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小黑狗重生記》試讀

    利用連假的時間讀了小妖的《小黑狗重生記》,原本以為會在書中看到幽默風趣、笑料百出的好萊塢式誇張喜劇,強調讓動物變成人之後鬧出的笑話,但是在慢慢進入小黑狗的成長過程中,陪著牠一起成長「成人」,我才感受到這個世界最艱辛的不是在畜生道裡輪迴,而是成為人類經歷生命中的悲歡離合,感受倫理親緣的酸甜苦辣,承受人情義理的進退拉扯。或許從人變成狗是被禁錮的無奈,但是從狗變為人更在在呈現「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的關卡。這本奇幻的小說談的不只是重生和重來,而是人性和溫暖。

    小黑前世的狗生不算太差,牠和單親媽媽許錦琳及小主人貝貝曾經有過美好的回憶,但是她們的相處卻是無常又短暫。作為小黑牠只要陪伴和守護,但是因餓死而「重生」成小主人的她卻要開始學會關照自己和世界的運轉。春風育幼院是她童年遮風避雨的空間,但是她必須要走出舒適圈,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解開自己和主人身上的謎團。她遇到了一些好人,讓她能夠慢慢成為直白、溫暖、實事求是的「許小黑」,但是她當然也會面對嘲笑、質疑、傷害和危機。

    當狗的時候比較簡單,可是笑也好、叫也好、握手也好、鋪人也好,在人的身上動輒得咎。曾經一家三口能夠幸福的度過平凡的三餐四季,剩下一個孤獨的靈魂之後,卻要面對世界的試煉和惡意。依靠嗅覺的日子過去了,順從天性的原始力量不再能通關了,只能夠一邊帶著疑惑一邊成為女孩、少女,穿上衣服,縮回舌頭,戴上面具,被規訓成為無法逆轉的「單向的人」。曾經喜歡的接球、奔跑,感到快樂的撫摸、碰觸,備感壓力的文明、裝扮,都成為自己的一小部分。

    但是無論是狗是人,都在尋找「真正的家」,那不只是身體的安置空間,更是心靈的歸屬。愛的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什麼是愛?如果能吃飽穿款,如果能自由自在,如果能成為自己,如果能繼承精神,如果能抽絲剝繭地找出答案……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疑問,或許會更讓人感到幸福。在成為人的路上,這部小說的成長線不只給小黑被馴化的歷程,還有友情、愛情、親情的感動。物我相親的主要根源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因為我們平等的尊重每一種生命。在我看著小黑越來越像人的時候,我既慶幸她的聰明和智慧,卻也悶悶的感受到她不再是全然快樂自在的靈魂。

    或許這個故事在還沒有結束之前都有無限可能,或許小黑狗重生之後的「任務」達成後才真正的補足整幅拼圖。可是我還是心心念念的記著那小小房子裡的一家三口,並且希望她們能留住那樣的普通和平凡。我不想要說小黑狗是重生了,我認為她是被迫「新生」,被塞進人的框架裡品嘗冷暖人間。可是,我確實感受到作者的溫柔,感受到祂給予萬物的契機,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不一定要成為最好,卻總是能發現生活中的「好」,這樣就很好。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颱風過後

颱風只是天災,但是卻讓人禍的傷害性放到極大,前有台南,後有花蓮。看到災民的苦難時還能義正嚴辭的推諉責任,甚至還要政治操弄的垃圾實在罪該萬死,但是,在很多只有政治立場的人面前,只有輸贏和選舉才是重點,百姓的痛苦和無告就只是拿來攻擊敵方的手段。

天災是照妖鏡,無論是至今沒屋頂的民眾,或是在水上漂流的災民,都只能無語問蒼天,無法真的得到什麼幫助。重建後的家畢竟是不一樣了,還沒能穩定下來的狼藉慘況,看了讓人心痛。

政府該做什麼呢?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應該早就要警覺危機,在事發之後,應該要更迅速的解決問題。可是,我看到新聞裡的長官們還能坐在桌前大呼小叫,沒有認錯和承擔,只有互相甩鍋的無賴,深深感受到什麼是殘忍的將萬物當芻狗。

有些人不配在位,並非只因德不配位,連能力和氣度都沒有一點可取。什麼是視民如傷,什麼叫恫瘝在抱,什麼是解民倒懸?我看到的只有生靈塗炭,還有高高在上。畢竟打靶出事都能吵、詐騙車手滿街跑,只在意選票的心,只想要權力和讚美。一些吃人血饅頭的新聞台,搭配鐵石心腸的小僂儸,讓人不禁要問:良心何在?

