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你是我一生的願望》試讀


 
    面對別人的苦難,不要輕易地跟別人說「加油」,也不要自以為是地告訴對方:「不要想太多!」更不要試圖給身在痛苦漩渦的人正能量。因為那些都是於事無補的廢話,也是對別人的施捨。雖然我們常自以為是的發揮自己的同情,但對受傷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任何幫助。只是會讓人陷入:「為什麼是我?」的疑問當中。

    作者凱特.鮑勒( Kate Bowler)是杜克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的助理教授,她有幸福的家庭、喜歡的工作、對神的信仰、努力讓自己更好的信念,但是末期大腸癌摧毀她的計畫,也因為病痛排山倒海的折磨而身心俱疲,面對來自各方的關心和問候,感受無法承受的壓力,渴望再做些什麼的焦躁,才真的考驗一個人的韌性。

    當身心受到摧殘時,保持樂觀是強人所難,畢竟我們不是為了受苦而生,也不會因為承受比別人多的憤怒和傷感而昇華。但是,我們會因為身心許多的負面能量而崩潰、墮落和改變,其實不適我們願意讓事情惡化,而是當我們實在無法回到原本熟悉的自己時,現在的脆弱就是一種陌生和諷刺的存在。

    但鮑樂最後還是告訴讀者,把握與心愛的人的相處時間,絕對不會後悔。在這個生死課題上,不談宗教、信仰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我們只要緊緊的抓住自己所在乎的家人、情人,或許就能把極少的時間最大化,也能夠在最後的生命裡得到一些救贖。雖然受苦的是自己,但至少受苦的是自己。

    比爾蓋茲盛讚:「這是一本令人心碎,卻又有趣的書。我看完後,還持續關注作者的部落格。」把心碎和有趣放在一起是衝突也是昇華,讓讀者知道在面對生命的轉折時,怎麼樣選擇讓自己好過一點。我佩服作者的勇氣,也讚許她的轉念。在自己很忙碌的時候,覺得自己走不下去的時候,我常常回頭看自己的選擇,然後告訴自己:離夢想很接近了!

    有夢最美,活著才有辦法看到希望的未來,願天下有夢的人,築夢、圓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