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破碎的告白》推薦文


《破碎的告白》推薦文
    我們都知道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我們也知道愛能夠改變一切,然而如果把愛當成是武器,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被我們控制的人。凱莉‧芮默兒Kelly Rimmer的新書讓讀者在閱讀時就充滿矛盾和思考:到底什麼是愛?愛是不是永遠正確?我們要用愛「包容」還是「縱容」一切?或者在不同的視角下,我們回選擇不同的路徑!
    《破碎的告白》書中的敘述讓人覺得非常沉重,不是因為母親艾薇和妻子奧莉薇亞產生的認知衝突,也不是因為各說各話的道德背叛,也不全然是自以為是的盲目信仰,而是她們在某個意義上都沒有錯,然而因為她們認為的無關緊要,還有她們都存在著的自我催眠讓整個故事走向毀滅。沒有人暴力對待,尤其是曾經親密相許的伴侶,更不能以愛之名情感勒索。
    沒有所謂的壞人,因為所有的惡意都被包裝成善,然後讓人一步一步的偏離。假如那個跳遠的失誤不被扭曲?假如那種覺得自己從不出錯的自信不被賦予?假如那種對人的尊重能被提升?假如在一開始動手時就被警戒?我相信身為好兒子、好情人的大衛都能用他的聰明和樂情解決問題。然而在太多的時間點裡沒有出現意外,所以以愛為名的操控、洗腦繼續傷害相關的、不相關的人的生活。
    書中讓人難過的是那恐怖的母親角色,看似捍衛孩子世界的家長,其實只是將下一代帶向地獄。一個母親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以及讓孩子以為自己永遠是宇宙中心。大眾的「母礙」──為孩子付出一切、給予無限的關懷、包容所有的錯誤,然後在孩子犯錯時向社會大眾道歉,潸然淚下的訴說:「我的孩子很乖的,一定是朋友把他帶壞!」這樣的母夜叉何其多,中外古今都存在著這樣的奇葩。
    性別平等的教育一直都是失敗的,因為教育從來只要教性別差異,而不是真正傳達的理解尊重。許多低級色情的玩笑、暴力霸凌的對話、讓人作噁的暗示、自以為幽默的情趣……時常在生活中發生,然而我們都默許著這樣的不適,縱然覺得是錯誤的而給予糾正,還是會被一些人認為小題大作。故事中的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因為被激怒才會做傻事,但是,她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孩子是毀滅別人的兇手。
    在婚姻當中如果失去信任,往往就會讓彼此的裂縫形成鴻溝。如果沒有溝通,或只是只有單方面願意改變,這段關係也將走向滅亡。所以與其說是在關係中失去親密感,不如說是雙方無法共同前進的步調阻礙了彼此的成長。不適合繼續相處的話,就不應該互相折磨。威脅著要自殺、自殘的精神暴力,也不應該強加在愛人身上,因為那是惡魔的化身,而不再是家人了!
    我們都應該被溫柔對待,也應該溫柔的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因為我們每一個決定都影響了之後的人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願世間有情有愛有義之人得到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