看著花蓮的現況,實在於心不忍。我不想說什麼天佑花蓮,也不想說什麼加油。我希望有司能確實的開始做事,希望媒體別再追問蠢問題,希望不要再有人禍發生,希望決策者能體會別人受苦難的無力。台灣很小,無論哪裡都是風雨同舟,希望,真的希望多看看災民,別只是操弄情緒和想著選舉。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修行

在職場十多年,最大的轉變是不再相信別人的話。與其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共腦,還是希望自己保有自己的原則和思維,不想被帶偏,也不願意被當槍使。開完班親會,也上了快一個月的課,對於新學期的人事物都沒有多餘的期待,只想完成該做的工作,然後回家。

最近在網路、ptt、廣播都被投送一本告別教育現場的書,其實對我來說,這就和一般要大家從職場上辭職、創業、買基金、投資房地產的書籍一樣,那都是個人的經歷,不能代表所有人跟著做能復刻成功模組。工作的辛苦和艱難如人飲水,但是真的要毅然決然的放棄,最好掂量一下自己是否能負擔生活的成本。

我不會去指責先下車的人為什麼不能堅持不懈,更不會去情勒年輕人要有不求回報的精神。說穿了,把一個工作當志業來做,要有錢有閒還要沒有家累。不然只是貧賤職員百事哀,只會哀嘆生不逢時襟抱未開。職場擺出來的就是地獄等級的難度,不課金、不穿裝備、單打獨鬥,很快的就是強制登出。別以為自己有金手指,普通的玩家被分配的只有沒什麼用的新手大禮包。

或許那些出書的人、轉業的人、雙軌兩頭賺的人都讓人看到了本業之外的無限可能,也似乎鼓吹者心裡蠢動的人躍躍欲試。不過,這個行業雖然很糟,很讓人失望,很消耗人的元氣,也會把人養廢,可是至少它提供了薪資,或者給予一個寄託,甚至是提供一種身分認同。誰能在職場上一帆風順、毫無風浪的呢?換一個新的賽道,還是會有不同同溫層的風雨飄搖。

所以不是我不認同教育現場真的遇到的問題,也不是不挺發聲的人,而是那種片面的抒情和吶喊無法直抒我胸臆的萬分之一。看過許多的案例,聽過很多的故事,經歷過太多的哀愁,理解到無數的緣由,因此我冷靜的把自己的當下過好,不去聽那些多餘又嘈雜的抱怨。因為,我還要在這個工作裡很久,我需要付每個月的帳單,我只能下班下課,但我不能就這樣不顧一切的下車。

當老師是我的選擇,讀中文是我的選擇,繼續深造是我的選擇,如果我安靜離職那也是我的選擇。當了那麼多年的社畜,我選擇在自己的工位裡埋頭,我選擇不做危害自己的事,我選擇安靜的應卯,我選擇成為孤島。

在任何關係裡忍耐,都有怨懟,例如無奈的被編排的課表,還有硬是被強迫上工的第八節,還有假公平的會考監考積分,還有推給導師的各項雜事。可是在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之前,就只能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應付督察。薪水只買我每天工作的時間,但是它並沒能裹挾我心靈的自由。

在教室裡,最想飛出去的是誰?我想,必定不是學生而是老師。然而,我還是會等到下課鐘聲響起的那一秒,到那個合法的臨界點才解除封印。戴著手銬腳鐐跳舞還能自由靈動,那才是現世的修行。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為了「一萬元」

