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女孩》推薦文
愛歐文‧艾維(Eowyn Ivey)利用傳說中雪地女孩的故事寫出了一個故事外的故事,相對於原始故事個個版本的悲劇性,小說中用細膩文字構築的世界,縱然結局不完美,但還是一個溫馨的結尾。
對於傳承下一代生命的重責大任,絕對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把孩子生下來」就船到橋頭自然直,也不是想要生孩子,脆弱的嬰兒就都能夠順利地來到這個世間。對於曾經失去孩子的夫婦來說,那是一種自責卻又無能為力的傷痛,更何況當伴侶們已經下定決心構築加入新生命的新生活,卻又被命運無情地擊碎時,那更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傷痕。
故事中年近五十的傑克和玫波夫婦就是因為想要遠離痛楚和流言而從賓州遠遷阿拉斯加,然而苦寒之地的冰冷比不過心中連另一半都難以言說的委屈和退隱。異地的居住環境相當艱困,而且那樣的自我放逐也帶著懲罰自己的意味。不予旁人接觸的孤僻也是因為擔心再次陷入別人的評價之中。然而,故事中的雪地女孩卻以一種粗暴又突然的方式闖進了原本平淡無趣的生活,也改變了這對夫婦和鄰居的相處模式。
在閱讀故事的同時,我感受到這個奇幻的野孩子法依娜以自由不羈的模樣竄入讀者的心中:她茹毛飲雪來去如風,她孰悉地形以原野為家,她狂野似狼卻又脆弱敏感。她與第一場雪同時出現,又隨著季節的遞嬗而藏匿隱身。在那酷寒的冬天裡,她怕火但卻成為「火」,照亮也溫暖了中年夫婦,而這樣奇妙的試探相處,也讓害怕人的女孩感受到親人的羈絆。
回憶起閱讀整本書的脈絡,在我的腦海裡總是呈現:一片白茫茫的雪地當中有個小黑點慢慢地靠近人的居處,然後終於與兩個灰色的影子靠近,最後又遇上了另一個小紅點。也許這樣說來過於抽象,然而這些圖像卻讓阿拉斯加有了比傳奇更加美妙的際遇,也藉由書信修補了玫波和自己家人的關係。我很感動於女孩最後向玫波說她想成為那樣溫暖的母親,我也感動於傑克一開始陪伴女孩處理屍體的勇氣。或許在故事當中那些關於親情、友情的描述遠超過後來的愛情。親情延續了彼此的牽連,愛情創造了新的生命,友情讓人們感受溫情,而最後所有的情緒讓北地不只是冰天雪地而已。
當真性情的艾斯達對著玫波說出:「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對不對?生命總是一下子把我們丟到這裡,一下子丟到那裏,冒險就這樣開始了。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不知道路上會遇見什麼,這些全都是謎。……」(p.317)我們都曾經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受過傷,但是我們永遠部會知道如果不敢再去嘗試會不會錯過些什麼。所以勇敢的承認自己的害怕、失望,同時也不要放棄微笑的權力,因為只有帶著希望才能遇到奇蹟。如果沒有玫波和傑克依開始在雪地的雪人,就不會成就這樣美好的相遇。我們也許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但是我們可以像宇宙發出訊息,告訴那個在遠方的緣自己始終就在這裡。
這整個故事都在雪中完成,在那麼蕭索而蒼涼的季節裡,有一種情感叫做珍惜。在最低的谷地相遇,在最冷的冬夜相遇,在最惡劣的情境下相遇,相濡以沫的互助和鼓舞,也許就是讓彼此能夠活下去的催化劑。雖然我不會想要到遙遠的地方重新開始人生,但是我會試著好好經歷著當下的生命,然後將自己所在意的人守護好,讓彼此都看到對方身上的光芒。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永遠擁有想要的一切,但是我喜歡「兩葉浮萍大海中」的相逢。我喜歡這個故事,希望能讓更多讀者看到書中關於愛和守護、原諒的情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