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認知閉合需求

心理學上的「認知閉合需求」指的是:人類天生希望事物有明確答案、完整結局的傾向。這種需求使人傾向於快速結束不確定性,即使結論可能不夠充分,也可以快速做出判斷和決策。



我常覺得會議到了最後都只是在滿足開會的慾望,還有試圖說服不知情的外人,讓他們以為大家都在認真的處理他們的事。無論是正式的會議、公開的場合或是閉門會議,到了散會之前,往往都是把希望和決議寄託在下一場會議當中。

我曾經很努力的想要在開會的時間解決該做出結論的事,但是後來我發現那時奮力拼搏的每一個字句,到後來都變成「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最好的武器。我以為自己應該為了自己或後輩說些什麼,但是我終於知道自以為是的橫衝直撞不討喜。

因此我不再發表意見,有什麼高見低見,我寧可向網友說,和ai討論,甚至寫成文章。我已不想浪費心力去解釋自己的意思,或者說去澄清自己沒那個意思。秀才不只遇到兵會有理說不清,秀才遇到秀才也一樣的在自己的星球裡各自表述。

和已經預設好答案的人開會很乾脆,無論好壞,終究還是那個趨向和結果。最討厭的是和偽君子、濫好人、鄉愿、和稀泥在一起,因為他們不是要解決這些麻煩,而是在混亂中偷雞摸狗的偷渡更多奇怪的訊息。浪費時間、消耗心力,一不小心就變成幫別人背書的一個簽名而已。

有些人看起來在群組裡大聲開砲、發信給全校同仁說明想法,可是背後總把辦公室裡聽到的話亂傳,就連聊天也在套同事的話。為了避免跟這種人有說話機會,我寧可待在車子裡幾分鐘,走遠一點的樓梯,提早到教室待機,甚至躲到廁所思考人生。我可以做好事情,可以和人打好關係,可以八面玲瓏,可以長袖善舞,但是,我不想。

可以不要問我的意見,我沒有意見,最後有結論再告訴我就行。我不想再當參與者、決策者,只要做個執行者就行。不是不敢得罪人,而是職場上並不值得我犯大不韙去捍衛,也不需要我杯水車薪的綿薄之力。打工仔就該端正自己的態度,拿多少薪資最多少事。這不是什麼整頓職場,只是不想被工作綁架。

不走心之後還是會有很多的不平之事企圖讓人燃起來,可是只要想到上一次說真話,那上一次之後的事情就還是噤聲當鵪鶉就好。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有罪,但不能這樣武斷定我的罪。我只是選了一條比較平坦的路。像我這樣不太願意再掙扎的人,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往心裡去、爛在肚裡,不會再說出什麼破壞和諧的「污言穢語」。

但是一個環境裡,認知閉合的人越來越多,或許不是因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只是因為、純粹因為,彼此已經無需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