吵了很久,讓人厭煩的一萬元退稅終於在路上了。從一開始只是正常的超徵還稅於民,到變成操弄為討好百姓的博弈,甚至到現在的情勒拒領,在在的感受到世界已經癲成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因為超徵,所以退稅,這是事實。可是為何從退稅到變成要編列新預算去支付「退稅」,中間發生了什麼?預算不足、帳目不清、魚目混珠⋯⋯說到最後,細思極恐。

對於別人基本的尊重就是不要去管別人怎麼花口袋裡的錢,更不需要要求別人不要花錢。對年輕人指指點點的指責只會把錢拿去玩樂,對升斗小民嘲弄只能拿出貼生活費和房租,對長輩輕蔑的說只是拿去存起來,對主婦說只是多買幾個月的便當,對上班族說只是多一點通勤油錢……都是非常不禮貌的事,都是站在制高點俯視螻蟻的高傲。

既然這筆錢是合法的,那麼想不想領,要不要花都是當事人的選擇。政府該做的就是把錢準備好,讓人們有效率的拿到自己應得的權利。政治界的疾呼放棄與否還可以解釋為意識形態,可是宗教界的跳出來說那是共業,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當然我完全理解信徒的供奉都是心意,那些阿堵物不算是要繳稅的「錢」。我可不敢誹謗些什麼,只是感覺有點不是滋味,只是默默的覺得唐代的韓文公當時希望燒掉經書、原址改建學校、請宗教人士還俗納稅的想法,似乎也是合理的選擇。

我會去領這筆錢,當然會去領出來放在身邊。自己的東西必須自己「看守」,哪怕是浪擲破費,紙醉金迷,都是我們自己的自主權。特別在設立一個按鍵,讓人們去按「不領取」是服從性測試嗎?看看是不是能夠固守基本盤嗎?不想領就不要去機台或櫃檯辦手續,想捐給慈善機構就大大方方的做,想留著貼補國庫就自主放棄。

有些事情,只是選擇罷了!與顏色和立場無關,與選舉和戰隊無關。什麼事都要扯到境外勢力、亡國滅種,讓人難以置信,貽笑大方。為了一萬元而已,可以洗新聞、洗腦、洗地,越接近之後的大選,又還有多少無稽之談要原地發酵啊?可悲啊!一切都與錢無關,但是,一切終究也還是和錢和權有關。

為了一萬元,為了這合法卻被污名的一萬元,被政治耽誤的一萬元。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共情

因為不是第一次聽到那些事情,也不是第一次解決那些困境,更不是第一次感受到無能為力的絕望,所以我覺得自己在職場上失去了共情的能力。不過那並不是壞事,畢竟在工作的時候,人們需要的是處理當下的麻煩就好,不太應該再擁有過多的情緒。

行政端一直把事情推出來,或許在他們的世界裡,不好處理的問題就是別人的問題。舉凡家長代表、會議記錄、用具請領、表單連結、資料繳交、款項催繳,明明可以自己集合自己做,就是硬要推工作。拿著加給卻不辦事,從上到下完美呈現尸位素餐。我無法共情連份內事都不做的人,可是總有些聖母要人體諒別人。

在會議裡,我聽到許多人聲嘶力竭的說著自己的故事,找到一個出口盡情地分享心路歷程。但是我完全無法進入那個彷彿直銷的氛圍裡,畢竟販賣的悲情無奈或是未來的願景,對我來說,都只是遙不可及的他人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我也正在面對那些魑魅魍魎,因此,各自戰鬥就好,請別要我再分心去讚美征戰的姿態。

今天我沒有待完整場議題,畢竟我還在忙著自己手邊的事,況且下午還有其他同等疲勞滿滿的課。以前我不敢承認自己不耐煩想離開,總是假裝很能投入於那些個案。現在,我只希望有人直接告知我最後的結論,畢竟,總結這一切的不會是我,我並不想知道整個過程。結果比過程重要,任務的目標,不就是結算最終的「完美執行率」。

經歷很糟糕的一個下午後,下班的我只想聽聽層次高一點的聲音,只想洗掉那些污言穢語。開著車出校門,讓人有自由的感動。聽著YT上的演講,輕易的被觸動。聽著大話西遊的「一生所愛」,在現實與理想,過去和現在,當下和未來,話落和花開中間,我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還是那個有感覺的人,明明白白的遺憾。

