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劉德華領銜主演的兩部影片:帥氣空中救援的《危機航線》及人禍引發的《焚城》,滿滿的華仔,不同的帥氣和演技,真是讓影迷感受到他的存在是超越角色的,不管在劇情中華仔演的是誰,都讓人立即認出那個人就是『劉德華』。
對於演員來說,這樣的名牌是雙面刃,一方面是品質保證,另一方面很難達到一人千面的境界。可是觀眾同時看這兩部戲的時候,其實是能分辨兩者的差異,縱然角色有重複性,卻又有清楚的區隔。可以看出華仔認真揣摩劇中的角色,也試圖用自己的演技詮釋他的人物。只是,不管在哪一部影片中,女性的角色總是被扁平和弱化。女人變成媽媽、母親和女兒,還有被英雄感化的配角,母愛或親情變成了煽情的手段,在英雄拯救世界後,才能套上皆大歡喜的救贖閤家歡擁抱模板。
《焚城》和《危機航線》都算是災難片,但是兩部電影的焦點不同,焚城要談的是人性在利益之下的貪婪,還有身為基層與坐辦公的高層看待事物的衝突與妥協。商人重利輕義,玩弄法治和金錢,呈現很真實的傲慢與無法無天。因此政府官員的唯唯諾諾,或是欺上瞞下,推諉卸責,或是狐假虎威,似乎可以找到現實的原型。而基層消防員的處境和生死,在死亡之前的時間流逝,為了救人而犧牲的選擇,和各懷鬼胎的大人物草菅人命的對比。至於家庭線的糾葛,在全城可能團滅的倒數計時中,顯得微不足道。最後正義得到伸張,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近乎寫實的核災,是預言、寓言或是警示,只有導演知道了。
而危機航線就是即刻救援加空中監獄類型的結合,主打動作和帥氣,還要突出特效和大場面的衝擊感。在劇情方面不需要深究,劫機只是給予主角發揮的空間,並且大開主角光環和配角金手指,(展現出的開飛機和跳傘技能都還算合理)邏輯和安檢的謬誤以及整架飛機上彷彿背景版的其他人員都可以直接忽略,失明女兒和爸爸的親情,以及分開許久的相愛夫妻線,會想快轉。不是演員的問題,純粹是劇情安排很生硬。反派只是NPC,容易解決的很快就領便當,留到後頭的大頭目一臉『我是壞人』的中二感,很難讓人同情,就是扁平的靶心。最後爆經費的迫降,算是刺激的大場面,不過看過蜘蛛人讓火車停駛的橋段,危機航線的處理過於平順和趕時間了。
嚴格來說,兩部片都很好看,但也都沒那麼好看。以娛樂性來說,飛機上的救援是比談判桌上的折衝樽俎好理解。但是要談劇情的深度,當然全城的覆滅高於綁架劫機的小情小愛。若是想看爽片,就看危機航線;想要思考政治決策的影響,就看焚城。都是華仔,穿著行政夾克的他與輕便緊身打鬥裝束的他是不同的,眼神也能區隔暴躁和隱忍的分別,同樣都有懊悔,卻感受到很明顯的情感濃度不同。兩部一起看,剛好滿足了動與靜的張力,就算故事內容不夠完美,但都能看到在事件爆發時,人們都無法置身事外,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或許我們都不會是救世主,可是我期待著在末世時,能夠平凡的給予世界一些微光,讓英雄在舞台上能夠發揮作用,讓更多的人得救,也讓更多的愛能傳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