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輸出式閱讀法,輸出才是真正的輸入

尾藤克之《輸出式閱讀法: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是一本很務實的書,不只是教人們怎麼閱讀和抓重點,還很清楚的希望讀者能夠把學到的東西「變現」,當然他所說的不完全只是為了寫出文章,可是有了必須寫出什麼分享的動力,的確讓人更清楚的聚焦在作品的核心,也會更明白在什麼時間之內有效率看完的爽感。雖然我不贊同作者說要使用計時器來檢視自己時間內的產能,但是我同意有些書只要盡快看完就可以有想法,不需要整本書都吸納,就能減省很多時間。

沒有目的的讀書,作者認為像是沒有終點的行軍。的確在休閒時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閱讀,常常會完食書本的時間拖長,可是有直接的指向,讀起來就是事半功倍。在輸出時能夠先提出結論,更是能讓讀者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也不浪費磁場不同的對立時間。

10分鐘讀完一本書,然後再花30分鐘輸出的技巧。
因為有些書的確沒有必要整本看完,有些文章只讀三分之一就夠了。作者提出的不只是速讀的技巧,也並非讓人望文生義,而是用更直接的方式篩選和抓重點。把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看懂,就能知道其他百分之二十的內容。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更能快速進入書中世界。

學會勾畫和批注,可以讓讀者和作者要表現的文字產生連結。如果看完之後還是一片白皙,那麼很可能不久之後也會被忘到九霄雲外。

也因為想到就寫的即時性,能夠抓住很多靈光乍現的機會,如果加上用不同顏色來做記號,更容易產生屬於自己的符號系統。比起開電腦打字,直接對書本上手,更親密的接觸彼此的靈魂,甚至能夠共振。

所以選書比讀書重要,不要勉強自己讀那些看不下去的東西,該設停損點就該趕緊拋棄。沒必要讀完天下的書,但是讀完了一本書就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讀到的書越多,知識量越大,在理解上也會越來越快,包含輸出資訊都可以自然在腦海裡整合。接受對的訊息比毫不遺漏的接受灌輸重要。再加上複習,更能夠提高遺忘曲線所展現出來的成果。

只是作者還是推崇紙本書,認為電子書比較無法產生連結。但是對我來說,縱然書本很有質感,可是一想到日後的整理和搬遷就有些畏懼,近年來使用電子書也成為習慣,甚至也適應電子筆記,雲端同步。因此,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出版社投入電子書,能這樣可以讓閱讀的載體從手機平板電腦都同步,實現輕巧的帶的走的閱讀模式。

作者提出增加自身修養的捷徑在閱讀政治經濟,因為那樣寬闊的視野會幫助讀者看到社會問題的本質。也可以看經典名著,順帶在讀的時候反思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也思考自己多年的閱讀和寫作習慣,能夠輸出,才是真正的讀進一本書,完成和知識的交流,不論贊同或反對都是值得紀錄的美好歷程。希望我能夠繼續不斷學習,成為更好的閱聽人,也在文字中傳達我的信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