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了這本《論語隨喜》,深深感受到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如果只有看一兩篇的話,或許會感受到新鮮感,還有從不同角度切入論語的心得。喜歡文氣磅礡或是感於挑戰傳統的,應該也會喜歡這種強烈的攻擊性。可是我在看完本文後掩卷沉思,在看看後面的一評論和迴響,我覺得應該不會再看這個系列的作品了。
雖然作者強調自己在經過多年的研修、體會所以才會有一些禁得起歲月考驗的新的發現,然後也批評了一些政治人物或是新儒家的重量級學者,也說了一些從不同觀點談孔子弟子的謬誤。可是,總讓我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我很能接受不同派別的意見,也很喜歡從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學術面向,但在這本書中,總覺得和作者不同觀點的都是異端,有種很難一起同道而行的感覺。
雖然也從書中獲得許多的新知,例如:
天命:一是限制、二是成全。
從民間的拜拜角度看待祭祀的精神。
最了解孔子的可能是那個鄉野的晨門。
孔子的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懷疑中生出來的。
士的自覺,在於視野。
‧‧‧‧‧‧
所以,我不會不喜歡這本書的內容,但是邊看總有被長輩教訓的感覺,總覺得動輒得咎,所以並沒有隨喜的心情。雖然孔門最應該讓後生體會到的應該是學習的樂。我能接受嚴師的當頭棒喝,也能感受如沐春風的暖意,因為不同師長給予的智慧是不一樣的境界和收獲。但是,讀了本書後並沒有隨喜之心,也沒有愉快之意啊!
或許是書名讓我有了誤解吧!論語是很簡單的書,孔子也是很簡單的人,只是後世將它經典畫神聖化之後,就忽略了最原始的人性吧!不過,既然不能隨喜就不要勉強,一萬個人有一萬種論語的讀法,也許我不成材的這一種也是一種方向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