我終究是一個心軟的人啊!只是不友善的環境讓我必須為了保護自己而偽裝成堅硬的獸。我還想要感受感受,不想要對美和善無動於衷。愛,是有回應的山谷,我會留著氣力到對的地方放歌。同頻才能共振,我只是還沒聽到召喚我的鼓聲。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軀體化

每天工作是真的累,還伴隨龐大壓力,以及,疾病。

教了這麼多年,對教材也算是熟悉,可是對於「人」的認知還是在每一年的接觸中刷新三觀。對於一個認真的老師來說,不管教過幾次都還是要謙卑的備課,因為每一年的自己都會有所成長。然而這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授課時越來越需要用更低層次的語言來包裝要傳授的知識。

如果大考不再重視作者和國學常識,那麼就不需要花時間講太多軼事典故和流變。如果那些基礎15篇必須滾瓜爛熟,那額外的經典又如何見縫插針的成為補充。如果試題到最後只剩下素養,那麼這些專業事實上就是可有可無的閱讀測驗。如果一大堆出版社的配套考卷講義就只是累積的紙張,那麼還不如回到一本國編版走天下的美好年代。

教室的秩序是崩壞的,所以那些無形的責任更是用情勒的方式附加在基層身上。動輒得咎,隨時接招,不得反抗,依法行政。學生說我脾氣好,很溫柔,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為我不會想為了不重要的事情動氣。最近新聞爆出來關於學生惡意嘲笑師長的管教,隨性在校園內傷害同學,態度惡劣的遲到和申訴行為,都讓人覺得能好好過完一天就夠了。

因為太累而免疫系統下降,持續的生病發炎疼痛。我知道那是心理問題,不全然只是因為過度使用身體和器官而已。聽資深同事聊旅遊,聽屆齡同事聊退休,聽同輩同事談就診,聽自己的心說著不想上學,只想回家躺著休息。

軀體化是個警訊,告訴自己不應該在戰場裡持續待機,不要只想戰,或許能夠逃。別再吵那些意識形態的光復或行憲,只要能放假的,都是值得紀念的好日子。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人們可以好好下班,如是而已矣!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觀短劇心得

因為日常實在太累了,所以放鬆下來的瑣碎時間,只想要輕鬆、自在、無腦、被動接受灌輸。從前我可能會選擇看言情小說,或者是漫畫,後來開始有影音的平台,我會篩選自己喜歡的主題分段看完,我甚至還會沒有禮貌的倍速快轉,不只是跳著看而已。然而有了短影音之後,我覺得能夠看看一些小短片也很解壓。

我會看動物奇觀、天文知識、文化掌故、考古疑雲、人性剖析、星辰命理、教學寶庫、書籍介紹、文學賞析,也會聽歌曲串燒、流行金曲,回顧X零年代的服裝,當然,我也會看那些迷因、地獄梗。我不太喜歡直播,也不想要和人互動,只想要快速的讓別人安排我的休閒時間。

最近開始比較大量的看短劇,雖然多看之後發現有些套路實在是千篇一律,不過,不同的演員、時代、性別、詮釋方式,都帶來不一樣的快樂。我喜歡重生系列的,也愛看聽心聲系列的,尤其喜歡各類的打臉爽劇,想看到那些壞人被處罰,看到好人終於得到幸福。只有在短劇的世界裡才能這麼沒有邏輯,卻又好像合理。也只有在短劇的時間裡,才讓人感覺這世間還有天道在裁量。

重生之太奶攜家族重返榮耀、重生之80姊妹互換人生、穿越之我是天道寵兒、砲灰穿書後改命‧‧‧‧‧‧小說裡看多了那些穿越文、穿書文,被演員表現出來後又是不同的感覺。霸道總裁要帥、重生公主要冷、魂穿寶寶要可愛、惡毒配角要夠討人厭,這就是典型的扁平人物。以藝術的角度來看,沒有那麼多細膩的轉折和心理活動,也體現不太多的反思。不過,我只是想要休閒的享受那一段劇情的時光,沒有想要把所有的閱聽都當成論文和研究題材。

