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想像的唐詩:電影《長安三萬里》

人到中年,很不容易被事情撼動,但是人到了中年之後,又很容易被微小的事情感動。在我看中國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時,突然覺得自己彷彿也參與了那個時代,隨著高適、李白、王維、賀知章、杜甫、李龜年、郭子儀、孟浩然‧‧‧‧‧‧‧活在那個滿載著希望和失落的盛唐末世。安史之亂,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也是王朝滑坡的墜落。

這部影片和我預想的不同,我以為故事會從杜甫開始,會從這個崇拜著謫仙的小粉絲眼光流轉。但是,故事裡卻選擇了高適,一個和李白接近一些,卻又完全不同的典型。看到了最後我必須承認這樣的安排是對的,只有在少時相遇,經歷共同的軌跡,又能走出彼此不同風格的摯友,才能看到彼此身上最耀眼的星辰。

以前我並沒有那麼喜歡高適,或許是因為他的詩總是在邊塞的範疇,而我浪漫、寫實、綺情、自然,不願意看到邊境的殺伐,也不想歌頌戰爭的功成。然而,在這部影片裡的高適是非常迷人的角色,他誠懇踏實、有勇有謀,敬重朋友、積極進取,他可能會被遺忘,可是他就像是北極星,李白轉著轉著就會來到他的身邊。然後,藉著李白的意氣昂揚到蒼茫無力,從劍俠到入道,從帥氣到失去的顏色,我們知道長安居大不易,知道不只蜀道難,人生路難,難於上青天。

大唐的詩人如過江之鯽,他們留下的是詩,紀錄的是心情和生活。干謁失敗的落寞,科考的不順,未能一展長才的鬱悶,被迫附敵的悲苦,愛而不得的抑鬱,屢戰屢敗的蹩屈,或許都多過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一帆風順的瞬間。每個人都做了自己能做的事,選擇成為被看見的人。只是在長安,活下去不容易,活得出色就更難了。高適混得並沒有那麼成功,可是李白說〈俠客行〉的樣子就是照著高適的樣子寫,然後人們長大了就學會和自己妥協,慢慢的、莫名的得到了那些年輕時都追不到的虛名。

看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都很平靜,不是因為不好看,而是因為整個動畫拍出了我心中部份的盛唐,我想像中的詩人、俠客、權貴、王侯,或許就是那個樣子。直到影片的中後段李白找上了高適,要高適陪自己經歷入道的儀式,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性格無法堅持下去,曾經那麼驕傲的人,經歷歲月和人情的摧殘,終於在朋友面前展現出脆弱的一面,他說出的:「大鵬鳥飛不動了!」突然就逼出我的眼淚。

謫仙也好,俠客也好,揮金如土的商人之子也好,贅婿也好,大鵬鳥也好,都是命運的齒輪轉動後局中人呈現的形象。年輕的李白可以跳躍,再來狂歌當哭,直到最後沒有政治眼光的跟錯了主子,再也走不動道了。不是老,而是失望,原來長安、揚州、四川或是任何地方,都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輕舟已過萬重山!」片刻歡愉後,過了萬重山,還有一山又一山。

影片的格局很大,但是受限於時間,很多片段只能草草帶過。如果想從電影裡看到詩人的全貌是不可能的,可是,當我們夠熟悉這些詩人和名字,我們會知道:是的,在這個時間點,他們見面!沒錯,這是他們還笑得出來的時刻!請記得這片月光,未來充滿了黑暗。《長安三萬里》想要描寫李白,卻讓我意外的喜歡這個說故事的高適。

我很感動於還有動畫公司願意這麼細膩的考察人物和詩詞,在影片的質感上也做到了讓觀眾能接受的程度。真,《長安三萬里》就是在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想像下把故事說得跌宕起伏,也讓我們有條件的參與了詩人們的成長和衰老。

推薦喜歡唐詩的人享受電影給的時間線和人物互動,然後,再去翻翻那幾首耳熟能詳的詩詞。或許,在看完影片之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重量,會讓我們的心都沉甸甸的心疼。也或許,閉上眼睛想像詩人們最後的樣子,我們會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035676/

长安三万里的剧情简介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