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真心推薦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我喜歡張曼娟,從《海水正藍》開始,我幾乎就在那些談愛情、談心情的文字中淪陷,更不用說那些把古典詩詞具象化的作品,還有一直讓我覺得反璞歸真的古典小說解讀和小學堂系列的文字。或許很多人覺得小說家在學術殿堂是一種不太嚴謹的研究方式,但是我想說的是:至少在作品中,一路走來我都看到了一種身而為人的「真誠」,至少那些很直接的撞擊到我心臟的文字都讓人在放下書本後覺得被治癒了。

 

    曼娟老師在這本新書當中談到了人生下半場的生活方式,或許對我來說那依然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年代,但是的確在這幾年裡我經歷過外公往生前的那段辛苦歷程,也觀察到了父母的皺紋和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警訊。其實那並不令人開心,而且還有一些辛酸,因為我多希望時間能夠停留在「最佳狀態」,但是我們都必須成長,都必須學習承擔,都必須要符合社會告訴我們的「大人樣」,所以只要硬著頭皮用稚嫩的心靈帶著有刻紋的臉皮迎接慌忙的每一天。但是「心靈獨立之後,才能思考生存的意義。」如果只是馬齒徒長,長壽便是一種懲罰。


 

    我常常問自己:「這樣好嗎?」「這樣對嗎?」「我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三省吾身的道德高壓下,覺得非常疲累。但是曼娟老師說,人該做的是對自己的清算和和解。「當我與過往和解,與自己和解,才能從容自在,心平氣和地漸漸老去。」能夠平靜的過日子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不要殘忍叩問自己的難堪,放過自己,原諒自己的錯,才能夠繼續有力量繼續人生下半場。

 

    書中前言裡提到電影《大娛樂家》妻子點醒逐漸迷失的丈夫:「你不需要全世界都愛你,只要幾個好人愛你,那就夠了。」榮格也說「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在生活中能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能用自己的方式待人接物,能用自己的風格面對外界,不需要向大眾靠攏,不必要去問別人都是怎樣的!不需要刻意把自己把扮成他人要求要的模樣,那麼才是一種自由。能夠拒絕那些不想做的事,才有時間與心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了,生命不應該浪費在不重要的人事物身上,應該「自私」一點,不捲入紛爭,不生氣,才是真正的「大人」。

 

   〈通往大人的路〉說:中年,是歲月的累積;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我一直覺得世代的碰撞是讓彼此更了解的方式,即使其中一方會憤怒和受傷,那也是必要的過程。但是在自己也漸漸成為熟女之後,我開始感覺很多雲淡風輕的背後是許多血淚的堆積,並不是自己不再重視那些價值,而是用一種更溫柔的方式守護自己想要的珍貴。我希望自己能夠以和平的手段來看自己的風暴,也願意在必要的時刻為了自己的所愛挺身而出。或許這樣的修為還是見山不是山的境界,但是從書中的絮語當中,我感覺到前方有光,而我依戀前行。

 

    在照顧老年的父母這段,我看的眼眶泛淚。曼娟老師說不要再跟照顧者說照顧父母是「福報」,我非常董那種心情。因為只有真正和病人相處過的,才知道那種心靈的壓力,還有喘不過氣的窒息。也只有因為心疼長輩的退化,才會一直拿過去他們巍巍的形象映對。我們都知道長照是很費時費力的工作,我們也知道失智、退化、疼痛、抽血、失禁、暴怒、急救……代表什麼,只是在那麼緊繃的時候,不需要別人說加油,或者要我們體會這場修行。只要一個擁抱,只要一句辛苦,就能讓人再次的燃起動能,推著輪椅和自己深愛的家人一起前行。

 

    感情的描寫最讓我心動的是曼娟老師提到《金瓶梅》裡的西門慶在李瓶兒死後徹底崩壞,因為他終於只剩下「一個人」了。我以前只是把西門慶當成惡人,看他在慾海浮沉。把李瓶兒當成為愛痴狂的人,看她在愛裡沉淪。他們之間的情我很少細想,也是因為其他的部分更加精采。然而在曼娟老師的解構下:「或許在我們眼中,至愛的人總是孤單無依的,必須由我深深愛他,他才能有所依靠。」這樣的真善美,讓人感到飛蛾撲火的獻祭,也感覺自己人生歷練依然不足,應該要更細緻認真的讀書、生活,才能夠理解這個五濁惡世。

 

    我喜歡《我輩中人》,也喜歡作者的一路走來的純情與純真,如果到了中年的我也能夠如此通達,或許人生是彩色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