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沒苦硬吃

我實在不喜歡老一輩格言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說法。還有「吃虧就是占便宜」,「殺不死你的,會讓你變得強大」然而事實上一旦開始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還有吞不完的委屈,加上背不完的鍋。成長可能是有的,但是傷害和怨懟一定比收穫更多。

不是我故意和智者唱反調,也不是我看不起那些經過時間淬煉的智慧,而是這種自我設限只會讓人生活在自我折磨當中,吃苦受難忍耐低聲下氣都變成習慣之後,那麼誰都可以來踩一腳,不然怎麼對得起那些逆增上緣給予的淬煉?不然怎麼表現自己優質的品格?吃苦到了最後變成自我感動,被PUA還覺得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其實那不是真的考驗,只是把人當猴耍,甚至在精神上摧毀那僅存的自尊。

明明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不趕緊找方法移除那些不公義的事情,無知的告訴自己要忍耐,總有一天會有人看見自己的好,催眠自己真相會水落石出。最終的最終,成為一個堅強的人,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得到了堅毅不屈的好名聲,繼續用這一套傳承給下一代的受害者。成為文化的糟粕,或者讓更多人知道牛馬就該認清自己的定位,不該思考不是自己能夠碰觸的幸福。

許多研究都開始關注Z世代的心理狀態,批判年輕人不夠堅忍不拔,只想玩成功做不想社交的孤獨。不願意參與團體活動不是那麼大的罪惡,可是在上一輩習慣合群的團體生活裡,一隻脫韁的馬就是該被懲處批判的黑天鵝。所以,不能驕傲自滿,不能沈溺享受,不能不思進取,不能高冷脫俗,不能自掃門前雪。一切的一切都告訴大重要低調忍讓,可是把情緒壓抑到最低,不敢展現自己的感受,之後也沒有人關心底層的死活。小螺絲釘很好忽悠,給個願景和大餅,就能透支買斷未來的快樂。

長輩常告誡我,不要對孩子太好,要窮養不能富養。也要求我儲蓄,不能外食不要網購減少消費。但那樣的生活是為了什麼而活?又有什麼樂趣?如果我在工作了一整個禮拜後給自己一頓好吃的餐點,如果我能負擔那些物品的金額,如果我可以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我有部分的財富自由,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吃苦,又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吃苦?

未來不知道會走到哪裡,我只想在當下買一些喜歡的東西,吹個冷氣,享受食物。我不想吃苦,也不想再繼續跟著上一代吃苦,不想要把薪水的大部分拿去繳房貸,也不願意被情勒說要縮衣節食。都已經到了AI的時代,還硬是要回到自給自足,茹毛飲血的生活,那是沒苦硬吃,不只讓人嗤之以鼻,也讓人齒冷。

在這個時代,請懂得尊重不同思維的人想要的生活方式,如果想繼續走苦難造就聖人的長者,請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就好。我不想吃沒用的苦,只想吃點甜的,好的,精緻的。

苦,留給想吃的人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