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把這部劇當成消遣的小品來看,喜歡他們之間的互動,喜歡食物的特寫,喜歡主角的房間和浴室,當然最愛的是從冰箱裡拿出酒杯倒出冰啤酒的幸福一刻。
在秋冬篇裡,我看到了主角還是和同事之間有著深刻的羈絆,和商店街的老闆們持續的良性推薦和消費。我喜歡她為了要抽到一年份的啤酒所做的努力,認真的想辦法提升運氣。但是在第四集裡,有人來邀請主角跳槽,讓她為了晚酌嚐試各種優質食材,甚至連居住的地點、食物的費用都願意全部買單,這麼完美的條件實在讓人心動。
如果是我的話,我或許也會在要不要換跑道下掙扎,但是我可能會前往更大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吧!畢竟有些事情是選擇的結果,可是能夠改變的契機只發生在瞬間。如果能抓住機會又能完成自己,為什麼不跳脫舒適圈呢?
因此,最重要的抉擇莫過於晚酌對主角來說到底是什麼?如果能夠毫無負擔地享受著晚酌這,讓工作和興趣合而為一,那麼新的挑戰或許會應運而生,也會發展新的替代療癒路線。
只是,如果興趣愛好很幸運的和職涯連結在一起,原本純粹的快樂還會這麼讓人開心嗎?如果把晚酌當成是生活的點綴,用心完成一天的瑣事再開獎的舒爽,或許就是人們努力追逐的本質。
當然主角選擇的結果很「日劇」,是給觀眾一碗心靈雞湯,是很必然的發展。可是這麼制式的橋段,還是讓我非常動容。因為主角說出晚酌是「為了自己」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或許在生活中有很多很糟心的爛事,讓人想離開,也讓人想要放棄。可是讓人繼續堅守的,往往不只是薪水報酬這種俗務,而是能發自內心感受的「寶藏」。
其實現在的教學現場一地雞毛,蛇鼠一窩。不要說能渡化有緣人,有的時候都快把自己的能量掏空了。可是還有很多人都在,堅持著一堆無聊但是有意義的規則,用心經營自己的業務,努力提升自我的動力和文化,仔細的調整面對新世代客群的心理素質。這些都是為愛發電,很可悲的只能悶頭向前衝,沒能得到有司的後盾。
對我來說,我的「晚酌」是回到家吃點東西洗完澡,能躺在床上和家人聊天的時間,能一起玩一會兒手機的時間。我可以為了這樣平凡的生活而奮鬥,不容許任何人破壞。我沒有那麼喜歡教書,我喜歡的是編教材、研究課程內容。我很珍惜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程經驗,遠距離不用管學生常規的時候,換新花樣出遊戲表單線上作業的那些新資訊,才是我覺得自己真的像個教師的時候。
天氣轉涼了,很適合喝一杯什麼。搭配著家裡的空氣和家人發出的聲響,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