的大學生》,只是一直沒有辦法仔細地寫下自己的感受,因為想起自己的求職過程的兢兢業業,還有變成老鳥成為決策者的戒慎恐懼。只是到了最後我真的知道面試時所說的那些話,都只是暫時想要感動評審,或是以為能夠感動自己。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尤其作者把背景設定在大學生的求職面試上,學生能夠做的壞事是什麼?能夠發出的黑函又怎麼傷害人?或許只能夠攻擊彼此的交友、感情、生活、作息,而這些小事情其實跟成人的世界比較起來,微不足道。讓人墮胎的男人、未到法定年齡偷喝酒的男孩、捲入霸凌事件的肌肉男、在酒店上班的女孩‧‧‧‧‧‧六個大學生共同經歷團體面試的那些壓力,展現自己能力和特質的眉角,沒想到到了最後卻帶出了一場命案。

我喜歡這本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六個人當時的履歷表,因為在這時候的敘述是最真誠的,同時也是最樂觀的。在還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們只想著只要有一個地方可以錄取自己就好,可是等到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才會知道年輕時被提款的歲月是那麼的青澀單純。這些大學生努力的為了工作而準備資料,想盡辦法拿到跟公司相關的資訊,也做了沙盤推演,認真的為了可能的問題而燒腦。只是,這間公司到最後突然地把錄取員額縮減到一個人,因此才會有彼此之間的勾心鬥角。

公司要這六個人投票決定要留下誰,這不只是對於彼此的考驗,也是公司想要直接甩手不當最終的決策大魔王,因此這六個擁有革命情感(或是有好感)的同儕,最後變成敵人,只能在這場求職的大逃殺中讓一個人生還。面試時、討論時每個人都有著最樂觀優質的一面,可是真正私底下的生活模式,抽菸、喝酒、髒話就變成家常便飯。但是,作者在字裡行間當中一直想要誤導讀者這些人的「壞」,然而,不管如何這些人都沒有這麼的邪惡,頂多只能說在那個年紀裡做出了自以為是壞事的選擇。

最後勝出的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而那些沒有被選上的,也只是因為這個地方並沒有那麼適合自己。其實每個人在求職時都說過謊,也都在生活中做過一些壞事,可是品格和能力能不能畫上等號?這也是從曹操的「求賢令」、王安石推行新法的用人爭端。我們要一個有能力的小人,還是一個有道德但是無能的君子在位呢?對於公司來說,很多時候無可避免的必須讓這些人都平衡的存在著,而我們也很難篤定的書著自己是邪惡的平庸,還是平庸的無能,或者高道德的智慧王?

到了後來,慢慢的從不同的視角看到了敘事者為何要抽絲剝繭的找到答案,因為生命中有比錄取正職更重要的真相。然而,無論真相如何都不重要了,因為已經到了新的世代,也已經走到了新的未來。犯人有著自己的理念,嫌疑犯卻只是代罪羔羊,而那個意外撿到好處的人是否真的那麼無辜呢?

無所謂了,因為,說謊的大學生都會長大,而成人的世界裡,說謊會像空氣一樣,畢竟真話無法讓人活在公司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