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112學測國文簡評

在這幾年學測國文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像「文學」的趨勢之下,112年的題目依舊正常發揮,營造了出題者想要的「古典」其實很重要,在現代中找到古文的意義,融會貫通迸發新滋味更是重中之重。

在單選題裡比起圖表解讀、科普的專業天文、洪繻關於國防的〈籌海議〉、檳榔的介紹、狼英雄生態釋疑‧‧‧‧‧‧前幾題的國字、注音、成語、挖空選詞都算是相當簡單直觀的題目。如果把題目當成中偏難的程度來看,沒有國學常識、應用文,多選中用馬致遠和白樸的「曲」,談屈原歷代形象的變化,混合題也用雜劇《赤壁遊》來論證對人生的體悟。或許以後模擬考的出題就會開始向「曲」挖掘,而不是停留在詩、詞的判讀。

兩題混合都沒有太刁難學生,但不得不說混合題第二題的「獅子圖」其實沒有也不影響判讀,因為要探討的是原創和改編之間的歷程,從「識別好點子」來說服高級主管改編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學生資訊的簡所和統合能力。只是出題者特別喜歡《論語》,這一點讓人有些疑惑,畢竟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已經盡量各家思想都略談,但是考題只能出《論語》對於人性的理解、還有是古典意義的翻新,落入了最早關於古典等於四書等於儒家等於孔子的窠臼。

賴和的作品和生平只靠課本的〈一桿稱仔〉是不夠的,在未來的教學裡,我也會再更注意作家生平和其他文類的補充,讓學生在判讀上能夠更精準。而多選題文法考「程度副詞」,沒有考時間副詞,或者是其他關於修辭的題型,或許也說明了未來考試的重點更著重在字詞的理解上,而不是只記得關於修辭的模式。

讓我最煩躁的是「都是星星惹的禍?木星合土星──歲星犯填星」這個題組,仔細想想這題目不是困難,而是必須要忍耐著看懂不是很容易懂的文字敘述。雖然三個子題並不會不好寫出答案,不過是我看最久的一題。

如果要說喜歡、有鑑別度的題目,關於檳榔的甲乙兩文和題目都很適切。畢竟在宮廟8+9橫行的當代,檳榔的魔力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古人如何看待?放在飲食文學裡怎麼詮釋?甲乙兩文寫作方法的比較,詮釋判讀檳榔的功效危害,順帶在題目中考「未提及」的檳榔實用性,相當全面。要看的懂文章裡的古文,分析白話文中的理性知能,再加上讀懂古文詩詞。我認為這才真的是閱讀理解。

關於國寫第一題,從福爾摩斯和華生的「錯誤」或是「不同生活態度」,要學生分析差異並說明自己偏向哪一種!我並不認為這是合用來作為二選一題目,把CP鬥嘴的情節放到檯面上要大家判斷,其實真的頗讓人無言的。按照以往教學:先選邊,再立論,後反駁的寫法,哪一種比較好,精準計算、分秒必爭、親手製作、直接外食,有時候這部是一種選擇,而是無法選擇。例如:其實我每天都想自己做早餐給孩子,可是我必須上班根本沒時間。那,買早餐店的食物就是我的生活態度嗎?

國寫第二題「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是很四平八穩的題目,好像又回到感官、記憶、家族、生態、觀察的拉扯,可能家中的長輩要要出場救援,不過「氣味記憶」好寫,但是要連結花草樹木就需要看是否真的能夠想到或是編出相關的故事情節了。我腦海裡第一時間閃現的味道都跟植物無關,我想起了阿公房間的味道、狗狗身上的味道、洗衣精的味道、芳香劑的味道、體育課後教室的味道‧‧‧‧‧‧只能寫稻香、薄荷味、森林芬多精了嗎?

我對國綜的評價比國寫還要高。我始終認為不需要分成兩科考,也不用那麼多的手寫混合。我們希望學生多學一些什麼,然後用考題去刺激練習,到了最後只是讓學生直接放棄而已。學測國文希望考出學生的能力,帶得走的能力,但是到了大學、出社會之後,這些東西卻沒有內化成為內涵,又成為「浪費時間」廢科的嘲笑,真是非常可惜。希望未來的考試不要再出二選一,因為生活很難只有站定兩個選項,選擇的弔詭在於,我們其實都別無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