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深度數位大掃除

卡爾.紐波特 2019年出版的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即使到了2024年,還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雖然那時候的人還不算真正的被社群和ai綁架,可是能夠感受到許多人在面對如影隨行的數位綑綁,存在著想要徹底逃脫的心情。想起現在不只是因為網路和群組模糊了上下班的界線,甚至讓人們也處在無法等待結果的焦躁中。

其實 上癮人不只是因為藥品,對於電子產品的依賴也是毒,我們需要科技來幫助生活品質提升,也感謝那些讓我們能夠隨時購買產品、查閱資訊的網際網路,可是這種便捷是雙面刃,我們不可能只選擇其中的好處,完全不被壞處所干擾。我們都希望能夠得到立即反饋,可是當我們必須on call 的時候,身為牛馬的自己卻不能接受完全沒有放鬆喘息的私人時光。

數位極簡主義,讓人們思考我們真的需要那些附加的媒材和資源嗎?其實我們不需要過多的apps,可以不用那麼大容量的產品。我們不追蹤許多無意義的帳號,就能夠不被那些業配炫耀和安利困擾。我們不必要加入太多社群,就不用為了連點頭之交都不算的人煩惱,也不必看那些垃圾留言。我們能移除不需要的軟體,不加入太多額外功能,不需要過多訂閱,不應該一直害怕落後。畢竟,我們永遠追不上日新月異的技術,但是我們的時間有限。

書中對於科技的使用,舉了艾美許人的例子來說明其實這個看似原始的團體,是有意識的運用科技帶來的效應。運用科技來提升產能,也提高自己生活的效率。並且有一套自己的邏輯,讓他們覺知該去蕪存菁。所以,如果身邊的科技是能夠用在關鍵處,那也不完全該全部廢止,而是要謹慎的篩選好的東西為自己所用。

我們可以騰出三十天的時間,檢視自己生活中的必須品,不只是清除家中雜物,還有那些可有可無的,甚至干擾工作或個人生活的app或軟體,還有不用那麼在意通知。好好的進行數位排毒,把自己的空間和虛擬的空間都騰出地來,心情會好很多,也會更清楚誰才是真正重要的存在。

或許前一兩週很難受,因為習慣被綑綁,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現象,一旦突然有了自由,是有不安全感的激盪。因此認識獨處的重要是很重大的課題。青少年每天花九個小時在媒體上,回覆訊息、發文、刷存在感,習慣浪費時間之後,慢下來的日子能夠做很多改變,只是在撐不到那些幸福的湧泉時,很多人就不知不覺的放棄了。湖濱散記的梭羅,他的瀟灑不在野外而在野性,我們不需要刻意的完全回到原始,但是必須有意識的讓自己開始切割那些傷害身心靈的雜訊。

現在手機變成身上的重要附件,把手機留在家裡幾乎等於一天都不能工作。可是,假日或下班,我們可以散步,可以寫信給自己,可以別按讚,可以批次處理簡訊,可以設定自己的對話時間,還給自己優質休閒和運動的可能,就連修東西、學樂器、練語言、整理衛生,都比掛在網路等人傳訊息還要像個自由的個體。我們都能做到,只要願意畫出界線。

班奈特原則:你必須花錢才能賺錢。數位生活的原則是會用科技,才能不被科技使役。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得爭分奪秒的完成,少看一則假消息也不會毀滅世界。

我們都值得用過多時間和自己相處,也應該少關注那些製造恐慌的媒體。生活有了位置,才能夠安放重要的人事物,別讓自己變成科技的芻狗,否則前任認真創造出來的先進,都只是騙局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