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還在就讀的博士班所屬學校通知,希望把雲端的容量降到15G以下,不然時間一到就直接鎖定、清除。原來還有這個東西啊!原來還有一些資料存在那邊啊!之前曾經很認真地想著要往學術發展,所以存了一些檔案、影片、報告、電子書,可是後來的結果讓我連要登錄選課系統都不適很開心,可以說我根本忘了自己曾經還存了這些資料在那邊。本來想乾脆直接轉移到目前使用的信箱,但是想想乾脆好好地整理再刪除一番。費時,但是那是一種屬於我的儀式感。
好像很多東西都縮水了,以前教育版的google帳號容量不限、meet可以錄影,到了習慣把東西丟到那邊之後,開始要砍容量了,沒有免費的、無限的、終生的,只有使用者付費,或者找出可以替代的方案,找到能取代的模式在進行新一輪的習慣、摸索,等待那間公司做「大」了,開始告訴使用者要收錢了。
養!套!殺!很標準的流程,在商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發展和行銷是沒有錯的,本來這些初期免費的東西就只是嘗鮮,等到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就可以再來壓榨商業價值了,這沒有什麼錯誤,也不值得道德綁架要別人永遠都像開始一樣。我知道,沒有什麼會是永遠的,就連終身保固的美好保障,只是告訴使用者,最好保證書也收好,東西也都沒有人為損害,這樣廠商才可以保證「修理」,可是很大的概率,最後等不起的、不想跑流程的,就認賠換一個新的東西。
突然想起了無名小站、明日報新聞台、whoscall和Line,那是一個屬於剛開始的時代,嘗試著建構資料庫,嘗試著讓很多人去發表心情,嘗試著幫忙抓出一些可疑的和推銷的煩人來電,嘗試著讓人們習慣傳貼圖。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改變了,可能是政治可能是想賺更多的錢,其實更重要的是,這是個使用者付費的世界,分不同的層級來享受不同的服務。就連進入迪士尼都可以用多一些錢換少排隊的耗損,人麼怎麼選擇就只是自己怎麼看待什麼事最重要的。
我會花一些時間把資料整理好,然後又可以省下一些空間,刪除不需要留在硬碟或是雲端的東西。畢竟如果某個東西只是存在,但是從來沒有被想起,也沒有被善用。那麼這些可有可無的資訊,最好的歸宿是垃圾桶。希望我能夠持續的保有初心,不斷的進步,如果有能力的話,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而且能把事情持續地做好。我不想要被丟到回收桶中,不想成為米蟲,不想傷害別人,也不想再被傷害。所以,多想幾秒鐘,其實很多東西當下就應該決定去留。
我留,而那些該離開的,就速速的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