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那一天,你做了什麼》試讀

 《那一天,你做了什麼》試讀

    月讀正己寿香(まさきとしか )的作品,讓人覺得很「哀傷」,這並不是因為小說中有不只一樁的命案、死亡和不圓滿,更是因為對於期待未果的反作用力引發許多的不幸。與其說故事裡的兇手們是壞人,無法接受親人死亡的是偏執,不如說這些人都依靠著極端的力量讓自己繼續活下去。每一天都有人死去,也都有人遇到不幸事情,可是受害者遺族的每一天,彷彿都在死前那個時刻定格:死者離開前的音容、喜歡的食物、彼此的對話、最後的行動……都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小說中敘述著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案件,竟然有著奇妙的關聯。十五年前的水野泉因為兒子大樹意外身亡,而陷溺於痛苦的情境當中。她不純然因為死亡的本身而難過,而是因為名為「幸福」聚光燈、鎂光燈再也無法照耀著自己的後半生,因此她選擇用尖銳的方式阻擋別人破壞她保護、守護自己和大樹的結界,並且相信只有自己真切的關愛著孩子,付出無私的愛與疼痛。家庭中的同樣失去親人的父親和姊姊雖然也有掙扎,可是卻選擇走出泥淖,遙遠的記憶曾經發生的生活片段,避免自己也陪葬於無望的昨日。看起來很冷血無情的拉開距離,卻是拯救自己的方式。



    十多年後的另一個母親千惠在兒子百井辰彥失蹤時,歇斯底里的糾纏、尋找媳婦對自己兒子、孫子不利的證據,想像著不合格的媳婦傷害罪寶貝兒子的可能。讀者或許能夠理解母親們對於子、女的照料和偏愛,但是對於她們的行為也會感到煩躁和不安。當兒子組建了新巢,原生家庭或許仍是重要的存在,可是對於母親來說,對於搶走兒子的差勁女人,總是帶著無法抹滅的敵意。在兒子失蹤後應該要表現出震驚、哀傷、失落、痛苦……的情緒,然而媳婦野野子卻是哀樂不入、無動於衷,沒有太多情緒波動的冷靜,對於母親來說是刺眼的挑釁。
   
小說中的父親角色、男性角色是被弱化和醜化的,不管是逃避、再婚、性騷擾、外遇、隱藏的虐殺欲,甚至是代表正義的警察角色都有著不擅溝通的特質。而兩代的偏執母親縱然是不同家庭的支柱,卻同樣的激動、誇張和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幸福家庭」看板中。讀者或許會以為水野泉與千惠幾乎是能夠複製貼上的形象,一樣的吼叫、一樣的激情、一樣的不理智,她們同樣的愛著自己的兒子,只是不太在意別人也有母親和家人罷了。

    到最後讀者終於發現,原來「肉身毀壞,但靈魂不滅」的信念有多麼恐怖,尤其是在自己莫名的成為被「盯上」的魚肉,野野子的靜和弱對比著母親們的強悍行動力,或許到了最後我們才會知道,她除了青春時期遭遇的母親男友性暴力未遂,以及母親藉曾經保護自己的情緒勒索,野野子最大的問題在於勉強自己繼續走向大多數人理解的人生正道:結婚、生子,卻沒有好好照料自己受傷的心靈。

    小說最後一個小節「二零零三年十二月」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極平淡的敘述著野野子和大樹純愛的日常,還有字裡行間裡的殺機、掙扎和期許,充滿了山雨欲來的前兆。一切都是從野野子和大樹的的對話中開啟了「惡」,其實總有比直接動手解決、處理掉惡人更好的方式,其實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如果那一天,沒有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如果那一天

,沒有被警察追逐的意外;如果那一天,好好地在家中休息;如果那一天……做了什麼與不做什麼,或許都會是事後想起時的悔恨和不甘,然而當事件發生之後,我們只能哀其不幸,只能在得知其情之後,哀矜勿喜。

    牽起這兩個案件的警察三矢,雖然形象上冷硬、不擅言詞,卻細心的擁抱了受傷的犯人,也溫柔的提出了縱然靈魂不滅卻必須面對每個人的人生課題,引導犯人不要重複多次的錯誤。痛苦總會過去的,而那些值得珍藏的瞬間會繼續地留下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知道,那些陡然消失的空白底下有著什麼樣的秘密。可是在那之前,不問、不說,讓一切安靜的過,靜靜的陪伴著、等待著傷口癒合,也是生命裡很重要的經歷和學習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