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不平等的屍體》試讀心得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還活著的人幸運的是在苦難之後可以為自己見證,甚至還能親口說出委屈。但是對於已經沒有機會在陳述些什麼的死者,除了在殘存的影像、紀錄中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很多時候完全無力再為自己說出什麼。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西尾元用《不平等的屍體》告訴讀者在世界的角落有很多來不及發出聲響就消逝的個體,他藉由自己多年觀察的例證讓死主自己說出最後的遺言,貧困的、凍死的、孤獨的、衰老的、自殺與被害的、幸福的屍體都訴說著他們生前的遭遇。

    西尾元說:「正因為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作者身為法醫尋求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面對屍體,用科學的方式傾聽他們無法說出口的無聲之言,代替死者發聲。雖面對「不平常」狀況的死亡,是法醫的工作,但長期在這些異常的日常裡,作者看到了生命的「不平等」,當他面對真相真誠的反思,對於社會的觀察更是鞭辟入裡。解剖的死者大多屬於弱勢群體,無論是獨居者、接受生活保護者、自殺者、精神疾病、失智症、生分不明的……等非正常死亡,法醫學還要對兒童進行「虐待鑑定」,替那些還不會說話的、沉默寡言的孩子發聲。這些屬於社會的黑暗面的風景或許不是我們願意看見的,但是掩耳盜鈴於事無補,不如直接面對經濟、階級所引發的罪惡和不幸。

    法醫和醫學不一樣,醫學在於治療疾病,但是法醫是在理解死者是因為什麼原因死亡。負責司法解剖前需要拿到鑑定處理許可書(驗屍委託書),在這些案件的背後的事實有時讓人鼻酸。例如:「老老照顧」之下的照顧者死亡直接關係到被照顧者的生死。糖尿病原本是飲食豐盛的人得到的富貴病,但是由於經濟的問題影響,逐漸變成「低收入族群疾病」。在凶殺案中犯人「暴露秘密」,從屍體的僵硬程度推定死亡時間,就算釐清了真兇是誰,卻也無法再喚回死去的靈魂。我認同作者說自己絕對不會說出「法醫學是為了死者可以不顧一切的工作」這種話,因為法醫防止自己從屍體感染結核病、愛滋等病毒,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艱難的面對大體的日常中,不需要過多的熱血,但是絕對要冷靜分析。不能因為警察的便宜行事而因循苟且,蛛絲馬跡的紀錄都是幫助破案和釐清真相的一塊拼圖。

    我很意外地看到作者認為作為法醫,作者強烈認為警察和法醫的關係不能太親密,各自在不同的分工體系中工作是有意義的。以往總是從電影、戲劇看到警察和法醫聯手破案,沒想到對於實際的職業者來說,他堅持的是專業的判斷,盡量將對案件和死者的臆測降到最低,純粹就能夠檢驗的方式來看待每一個案件呈現的傷口、屍斑、僵硬程度,不管是保存好或是壞的屍體,都體現了最後的姿態。但讓人難過的是現代社會不平等的「階級差距」,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引起凍死、酒精中毒、骨折、內出血、意外溺斃、自殺,這些窮人或弱勢或無法繼續有下去的人,被寫在驗屍的表格裡,成為最後的回眸。

    書中的介紹也讓我得到很多冷知識:檢驗活產或死產的嬰兒,要把肺取出,看是否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失智者的腦部由於萎縮,大腦重量會比一般人更輕;腦部是一個經受不起缺氧的器官,所以缺氧之後幾乎就等於死亡;自殺只有一處致命傷,他殺會留下多處傷和手指上的傷痕;人死後體表會逐漸變成苔綠色,大約一週左右,全身會被綠色覆蓋;凍死的人是因為體溫控制失誤操作,所以有反常脫衣的現象……對於「死亡」我們總是敬而遠之,可是我們必須知道有一些人破除了恐懼和噁心,讓真相浮出水面。

    宋朝有宋慈的《洗冤錄》記下了他驗屍的心得,國內外也有影集致敬鑑識科和法醫的心路歷程,台灣的談話性節目也會請法醫針對案情發表高見,可見民眾對於這個有點禁忌的議題是關心且有興趣的。但是,古書太久遠了,影集太「戲劇性」了,而那些名嘴又實在掩飾不了自己的高高在上。但《不平等的屍體》看起來很硬核的直接將社會的不平挑出,但是在其內裡則是對於往生者的款款柔情。作者在訴說這些讓人遺憾的意外事件、凶案、虐待時,並沒有炫耀自己為了案件的真相付出了多少,而是簡易的說明後來經過刑警探查比對後的狀態,對這些事件有些無奈也有些憐憫,這就讓讀者感受到他所說的「不平等」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惋惜,還有在大聲疾呼現狀之後多麼渴望世界能夠有多一些的公平。

    我不懂醫學也不懂法律,但是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著公理正義。或許我們無法成為判官,但是如果我們還有能力,就給這世界隱微的角落照進一點光,關心著自己親近的家人,推己及人的完成自己能付出的善意。這樣世界或許會更好一點,少了貧窮、飢餓、戰爭、鬥爭,多一些互助、尊重、理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