所以,累的時候看看短劇,說真的實在太舒服了!如果又遇到好演員,或者相對合理的劇本,那真的是賺到了。無怪乎不只老年人看的短劇也開始有市場,連國外也忙著翻拍總裁系列的瑪莉蘇愛情劇。或許有人會義憤填膺的指責不應該這麼的頹廢,或許有人會跳出來嫌棄看短劇太低俗。可是比起那些有特定立場的台劇、正劇,或是無限燒腦的反轉劇,我還是想要讓腦子自在一點。

短劇不是最好,可以更好,也值得人們給一個機會感受那種美好。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十點上課,四點下課」??

關於國高中上課時間的討論,已經不知道鬧過幾次了,只是無論怎樣的安排,都抵不過家長的意見,還有主管機關硬要塞課的決心。台灣就是個看重升學的地方,直接承認現狀並不丟臉。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升學,或者在象牙塔做研究報告。要學科,要選修,要彈性,要探究,要社團,要營隊,要校本課程,還有在校學「母語」,說這不是壓迫,這不算花式虐師生,我還真的不敢相信。

先前那些教改的支持者硬是想讓每個人當超人,後果就像「鼯鼠」,會得多卻沒有任何作用。學科能力比不上其他國家,社團成果也不如別的地區,研究內容幾乎可以說是換個方式致敬和灌水,對於本土也沒有更多的認同。但是來學校來都來了,學嗎?不學!

笨蛋,問題不是出在幾點上學!而是上學的效果和品質管制。手機管理辦法發佈了嗎?學生家長濫訴解決了嗎?華而不實的課綱作廢了嗎?大考讓人更厭惡學習的素養檢討了嗎?性平調查真正落實了嗎?教官真的退出校園了嗎?既然都沒有,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解決的空轉,又能期待那個部會改變什麼?有事都是基層和老師的錯,然而,家長們大眾們都清楚,真正製造販賣焦慮的問題根源,就在上頭。

君不見,那些政策給了多少民間機構活水。遊戲學習,活化教學,資訊軟硬體,越來越多又厚又貴的教科書,還有大量的升學講座。明明就只要讀書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卻變成不能只有讀書的可悲現況。

留在學校的時間並不代表學生有在用腦,我非常誠實且不客氣的說,有些人不在校園反而對其他人更好。無論是寫作業、背單字、學繪圖、練公式……,都需要安靜的空間,需要真正意義上的獨處。很多人到學校一點都不尊重別人的受教權,只是想鬧想玩想標榜自己的帥,根本就是「反教育」。不要說是為了睡眠,也不要說學習效果,現在能真正的學習和內化是在下課後才開始。

接受現實吧!在當下動輒得咎的校園,老師們人人自危,能夠不惹麻煩就盡量息事寧人,長久下來的傷害不只是整個對立的狀態,還有校園內越來越無法無天的流氓預備役。那些有能力的家長,早就準備好了師資和退路,而必須承擔惡果的,終究是拼爹拼不過,向下流又不夠底層的那群。

依照家長的邏輯和整個社會的思維,嘴上說多元發展、五育並進,事實上還是看重學科和第一志願。有種先解決第八節的問題啊!表面上自由參加,卻讓老師、學生連表達不想上課的意願都禁止,一貫的粗暴,一如既往的假民主真獨裁。教育不好,下一代就不優質,既然無法培育好的樹苗,憑什麼幻想未來還有希望?

