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人這麼評價曹操。然而無論斷語如何中肯,我們只能蓋棺論定的接受曹操在亂世中的作為,然後以一個平凡人的眼光讚嘆著他的威武與霸氣,尤其在讀到〈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的時候,我們驚嘆於他的敏感和複雜,也同情那些幾乎成為讖語的失敗。
人有太多的面向,只是我們最後被判定的不一定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樣子。我們都有過一些理想,也經歷過一些故事,後來我們也弄不明是歲月還是歷練把我們整的滄桑?我們也不太懂明明離成功只差了一階,為何總也無法攀爬?青年的曹操或許在家庭、親情、身世當中懷疑,然後成長、成熟,直到他覺得可以保護自己最想要守護的價值,或者願意拋棄一些放掉就會痛徹心扉的羈絆。
我們對於歷史人物總有許多好奇和惋惜,當這個主角是個爭議人物時,我們更是想知道在他人生的轉折點到底遇到了那些人?看到了那些事?經歷了什麼挫敗?或者嘗到了什麼甜頭?在《卑鄙的聖人:曹操》第一集中曹操仍然是那個胸中有一團火的憤青,只是一個尋找舞台的新星,只是一位還不懂政的楞頭青,是一個臉譜還沒變白有點小聰明的好人。然後,他會慢慢變成我們熟悉的樣子,可是當一切都不明朗的時候,曹操的眼淚、憤怒、怨恨、稚嫩多麼的可貴。
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梟雄也是個政治家,然而在《三國演義》的型塑下,曹操是一個「寧我負天下人」的黑暗形象,然後順著這樣的邏輯,曹魏代表的是挾天子令諸侯的亂臣賊子。不過,讀三國時我一直無法真心的認同曹魏是大魔王的敘事模式,只是在那些戰將和軍師的武勇和奇謀中迷眩。或許很早之前我就被:「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話語打動了,也可能是因為我知道在那個亂世裡,能夠成為天下英雄的箭靶必定也是個受的住寂寞和壓力的強者。
王曉磊的曹操大全集書中的此時此刻,正靜靜的說著這個男人的心事,「忖度」當時的景象,或許這個大男孩還不是「曹操」,並不卑鄙也並非聖人,只是一個對未來有些迷惘和希望的新生代。也許,我們都該重新的認識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