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火線不大也不小,是家裡的一台舊車預計報廢。原本都說好了,卻在找廠商來之前,親戚突然說想要接收這台車,但是又不願過戶。我堅持著自己的想法,認為報廢是一勞永逸的方式,以免還留個名義,又要幫忙去領那些超速、違規的罰單,還要繳牌照稅、燃料費。然而,我的意見在家族裡無足輕重,只有付款的份,沒有作主的權。我有憤怒的情緒,但是,親戚總是用「有量才有福」、「不要計較太多」、「都是為了某某某」來勸說,似乎把任何問題都和因果、宗教、孝順綑綁一起。
我認為因果的大前提是雙方都有這個「欠和還」的共識,然後在面對問題時往善的方向發展,盡可能的不給別人製造麻煩,對於生活的橫逆可以有一個說法說服自己再努力一下。總是用前世欠債,今生才要苦修。前世受恩惠,今生要來回報。前世修的不好,今生繼續當人。前世如何如何,今生才會怎樣怎樣。可是,我都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要幫那個我不知道的誰還債?如果要一筆一筆清算,那麼我怎麼知道現在正在受的這些是本金還是利息?對方拿的是不是剛剛好?我不想欠別人,也不想逼債,如果我不願意糾纏,來生可否不要再相識?
行善和為惡說到底都是自己的選擇,在困境做一個好人,在安逸的日子裡當一個壞蛋。但不論善小或惡小,都是建構我們這個人的種子。如果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或者這些事情在我不知道的時候給我們滋養,讓我們學會堅強、勇敢,尊重、包容,或是試著遠離和割席。沒有誰就應該怎樣,也不應該用這種類似恐嚇的字眼來勸導人向著自己畫好的善行走。我還不算君子,只是個膽小的人,但我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還很害怕自己傷害別人。我選擇成為溫柔的存在,不代表就應該永遠逆來順受。我不想活成家族的其中一片葉子,是因為我不想繼續讓孩子待在照不到太多光、喝不到太多水的樹上。
節日將至,我第一次拒絕大家一起吃飯的提議,因為我想好好的休息想吃自己想吃的能吃的,不想裝成和樂的模樣,把情緒壓進身體之中。我其實可以做一個不那麼順從的人,可以讓自己快樂一點。車子的事、錢的事、被當工具人司機代購的事,都是小事,只是那些東西或許可以畫下句點。因為,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該關門時就不要敞開著讓太多人打擾。真正離開的人最安靜,我希望不要繼續那種處境。所謂的正經宗教應該都是要讓人能夠寧靜,以及和解,如果不能夠做到這點而冀望來生,寄語因果,不如換個方向求一個自在。
不配合的感覺,真好。我不壞,但是不做乖孩子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