如果想學其他國家,請學的徹底一點,不要東邊抄答案,西邊撿題目,南邊看發展,北邊從做中學。我並不排斥這個提案,但是我希望改成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上課就好。取消早自修、集會、掃地、社團,當然強制不能上第八節。把那些多餘的課程都取消,廢掉學習歷程檔案。這些多出來的部分,都是該仔細思考怎麼硬是套在校園的暴力。

在校時間實在太長了,早點下課回家吧!校園太危險了!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915/3033743.htm?fbclid=IwY2xjawM0tIRleHRuA2FlbQIxMQABHsDgC8l3dvAAHaoZZQtwKgjp2nKBBSV-ZpfxeJ48-mjwQb6HBvNGpK2_Nkp6_aem_a_yFlTYKHIDM30s5Hz4ghA#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追光,不見了

剛剛寫了一篇文章「追光」,在發佈時突然出現系統錯誤,就這樣不見了。

可是或許是因為寫完了文章的當下,就已經被治癒了,所以有沒有發佈成功都不是非怎樣不可的問題。不生氣、不遺憾、不留戀,也不想重新寫過。

就這樣空白著的樣子,也挺好的。因為我很安全的在自己的空間,感受自己的時間,而重要的人都在身邊。陽光下有陰影,但陰影之外就是無盡的光。

這禮拜的工作並不愉快,我無法自欺欺人的說職場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種荷花。但我告訴自己,如果不想被弄髒,就別站在能被打到的地方。

光,不會就這樣消失的,要有光,才有光。最糟的不過就是重新開始,不過就是再經歷一次。

累了,該睡了,閉上雙眼,眼裏依然有光。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未開化社會

看到鄉土劇女星親上火線揭露權貴二代的案件,不只是痛心於這個時代依然是顏色正確的權貴子弟橫行的年代,還深深感受到社會大眾對於女性的審視與凝視。

因為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對於案件的是非黑白就交給理論上應該要辦理的相關單位評斷,不過,從網路上的討論還有某些媒體蓋牌的下流賤格表現,甚至連衛福部都跳出來說明不建議網路公布案件,在在說明這是個無告的社會,連有點名氣的女星都必須承受這些壓力,更何況在其他地方遭難的小小受害人,就在家庭、社會、文化的共犯結構中被迫忍受痛苦。

尊重兩字本來就很難做到,尊重女性更是難上加難。很多惡意的玩笑僭越了身體界線的分寸,也毫無顧忌的對女性的生理嘲弄。不只嘲笑女性不婚不育,調侃女性化妝打扮,審視女性沒有溫柔體貼,批判女性不該拋頭露面。受到侵害都是被害人的錯,那只是感情中的你情我願,都是因為太愛了才會一時衝動,畢竟女生該死的魅力在勾引著別人的慾望!

美好的事物是該被關照保護的,而不是美好的東西毀壞,然後打著照顧、保護的名義和姿態出現。打斷別人的腿,然後再細心呵護;佔有別人的身體,然後再陪看精神科;惡意造黃謠,然後再大言不慚的保護,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低劣。偏偏這世界就是個巨大的「愛丁堡」,普信男再怎麼普,還是有人上趕著去墊底雌伏。

下藥的都是畜牲,那是犯罪,不必美化。用交往的名義把罪行當成情侶之間的情趣,那就是壞。明知道自己的親人子弟這麼下作,還默不吭聲的縱容,那不只是壞,還是家學淵源的惡。

怎麼媒體都不敢說了呢?怎麼某個被性平調查的官員又又又安全了呢?怎麼某些女權打手突然都聽不到了呢?怎麼網路上突然要開始洗地了呢?不就還是顏色對了,背後有靠嗎!有關係就沒關係。更讓人哀傷的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找不到關係的那些低端底層民眾。

不談感情,不想生育,不願結婚,不只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更重要的是進入現實生活之中,吃虧退讓的往往就是女性。網路上總有一些白目在問:「某女性如何如何,大家可以嗎? 」我想說的是,要不要先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再去批評別人的條件。有腦袋的可能不會選擇問這種蠢問題的你,有條件的可能想選的是又乖又帥又能提供情緒價值的好弟弟。而不是什麼都沾不上的你!

希望這個世界能夠更友善一點,法律能夠更有公信力一點,這輩子或許沒有辦法遇見桃花源,或許在宇宙重啟的未來,有那麼一片淨土。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美好時代?

