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惡臭與芬芳:感官、衛生與實踐,近代法國氣味的想像與社會空間》心得

阿蘭‧柯爾本的《惡臭與芬芳:感官、衛生與實踐,近代法國氣味的想像與社會空間》把氣味的感受講得很清楚,雖然內容說的是法國氣味歷史發展,但是用相同的概念來檢視其他地區的狀態,我終於理解在《寄生上流》裡從畫面溢出的窮酸味,還想起了地下街遊民散發出的味道,以及鄰近的某戶人家開門時飄散的氣味為何讓人覺得暈眩,公廁久未清洗的刺鼻氣味,還有很多年以前某人身上獨特的、說不上來的香味。

在感官的刺激裡,視覺很容易就給予腦部衝擊,聽覺也讓人的情緒得到立即的反饋,味覺是讓東西進入自己的體內,然而嗅覺的感受常常只是用香、臭、不好聞、噁心來帶過。縱然我們都知道氣味分子以隱諱的方式進入我們的感官,可是我們不自主選擇的是察覺、習慣、淡忘。在這本書的介紹中,我才從法國對於墓地、醫院、檢驗所、動物處理場、垃圾場、船上散發出的氣味感受到這就是階級之間很難完全消弭的界線,因為氣味是會沾染的,只要靠近就能產生互動。

在作者筆下,讀者看到18世紀的法國官員及科學家為都市中瀰漫的屍臭、排泄物、精液、汗水、化學物質、工業污染物等氣味煩惱,不只試圖清除這些異味,更努力的訂定合理的標準來確保讓人健康不生病的社會該有的味道。讀者也能看到不同階層的人們如何捍衛自己的品味,不讓那些不該出現的味道僭越自己的生活空間。建築物裡留下的臭味和腐朽,墓園裡讓人無法忍受的詭異,醫院裡說不上來的病氣,人們因為不注重衛生而有的「體味」,都是很難拒絕的存在。

從消極的拒絕臭味到主動的追尋身上的香味,女人身上的氣味營造也滿足了上層階級的審美,味道變成慾望的展示。從野蠻的獸性進化到需要媒介來刺激性慾的歷程,不只是社會文化的演變,也關乎了人們如何運用身邊的藝術和科學。玫瑰香、麝香、果香、少女的體香,在某至種意義上都是為了掩蓋精液的臭味。隱蔽的空間裡充斥鼻腔的除了人們散發出來的味道,加上原來家具的味道,若還有食物的氣味,外加小蟲子的體液,那會是充滿故事和讓人無法承受的壓抑。

入鮑魚之肆或是芝蘭之室感受的臭或香都是直觀的衝擊,尤其是那些臭氣熏天的噁心氣味分子:體育課之後馬上開冷氣的男生教室。某些餐廳裡劣質油品沾染在牆壁的味道。火鍋店烤肉店裡面的滋味。垃圾場附近的酸和腐。下水道的淤泥令人嘔吐的怪味。還有小動物死去後緩慢腐爛的釋放。或許這些氣味與階級無關,但是他們散發出來的意義,就這樣告訴人們在看起來文明的世界還是有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楚辭世界的香花香草散發出的香氣,或許也是引領人進入神異境界的媒介。

ABO小說裡的信息素,或者與人格特質有關,那麼逐臭之夫會喜歡情動時散發出的致命「香氣」嗎?還是因為聞到了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就拒絕一場愛情呢?我們該慶幸人類的鼻子並不特別靈敏,也該感謝不是每個人都像徐四金《香水》筆下的葛奴乙,否則每天被氣味暴擊,好的壞的都照單全收,那是多麼無法拒絕的強迫放送。想到動物使用氣味來標記地盤或者證明自己的存在,就覺得動物世界畢竟和人類不同。那些刺激的部分無關美醜或美味,就是一種野性的力量,赤裸裸的說著自己的位階,嚇退或吸引能夠聞到這些味暴的同伴。

這本書很有趣,有科學的介紹,也活靈活現的呈現不同場景裡的味覺困境。只是弔詭的是,我之所以無法盡情投入書中的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書的紙質不夠好,一直散發出讓人分心的臭味,能夠把書看完也算是真正實踐了氣味的實驗。當初應該直接買電子書的,在數位資訊的宇宙裡,除了消弭距離差異,就連味道也能夠淡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