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奉俊昊和羅伯派汀森的電影《米奇17號》,我刻意找了原著《米奇7號》來看。我很喜歡,非常喜歡,比星艦迷航記以及我最近剛看完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還要喜歡,也比以撒莫夫的機器人短篇系列更喜歡,雖然這本小說似乎沒有完整收束的意思,還是難以超越我心中永遠的第一:倪匡衛斯理系列的存在,但是我願意因為書中文字呈現的景象而進電影院應證我腦海的想像。畢竟要把科幻世界拍攝出來,但又要加上現實的諷刺和寫實的隱涉,是需要導演的功力,也要有演員的配合,我先看了小說,這樣消耗工米奇就能緩慢的在我的宇宙裡顯影,沒有太多的先入為主。
嚴格來說,這部小說很『水』,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和自己對話,和別爭執,在腦內風暴,藉著這些回顧和互動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米奇怎麼會成為消耗工,米奇的人際關係,米奇的死亡經驗,米奇的飢餓狀態,米奇的後悔和小聰明,米奇的感情和生活,米奇的價值觀和期許…….好多個米奇,都是米奇的一部分,也因為這麼多個米奇不確定是否完整上傳資料,所以並沒有那麼圓融的整合起米奇們的世界。
對於小說所設定的星際探險背景,還有人類在宇宙中努力尋求出路的未來,我覺得或許這是可能的,甚至我還嫌這部小說裡人和人的資源搶奪太和善了點。看過地球的飢餓遊戲,就會知道擁有權力和資產的上位者並不會那麼容易放過這些螻蟻。感受到太空基地裡的食物緊縮、人員耗損,更感覺指揮官和各司其職的人們還沒有對彼此下狠手。記得看過太空人訪談的紀錄裡,太空人幽默的說著對於水資源的利用,今日的咖啡就是昨日人體排出的廢水。那麼每天幾百卡的配額,就算是難吃的一坨循環糊,至少保證了身體的運作。
在小說裡的米奇並不英勇,他只是衰,他只是窮。在經歷過多次的死亡,並保有死前的記憶,人們或許就不再是那個原來的自己。雖然科技能夠給予每個人新的身體和手臂、器官,可是如果沒有把情感淡化,只會讓人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後,對於永遠和活著很是消極。死亡或許是殘忍的,它阻隔了我們和其他人的連結。但是,死亡卻是平等又仁慈的讓我們能夠免於永遠的勞動和奴役。擁有權力的王者渴望長生,可是在社會底層的賤民只希望這輩子快點歸零,砍掉重練。
所有的事情在生和死中間都顯得玄幻,包括如果同時存在的兩個我,誰才能說自己是真正我?我同時愛上了不同的人,那麼我在技術上和心靈上算不算出軌?我弄死了自己是大義滅親還是像剪指甲和頭髮一般的丟棄壞死角質?我被迫履行重複被利用的合約,但是第一代的我怎能代表所有的未來我做出決定?我們都可以被備份,可是我們是否能輕易的銷毀備份?我們知道意念和靈魂可以永恆,可是怎麼決定何時要脫水浸泡,怎麼拿掉思想鋼印?
書中淺淺的提到特修斯之船,用船和人做了類比。可是我寧願自己的想法不要被重複的提取和灌注,因為當物品能夠被複製,就變得廉價而可被取代。百年孤寂裡最美的段落就在開頭的那段指認事物名字的浪漫,如果我們成為了七號、八號、九號,那就是一串可以被磨滅的條碼。如果以身為人類的身分和蟲族或是另外的外星生物體奮戰,不斷在戰鬥當中毀滅、列印重生,不停循環反覆的『做自己』,那麼在失敗幾十次之後的突圍成功,還能給予英雄勳章嗎?還能說這個領隊是軍事奇才嗎?
米奇是七號、八號都好,他所經歷的都是他生命歷程裡的一小段,如果沒被銷毀,他還會繼續存在著轟轟烈烈的記憶,只是那些過程非常不快樂。直到最後他選擇停損,不再繼續這荒謬又無意義的活著。如果活著之後是為了死亡,出生之後馬上要面對耗損,相信我們都不願意走上那一條路。我們期待的長生不老是幸福快樂的奶與蜜,是點石成金的手指,是來去自如的術法,是沒有病痛的輕盈。可是,這世界縱然給予我們重複的生命,卻沒辦法讓我分真正的存在。因此,沒有不斷無間道式的永恆,或許是命運饋贈的慈悲。
我還是嚮往有盡頭的世界,不要那虛浮的水與月的永恆。人出生就是為了走向死亡,可是,我們還會停下來看一路的風景,遇到一些人,和某些回憶同程共感。正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車,所以在車上的經歷更值得保有。希望最後我能夠帶著很多的情感離開,也因為我的存在讓在意的人幸福。我不想是某某一號,我願是唯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