雖然只開學三天,卻好像已經過了三個月,心裡的感受就是純粹的厭煩和疲憊,因為無論自己怎麼調適,身體的焦慮和壓力實在不能騙人。開學前幾天就感冒了,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不算嚴重可以正常上班,可是面對一堆表格研習表單申請書回條通知單訊息,還是消耗了許多寶貴的能量。

在這麼忙碌又不舒服的狀態下,又看到所謂的狗屁研究成果,讓人齒冷。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政府機構背刺,也不能是最後一次的捅刀,反正隔一陣子就是換個說法再衝績效。什麼流行就要求基層要衝到某個程度,只可惜高層可能不清楚,在一大堆雞肋研習的背後,就只是某些團體和講師的產業鏈。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職場上最怕的就是明明無能卻又裝懂的長官,出一張嘴下指導棋,卻連最基礎的ABC都不懂。我不排斥學習新的資訊,我也很常使用AI,不過我厭惡的是渲染焦慮,明明只是山上苗,站在高處就自以為能對松柏「指指點點」。使用工具的前提是需要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可是,偉大的塔裡人,是否不知道大考還是要人工產出,不能攜帶通訊設備入場。

日常有AI很方便,遇到事情就會想要學著使用。安排旅程、文章解讀、影片摘要、影視產出、命理解析、語言使用、生活疑難……這些活動都是課堂外的風景,何必要強硬的要求達標,甚至粗暴的指責基層沒有做好。如果真的想提升素質,那麼先把教育現場的課堂亂象處理好,然後才去談怎麼設計課程。

最好高層給出流程和指標,說清楚哪個章節、科目、年段、時間要明確用到AI。要用軟體,也請直接採購,不要讓基層總是為愛發電,也別列一堆不可用的app卻又無法產出像樣的工具。讓Ai做事太容易了,要讓科技輔助只要足夠的經費、專職的人員、適當的薪資。可是,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了最難達成的目標,因為還沒有人做出來,高層很難收割。

我常常上網找尋新的資訊,也會把所學用在生活中,與教學不一定相關,卻是我開心的泉源。從多元入學、翻轉、新課綱、素養、平板……開始,現在又疊床架屋的玩弄偷換概念。把教師當成血包,還怪素質越來越低下,不都是某些顏色養的團體營造的嗎?

有關係就沒關係,從某官能從性平查無不法全身而退就知道了,從某人一直吃「雞鴨飯」就知道了,從某些罪犯能逍遙法外就知道了,從某些官二代隻手遮天就知道了。因為事實擺在眼前,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不過,我還是相信冥冥中自有公論,還是願意期待大同治世的到來。

研究都是假的,人們的感受才是真的。記一個不那麼美好的時代,等一個既遙遠又不會太遠的某某年代。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977489?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捕風追影》心得

或許在港片盛行的年代,《捕風追影》是一部中上的爽片,也是讓人感受到邪不勝正的政治正確解讀。可是在如今港片式微的年代,《捕風追影》算是近年來能讓我看下去、想思考、願意推薦的好片。或許成龍、梁家輝都已經是上一個世代的王者,可是當他們出現在螢幕裡,依然是最吸睛的存在。

這部影片的架構很簡單,就是「官兵抓強盜」。但是,一個帶著遺憾被科技淘汰的差人,利用自己古老的偵查技巧,帶出一對弟子兵,重返榮耀,解開心結,那樣的故事還是讓人心動。因為我們都知道硬漢的影片裏要有柔情,親情、友情、愛情都是賣點。然而在影片當中並沒有刻意的賣弄和灑狗血,只是讓人物說話,也讓劇情流暢而不拖沓。

在角色的選取上,成龍和梁家輝不只立住了人物,連帶著張子楓、此沙都在邊演邊學的過程中慢慢的賦予角色意義。我不想蹭熱度的說女警存在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她骨子裡的堅毅和不放棄的執拗才能完成這次的偵查抓捕工作。故事裡的人都知自由和尊嚴的可貴,也清楚自己的使命和目標,無論是善的這方還是惡的那方都拼盡全力的想完成自己。

