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撿貝殼的人

這幾年讓我覺得很遺憾的事情是:所謂的專業領域研習,到最後都只是工作坊、便利貼,還有怎麼樣用新的資訊軟體教學。 在我剛出來教書的那幾年,還是能夠在研習的時候聽到專業的小說、詩、詞、曲、散文的分享和成果展現,現在只能夠辦理跟課綱、素養有關係的研習,否則沒有辦法申請到經費,老實說加上大老遠的交通往返,也請不到真正領域的達人,實在讓人覺得遺憾。

今年暑假前,我已經有點受不了自己的面目可憎,在職場的消耗之下或許對於教材、考科、出題越來越熟悉,但是少了很多到了我們老師輩相同時期會有的氣場和通達。我翻找了大學、研究所時期的文學史、哲學史著作,也開始上網學習北京大學教授楊立華的哲學史。同樣的內容,在我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不了解的,到了現在開始覺得那是需要歷練才有辦法得知的學問。

國文是一門預習人生的科目,我們讀了被貶官、流放的貶謫文學,得知某個作家的家庭瑣事,理解生活中難以言說的苦難,哀嘆也許是戰爭或是疾病中的哀愁,當然也先得知人生許多幸事帶來的狂喜,還有期許自己不會成為小說中諷刺的那一類蟲豸。在工作上我有對自己專業的要求,業務能力不好是很可恥的,可是我無法抵抗世代對於文學的貶低,還有對於「中文」的割裂。雙語也好、本土語也罷,我最熟悉的還是中文(或者為了政治正確應該說是「華文」),我從來都不以自己的出身為恥,畢竟在我痛苦的時候,是文學和文字解救了靈魂。

其實我很願意繼續的深造,可是已經不想只是在台灣的校園內學習了,畢竟當我看到了現有的課程和願景,寧願用線上的方式和國外接軌。不是我故意的貶低國內的高等教育殿堂,而是文學、哲學、美學這些門類,都需要包容和衝撞的文化底蘊成就,如果只是死守著門規和流派,只接受某種主流聲音,實在難以撼動我接近中年的心境。

頭腦不用是會鈍的,降低自己的語言教學也無法讓自己成長的,可是,我總希望能夠把工作和學術上的自己切割,就做個不斷學習的人就好,我還不能夠說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我願意撿拾著一望無際的貝殼,做一個不被綑綁和養廢的人,能持續懂自己的不足而奮鬥,或許這一生才不會過於漫長。

今天開始,繼續當一個撿貝殼的人,這片沙灘上,金光閃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