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育雲的雲端空間政策調整,再也沒有5T的容量了,果然所有的東西都會經過養套殺的變化。不過這樣也好,我開始有意識的整理數位檔案,從自己家用的電腦、手機、平板,到工作的電腦、雲端、隨身碟、隨身硬碟,都被我翻出來檢核。有些資料很重要的被多方備份,所以存在於很多地方,但有很多重複的檔案,純粹是佔空間而已。把自己的數位資料找裡好,建立一套系統,這樣未來在建立資源的時候才能更方便。
其實,我也順帶的把一些不堪回首的回憶刪掉,清出了全部的空間,把自己常用的app、雲端、軟體、帳號整合,剔除、登出、註銷了一些曾經走過的痕跡。很麻煩,也很費時,可是把自己整理好重新開始,是我想送給自己的禮物。把自己的選擇,慢慢地變成對的選擇,學著用減法來清理身心靈。
以前覺得檔案和資料先存下來再說,雖然現在用不到,可是總有一天會用到,先放到資料夾裡,先存在書籤裡,先放到閱讀清單裡面,先印出來看看,可是大部分的文件和PPT都只是廢話和重複的資訊堆砌,放了好多年,縱然沒有重量的壓迫,可是越來越肥大的數位資產讓有限的空間被壓縮,不知不覺就想要買雲端來儲存,或是買更大的硬碟來安置。
但是仔細想想,我們根本不需要為那麼多的垃圾郵件、過時的教學檔案、連拍的照片滿單,常用到的那些夥伴一定會在顯眼的位置,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也會被仔細的加密或備份,手機裡想看的照片就那幾個人的臉,平板中的截圖也不見得在過一段時間後還會感動。因此,刪掉多餘的資料夾,清掉重複的照片,大膽的把一些研習課程的課程內容丟到回收桶。既然一直都沒有被我拿出來運用,很大的概率會塵封在不會打開的資料夾裡面。不如早點送到垃圾桶,畢竟也沒印象當時怎麽覺得重要啊!
不想為雲端的容量花錢,也不想買那些加值、會員可見的素材。努力控制著手機和平板的使用空間,其實這樣也挺好的,不至於把資料亂塞,純粹運用固定配額,發現不需要留存的果斷的放棄。或許這也算是一種訓練,讓人快速的取捨,讓人清楚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手機裡放著家人的照片,有幾首從年輕就聽的mp3,有自己愛的電子書,有可以幫助我解答疑問的app 們,有孩子小時候的聲音,有重要的行事曆……
其實最想刪掉的是line ,很多沒有邊界感的人,總是喜歡干擾別人下班後的安排。如果能夠把多餘的聯絡人掃掉,世界就能夠真正的安靜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