我最喜歡的橋段並不是影片中乾淨俐落的各種鬥毆,也不是變裝過程的速度與流暢,不是網路上營銷的父子情深、相愛相殺的掙扎,更不是女警用巧勁打贏看不起自己的男警,而是過氣刑警和嫌犯在菜市場、電梯間、廚房裡的文戲。嫌犯細心謹慎的不放過細節,因為他根本不願意相信他人,他是狼王具有狼性,保護著狼崽,但是一旦被挑戰權威,就會變成冷血無情的孤狼。而過時警探愛狗,有狗的護短、顧家、忠誠、敏捷,為了想保護的對象可以越級打怪,暴起升級。狼和狗是相似的,卻也有明顯的差異,由兩位性格男星來詮釋,非常有說服力。

而女警在劇情裏似乎可有可無,可是如果不是她的跟蹤,觀眾看不到老警察的寶刀不老。如果不是她跟蹤失敗,觀眾不知道狼王隨時準備殺掉可疑的不確定因素。如果不是她的不甘蟄伏,觀眾無法想像老派的訓練要的是什麼能力和性格。如果不是她有遺憾的家庭關係,觀眾不能看到老警察的痛苦和心聲。這個故事可以換成有夢想有能力的男孩龍傲天式的成長,那就會成為惡俗的大小男主世代相傳。幸好導演選擇了讓女孩來承擔成長線,女主不漂亮的臉龐有著比美麗更迷人的靈氣。

最讓人出戲的是用電腦傳資料、洗錢的畫面,宛如駭客任務的畫面讓人覺得如果真有那麼強的技術,其實不需要換裝,不需要騙過天眼,不用留下「老子就是賊,快來抓我」的氣勢。可是,瑕不掩瑜,能夠把故事說清楚的畫面,足夠讓人再三回味。

這是一部很值得花時間看的影片,捕風、追影,在不可能的縫隙裡讓事物定格。影片裡已經埋下伏筆,或許會有第二部。我想看,我會看,希望第二部的成龍和張子楓還有更多對手戲,父女情、師徒情都讓人感到驕傲又溫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D%95%E9%A2%A8%E8%BF%BD%E5%BD%B1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開學

又開學了,忙碌了一整天,終於休息的時候反而有點不真實。

接了新的班級,要認識更多的人,還要重新適應不同的氛圍。其實,我早已沒有那種新手上路的新鮮羞澀感,在長久的職涯中分發到哪個班級就像是開驚喜包。就是穩妥的把事情處理好,發完書本、排完座位、做整潔工作、抽幹部、交資料……平安上下班就可以,不需要有太多的跌宕起伏。

雷聲大沒雨點的手機管理辦法果然難產,一堆研習和表格絲毫沒有減量,行政端依然依法行政,第一線還是要自己面對那些突如其來、層出不窮的壓力。表面上惋惜找不到師資,從一招二招十幾招到只要有人願意來都可以量身定做的修簡章,這不會是最糟糕的一年,待遇差薪資低高風險,招不到人是正常的啊!

最奇怪的是,在線上已符合資格的教師被嚴厲批評、指教、針對,然而為了補缺口的員額卻能夠「得過且過」就好。這份工作從志業到職業到崗位,而高層卻總是希望每個人都為愛發電。在工作上,我並不喜歡人情味,那代表的是沒有制度。可是,這是一個必須要吵鬧才會有聲量流量的社會,先投訴再爆料,好像才是固定的SOP。

這個學期當然有連三連四,少不了一天七節課的考驗,外加沒有問意願就硬塞的第八節,頂天立地、四五連堂,同樣遇到隨便被排課而集中在三天的班級,一天裡有三節課的班級。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我就靜靜的看著,接受,自我調適,自行攻略。沒有期待,就不會有過多失望。

把工作做完,留力氣回家看書、寫作、陪家人,做好上下班的區隔,「班味」不適合和最重要的人分享。學著裝傻,懂得化解,可能才是生活中最應該上膛的能力。把校園當成遊戲的話,這個企劃應該只會得到一顆星的回饋。可是如果做為修煉場,可以讓人以術業入道。

終於又過了一個工作天,明天的訊息明天再說。現在,是我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